如今,不少年轻人会把很多时间花在一些论坛贴吧上面,豆瓣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那么豆瓣FM是怎样进行盈利的呢。
我算不上豆瓣的深度用户,但是我还是在IPAD上下载了豆瓣FM的客户端,晚上在床上,边刷微博,边听音乐。平常在PC上,也会用豆瓣FM边听音乐,边写点东西。这两天,我在用豆瓣FM的时候,忽然发现豆瓣FM推出了收费版,分为10块钱和50块钱两个档。据说收费版,音质更高并且会免除广告。
关于豆瓣FM收费的问题,我在微博上进行了讨论。有网友认为,在网络带宽和硬件提升的今天,高品质的音乐收费是趋势。在一定时间内,普通音质免费,高品质的音乐播放和下载实行包月或者包年服务也是各大公司的音乐收费普遍模式。从QQ音乐的绿钻到豆瓣电台的收费,以及目前百度音乐的高品质下载分析,今后,高品质音乐收费势在必行。也有网友认为,豆瓣FM收费为时尚早,国人可能也不太习惯和接受在线听歌的付费方式。
我并没有选择升级成收费用户。一方面是因为,我不是音乐发烧友,对音乐并没有太高的要求,提高音质并不足以吸引我去付费。另外,目前豆瓣FM还基本上没有广告,虽然在听歌的时候,被突然蹦出来的“校园招聘”的广告吓一跳以外,零星的广告并不能够对我听音乐造成多大干扰。还远远不到优酷网等视频网站广告比视频还要长的程度。
要是放到以前,我是压根而儿不相信在线音乐能够收费的。因为豆瓣FM的音乐,在百度或者其他的平台都能找的到,都是免费的东西,怎么可能收费呢?如果豆瓣FM收费,我完全可以选择其他免费的平台,怎么可能会放着免费的东西不用,而去花冤枉钱呢?
在我用了一段豆瓣FM以后,我的想法变了,如果将来广告太多,我也可能会选择升级成收费用户的。我依赖豆瓣FM的,并不是这些随处可见的音乐,而是它的推荐系统。我算不上文艺青年,但我还是不喜欢一些非常大众的音乐,而豆瓣FM推荐的音乐虽然不能保证我每首都会喜欢,但是也不会给我推荐一些”最炫民族风“等口水歌。特别是,豆瓣FM经常会推荐一些国外比较经典的流行音乐和小众音乐,还是经常会从推荐歌曲中,选出几首很悦耳的歌曲来。更重要的是,在长期使用豆瓣FM的过程,我已经生成”几十首“我喜欢的歌单列表。因为这是我亲自选择的,所以对我很重要,这很可能会成为我付费的理由。
目前,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数量都是很巨大的。由于互联网的存在,这些免费的音乐,也散落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即使你什么都不干,天天去听,也不可能听完,关键是有时候你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喜欢什么。这时候,要想从浩如烟海的音乐中找出自己喜欢音乐来,就需要有推荐系统,提供给你的音乐是免费的,但是推荐系统却是要收费的。
在凯文.凯利的新书《技术元素》的《满意悖论》中,也提到这种”以推荐系统作为卖点“的商业模式。他说将来亚马逊等这类公司将来的卖点,也可能并不是其单体的音乐或者书籍,而是其推荐系统。用户只需要付订阅费,就能订阅亚马逊上的内容,并以指定的价格阅读所有的书;你想读的书基本上就等同于免费了。相反,你需要为亚马逊的推荐服务付费,它们会建议你接下来应该关注什么作品。亚马逊不再卖书,书已经接近免费,它将开始卖——你该读什么。
而豆瓣FM之所以敢有信心收费,就是因为其平台聚集了一批文艺青年,通通过这批文艺青年收听音乐的行为数据和评分体系,建立一个音乐的推荐系统,虽然它并不完善,但却是独一无二的。这个推荐系统的存在,是豆瓣FM的价值所在。
豆瓣聚集的这批文艺青年,说好听点是对”品质“有要求的,说难听点就是喜欢个性化和”装逼“的。而这种对品质的要求或者”装逼“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付费的理由,一个文艺青年之所以”文艺“,肯定要尝试”高品质“的东西,这样才会显得与众不同。当然也不会忍受在享受的音乐的时候蹦出一个广告来影响情绪,那多丢”文艺青年“的脸呀。不就是几十块钱嘛,尝试一下先。
当然,长期来看豆瓣FM将来还会施行免费和收费共存的模式。随着免费用户量的增加,肯定其广告价值就会越来越大,广告也肯定会越来越多,一部分外围用户可能会依旧选择免费的模式,而那些深度用户,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付费保证其收听品质。
从免费用户那里赚广告费,向”装逼“用户收会员费,也许会成为豆瓣将来最主要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