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轻企业

  时下常谈的一个话题,互联网与轻企业。

  与轻企业相比,传统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型企业构造臃肿,管理困难,且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型,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如果没有这些制造业,基于互联网的轻公司如何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任正非说:传统巨头不能被互联网洪水裹挟,事实上,传统企业也不可能走到尽头。

  大人物们可能会想到如果所有人都去搞互联网,传统企业谁去搞呢?这个逻辑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没有了制造业,整个社会秩序都将陷入停顿,这是怎么可能的?即便是知道会有这么一个逻辑,但是线下企业与线上始终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大部分企业都看好互联网,但是他们不信任互联网,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

  线下企业谈网色变?美国排名前十的购物网站,只有2家是纯互联网企业,其他的都是传统企业,这事线下企业们怎么看呢?于是,这句话可以总结为,传统企业可以没有互联网思维,只要能够使用互联网来做事就可以了。解释起来,就是利用互联网来实现产品营销,这里说的是营销,不能简单理解为网络推广,这是两个概念,再简单一些就是,你可以理解为在网上开一个商城直接销售你的产品。

  很好,这里又提到了互联网思维,如今都在说的互联网思维之中,有一种便是扁平快的说法,在本文探讨的内容中,也就是文章开头所提及的轻企业,这样问题便又来了,传统的臃肿庞大的制造企业怎么可能做到这些?倒是各种吸引眼球的打赌有些令人浮想联翩。

  王健林与马云打赌,董明珠与雷军打赌,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赌约,不管这些赌约是不是在借对方炒作,又或者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思考,这些冠冕堂皇的现场对我们只是一场秀,SHOW TIME过去以后,各活各的,该咋咋的,猜疑和评论都是来自民间,加上中间部分人的炒作,他们要的就是制造这种持续的影响力,最后再给出一个与大众猜想大相劲庭的说法,最次也的给一句:“开个玩笑了”的说法。

  你能看到,大众的眼光聚焦在各方集大成者谈论传统企业如何触网,纯互联网企业却已经在布局线下的发展了,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最后最致命的的缺陷就是产业链的不足,所以各大平台都开始玩生态了,要么并购大企业融合资源,要么自己补上残缺的那一环,所以你能看到近几年京东在不遗余力的搞物流,还能看到互联网金融持续向线下扩张,更能看到各种互联网品牌商品开始在线下开设零售体验店,终归又回到了传统的销售渠道。

  透过各种各样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来看,互联网企业同样也在大量的复制传统企业的营销思维,线上企业也有代理经营,也有促销,也通过各种活动来吸引流量,也在用各种方式做品牌曝光,也使用价格站策略,这些都是线下企业在做的事情,这样来看,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有多大的区别?

  所以,聪明的企业从不去谈论自己如何做电商如何做渠道如何做整合,但是他们早就开始尝试去做这些,习惯了闷声发大财,当大众目光都转向这里的时候,他们早已经成功了。

  互联网电商模式论,是终归线上,是线下为主,还是两者集合在未来衍生新的模式,如今看来都太早了,不能轻易下结论,众说纷纭自然是避免不了的。

  我在这里说互联网真正的未来不是线上也不是线下,更不是什么O2O,而是线上线下及多种模式的整合。这句话错吗?不错,因为将来企业的形式肯定会是一个大融合的局面,或许会有一种现在谁也想不到的更新的模式;这句话对吗?目前的形式就是这样,O2O就像憋足了劲儿的公牛一样低着头怒睁着牛眼疯狂的裸奔,根本就不在乎下一刻的卵蛋是不是会碰撞在旁边满身是刺儿的荆棘树上遍地开花。

  所以,大家懂我的意思了吗?对于传统企业,只要找好适合自己的模式就好了,只有能下蛋的鸡才是好鸡。不要道听途说评论者们一厢情愿有理有据的分析,也无需绞尽脑汁分析大佬们话里话外的意思,重要的是自己做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那都是后面的,因为在你做之前还没其他人做,你失败了,就是以后成功的经验,你成功了,就是你的能力与荣耀,当然,还会得到无数份的复制与各种失败后的教训。

  我的个人微信号:mcjave,欢迎添加,大家一起探讨互联网各种好玩的话题。

时间: 2024-07-30 22:36:23

互联网与轻企业的相关文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协作

2016 第十八届 CENCE企业协作及通信大会(cence.d1net.com)于6月1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行.6月15日还有2016 CCS企业云计算高峰论坛(ccs.d1net.com),这也是国内面向政企客户的最重要的一个云计算会展.CENCE企业协作及通信大会上,移动社交下的协作将成为主要议题. 以下是现场速递.(声明:本稿件来源为现场速记,可能有笔误和别字,仅供参考) 主持人:感谢张总的精彩分享,下面有请新毅资本合伙人.新毅金融CTO肖鹏为大家分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协作&

我理解的互联网应用和企业应用开发

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该主题的博客,但写完了,我觉得还是没有谈到本质,这篇文章算是续篇. 互联网应用(网站或app),和企业应用的本质区别,应该从用户谈起. 互联网是陌生用户,网站对于他们来说是自助系统(类似于ATM取款机),不需要.也不可能对他们强制培训,比如用户注册.所以它们要做得绝对的弱智化,尽量降低学习成本. 企业应用是公司员工,带有强制性,而且上岗前.或系统上线前,一般都有培训,比如工行柜台员工那个Windows客户端的功能,比如存款,都是通过输入"2397"调出的.相对于互联

未来的互联网是属于真正懂互联网的传统企业

记得曾有有位评论员说过这样一句话:未来的互联网是属于真正懂互联网的传统企业~~~笔者认为这句话非常的有道理,传统企业相对纯互联网所拥有的那些优势:线下渠道.供应商.物流等,这些是他们十年多行业深耕所得.就像现在比较热门的在线订餐网站,如果没有多年的餐饮领域的从业经验是很难够取得成功的. 其实,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无论是主动进军电子商务,还是被动的电商化,电子商务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当陌生的领域,传统企业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子商务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不知所措.从事电商所需的精力也远比传统线下渠道要大的多,累,这

那些拥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 为什么急需大数据产品?

大数据领域即将形成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 据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全球大数据与分析市场规模将由2015年的1220亿美元,在5年间成长超过50%,并在2019年底达到1870亿美元的规模. 尽管如此,这个市场目前还没有产生巨头,玩家大多数都是创业公司.例如美国的Tableau,DOMO,在中国也有几家分量相当的公司,比如海致BDP.GrowingIO等. 这些大数据的创业公司真正迎来了好时机.资本的热情从2C端全面转向2B端,企业级市场获得技术.资金.人才空前的关注.而和几年前的云计算一样,大

《塑造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导读

前言 塑造互联网思维的企业现在,向任何人问起有关社会化媒体的问题,他们可能都会知道使用Facebook.微博,并且承认使用社会化媒体是一种广泛的.全球性的趋势.如果探讨得再深入一点,他们会肯定社会化商务确实非常重要,但是他们可能无法确切地说出这一结论的来龙去脉.如果问更深入一点的问题,如社会化媒体会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不能够给出完全明确的回答.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数字世界中,数字社区的方法和工具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已经被重构了. 甚至对于大多数专业的营销经理.产品工程师.客服主管.信息

《塑造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一一第1章 社会化媒体——全球商务契机的驱动者

第1章 社会化媒体--全球商务契机的驱动者 塑造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如许多成功的商业案例一样,德国软件巨头SAP公司迈向社会化商务的道路只因一个问题开始.2000年伊始,正值其大刀阔斧.飞速成长,兼并公司.开发旗下产品的新版本之际,公司在向其庞大的潜在国际客户网提供信息以及客户支持和客户维护方面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尽管SAP使用了电子邮件和电话这些常用的客户支持渠道,客户依旧对支持的及时性和有用性感到不满.公司发展的另一个障碍是潜在客户担心SAP复杂的软件方案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随着SAP公司强大的

互联网创业型企业 多数死在自己人手中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实在忍不住了来博客吐个槽,侃侃创业型企业死去的原因,今天单讲述一个因为"自己人"而死的情况分析.为什么说这些企业的死去是因为自己人,今天笔者就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阐述这么一个大家似乎都懂但是又不那么明显的道理. 首先,据笔者观察,近些年来在二线城市的互联网热潮依然很热,而且机会也是大把的存在着的.但是往往能够抓住机会的却往

能否创新用户体验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浪潮,传统企业应该去哪里?这无疑是当前全球产业界亟需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近日,海尔第五次蝉联全球第一的消息让业界对该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正如波士顿环球报对此事的评论,海尔的持续增长引人瞩目,但最让人关注并想一探究竟的还是其背后的驱动力.互联网颠覆传统运营模式毋庸置疑,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企业及其采用的发展模式.今年10月,最后一场诺基亚大会在迪拜完成,这标志着一度手机界的"老大"也将成为历史.一代霸主走下神坛,曾经不被重视的苹果却成为市场宠儿,被乔布斯称为"

《塑造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一一第4章 全球商务向社会化媒体的转变

第4章 全球商务向社会化媒体的转变 塑造互联网思维的企业社会化媒体在发达国家的广泛采用已是我们所熟知的,它在社会和全球文化产生的大范围变革中至关重要.为了完全了解其中的原因,有必要探究一下那些推动社会化商务的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的共同影响. 1.信息经济的发展(如图4.1所示).在美国,劳动力的最大占有已经从工业和农业转为服务和知识产业.而且只有知识产业一直在强劲地增长,服务业虽然增长相对缓慢,但却稳定,其吸纳劳动力的份额也在不断增长.2011年发达国家中超过半数的工作是知识工作,在有些行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