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训学习录(三)——体会到上导教班的意义

  今天是第三天。

  先补上昨天总结后的一件事。我下楼出去锻炼,发现门厅中有几位聊得正欢。我打了个招呼准备走,西交大的程老师却叫住我,说他们正在谈我。原来,有学校针对大学生的迷茫,要开一个环节,大概是开展和大一学生集体谈心。议论是否可以将《逆袭大学》当教材。我解释当作读物就可以了。另外一名年轻老师说下学期要当班主任,我告诉他这本书中可以帮助他发现有大学生在哪些方面有困扰。我观察过、收集过问题,而具体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还得老师根据情况想办法。

  大学生的迷茫,是很多老师关注的事,没有太好的什么办法,但老师们也想着改变。身处迷茫,以及不在路上的同学,也请起来一起走,只要前行,我们并不孤单。

  课余在门厅中议事,让我想到牛津的学院。在共同生活中,在同一个场所,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真好。

  今天早晨5点多一些又起来了。每天习惯了早起,又不忍心打扰舍友的好梦,我总是悄悄背包出门,散步,然后找地方看书,到点去吃早饭。今天上了饭店后面的小山。山不高,走得很舒服。

  这几天接触的事,使我认识到在教师这个群体中,关心学生成长还是主流。然而,现实中各种政策的导向,以及老师们各个方面的工作压力,让很多人分身无术,疲于应付。再者是,我一直在批判的应试教育,在老师们的教学中仍然在大行其道。的确,离开了考试杠杆,好像找不出其他的方法。从应试中走出的老师,何时能够真正认识到考试的危害,何时能够接受和有能力给学生考试以外的学习激励,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

  讲述着自己找准位置并坚决实施以后心灵上的轻松,听着其他老师不不堪重负,我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责。我心在人才培养方面占足了比例,这是自己头脑中每天转的事情,然而一个大学的生存和发展,凭这样一种类型的老师是不够和不行的。当老师的,只能在这三大任务中择其一而力行之,同时将几项做好非常难。对我个人而言,自责之余还是坚定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将最擅长做的工作做好。我的选择,似乎让自己在为人师的道德选择方面占尽了优势,我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同行的交往中,在今后写的文字中,以及在对学生的引导中,要对做出其他选择并辛勤劳动的老师,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也更希望老师们能够找到各自的平衡,活出高级知识分子该有的优雅。

  早饭间,一位年轻的老师向我说起她目前的困境。读博士中的不顺,评职称的压力,以及工作中投入精力的无效。我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给她谈了些建议。她正在面对的,也是前几年我所经历的。年轻教师们的压力,也需要有人帮助排解。

  今天的第一门课是“计算机系统”,内容是Y86处理器和指令、程序的连接,以及库函数。这些内容在传统的课程当中是跨几门课的,对理解计算机系统很有用的东西,在现行课程体系中甚至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去处理,造成了有些内容重复讲,有些内容被忽略。想到了之前给学生做出的指导《破除“系统学习”的情结》,真是感觉到所谓“系统”,所谓将知识“套装”的课程,就是对知识体系编织的诸多可能中的一种。当老师的,头脑中一定不能被其中的一种牢牢束缚,甚至将自己当初学过的“系统”当作惟一的选择。要具备用各种方法编织知识体系的能力,面对不断发展了的科学与技术,面对不断变化的受众,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合适的教学内容来。现在用的教材是一种不同以往我头脑中的编织,加入了臧老师的理解和教学体会,各个知识点就在我已有的知识空间中不停地跳跃,虽为“老”教师了,冲击也还是相当有力。

  面对这样一些有跨度的内容,在加上课程的内容于我而言总体上确实不熟悉,走神特别多。我想到当我讲课的时候,学不进去的学生也一定是这样,尤其那些不能完成本该有的学习环节的学生。于我而言,有些内容很熟悉,与老师讲的心有灵犀;一部分内容完全不懂,放了很多年或是我学过之后出现的新内容且没有接触;还有不少介于中间。我想其他听讲的老师的状态应该和我是一样的,只不过,我非常熟悉的,可能是其他人很陌生的,或者反之。这在这个班上是很正常的事。我起了建构主义的学习——对于相同的内容,学习者由于其既有的知识结构不同,所得也不同。学习者应该本着建构的原则去学习,而教学者,也应该想到这一层,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给不同的学生各自留出重构知识体系的空间。反思我们的教学,包括我的课堂,仍然在追求大一统的让学生“听懂”,这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无疑就是在给“灌输”留下了默认的理由。何时能够将眼光从课堂的“教”移到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学”上,以及教师的工作就是为“学”而服务,那将是走出的时候。

  本就为上午学习中有所感悟而有些许的“喜悦”,而下午听课中却迎来了“惊喜”。

  陈老师讲的“数据与数据结构”专题,将传统课程中“计算导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中的相关话题放在一起来讨论。陈老师抓住了数据的“位置”和数据的“内容”两个核心,启发大家体会在不同课程中,准确地说是在不同的抽象层面上,具体说是在机器层面、语言层面、算法层面等层面上的联系和不同,体会由问题定结构,由数据结构选择控制结构。原来,教会学生设计,不必是完全教给后续专业课的。作为主要教专业基础课的老师,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可以在基础教学中,将设计的种子种到学生的头脑中。

  不由得反思到了自己的教学。在我面向大一的教学中,原来也用不着忌讳后续课中所谓复杂的概念和技术,可以将更多的后续课程中涉及的知识,以合适的方式,先行与学生分享。我在现有的教学中已经尽我所能地地贯彻了“提前体验”的原则,但有了这堂课的启发,可以在选材与讲法,以及指导学生的学法上进行改进,使专业基础课在提高学生兴趣及为后续课程服务上都有突破。

  在参加这个班之前,现场听过两次陈老师讲他的课程改革的讲座。一直在考虑他给南大拨尖班的学生实施的课程如何在一般院校开展。在暂时没有可能的现实中,悟出了将这种改革的思想加入到现行的不能轻易动的培养方案,这是参加学习的目标。听课中突然意识到,这是陈老师在将自己借助于跨度颇大的课程改革中所悟的“道”传授给我们的过程。在各个学校现行的培养方案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所有的学员,不论回去教什么课程,都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延续开来的。例如,教“导论”与“程序设计”的老师,可以将后续的精彩,基于学生有限的体验,避免晦涩的术语,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而在教后续“数据结构”、“算法”的老师,则可以将先行课中有关内容照此“捞”起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年前,听过我校韩冬冰老师讲的教学的几个层次,具体忘了,最低是照本宣科,最高是融会贯通。我突然意识到,将传统中几门被认为难度很大的课程能够揉合到一起,在计算机世界的不同层面之间能够自由出入的几位老师,体现出的就是一种融会贯通。而我们这些学员,也借着参加“导教班”的机会,借着老师的点拨,有效地重新编织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日后也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层次的话,这次学习机会,加速了前行的进程。甚至是,正是这次“导教班”的学习机会,才创造了这种可能。

  据此,也想归结一下“导教班”的意义。第一,引导和指导学员开展类似陈、臧、李三位老师的教学改革;第二,帮助学员(在自己学校里是老师)更新知识结构,重新编织知识体系,提高教师专业教学素质;第三,使教师具备能力,在传统课程的教学中,帮助学生编织他们的体系。我在来之前只意识到了第一个意义。在不少学校,“计算机系统”和“问题求解”课的开出暂时还有很多困难,因此,后两个意义更实在。如果这样的认识成立,且别人没有想过的话,我要向李老师申请这种提法的“知识产权”了。有些玩笑和张狂了,就在第三天,我确实领会到了这次学习机会对我的意义。

  欣赏着陈老师为我们编织的知识之网,想到一个建议。陈老师的课是开给南大拨尖的低年级学生的,其实就以这样一种节奏,就以给“导教班”上课的体系,可以录制一个短时的公开课。这是让计算机类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从业人员,重新梳理和编织知识的过程。现在有不少的所谓考研复习课之类的同样梳理知识的课程,相比之下,这样做的价值超乎一般。

  激动之余,今日多费些文字做总结。学习进度很快,内容还要慢慢整理,这样的总结也定然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另一个体会,学习时间确实很紧,我尽量抽时间将陈老师指定的阅读内容全部过了一遍,故听课中在内容上没有了太多障碍,才能听出味道。这样的课,要达到“深度”,自然是要以“自我”为前提的。南大的拨尖学生是这样的,我们这些学员也一样。

短训学习录系列博文目录: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计算机问题求解课”总结
做一名全面发展的高校教师——“计算机系统”课学习总结
短训学习录(九)——结业了
短训学习录(八)——快结业了
短训学习录(七)——感觉倒计时
短训学习录(六)——我为什么写作
短训学习录(五)——天晴了
短训学习录(四)——宽松却紧张的一天
短训学习录(三)——体会到上导教班的意义
短训学习录(二)——有兄弟不孤单
短训学习录(一)——喜欢简单的学生生活

时间: 2024-08-02 16:16:46

短训学习录(三)——体会到上导教班的意义的相关文章

短训学习录(六)——我为什么写作

天气继续怡人,早晨再登观景台,周围景色一览无遗,太阳藏在山的那一边,鱼鳞般的白云,在天上错落排列.想起昨晚在湖边练拳的清爽感觉,秋天已经来了. 上午的课中,陈老师的旁征博引.肆意关联再次让我感到过瘾.他究竟如何做到了这一点,我想请他提点感受."首先是对内容熟悉,准备讲一个话题,总在脑袋里琢磨,感觉就来了."他不忘鼓励学生一下:"你到我这个年龄,会比我厉害." 为老师的鼓励而努力. 有人提问说,布置给学生课外看的学生不看,所以很多学生应该能看懂的不得不在课堂上讲.陈老

短训学习录(八)——快结业了

课程到了尾声,课堂上的味道不减,课下风潮渐起.赶着将"问题求解"课的论文完成,写得内容太杂了,篇幅也收不住了,日记写到了"第二天". 记些有意思的事.昨晚决定启用一下QQ,加入导教班群,发现异常热闹.前同事马老师正在照合影核对人名,参与之余,突发奇想,也做个实事,做了一个带照片的名单.导教班快结束了,这个名单更利于在剩下的时间相互认识,并利于以后保持映像.导教班汇集的都是热爱和关心教学的老师,这样的集体要保持感觉. 晚上的研讨,继续畅所欲言,谈收获,说打算,大家在群

短训学习录(九)——结业了

历时十天,九天的满负荷学习,对于这帮子久疏学生生活的人来说,且各种事务缠身的人来说,已经到了能够忍受的极点.然而,在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影响下,临近结束的这两天,却表现出了非常感人的学习场景.大家争分夺秒地完成作业,尽管拿到的证书仅仅能够用作证明这几日的学习,没有任何的效力,但每个人都希望圆满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让这一段学习之旅划上完美的句号. 今天课堂上最大的亮点是发结业证,老师逐个地叫学生名字,学生领证并和老师合影.多日的师生共同生活,大家的交往方式也显得随意了很多,下午鲁强下载了一首曲子用

短训学习录(二)——有兄弟不孤单

早饭后向李晓明教授汇报了我近两年来主要的工作思路,取得的成绩及困惑.成天给学生解惑,自己的疑惑也找值得信赖的前辈说说,求得一些鼓励的话,必需的. 重点的课程是"计算机问题求解".陈老师揭开了他给南大拨尖班的授课内容.建立在学生已经通过自己阅读,掌握了一些信息量,他的课程环环相扣地提出问题. 数学有没有用,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这一节数学有什么用,不是一个问题. 用吃汤包串起了控制结构的话题. 将递归与数学归纳法结合起来.说二者相似好说,要找出二者不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递归. 给学生的作业

短训学习录系列博文链接

九天的学习,由第一天想随手写点东西,到第二天有东西想记下来,第三天激动之余决定下每天写一段记录这段时间的生活和学习,有了这一组小文章. 所幸只有九天,要不写作就成负担了,回首看,很充实的一段时间. 短训学习录系列博文链接: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计算机问题求解课"总结 做一名全面发展的高校教师--"计算机系统"课学习总结 短训学习录(九)--结业了 短训学习录(八)--快结业了 短训学习录(七)--感觉倒计时 短训学习录(六)--我为什么写作 短训学

短训学习录(五)——天晴了

早晨出门第一感觉是,在北京终于看到了蓝天,往日的闷热也一扫而光. 首要做的事情是,将<逆袭大学>为什么要做那样的安排写了一个材料发给出版社.耗费了心血的书的思路,还是要坚持,也希望能够得到理解,最后能有好的结果. 上午两节"问题求解",陈老师从算法方法和算法正确性方面做了引导,深奥的思想是可以用简单的问题交待清楚的.一直也在告诉学生搜索和排序很重要,陈老师展示了搜索就是人解决问题的最基本方法,搜索方法就是技术,N多的问题类都可以归结为搜索.用好的问题表达算法思想,用直观的东

短训学习录(四)——宽松却紧张的一天

今天的下午没有安排课,却在最宽松的一天,将写总结拖到了最晚. 上午的课程讲处理器的设计.知道了现在的硬件设计也是通过写代码的方式进行.涉及机器级的内容,上学时就没有学好,工作后也没有做过相关工作,加上昨晚没有睡好,喝了咖啡也落个稀里糊涂.想想我的有些学生的状态,调整是必须的. 下午安排休息.原本打算就在宿舍不出去了,写点东西,结课的论文该准备了.有人约我一起到红螺寺看看,想着北京的一个著名的景点就在跟前,不去看看也不好,再者也该出去走走了.午睡后写论文开了一个小头,小董编辑打来了电话,说<逆袭大

短训学习录(七)——感觉倒计时

时间好快,已经到了第七天.有几位已经提前离开.打算要坚持下来的还是大多数.几天的相处,也使大家逐渐熟悉起来了,我对照名单逐个核对,能将人与名字对上号的有50多个,结识这么多的人,也是个小成就. 上下午的课,一日三餐,两次研讨,加上偶尔的门厅沙龙,已经使大家变得不再有太多的拘束,常见有人将自己在教学中的看家宝贝拿出来给大家展示.这个班中的学员中,有博士生导师,也还有刚参加工作的讲师,越快到结束了,彼此的交流越发的深入. 今天下午没有排课,但大多数的人没有像第一次休息那样选择到周边游玩--快结课了,

Hadoop 学习第三天之集群安装(上)

Hadoop 学习之集群安装(上) 将配置的伪分布模式的虚拟机克隆两份并更名为centos_node2和centos_note3 分别打开三个虚拟机,第一个基本不需要配置了,现在主要配置centos_note2和centos_note3的配置. 1.   首先修改IP地址和主机名 因为centos是hadoop1和192.168.100.11,在这里设置centos_note2和centos_note3的主机名和IP地址分别为:hadoop2/192.168.100.12和hadoop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