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欧洲的发展
OSPF和IS-IS详解
网络工作组(Network Working Group,NWG)为当今与Internet和TCP/IP相关的大多数协议和机制设定了一个基调。一开始,该工作组的成员只是ARPANET头4个站点的一群毕业生和工作人员,他们生怕自己“卑微”的地位,加之在提出协议解决方案时的鲁莽,会得罪那些“有编制”的协议设计人员。好在Internet协议的开发一直都很开放,不但是自下而上来推动,而且还允许任何人参加。RFC就是记录他们工作成果的文档。
“刚开始写RFC的时候,”Vint Cerf写道,“他们还在使用19世纪的沟通方式——以公开交换信件的方式,来讨论各种(运行于ARPANET内的)协议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1。”
NWG不断发展壮大,到了1986年,便更名为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日积月累,IETF已发展成为实际制定IP及相关协议标准的机构。但即便如此,IETF也从未有过任何章程;它仍然是一个松散的机构,由一群立志创造并改进Internet及网络协议的有志之士构成。如今,设备供应商虽然在网络协议开发方面占主导作用,但同样需要参加IETF成立的工作组,定期会晤,介绍自己的工作进展,让其他人审议和批评。
但是IETF的这种特质也并非每个人都能接受。讲究“行政级别”的政府(能越级沟通的政府也不是没有,只是不多而已)更愿意让也能体现出“层级”观念的官方机构来制定标准。IETF跟这些官僚机构没有半点关系,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则不然。ISO成立于1946年,总部设在日内瓦,是由两个早期的标准化机构合并而成。该组织的宗旨是,希望通过制定工业标准,来加强国际间制造业的交流,促进贸易的发展,其所制定的标准涉及各行各业,包括:农业、建筑、医药以及电子行业。螺纹、信用卡、劳保用品、机场和公路标识甚至连洗手间的门都有ISO标准2。
20世纪70年代,实验性的分组交换网络不单是在美国,在欧洲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多国政府都开始认识到为其制定标准的必要性,但却希望由一个更为官方的机构来出面制定,压根就没考虑IETF。1977年,英国标准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提议,应由ISO出面,为通信基础设施体系结构制定标准。于是,ISO在Technical Committee(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97下设立了Subcommittee (附属委员会)16;1978年,Subcommittee 16提出,需要建立一种参考模型,名叫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模型3。负责制定OSI参考模型发展提议的是ISO的美国代表——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大约与此同时,Mike Canepa和Charlie Bachman在Honeywell信息系统公司开始制定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借鉴了IBM公司研发的系统网络架构(Systems Network Architecture)的7层模型经验,Honeywell团队于1978年提出了互连计算机的7层架构,并取名为Honeywell分布式系统架构(Honeywell Distributed Systems Architecture,HDSA)。1978年3月,ANSI在休斯顿召开会议考虑OSI模型的提议时,Canepa 和Bachman都已经提出了HDSA。最后,ANSI采纳了他们的模型,这就是当今著名的OSI 7层参考模型的来历。
之后的工作就是要开发出与OSI参考模型“配套”的协议。欧洲各国政府及欧州委员会也都把指望寄托在了ISO而不是IETF身上;在美国,虽然军方已经采用了TCP/IP,但商务部下辖的各非军方部门都站在了ISO协议的一边。于是,当1988年ISO终于推出了一套尚未经受过实战考验的协议时,美国政府就迫不及待地接受了OSI协议,根本无视已在现有网络中运行了5年的TCP/IP,而当时OSI协议则连个像样的实现都没有4。
有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扶持,OSI协议取代TCP/IP似乎是大势所趋。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OSI社团只是把TCP/IP视为“学术实验”。然而,最终修成正果成为Internet标准的却是TCP/IP,OSI协议“中道崩殂”。
TCP/IP的“风靡”有部分功劳要记在大受欢迎的UNIX操作系统身上——早在1981年,某些版本的UNIX就开始支持TCP/IP了。但人们接受TCP/IP的最大原因则与IETF和ISO的处事原则有关。IETF关心的是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ISO总是在尝试开发与预定义的参考模型完全“配套”的协议。IETF能够迅速发展壮大,要得益于其宗旨:相信共识和可运行的代码(rough consensus and running code),即实现优先,制定标准其次,在制定标准时再去芜存菁(implementing first and then standardizing what worked and abandoning what didn’t);而ISO下属的各个委员会则总在那儿慢吞吞地制定着标准,根本不考虑如何去实现。当时,甚至连按说是OSI协议大本营的欧洲各所大学也受不了ISO拖沓的办事效率,逐渐开始使用TCP/IP了。
然而,有一种脱胎于OSI协议的路由协议仍就对当今Internet的平稳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协议是I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