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数据征信?

随着国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大数据征信的概念得到广泛传播,已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认知。大数据征信代表着未来征信业的发展方向,将深刻改变商业交易模式,成为支撑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性产业。

大数据征信前景广阔,在资本市场、商务合作和终端消费市场,征信产品的需求已经显现出来,金融机构、企业和消费者对通过第三方大数据征信机构在经济活动中考察合作和交易对方的信用状况抱有很大的期待。

目前国内注册成立的征信机构无一例外将发展目标锁定在了大数据征信上。大数据征信首要的工作就是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但目前已建成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征信机构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征信业刚刚起步,发展时间并不长,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成征信数据库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数据库建设滞后导致市场上征信产品和服务并不丰富,这也是我国征信业发展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然而,一些征信公司在利益的驱使下,在没有建成大数据征信数据库的情况下,却打着大数据征信的幌子,从事信用评估或信用评级的工作,这种行为可谓是欺世盗名,对我国刚刚起步的征信市场也是极大的伤害。

为了杜绝这种欺世盗名行为,就很有必要正本清源。在鱼目混珠的网络世界,多一双辨别真假的慧眼更是很有必要。本文11315征信专员将为你讲解什么是真正的大数据征信,让你对大数据征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轻松识破假冒的大数据征信。

一、大数据征信不仅数据庞大,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是关键。

说起大数据征信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数据规模庞大。拿11315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来说,目前为国内 6000余万家信息主体建立了信用档案,录入了包括政府监管信息、行业评价信息、媒体评价信息、金融信贷信息、企业运营信息和市场反馈信息六大方面的信用信息十亿多条。

但这不重要,仅从数据量上来说,传统的信用评级公司经过数据的长年积累也可能做到。关键在于数据的采集上,大数据征信数据库更多地依靠技术能力聚合有关企业或个人有效信用数据,并录入基础数据库,纳入相关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档案中。

正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才能让信用信息数据库迅速汇集、冲洗出鲜活的信用信息,11315所采用的正是这种技术。如果一些征信公司没有数据库,或者数据库里只有一些企业的基本信息,就标榜自己是大数据征信,就值得警惕了,很可能你遇到的就是虚假的大数据征信。

二、数据库及时录入很重要,实现企业信用的动态评估。

除了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全面采集企业或个人的信用信息外,大数据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对及时捕捉来的数据进行适时分析,由基础数据库纳入数据评估系统。

比如当前一家企业的信用评级良好,下一刻在质监部门或新闻媒体就有可能发布关于这家企业的负面信息,大数据征信数据征信就要能够实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并通过系统内置的数据计算模型,对数据进行交互处理,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重新评估更新,让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到企业最新的信用信息,也就是说在大数据征信机制下,企业或个人的征信状况是动态变化的,比如11315全国企业征信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采集企业信用数据,每每分钟就能对系统数据进行一次更新,这就是大数据征信的独特魅力。

传统征信机构的普遍做法是,征信公司向企业发出资料清单,依据企业提交的信息资料、辅以对企业短时间的财务分析,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并标注有效期一年、两年、三年,这和大数据征信机制完全相悖。

还有一些征信机构只要交钱就能给颁发信用评级证书或牌匾,信用评级证书和牌匾也是五花八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证书和牌匾,就给发什么样的证书和牌匾,信用等级能评多高,也很随意,或者完全是企业交多少钱就给什么样的等级。就如前段时间被民政部曝光的山寨协会“中国产品质量协会”就是这么干的,“21315中国产品质量协会贩卖虚假牌匾杂货铺诈骗”也被多家新闻媒体曝光。

三、通过统一数学模型进行信用评级。

传统征信更多地是依靠人为的、主观的因素来评级,通过分析师或信用评估从业者对企业提报的资料经过分析而做出企业的信用评定。而大数据征信面对的是海量的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数据,依靠人工来分析评级很不现实,大数据征信下的信用评级是通过系统内统一的数学计算模型,对企业或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计算,并得出相关企业或个人的信用分值和信用等级。大数据征信所采用统一数学模型的信用评级,更具客观性,效率也大大提高。

四、实时出具信用报告。

通过统一数学模型对企业或个人进行信用评级的同时,征信系统能够实时为企业和个人出具信用报告。比如说,传统征信模式通过调查、资料分析和信用评级,要出一份信用报告,至少需要2周或更长的时间,而大数据征信通过系统广泛采集企业的信用信息,可以做到信用报告直接在线下载打印,这是传统的征信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如果你对大数据征信还比较陌生的话,通过以上几个特征,对大数据征信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什么是传统征信,什么是大数据征信,打着大数据征信的幌子来欺世盗名的,就会很容易识破,不至于上当受骗。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0-27 05:24:55

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数据征信?的相关文章

大数据征信平台Perfios获得610万美元投资,但印度的征信才刚起步

  日前,36氪获悉,印度大数据征信平台 Perfios 宣布获得 610 万 A 轮美元投资.投资方为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等机构. 根据 Perfios 官网信息,Perfios 创立于 2008 年,主要提供财报分析.电子化验证.API 外接.企业征信报告和行业数据分析等主要五个功能. 目前来看,Perfios 主要有B2C 和 B2B 两块的服务.在 2C 这边,主要是提供个人财务管理的解决方案,即尽量以自动化的方式(如在用户刷卡消费后,自动调取相应数据等

大数据征信如何为一个人建立数据肖像?| 硬创公开课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大数据时代,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为你建立一个电子档案,从你有多少张信用卡.每个月消费多少.还款记录如何到你喜欢浏览什么网站.手机是什么型号甚至IP地址对应的位置,有一万多个词条可以刻画你的肖像,银行在不需要跟你打交道的情况下可以靠这种数据肖像决定要不要给你放款.放多少合适.这就是大数据征信. 每个人每天会产生无数的信息,征信机构如何从这里面抽丝剥茧找到有效的数据,又如何给每个数据设置合理的权重去建立模型?机器出现故障之后又如何修正?我们请到了在征信上有多年经验的嘉宾.

大数据征信成撬动消费金融的支点?

文章讲的是大数据征信成撬动消费金融的支点, [IT168资讯]如果要说近日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什么最火,相信必然非消费金融莫属.但是消费金融更多建立的是一种信用消费,而这个核心和根本就在于个人征信.但是看看目前国内整体的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却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目前整个国内的央行征信系统虽然覆盖到了8亿人,但是真正和银行有信贷关系的只有3亿人.尤其是央行的征信目前尚没有介入到任何非银行类机构,客户的信用分析也不能仅仅依靠央行的征信报告就能够完全判断准确.对于大部分的传统机构来说,他们掌握的

大数据征信:央行开了“半扇门”

在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人民银行已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 这是2013年3月15日中国征信领域首部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开始施行之后,央行第一次通知企业做个人征信的准备工作,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这无疑在征信市场化方面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国企业在征信业的探索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国内征信行业此前一直没有专门法规,其运行一直处于灰色地带. 这同时意味着,今后中国人个人信

【干货】史蕾:大数据征信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

嘉宾介绍: 史蕾:199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现柏杨云天(北京)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曾就职于纳斯达克B2B上市公司环球资源(NDSDAQ:GSOL)和奇虎360法务部. 密切关注大数据企业和大数据产品的创新性业务实践,为多家大数据公司产品合规分析.用户协议拟定.个人数据保护和隐私政策的制定.股权激励项目提供专项咨询意见. 讲座全文: 各位嘉宾下午好,首先感谢韩院长和清华大数据研究中心给我提供这次机会,也感谢微路演梁总的推荐.今天下午我带来的题目是<大数据征信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

从大数据征信看银行风控创新

数据将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已成为银行业界的共识.在大数据时代,银行所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来自于同行业内部,外部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企业在产品创新能力.市场敏感度和大数据处理经验等方面都拥有明显的优势.在此形势下,利用大数据征信创新和提高银行的风险把控也逐渐成为业界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话题. 银行业在风险控制中的不足之处 普华永道发布的<2015年中国金融及银行业展望>指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上升36%,达到7670亿元人民币,是四年来的高点

大数据征信 是伪命题?还是金融行业的救世主?

2016年,互金圈遭遇冰火两重天:一边是P2P的倒闭潮,一边是,新模式的全面崛起. 进入涅槃期的P2P,为新崛起的互金圈,上了最为昂贵的一课:风控之痛,恐怕是扼住互金咽喉的那只手. 没有征信体系的中国,互金的发展,就如沙漠中迷途的旅人,饥渴难耐,却又茫然无措. 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万众期待中,八家征信机构拿着央行的"介绍信",开始蹒跚学步. 不管是阿里的"芝麻信用",还是腾讯的社交数据,这些所谓的"大数据征信",真的能成为中国互金的救世主吗

消费金融市场三年将超3万亿元 大数据征信是企业竞争关键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逐步推进,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和商业应用,更多消费场景让消费金融体量持续扩大. 艾瑞咨询等机构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消费金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将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另据<中国个人消费性贷款调研报告>央行调查数据,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进入爆发期,未来5年,市场容量将以每年20%的增速扩张. 但是无论格局如何,金融的本质在于风险防范,在面临行业洗牌.转型的重

大数据征信六大难题待解

随着消费金融.网络借贷等互联网消费模式快速增长,以及大数据技术突飞猛进,大数据征信服务机构开始大量涌现.但多元化.多层次征信市场体系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有很多难题尚未破解. 一是数据的质量.权威性问题.相比于央行征信系统的权威性.数据质量的高可靠性,大数据征信机构虽然数据来源更加宽泛.品种更加丰富,但数据质量.权威性受到质疑.美国国家消费者法律中心2014年3月对主要的大数据征信公司进行调查后并发表了题为<大数据,个人信用评分的大失望>的调查报告,报告称,大数据征信公司的信息错误率高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