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的数据库爱好者们,对于数据库底层的各种细节,内幕,等待事件,隐藏参数等津津乐道,对于调整好一条SQL语句使之在查询优化器/查询引擎下能高性能运转具有巨大的满足感成功感,仿佛自己掌握了天下最有价值的真理,驾驭了天下最有难度的技术。但对于设计和开发出这个数据库系统的人来说,他们看到此情此景,只好躲在一边偷偷的笑了。那么问题来了,使用别人数据库的人被称为大师(如:OCM),那么自己写出一个数据库来的人又该称为什么呢?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高手呢?
数据库系统优化中的一些观点:
“系统性能出现问题进行优化,一定要深入了解数据库内部参数、等待事件、Latch、缓冲池、trace文件、查询/优化引擎等底层细节。”
这种观点往往出自数据库“高手”,这部分人以了解数据库底层实现细节而感到非常骄傲。但是从优化角度讲数据库的等待事件、Latch等指标高等等都只是问题的表象,懂得底层细节和内幕固然是好。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往往是在应用层进行优化。
“只要系统参数调整了,性能就能提高。系统优化应该调整那些参数…”
这种观点往往出自于一些偏运维和应用层的DBA,迷恋参数配置来调优。
调整系统参数是非常重要的,但不一定能解决性能问题,否则就不会有去IOE了,问题可能性最大的还是应用设计和开发问题。
同理,很多运维人员和系统架构师比较迷恋“Linux系统调优”。认为对“文件句柄数、磁盘子系统…”那些做了优化,就能提升整个应用系统的性能。其实不然。有些场景下,针对业务特点和应用类型做操作系统调优是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大多数时候往往提升并不明显。所以最关键的还是找出瓶颈所在,对症下药。*/
“系统性能问题需要从架构上解决,与应用开发关系不大。”
系统性能与各个层面都有关,架构很重要,但应用开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影响数据库性能的因素
1.业务需求和技术选型
2.应用系统的开发及架构
3.数据库自身
3.1表结构的设计
3.2查询语句
3.3索引设计
3.4Mysql服务(安装、配置等)
3.5操作系统调优
3.6硬件升级(SSD、更强的CPU、更大的内存)
4.数据架构(读写分离、分库分表等)
在很多情况下,数据库可能是互联网应用系统的瓶颈。但是单纯从数据库角度去做优化,可能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说点题外话,最近看到很多公司使用中间件或者分布式数据访问层来做数据库分片,说明也许该公司业务发展很快。但另一个方面,也令人担忧,他们的数据库压力真的已经到了必须切分不可的程度了吗?分库分表真的像科普的那么简单吗?他们能搞定分库分表带来的成本和问题吗?有没有更合适的优化方法呢?
当然是有的。其实“过度设计”和“提前优化”就是系统万恶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