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启示录之四:传受关系

对于任何一种媒体而言,对传受关系的观察研究不是第一位的,也是第二位的。我更进一步地认为,在经典的施拉姆SMCR传播模型图中,比那些模块更重要的是,模块之间的联线与箭头指向。

在传统媒体的架构里,传者和受者是壁垒分明的两个部分。前一部分由专业的记者、编辑、评论员等文化媒介人(所谓掌握话语权的精英分子)组成,后一部分则被称之为大众。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眼里,大众不是需要被鄙视的,就是需要去值得同情和救赎的。

传者和受者的互动不是没有,而是很少。网络的诞生,使得互动前所未有的增加。不过,传者依然是传者,受者依然是受者。这句话的意义不在于“传” “受”两个字眼的本身,而在于他们在话语权的占有份额。“受者”们依然众星拱月式地围绕在“传者”的周围,无论是传受还是受受,他们的确存在互动,但地位显然是不平衡的。

地位的不平衡,有两种表现:其一、传者可以删除受者的话语反应,而受者无能为力(硬的不平衡);其二、传者的话语占有重要的位置(比如网站的首页,比如头条)而受者的话语只能可怜兮兮地附着在这个话语之后(软的不平衡)。特别是后者,其实受者给出的互动越高,越使得传者的话语在更高的位置上。换句话说,高高在上的传者是受者自己一手打造的。

这和网络的架构有关。虽然互联网诞生之初并不是服务器端对客户端的设计(后文我会展开这个论述),但事实上的演变却成了这样一种设计。web2.0所带来的P2P潮流,不过是对互联网的本真进行一种回归罢了。这种回归,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可以视为“社会流动”。

教科书对于“社会流动”的定义是:就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而言,从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级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级的变化。社会流动性差的被成为封闭社会(比如某些崇尚种姓制的国度),反之则是开放社会(比如号称拥有美国梦的某些国家)。如果将互联网看成是一个">虚拟社会的话,我不得不遗憾地得出结论,其实就中国而言,站在社会流动的角度上,前十数年是一个封闭社会。

事情有了转机。拜六个支柱定律所赐,受者们开始掌握流向传者的魔棒。比较简单的例子是,我这个原来只能看记者们写文章的受者,现在也转变成了让记者们看我写文章的blogger,当然,这两者同时存在。

新媒体让传受两个部分变得日益模糊起来。这和社会的变迁如出一辙(马克思时代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今天已经很难坐实到某个具体的人头上,负债累累的房奴可能却是某个上市公司的股东)。一个世纪之前,社会的精英和大众还是泾渭分明的,但今天,某些领域的精英就是另外一个领域的草根,某些领域的草根则是另外一个领域的精英。专业化分工的深入让社会流动在加速。法兰克福的那些学者们(哈贝马斯除外),无论他们的研究取向是否需要争议,他们的研究基础却不复存在。因为,事实上,已经没有一个纯粹的大众可供鄙视和救赎了。

同理,传受关系的模糊,使得单纯研究传者或者受者已经显得不够充分(不过,依然有必要)。新媒体的研究着力点不在于传者,不在于受者,而在于传受的转化,以及,这种转化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和经济变迁。

时间: 2024-11-10 10:33:12

新媒体启示录之四:传受关系的相关文章

新媒体启示录之十九:手机

有些读者可能以为在这个系列里,我在探讨web2.0,但事实上不是.web2.0的概念里其实并没有bbs.搜索之类的东西.我也不是在探讨网络媒体,因为内容门户我认为谈不上是什么新媒体.更重要的一点是,我认为从商业角度而言,最有希望的不是internet上的诸多网站,而是手机. 仅仅一个事实就可以说明这个论点了:中国的网络人口大致在1.5-1.6亿之间,而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5个亿.而且,电脑再怎么随身携带,都不如手机的携带性.从电视直销广告的一个侧面我们可以了解到手机对于一个人有多重要:很多

新媒体启示录之二十:网络书签

"书签"服务,标杆网站是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7932.html">美味书签.这个网站的域名极有创意:将delicious(美味)拆开做了一个域名.这估计是全球最大的书签网站了(也有消息称Google Bookmarks的市场份额超过了这个站点). 基本上,大多数上网者都有使用过"收藏夹"的经历,也就是收藏一些常去的网站,以省得每次都要敲击域名之苦.不过,收藏夹的使用有两个特点:其一,通常只

新媒体启示录之十八:图片站

新兴的图片站点和早已存在的图片站(图库)不同的是,这些站点几乎所有的图片来源于用户.非常符合新媒体的定义. 拜数码相机和拍照手机的普及所赐,这类站点的个数也非常之多.海外的翘楚当属Flickr,这家后来被雅虎以3500万美元收购的图片站点.国内则有又拍.巴巴变.mofile(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家以网络硬盘起家的站点,图片不过是它的子站应用之一罢了)等称雄. 与视频类网站相较,图片类网站的版权争议则少些,毕竟拍照不是什么难事,也的确有很多用户在上传自己亲手拍摄的照片.这是一个http://www

新媒体启示录之十七:点评类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在众多的新媒体应用中,点评类网站是难得的一种垂直类应用:分行业. 大多数的新媒体都有一种面向八到八十所有人的感觉,这一特性导致某种应用会广范围地被大众所注意和介入,但同样也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受众聚焦不够.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商业拓展.事实上,大多数广告客户都难以接受一个媒体是覆盖八到八十的所有人群的(除非你实在大得任何人都承认你够大). 点

新媒体启示录之十二:外一篇之插播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我中断了关于新媒体的诸形式介绍,这里插播一篇我的一些感悟. 人类自打有大众传媒以来,关于媒介的"效果"问题始终没有停止过争论.从完全有效(魔弹论)到有限效果到今天的强效果,论战还在继续.当然,效果本身两个字就有诸多定义,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 传播效果研究史是很有趣的.早期人们认为媒介非常有效的动因是因为媒介是一种恐怖的力量,极易被恶势力

新媒体启示录之十五:视(音)频

本篇主要谈视频(流媒体),最后会顺带提一下音频. 视频,也就是通过网络看视频节目,本来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由于网络速度的关系,大容量的视频节目始终是应该被下载后观看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Flash非常之火爆,网上称呼这群人为"闪客".我相信,这两个字的出现,应该早于"博客".制作Flash的确有一些公认的高人,比如"小小",一个用火柴棒式的图形就能勾勒出复杂武打动作的Flash制作高手. 但Flash的制作,毕竟是一门手艺活,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出漂

新媒体启示录之十四:P2P下载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P2P下载,建立在互联网最本真的理念P2P之上.所谓P2P,Person to Person,最好的解释就是大仲马<三个火枪手>中著名的那句话:One for All,All for One(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互联网不是诞生于服务器对客户端架构的,而是客户端对客户端.美国人当时非常担心苏联如果击溃了中央情报系统,整个军事系统该如何办.后来

新媒体启示录之二十五:blogosphere

Blogosphere是Blogmedia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453.html">升级版本.如果说Blogmedia是媒体的话,那么Blogosphere就是社会.研究前者可以用传播学,但研究后者,就得从传播学的母学科社会学寻求灵感. Blogmedia是很好翻译的,叫"博客媒体",也很容易理解:利用blog的日志做一个聚合媒体.但Blogosphere却很难用"博客领域"."

传统媒体应把握好自己的优势向新媒体转型

日前网络导报社长郑国民在与和讯科技等媒体进行沟通时表示,目前新媒体是发展趋势,传统媒体应把握好自己的优势向新媒体转型,而且内容永远是第一位. 郑国民表示,新媒体的"新",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传统的纸媒与新媒体各有各的优势,也绝非对立的关系.传统媒体拥有的资源,首先是国家政策的资源,国家提出要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给予很多政策支持:第二个,传统媒体多年积累下的信息数据,这个资源数据库:第三个,传统媒体的人员素质,从内容生产角度来讲,不是商业网站能比的.而且不管是纸媒还是新媒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