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周刊》网络版今日撰文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的AOL新办公楼日前揭开了神秘面纱,它暂时不向入驻的硅谷创业公司收取分文。这家成立28年的公司希望以这种方式给其发展注入活力。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为公司发展注入活力
刚一走进AOL位于帕洛阿尔托市的新办公楼门厅,迎面而来的便是写在白色底板的几个蓝色大字母:“AOL真酷”。2010年8月,这家互联网巨头签下了这幢占地面积22.5万平方英尺(约合2万平方米)的建筑为期7年的租借合同。自此,AOL不断吸纳各式各样的创业公司入驻这座办公大楼,让他们与170名AOL工程师在一起工作。
据悉,这栋办公楼集公司办公室、创业孵化器、大学社区活动中心于一体。AOL管理层希望,创业企业的创业精神能给这家成立28年的公司注入发展活力。当然,最酷的还是将自己最酷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尤其你还是一家勾起人们对拨号上网年代回忆的互联网巨头。AOL曾在20世纪90年代显赫一时,但最终却在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一起并购案中成为AOL时代华纳集团(AOL Time Warner)的一部分。
2009年,AOL与时代华纳分拆,当时市值为20亿美元,这仅是其宣布与时代华纳合并时估值的一小部分。然而,AOL对创业精神的追寻或许真的会发挥作用。有许多创业公司正排队等着搬入AOL的新办公楼。AOL CEO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说:“我们的机遇就是吸纳世界上最优秀的一些创业者和技术人才,让他们工作在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环境中。”
AOL办公大楼离Facebook总部不到一英里,距Cloudera、Box.net等知名创业公司的办公地也不远。来自25家公司的75名员工在这里工作,他们大多与AOL没有任何关系,这其中包括数字漫画开发商Graphic.ly、反垃圾软件开发商Impermium,以及帮助斯坦福大学学生创业的SSE Labs公司等。SSE Labs是由斯坦福大学高年级学生卡梅伦・迪特尔曼(Cameron Teitelman)在去年夏天创建的。
为共同目标走到一起
迪特尔曼说:“创业过程是艰辛而孤独的,所以,与那些将要经历与你一样艰辛的人在一起工作,定会是非同寻常的体验。”眼下办公空间是免费的,入驻的创业者最终要缴纳一定的租金,但AOL会给他们折扣优惠以及一些免费的服务,如自助餐厅备有台球桌、桌上足球游戏和桶装啤酒。
AOL每周五还会举行聚会,每两周会有一次聚餐。最近,办公楼又迎来一位新的客人:将自己一手创建的新闻评论网站《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以3.15亿美元卖给AOL的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不同背景的人使得AOL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迪特尔曼说:“我们晚上12点过来,一直呆到第二天早晨6点。”
来来往往的人群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今年1月,帕洛阿尔托警察造访AOL办公楼,询问该公司员工为何有这么多大学生在如此奇怪的时间段在办公楼出出进进。有证据表明,创业者之间已开始相互交流。创业公司MapMeIn的几位创始人一直在与AOL旗下MapQuest网站副总裁克里斯蒂安・德怀尔 (Christian Dwyer)交换物品。
在一次闲聊中,迪特尔曼对AOL西海岸部门经理说,该公司应放弃向潜在招募对象大量发送电子邮件的做法,而是将目标锁定在斯坦福大学CS210 计算机科学班的大学生们身上。AOL 创新活动部门负责人特伦特・赫伦(Trent Herren)对大量人才的涌入兴奋不已。他说:“这些人将来都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赫伦就负责吸纳创业公司的工作。
营造积极向上公司文化
AOL正在对其所称的西海岸总部进行大规模翻修。在近日对媒体的一次开放活动中,AOL的办公室中还散发着油漆的味道,工人将家具搬到门厅的一个水族馆。等到5月,一楼将会有健身馆、咖啡店和一个用以检测产品的实验室。经过这次装修,提供给创业者的办公空间将增加一倍。AOL将从4月开始对新入驻申请进行审查。
除了创业者的活力,AOL还希望从这种活动中得到什么?AOL透露,它希望在投资或收购此类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公司时占得先机。实际上,AOL 的一个更大设想是,与创业者在一起办公,将有助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公司文化,吸引到优秀人才,让他们去开发有市场号召力的产品。
2009年,阿姆斯特朗请来前雅虎高层布拉德・加林豪斯(Brad Garlinghouse)重塑公司辉煌。加林豪斯最为业界所熟知的事情,是5年前撰写了一份被称为“花生酱宣言”(Peanut Butter Manifesto)的雅虎内部备忘录,批评雅虎缺乏一个有重点、有凝聚力的发展目标。作为AOL应用与商业部门主管,加林豪斯主导了许多研发项目,如平板电脑的电子书应用Editions以及改版后即将推出的AOL Mail。
虽然AOL最近裁员900多人,但加林豪斯却在寻求招募新人,以填补公司在帕洛阿尔托、纽约和弗吉尼亚州的80个技术人员空缺。他说:“AOL没有开发出叫得响的产品,推出的品牌也反映了这一点。至于今后对待AOL的态度,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