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英 王馨 张娜 海尔将技术情报与市场情报并重,屡有创新;华为以专利为核心,以反情报方面的功底奠定其技术优势;联想通过“复盘”系统增强了情报真伪的识别力;比亚迪则在“对标”与“反求工程”中找到了独特的超越路径。 在2010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最具创新的50家企业中,有三家中国企业入围:比亚迪第8位,海尔第10位,联想第30位。与此同时,2010年华为获得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公司创新大奖。这四家中国企业在创新上赢得全球尊敬与荣誉并非偶然,它们的竞争情报工作在国内都堪称标杆。 海尔:技术与市场并重 海尔早期的竞争情报工作从手工卡片时代开始。1988年海尔就建立了简便易查、全面实用的检索专利卡片系统,该系统搜集了自1974年至1986年世界25个主要工业国家有关冰箱的1.4万条专利文献题录。1990年,海尔订购了三种中国专利公报和制冷领域的专利说明书。1995年,海尔建立了中国家电行业专利信息库,定期提供最新的专利信息,跟踪研究发达国家和国内同行的技术水平、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紧紧抓住了进入欧美市场的切入点、时机、销售方式和海外销售商。 专利情报如何增强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海尔的秘诀是重视专利情报分析。 海尔对已有产品项目进行国内外技术动态信息监控,从相关专利和技术领域对国内外目标公司从不同角度进行专利跟踪,形成强大的综合专利情报资料库,做到随查随用。海尔的专利情报分析报告在产品创新决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对某个技术领域有一个基本认识后,科研人员利用专利情报分析进一步评估技术热点和前景,寻找某些领域内的技术空隙,并在研发项目的实施中进行技术创新和回避设计,通过专利组合分析方法辅助确定研发方向。专利组合分析方法有助于企业确立专利技术所处技术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以及是否有继续大规模投入开发的价值。 海尔情报系统的一大特点是技术情报与市场情报并重。 海尔有一个核心理念:市场是创新的起点。这一理念明确了竞争情报工作的方向,专利情报不能只追求技术,更要为市场服务。因此,专利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市场结合成为海尔创新的核心动力。正是基于大量对专利和市场情报的分析,海尔开发出了适合美国大学宿舍使用的冰箱、可以清洗农作物根茎的洗衣机、韩式双动力洗衣机、酒柜、便携式洗衣机和可当工作台的洗碗机等产品。 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最重要的情报中心,伴随着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公司在洛杉矶、东京、悉尼、里昂和香港都设立信息站,及时搜集国内外的科技和市场情报,监测竞争对手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海尔中央研究院的核心工作包括:(1)动态跟踪、采集、分析全球经济、市场和技术动态,为集团决策提供依据;(2)为集团在全球制造、采购和服务部门提供研发能力和技术支持;(3)整合全球科技资源,实现超前技术项目的商品化,为公司国际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同时,海尔还在国内构建了深入到县级市场的情报网络,情报站点将搜集到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情报快速反馈到总部,技术转化部负责对专利情报的分析,并快速将情报分析结果以专项报告、情报课题的形式呈送给高层管理者,同时反馈给彩电和冰箱事业部负责人,中层管理者也能收到行业内最新信息和重要的情报分析。海尔竞争情报工作以情报分析和情报分享为重点,大大提升了情报价值的利用。 此外,海尔还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双方技术优势获得一种“增值效应”。海尔已与多个企业建立了不同的技术联盟,如从日本引进三菱重工空调技术,从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引进滚筒洗衣机技术。海尔与国内外知名企业以项目牵头的形式成立了若干研究中心进行联合研究,这些对海尔的情报网络都是难得的延伸机会。 华为:以专利为核心,注重反情报 华为的情报工作以搜集国际竞争对手和领先企业的最佳实践,以及国际领先的管理方法和专利技术为主。早年资金短缺时,华为采纳“压强原则”,对核心技术和专利研发进行重点投入,目的是在局部核心技术领域有重点突破。在专利技术情报搜集、分析和专利保护上,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法论和情报体系。具体包括:(1)情报搜集与研发定位,华为运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结合国际竞争需要和企业需求及能力,将专利文献中的技术内容、人(专利申请人、发明人)、时间(专利申请时间、专利公告日)和地点(受理局、指定国、同族专利项)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制定企业研发重点和战略提供决策支持;(2)情报整合和价值判断,根据专利申请量盘点技术发展史、技术发展趋势和目前所处阶段以及成熟度,以判断研发该技术的价值含量;(3)情报分析和决策支持,华为根据对全球专利的系统搜集和分析,预测未来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市场趋势,为公司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对可能与竞争对手产生竞争关系的专利进行识别和确定,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规避、无效、撤销等策略,以避免侵犯他人专利权。2008年,华为在海外申请的专利数量为世界第一,获得全球公司创新奖,也是因为先进的无线射频拉远技术(Remote Radio Head)改变了世界认为中国企业只能模仿、不会创造的传统印象。 随着华为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华为的反竞争情报及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做得也非常出色。这些研发成果绝大部分以商业机密的形式存在,华为公司的信息安全部门有近200人,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商业机密的保护。据华为高管介绍,其商业机密保护制度比美国企业严格得多。 华为的商业机密和信息安全保护有三层:一是制度设计,二是管理授权设计,三是技术设计。在制度设计上,华为有一整套管理文件,并赋予该管理文件以最高权力,如果有工程师触犯相应的管理规定,就要承担非常严重的后果。在管理授权方面,华为建立了基于国际信息安全体系架构的流程和制度规范。举例来说,在“进驻安全”和授权的控制上,华为采取“相关性”原则和“最小接触”原则,所有的文档和技术根据其保密的分级分层来进行不同的授权,只有一个完全必要的人才能接触相关技术,而且接触是在相应的控制和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为此,华为的《信息安全白皮书》对该过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约束。在技术设计的手段方面,华为的研发网络与互联网是断开的。在全球化异域同步开发体系中,研究人员开发的成果并不在本地的计算机上,而是在一个设控状态的服务器上,任何从该服务器发出的信息都有备份,如果有问题可以回溯和检查。 华为还设立了强大的知识产权部门,不但囊括了国内知识产权界的精英,而且其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企业对法务人员要求的比例,足见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华为除了严格保护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也尽最大努力将其软件发明硬件化,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提高竞争对手模仿、复制和可能偷窃的成本。华为认为,软件只有跟硬件捆绑才能生存。因此,虽然华为70%的研发成果都是软件,但华为就是靠专用设备跟硬件捆绑,提高了侵权门槛。 联想:一切围绕“复盘” 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是战略反馈。也就是说,对已经搜集到的情报、决策和执行过程进行事后反思。 柳传志多次谈到将“复盘”作为联想的核心方法论,并认为“复盘”是联想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复盘,就像下围棋或象棋之后,无论输赢都要重摆一遍的方法。联想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搞清楚在企业整个行动过程中,导致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由于幸运,还是因为自身能力?复盘会让你发现很多事情夹杂着偶然因素,下次再这样操作未必行得通,也就是要发现真正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在联想控股,复盘工作包括三个环节:第一,要不断检验和校正目标是否正确;第二,在每一个小的里程碑节点中,检验当初决定的正确与否和执行情况;第三则是在过程中总结规律。 在联想文化中,复盘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公司成立了一个复盘项目小组,根据公司的项目前后梳理;复盘一开始就有详细的文档,小组会根据所有项目的历史情况、现在的结果以及小组对事情的反思和总结写出复盘报告。在十年时间里,联想已经总结出复盘文档达240多个。 复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找到假设中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偏差、决策失误和行动缺陷,发现问题并改变行为。在竞争情报工作中,复盘有助于确认情报的哪些来源是更准确和更真实的,它对鉴别不同情报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工具;(2)复盘过程是行动的直接参与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亲自参与实践的人提出关键性的建议,并让参与复盘的人们把经验教训带回到实践中,知识转移的距离最短,效率更高;(3)在单一情景下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并不一定正确,复盘可以不断修正或减小在认知和行动中的错误,在知识与行动者之间高度关联;(4)组织之间阅历的分享,复盘把失败或试错当做最有价值的老师,避免类似的错误重犯。虽然复盘是一种“秋后算账”,但它有利于竞争情报系统的调节、修正和改进,尤其是情报人员纠错意识的强化。 比亚迪:“对标”与“反求工程” “对标”是企业竞争情报能够有效落地的一种重要做法。比亚迪的对标是从早期进入门槛较低的二次充电电池入手的。由于当时企业资金匮乏,只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若干工人完成的工序,以尽可能地代替机器。当时由王传福亲自配料,公司高管亲自生产、亲自制作安装设备、挨家挨户推销,最后获得客户广泛认可。没想到以工人为核心的工作流程对标与日本企业靠数千万资金引进生产线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推进对标工作,2007年,比亚迪请来丰田公司的咨询顾问,推行品质文化。王传福认为,比亚迪的管理模式更接近丰田这样的日资企业,强调造物先造人,强调在所有体系的关键节点都要靠人来执行。 2003年,比亚迪通过并购秦川汽车进入汽车业,对于一个一直以手机电池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来说,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进入全新的行业?比亚迪采用“反求工程”的做法,向国际领先的汽车制造企业学习。“反求工程”是指从已知事物中(如硬件、软件、照片、流程、服务等)反推,寻求事物的本质、组成和发展规律,这项最先从施乐开始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被很多企业采用,是向竞争对手学习的最直接方法。比亚迪把先进的汽车样车买来拆开,加以测量、分解、检测,研究其结构,试验其性能,分析其零部件,没有专利的照着做,有专利的根据情况进行修改规避。虽然比亚迪的反求工程在国际上还有各种争议,但比亚迪真正的核心技术是高度组合与复杂的,它的集成创新能力远不限于此。 (原文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中国企业竞争情报标杆实践
时间: 2024-09-20 12:27:59
中国企业竞争情报标杆实践的相关文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分析
1.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1.1什么是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简称CI)是能够系统化的对那些可能影响公司计划.决策和运营的外部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管理所形成的知识性信息.它主要通过合法手段从公开信息资源中依靠方法和工具收集和分析竞争对手的能力.弱点和意图等.其主要面向服务对象从研发和市场的具体业务到宏观战略决策等. 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给出了一个竞争情报的标准模型(图1): 1.2什么是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竞争情报系统(Competitive Int
大数据:企业竞争情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企业竞争情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吴金红 张飞 鞠秀芳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数据使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文章首先阐述了大数据的内涵和特征,认为大数据有利于提高竞争情报的真实性.精准性以及实时性.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企业竞争情报面临的挑战,包括情报存储问题.情报分析问题.情报安全问题以及人才紧缺问题.最后,从情报意识.情报组织团队.竞争情报系统以及情报安全制度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重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 大数据 竞争情报 信息分析 信息
我国竞争情报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信息研究.它是适应现代社会信息量剧增和市场竞争激化而产生的,其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竞争情报专业组织的成立.从1986年美国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成立到现在,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竞争情报专家协会,并形成了以美国为主的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和以法国为主的全球工商发展联盟(GBDA)两大国际组织.80年代中期,我国以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为代表的研究群体首先从国外引入竞争情报的概念,开始了对竞争情报的研究和实践活动.1994年1月随着中国科
韩企多晶硅对华出口大增 中国企业的处境如何?
以韩企为代表的海外多晶硅厂商在被我国征收反倾销税之后,进口量不降反增,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同行的瞩目.江苏中能硅业.江西是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LDK").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洛阳中硅")及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大全")等中国厂商提出,希望商务部对韩企实行反倾销复审,理由是"其实际的倾销幅度已达33%以上,远高于此前的终裁税率." 2015年韩企出口量大增 用于太阳能级单晶硅棒和定向凝固多晶硅
互联网时代企业竞争教战手册
无商业不竞争. 当"价格战"."口水战"."3x大战"等"大戏"不断上演的时候,我们知道,主角们无非是想让自己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被关注,并且取得竞争优势. 竞争是社会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它能够促进社会诸多领域的进步. 只是,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大戏"中主角们的行为被放大了.传播速度变快了,影响力便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当下,互联网备受青睐.身处这样一股狂热的大潮,许多人都认为,互联网会改变一切,而且,
如何让大数据成为电力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本?
大数据时代下电力企业面临挑战.我国原有电力企业实行垂直一体化管理,2000年后我国电力企业实行更全面更深刻的改革.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电力企业包括独立的发电厂.五大发电公司.两大独立核算的电网经营企业,以及电力建设公司等其他独立核算单位.基于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现状,大数据产生于电力企业的各个方面.在发电侧,随着数字化电厂的建成,海量的有关故障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被各大电厂保留下来;在输电侧和配电侧,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为了能对绝缘放电等状态进行诊断,最大程度减少线损,需存储和监控的
中国企业成为百年老店的主客观因素
全球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种种挑战,要求我们做出新的选择.党的方针政策把非公经济请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门,但是中国企业怎样做,做得多大.多强,能走得多久.多远,就要看企业自身对路径的选择了.中国企业基业常青需要客观环境的配合,"适者生存".慧聪国际老板郭凡生前几天有个演讲,题目是:"为何民企得不到公平待遇",他这样说: "我们企业家都准备失败,但我们失败不会像国营企业家那样失败,我们每一个人失败都会像德隆,或千千万万民企失败一样,为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做铺路
2011年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将于4月举行
由<培训>杂志社主办的"2011(第七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将于2011年4月20-22日在上海隆重举行,届时来自全国近千名企业培训精英将聚集一堂,探讨中国企业培训和人才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自200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六届,累计参会人数超过5000人,成为中国企业培训界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交流盛会.年会始终秉承"引领培训管理最新理念,交流人才发展实战经验,促进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宗旨,坚持"专业.实战.高端&q
吕良彪解读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法律环境的复杂性.合作方(博弈对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文化的多样性与非共容性等因素,都使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更为复杂的法律风险. 从TCL并购汤姆逊开始,中国企业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海外并购潮,虽然频频失手.甚至失败,但是,中国企业海外出击似乎愈挫愈勇.有数字显示,近五年来,中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数量增长了20至30倍.2007年,中国公司并购海外公司的有37起,相比于2006年增长了117.6%.为何中国企业纷纷加入海外并购的热潮?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