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说:国内社交产品的简析

我算半个社交产品重度用户,最近几年也一直从事社交产品相关的工作,我想分享下我自己对社交产品的看法,说的不一定对,但重要的是能够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反复的咀嚼与改进。

目前国内移动社交产品呈三足鼎立之势,分别是:微信、QQ、微博,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社交市场;紧随其后有陌陌,映客,贴吧。再其后有Faceu,探探,秒拍,知乎,豆瓣(排名参考了研报的数据)。这些占据了余下市场的80%,可以说国内社交产品已经被瓜分干净,后来者很难去撼动其地位。

而每一次的入围都需要一个新的契机,比如映客在17下架以及直播浪潮的掀起中脱颖而出。Faceu赶上AR相机用户尝鲜的小风口,所以说没有成功是随随便便的,它都是由市场,社会,人文等综合复杂环境中留下的最优秀的一个。

而映客与Faceu的出现,甚至打车市场的滴滴,单车市场的ofo、摩拜的出现并非是偶然,而是必然,是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从而出现的必然产物。是在某一时间节点上一定会出现的剧情,社交剧情的主角可能不一定是微信也可能是Message、也可能是易信,但一定会出现同样的局势。

社交产品其本质就是具有社交属性的一个落地空间,从远古时代的部落,到现代的俱乐部,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产品其解决的问题之后一个,将合适的人聚合在一起传递信息与建立关系,而沟通的形式从面对面沟通,到邮件沟通,到及时信息沟通,演化出陌生人交友,语音,视频直播可以说形式和玩法在变,但其基本需求是不变的。

社交网络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从而也慢慢出现信息过载,信息爆炸,逐渐占用了用户更多的时间,那么将来社交产品的趋势就是帮助用户节省时间,更高效的沟通,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用户推荐,更安全的隐私保护。

那么现在用户对社交产品的需求是怎样的,可以从目前社交产品的局势来分析出来:及时通讯是用户在互联网上最基本也是最刚性的需求,所以微信,QQ稳坐前两位。第二需求是信息需求,微博虽然也属于社交产品,但同样属于媒体产品,是带有社交属性的媒体产品,他与微信最大的区别在于信息的延展性够大,门槛够低,并且是以头部用户去驱动的弱关系链产品。而用户使用互联网,媒体信息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一定的刚需,互联网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给用户更快捷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用户依赖于互联网生活的原因。第三需求就是用户对异性的需求,可见陌陌,映客,探探等产品能够占用大量用户的原因,这一部分群体的内驱动力及付费转化较强,尤其以婚恋社交市场为重,单个用户的LTV(用户终身价值)是很高的。第四需求为兴趣需求,代表的产品还有贴吧,知乎,秒拍,豆瓣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用户群体多以少众或少众群体的聚合体的形式存在,而这些产品能够自我生成独特的产品文化及产品情怀,也能够给予用户更多的吸引力去长时间的沉浸其中,因为更多是以兴趣去驱动的。

有些产品需要通过产品方案及用户体验上制胜如微信,映客,Faceu,豆瓣,而有些产品需要运营制胜,如微博,知乎,贴吧。但实际上社交产品是对产品以及运营考验较大的一个产品类型,是需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他需要抓住并了解人性,而人却是最大的变数,如果不能够持续迭代以及跟进新的方向,会逐渐被淘汰。

曾经我一度认为用户体验是社交产品获胜的最大因素,鄙视UI差,交互烂,功能臃肿的产品。实际上用户体验是很重要的,但前提是该产品处在正确的方向上,那么如果产品的定位是错的,用户体验再好也不会有任何卵用。若在正确的定位及方向中与同类产品相比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加上良好的运营手段结果也不会很差。

社交产品是存在强马太效应的,大家用的越多就会越有人玩。当全国都在用微信的时候,就算QQ也无法撼动微信的领地,导致QQ目前更多的是工作场景使用,未成年群体会使用,而微信与QQ之间的用户规模差距会持续的拉大,因为微信是强关系产品其迁移成本是最高的。并且社交产品的壁垒除了马太效应外还有文化壁垒,如国内的微信很难打入国外,国外的Whatsapp也很难打入国内,所以当国内国外同类产品不存在太大的实力差距时,很难会找到突破口,我个人相信即便中国每个人都可以翻墙,微信依然是主流。

社交产品是目前创业成功率最低的品类之一,大部分产品都会停留在A轮以前,而鲜有进入B轮以后。因为社交产品其商业化的转化率相比其他产品是略逊色的,主要因其缺少更多的付费场景,很难平衡CAC(用户获取成本)与LTV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多初创社交产品脱离了资本很难自造血运作,易夭折。再者社交领域创业公司众多,虽然各有各的特色但无法戳中用户真正的痛点,过于小众或伪需求。

腾讯QQ当年除了增值服务外,更多是靠QQ大量的 用户向其子产品腾讯游戏进行导流,来间接盈利。而目前的微信也更多会采用这种方法,除了少量的广告外去做平台,去做流量入口,做游戏来间接的盈利。进入2015年至2016年,手机直播的火热给予了广大社交产品一个新的付费场景,使得微博,QQ,陌陌等社交产品都杀入到了直播领域,靠着自有的用户基数为直播产品导入用户,产生经济价值。而无论产品的商业模式有多么眼花缭乱其最有效途径第一就是广告,第二就是增值服务。

最近一直在使用SAME和豆瓣,他们是很有调性的产品,使用它与使用贴吧,知乎的感觉是相似的,但体验是不同的,因为人群不同,定位不同,产品具有的文化不同。当一个社交产品变得小众化后就会生成它特有的文化,产生内部的良性循环,产生用户粘性。若这款产品不再小众,不再单纯其未来的形态是很难想象的,或许会丢失初始的那批忠实的用户。随着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所处的环境变了,所想以及感兴趣的事情变了,我所使用的社交产品也在变化,从QQ、贴吧到微信,微博。每个产品都有他适合的用户群体,它的定位决定他能吸引怎样的用户,曾经我是不爱玩微博的,因为在微博发内容基本都会石沉大海,没有粉丝的互动,更多是自己无病呻吟,所以喜欢泡在贴吧,豆瓣中,而慢慢的随着微信好友越来越多,随着不喜欢发更多的内容让朋友圈看到,就会想到另一个平台去发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我个人不是对明星大V很感兴趣的,比较喜欢动漫,游戏,企业,社会等相关的内容,也喜欢看北京周边都有哪些事情,以及我的身边都有哪些人在发微博。

我觉得我会一直从事社交产品领域的工作,从大学到毕业到工作,每一段工作都与社交产品相关,或许我是真正喜欢这个方向,我希望我从事的产品自己也能够使用。我经常告诉其他初入产品的人,不要看哪个领域热门,看你喜欢哪个方向的产品,你喜欢你才能做好。因为你就是用户,你需要更懂你的用户。

我曾经一直在媒体,知乎,书本看很多产品的方法论,但其实产品最重要的是同理心,是你需要足够了解你的用户,这其实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也是能够体现出你的核心竞争力的地方,而基于你对用户的了解、理解可延展而出需求的把控,筛选。优秀的产品经理是具有很扎实的基本功,一切大而悬的战略都离不开最基础的理论实践。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2-03 07:10:07

业内人说:国内社交产品的简析的相关文章

业内人说:从叮咚小区到陌陌,LBS社交的价值在哪儿

导言:重构新的邻里关系,这是我听得最惊悚的创业愿景. iDoNews 业内人说 第473期 10月31日 ( 微信号 iLoveDonews ) 今年5月,来自上海的创业团队叮咚小区宣布获得亿级天使融资,并在短期内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推广,终于在近日被迫调整方向. 不得不说,这是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1610.html">中国创业故事中最庸俗的危机套路.之所以会提到这个故事,并非由于故事主角所获得亿元天使或者烧钱玩法本身,而是因为

业内人说:创业是一个黑箱,要理解产品和商业的逻辑

导言:商业化永远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去低成本实现规模化. iDoNews 业内人说 第483期 11月28日 ( 微信号 iLoveDonews ) 2010 年底开始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934.html">互联网创业,2013 年 5 月公司关闭,之后开始从事投资工作,主要从事 TMT 领域早期投资,由于之前创业做了近三年,又开始做早期投资,也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待创业,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从目前的阶段个人对于创业的一些心得和感悟.

匿名社交产品Rooms让人眼前一亮

摘要: 当差不多所有匿名产品都像拓荒机器的模式挖掘人的秘密时,这类产品又峰回路转了,Facebook Josh Miller出品的匿名社交产品Rooms让我眼前一亮. 这样判断有点武断,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人 当差不多所有匿名产品都像拓荒机器的模式挖掘人的秘密时,这类产品又峰回路转了,Facebook Josh Miller出品的匿名社交产品Rooms让我眼前一亮. 这样判断有点武断,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人性的吊诡之处,从最早默认匿名的互联网,到Facebook.Twitter这样为代表的六度分割系社交

业内人说:飞信卖给阿里,YunOS才能涅槃

导言:YunOS采用的Cloudcard服务架构有望成为继iPhone之后为中国移动带来可观流量的终端操作系统. iDoNews 业内人说 第466期 10月23日 ( 微信号 iLoveDonews ) 我曾说过,YunOS缺乏神一样队友,有人认同,也有人质疑:中国移动.阿里巴巴的合作是促进业务发展还是互相制约? 我认为,YunOS介入中国移动自主品牌终端的同时,中国移动向阿里巴巴出售飞信,方能促使阿里巴巴与中国移动强化在Yunos的结合,为终端提供友好界面走出第一步:其次,中国移动通过飞信的

国内社交平台品牌主页谁领风骚?

品牌主页作为企业在社交平台最重要的营销行为,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有一些国外的数据可以用来分享:早在2010年,Facebook就有了140多万家企业开设了公司主页,现在很有可能有3.5百万家吧:twitter上看到大概有42万家企业账号吧?至于用户刚刚千万的google+据悉在近期可能就有企业入驻-- 国内社交平台品牌主页也发展迅猛. 新浪微博企业版的测试邀请如火如荼,腾讯微博的企业级产品微空间也浮出水面:本来是想打算从两者提供的功能比较下来给大伙儿分享下,想了想,很多媒体和业内的培育都

手机拍照社交产品Instagram的热门精选

文章描述:手机拍照社交产品Instagram的热门精选. 周末打算写手机拍照社交,为查资料,仔细看了看Instagram(最近两个月我的活跃度明显降低),大吃一惊,和年初我还活跃那阵子相比变化极大,之前的论点几乎全被推翻. 我之前的论点是这样的:手机拍照社交产品存在两个天然瓶颈. 第一个瓶颈是"信息",即通过手机拍照传递出去的信息.在传统渠道里,常见情形是摸出手机给朋友看,边看边讲,这是我家猫猫狗狗的相片,这是我去xxx玩的时候拍的相片--信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传递.否则就算你愿意把手

2017年社交产品关键词:骚浪贱

前几天,我在文章<从直播app开始,什么产品都可以自称社交产品了>里回顾了2016年直播与社交产品的关系.不得不说,直播作为一种产品形态,2016年一路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反而超越了作为基础产品分类的社交和媒体娱乐的界限,作为业内人士的笔者,对这一盛况也略感意外.基于此,我对于2017年的社交产品展望,尽量避免谈具体的产品形态,而试图从底层逻辑和表现形式去归纳一些规律. 去年年初的 社交产品展望中,本人表达过 "社交产品想做大,必须占据IM这一底层功能:想从腾讯和陌陌手里抢IM用户,等

这些社交产品中的“意外”设计,使数据建立起的壁垒价值正在凸显

近期陌陌加入了一个新功能--"点点",该模式为用户可以查看随机出现的其他单个用户的头像以及资料,可以选择"无感"或者"点赞",而唯有用户双方确定"点赞"之后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聊天. 在IM社交产品中,其最为需要的是发现陌生人过程中所能产生的某种"惊喜".因此,围绕这种"惊喜"做一个盘点,将所有社交产品的发现机制做一个整体性盘点就会发现所有涉及IM的社交产品有这么几种重要的途径. 一,QQ

社区和社交产品的本质与区别

不少人容易把社区产品和社交产品混淆,其实两者有着巨大差别.本文简单谈谈. 社区产品,结构上类似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部落形态.一群人依照某种主题.兴趣或某种其他原因组成.大家围绕着这个核心,聚集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群体.相比于社交产品,社区产品更注重于人群的聚集,强调整体的氛围. 比较典型的例子,豆瓣小组,大家围绕着小组主题和兴趣在小组内聚集.互动,也是一个非常高质量的社区产品.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是手游COC中的部落.这个子系统本质即是一个社区产品.部落中有首领.有长老.有成员.大家围绕着相互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