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进行临床诊断,至少在今天看来不靠谱”

6月10日,CCF YOCSEF主办的《人工智能与病理切片诊断专题报告会》在上海召开,医生、AI专家、投资人、律师等各路英雄汇集于此,就打造智能医疗产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目前,人工智能诊断是否靠谱?

“人工智能诊断是否靠谱我不知道,但就Google比赛结果来看,我认为不靠谱。”朱虹光教授调侃道,诊断准确率88.5%是要死人的,被人家打死的,朱虹光教授是国际病理学会中国区副主席,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

2017年3月,谷歌、谷歌大脑与Verily公司的科学家共同开发出的诊断乳腺癌的人工智能与病理学家展开PK,比赛结果是,病理学家准确率为73.3%,人工智能准确率为88.5%,就此,媒体报道称AI“完胜人类”。

朱教授称,若AI系统把润性导管癌2级误诊为1级,治疗方法相差无几,但诊断是否患有癌症,一个都不能错,错一个就是一个医疗事故。“通过人工智能诊断,这件事至少在今天还不靠谱。”

二、人工智能诊断的瓶颈在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我认为目前人智能医疗没有好的观察整体。”朱教授举例说,一张切片,第一遍看时判断为恶性,到高倍镜下看局部变成了良性,但最终结论确是恶性的,因为医生判断不是基于细胞,而是生物细胞行为。病理科医生重点要看是低倍镜,因为低倍镜可以看全貌。

对此,微瞰智能创始人兼CEO李冠男博士说道,算法在不同的尺度下都有相应的处理结果,他们不仅看局部区域,也看整体,“AI只负责把病灶找出来,最终定性是医生做的。”他分享到,目前,公司做的项目更多关注科研,而不是在临床上诊断出什么样的结果。前期处理的数据大部分围绕细胞,后期慢慢转移到整个区域的分析,包括组织区域的纹理变化、对病理科医生的工作产生的影响等。

病理技术装备专委会常委何金认为,制约人工智能诊断的瓶颈有3方面:一是切片是否标准化:HE切片是病理诊断的基础,要保证切片的厚度、质量和染色的质量,如果标准不统一,最终的结果也是不好的;二是影像的清晰度;三是AI公司应该与病理科医生寻求更加紧密的合作。

三、人工智能与医疗如何结合?

科大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总经理陶晓东博士认为,人工智能与影像结合能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医生没有时间做的事情或对专家来讲是浪费时间、但是对诊断十分必要的事情,比如取材时候做记录、影像筛查等;二是计算机更擅长做的事情,医生更擅长定性诊断,但计算机更适合定量诊断;三是对于影像科和放射科而言更重要,解决技术经验不足、成像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对于病理科而言,计算机有助于成像更加标准。

他认为,AI对于医疗怎样用处最大?这是技术上的难题,也是应用的难题,需要AI专家与医疗专业交流,碰撞火花。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特聘教授于观贞称其比较关注病理科医生难以诊断的疾病,能否通过新的手段、技术达成。而李冠男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病理科医生减少工作量,帮助医生先定位病灶区域。

四、数据归谁?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李刚称,目前,医疗机构内对于病历的管理执行依据是卫计委的规章,封闭在医疗机构内。目前,数据的归属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患者是病例的生产者,医院拥有知识产权,病历是不是患者与医院共有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据雷锋网了解,6月份开始生效的《网络安全法》42条提到,如果经过了加工处理且不可逆的数据是可以应用的,但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侵犯个人隐私是有问题的。所谓个人信息,有两方面,一是身份信息,比如职业、姓名等;二是生活轨迹信息。

欲知更多智能医疗落地中的关键问题,不妨7月7日~9日做客雷锋网承办的CCF-GAIR 2017大会,与学术界、产业界的各路大佬一起探讨未来医疗的一万种可能性。

2017年7月7、8、9日, CCF-GAIR 2017——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将在深圳福田举行,大会由深圳市政府指导,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大会设置了三天的议程,包括AI 2.0、机器人、未来医疗、金融科技、智能出行、AI+、AI Job、AI创投等8个专场,每个专场分别邀请海内外学术和产业界最顶尖的专家来做大会报告和对话交流。

本文作者:张利

本文转自雷锋网禁止二次转载,原文链接

时间: 2024-09-20 12:11:46

“人工智能进行临床诊断,至少在今天看来不靠谱”的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进行临床诊断,目前还不够准确

人工智能无疑是2017年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对于相对保守的医疗行业来说,人工智能却也快速浸入其中.近日,CCF YOCSEF主办的<人工智能与病理切片诊断专题报告会>在上海召开,医生.AI专家等各路英雄汇集于此,就打造智能医疗产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目前,人工智能诊断是否靠谱? 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可谓是风生水起,目前医疗机器人已经帮助医生完成了众多的手术治疗和各种诊断,并且在各科目与医生的诊断比赛中几乎完胜,准确率极高.但是,机器人真的已经能够胜任医生的责任了吗?它在临床诊断方

为什么移动端跨平台开发不靠谱?

本文讲的是为什么移动端跨平台开发不靠谱?, 前言 翻墙偶然读到一篇不错的文章,随手翻译,作者是jielse发表于androidHub. 台风过后的城市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明,许多开发人员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如何为多个移动平台构建和发布应用程序? 包括最初的iPhone和BlackBerries,Android,以及Windows Phone和Web. 每个平台单独发布应用程序是很昂贵的.我们最初的想法: 肯定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降低开发多个应用的成本.但是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 在Pixplicity

不靠谱的5个模仿互联网新模式

在中国互联网谁带下,"模仿式创新"并没有让人们特别避讳.Copy to China模式如今已经被证明是一条成功捷径,不过就在这样一条捷径下,因为技术.文化.习惯.体制政策等原因,不是所有copy 都可以稳稳当当的在中国互联网土壤中生存下来,谷歌.ebay在中国区的折戟就是最好的例子,还有也包括大批倒下的模仿者.以下这5个模仿模式就是被誉为不靠谱的5个模仿模式: 号称未来唱片店的Spotify与未来电台的Pandora等都是美国出色的在线音乐服务平台,但侧重展示而非交易.面对专业音乐人的

社交网络的互动驱动因素有多不靠谱?

现在,凡是稍微大一点的网站,一定有一张个人主页.一堆用户关系.一串动态信息流.一批用户推荐.用户累不累?从facebook和buzz开始,这种累的感觉,越积越多.比比皆是.避之不及,只能逆来顺受. 记得刚开始玩儿论坛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两个论坛:既生.天堂海,都关了),设置自己的头像.介绍.签名,重视的不得了,就像在选自己唯一的面具.现在,到一个社区,看见选择头像就烦,随便扔一张系统图片在上面;看见一堆用户推荐就恶心,对这些推荐出来的UGC几乎没有信任感. 问题出在哪里?当然无法一概而论,感性的说

UC创始人总结移动互联网五大坑:权威跟经验不靠谱

UC创始人总结移动互联网五大坑:权威跟经验不靠谱文/金错刀 来自微信号:ijincuodao这是UC创始人何小鹏在创新派主办PMx沙龙上的一次主题演讲,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深度挖掘了移动互联网创新的那些坑,很干货,也很毁三观:1.权威跟经验不靠谱.2.先超后抄不靠谱.3.极客用户也不太靠谱.4.光看数据不靠谱.5.单点的专注不靠谱.在波诡云谲的移动互联网新战场,什么才是靠谱的创新武器?口述:何小鹏 UC优视创始人.总裁移动互联网创新的那些坑,实际上是UC和很多公司在过去所犯的一些错误.有些坑,我们甚

任志强称6500万套空置房不靠谱征税将推高房租

图为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5日讯 (记者 张少雷) 最近,有关"国内6000余万套空置房"的报道被炒得沸沸扬扬,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素有地产界"大炮"之称的华远集团公司总裁任志强最终也加入"战场".任志强在博客中称经过他的"专业"计算得出结论:所谓全国6500万套空置房的说法根本不靠谱.同时他表示,征收闲置税不能解决空置率问题,只会减少租赁市场房源进而推动房租提升. 任志

评联想聘杨致远:获取前沿建议想法不靠谱

继去年11月卸任思科董事之后,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又进入了联想集团董事会,担任观察员.根据联想2月20日下午发布的公告,作为观察员,杨致远将会出席联想集团董事会,并就他们正在考虑的事项,提供个人见解.联想在公告中称:"委任杨致远为董事会观察员,将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因为杨致远将可以在全球信息科技行业方面,为公司带来宝贵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我认为,部分国内媒体给杨致远"提供建议"该如何行使董事会观察员职能,是对一位科技公司领导人19年职业生涯的一种侮辱. 另外,从

罗川第四次出征:资源是最不靠谱的事儿

罗川 如果能给六年前的我一个忠告,我会告诉自己:对公司有掌控力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企业家>]文 | 本刊记者 秦姗 编辑 | 张刚 摄影 | 邓攀 2012年,罗川会度过他第43个生日.人生第42个年头时,他加入了一家创业企业-应用汇,出任CEO.算起来,这是他第四次出征.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对于之前大小有过成功历史的人,四十岁再创业,对失败的恐惧远大于个愣头青,不久前,再次创业小米科技的互联网老人雷军(微博)对此已经有过透彻说明. 而且,罗川第四次的征程被外界看来是个

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到底靠不靠谱

自从"公众平台"这个玩法被微信创造出来,并迅速蹿红之后,羡煞了一干站在移动互联网门口的公司.虽然平日里都喜欢道貌岸然地斥责腾讯"抄袭",但是这次,不少公司开始反过来"抄袭"腾讯. 忽如一些春风来,"公众平台"遍地开.目前已经将公众平台做出些眉目的公司有:新浪微博.阿里巴巴.飞信.有道.在笔者看来,除了微信最热闹的最有前途外,其余的几个平台更多是打着"公众平台"这个热词的大旗而已,能不能成只有天知道. 最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