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通知将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
今年6月14日是我国的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本次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本次活动由“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成果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座月、古琴艺术进社区进学校等部分组成。
活动向社会和民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化产品和服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递“非遗传承,人人参与”的理念。
由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主办,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央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组、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北京市文化局、西城区委区政府共同承办的2014年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在西单文化广场上举行,本次文化遗产日活动包括项目展演、图片展览、宣传视频和互动展示四个部分。
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和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北京仿古瓷、传统药香制作技艺、北京鬃人、泥塑彩绘脸谱、绳结艺术、中国书法的八位非遗传承人还坐镇现场,展示传统技艺的同时,为观众答疑解惑,深度互动。
■ 非遗传承人的传统技艺
北京鬃人
北京鬃人起源于清末,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家庭自娱活动。戏装的小人被放在铜盘上,小人的底部粘上一圈猪鬃毛,耍的人拿小棍儿敲击铜盘边缘,盘上的小人跟随节奏转圈。
在本次文化遗产日现场,鬃人的第四代传人白霖告诉记者,鬃人是京剧衍生品中唯一具有动态效果的,题材通常是京剧中的武戏场面。小小的鬃人制作技艺却不简单。白霖告诉记者:“行头用的就是京剧的行头的边角料。头就有三道工序,还有帽子、兵器、粘鬃毛等等。”
木版水印技艺
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源于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术,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荣宝斋在110多年前的光绪年间就开设了木版水印业务,改革开放以来,该业务更成为荣宝斋主要的经济效益之一。2006年,木版水印技艺成功申遗。
在当日活动现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高文英为观众演示“印刷”的步骤:她先在木版上描上色,再将宣纸覆盖其上并按压,待水墨充分渗透,再一遍遍重复这个步骤,直至“画”出一朵色泽鲜艳、层次感丰富的花。
北京仿古瓷
北京仿古瓷是模仿前朝名瓷品种烧制而成的瓷器,是古代北京皇家文化的一部分。清朝之后,官窑瓷器从宫里流出,进入市场,一些历朝选剩的未上釉彩的素瓷胎被发现,有能工巧匠开始在上面画出仿照古代的图案,制作出仿古窑的精瓷。
作为北京仿古瓷第五代传承人,80后的徐立宾在现场对着一个瓷盘描描画画,向路过的观众介绍仿古瓷的独特技艺。2009年,他从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毕业来京,成为北京仿古瓷第四代传承人白莉的学生,将这个技艺传承下去。
中国书法
作为表现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和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三千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10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让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在新的时代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泥塑彩绘脸谱
泥塑彩绘脸谱出现在清朝光绪年间,住在北京西城的一位酷爱京剧的旗人看到庙会上的泥人,突发奇想地用胶泥做了一个脸型的模子,晒干后仿照舞台上的脸谱给泥坯勾画上色,做成脸谱后用于馈赠亲友。泥塑彩绘脸谱就这么流传开来。
泥塑彩绘脸谱的第五代传承人是80后的林泓魁,他从小随母亲佟秀芬学习泥塑脸谱的制作,并对这项技艺进行了创新。2011年他为李万春先生诞辰100周年设计制作的系列脸谱广受欢迎。现场还展示了他制作的一系列卡通Q版脸谱。
绳结艺术
绳结记事是中国绳结艺术的历史传承,绳结又名“盘肠结”,因绳子盘来绕去,像腹中肠子而得名。绳结艺术的非遗传承人李钉是一位退休的美术老师,年幼时她曾跟随祖母学习编织技艺。李钉告诉记者,中国结是以一根数尺见长的彩绳,通过绾、穿、缠、绕、编、压、挑、抽、掀、扭等多种工艺技巧,按照一定的章法编织而成。在绳结艺术的展台摆满了李钉的作品,以及编织的书籍和图示。李钉说,她现在已不再进行创作,而将编织法编成教材,公开在网络上,以供更多人学习。
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
玫瑰膏、秋梨膏、秘制八珍膏、菊花清脑膏等瓶瓶罐罐摆满鹤年堂的展台。作为真正的“北京老字号”,鹤年堂成立于明永乐年间,由元末明初的著名回族诗人、医学养生大家丁鹤年所创建,是北京医药行业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
鹤年堂历代流传下来大批治疗方剂、汤剂饮片、养生药膳、养生茶、煎剂、膏剂等秘方,工艺保存完整。尤其是如今养生之风盛行,鹤年堂的药膳食品也广受欢迎。参观者络绎不绝在鹤年堂的展台前逗留,咨询养生问题。
传统药香制作技艺
乾恒老号是一家传统药香制作的老字号,而药香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乾恒老号创建于清朝中期,前身是“中华药栈”,其中以自制药香最为闻名。据第五代传承人李时亮介绍,药香有着吹、塞、涂、灌、探、嗅、熏、闻这八大类。在古代,香包、香囊可作为节日用品和情人之间的定情信物,传递人们之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