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时代来临彩电业也无法独善其身:TV非TV

TV非TV,就是这个产业未来变革的方向。在彩电业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面前,如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传统彩电厂商被动的身影,
它们会成为这场革命的牺牲品吗?中国彩电业的命运会不会继续恶化?对技术根底还很薄弱、又处在产业链条末端的中国彩电业来说,也许,最艰难的时候还没有真正到来。  1月6日,在经历了一次不顺利的旅程之后,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到达了美国拉斯维加斯,并于当晚写下了这样的文字:“90年(1990年)我第一次到美国参加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以后几乎每年都来参会;看到先是韩国企业崛起,逐步取代欧美企业的主导地位,并有超越日本之势;中国企业近年也在快速赶上。”寥寥数语,却刻画出李东生对中国彩电业一如既往的信心和信念。  但是同在中国彩电业奋斗多年的杨东文,坐在创维深圳石岩工厂的办公桌前,却打算写下这样悲怆的文字:“救救中国制造业。”作为创维数码董事局执行董事、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将2010年视为“中国彩电业20年来最困难的时候”。2010年9月3日创维发布的中期报表显示,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3%,净利润却下跌了32.2%。  其实李东生的日子更不好过。TCL多媒体第3季度财报显示,2010年1~9月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0.9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5%;归属上市公司纯利亏损9.91亿港元。  让人纳闷的是,根据中怡康的统计,中国液晶电视市场2010年1~11月,销售额
同比增长在40%左右。增长跑哪里去了?或许索尼电视零售额占比情况的变化可以从中一叶知秋。2009年9月份,在国美系统的监测数据中,索尼电视市场份额只有5.2%,但到了2010年11月份就已经升至10.8%。  外资与国产彩电品牌的此消彼长,让中国彩电业面临的老问题更显突出:不掌握上游液晶屏的生产,导致无法拥有彻底的价格话语权。外资企业轻描淡写的一次价格战,就能打得中国彩电利润骤降。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中国正在加紧上马高世代(6代及以上可做大尺寸液晶电视)液晶面板生产线,目前已经获批5条:北京亦庄在建的京东方、苏州的三星、昆山的龙腾广电、广州的LGD(创维参股)以及深圳的华星光电。华星光电计划今年8月试产,其他也都可在2012年实现量产。也就是说,到2012年中国彩电业有望解决上游液晶面板问题。  但不幸的是,彩电显示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越来越快,走在显示技术前沿的日韩企业牢牢地掌控着变换的节奏,中国彩电业疲于追赶,却似乎总也赶不上。如今,三星投产了1年多的AMOLED(替代液晶的新一代显示技术)4.5代线,运行稳定,产品供不应求;LG已经开始发售15寸OLED面板;在OLED蛰伏1年多的索尼,在此次CES上展出了24寸
裸眼3D OLED电视。连李东生都称赞其“颇为吸引眼球”。OLED就像本世纪初刚刚走上前台的液晶电视,瞬间普及,过程犹如弹指一挥。  但彩电业并不只是沿着显示技术这一条路线在发展,IT、电信、互联网三大产业技术的大融合浪潮也在迅速波及彩电业,一直以来彩电业都显得非常传统和封闭,但现在这一产业边界在被迅速打破。电视机产业展现出两条清晰的发展路线:一条是IT、电信、互联网技术和广电技术的融合所带来的电视功能扩张,由此而来的是对电视功能的重新定义;一条是显示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变革。在接入互联网之后,电视功能应用会越来越丰富,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显示技术则将改变电视屏幕存在的方式,比如OLED可以做成一张纸的厚度,可卷曲、可透明显示、可双面显示。更不可思议的是全息技术可能带你进入一个完全立体显示的境界,两个身处异地的人可以出现在同一个房间里。这种改变是革命性的。  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个产业的游戏规则的改变,竞争对手的改变。苹果公司决定把
苹果TV当成战略产品而不是“公司的业余爱好”,索尼在此次CES上正式展示了GoogleTV,D-Link借机发布了Yahoo!Connected TV,微软的鲍尔默骄傲地说,Kinect将支持Netflix以及Hulu提供的
付费服务Hulu Plus,甚至于体育节目。芯片巨头英特尔则将电视芯片插入了索尼、三星、LG、夏普等一线大牌厂商的Smart TV(智能电视)中。这些IT巨头纷纷涌现,突然横亘在传统彩电厂商,面前成为新的可怕的竞争对手,而且带来了以它们为主导的新的游戏规则。  在看完1月6日开幕的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大展之后,《纽约时报》电子消费专栏作家大卫·普杰(David Pogue)写下这样的话:“2011年,电视被赋予更多功能,直到它看上去不再像电视为止。”  TV非TV,就是这个产业未来变革的方向。在彩电业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面前,如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传统彩电厂商被动的身影,它们会成为这场革命的牺牲品吗?中国彩电业的命运会不会继续恶化?对技术根底还很薄弱、又处在产业链条末端的中国彩电业来说,也许,最艰难的时候还没有真正到来。  电视的新革命  电视的新革命首先在电视生产的流水线上体现出来。  Google、英特尔、索尼、罗技、百思买、DISH Network、Adobe,这些在各自行业里都是巨头的公司站在一起,目的只是为了生产出一台电视。  为了一台电视,他们之间的分工愈益明确,Google负责提供Android平台、Chrome网络浏览器和搜索技术,英特尔提供专为电视定做的CE4100芯片,Adobe Flash Player 10.1将被直接集成到Chrome浏览器,使观众得以体验含有丰富的Flash内容的海量网页;DISH Network可以优化体验,实现在电视、数字视频录像机与互联网之间进行统一的搜索,轻松查找相关内容并管理自己的电视观看体验;罗技会为它提供一个兼具键盘和摇控功能的控制器,或者直接将智能手机转换成遥控器。最后,索尼负责把所有东西组装成一台电视,再交由百思买销售出去。  一条完整的电视流水线至此完成。过去由索尼一家就可以完成的流水线,现在却多出了许多“陌生”的企业。电视功能的重新定义使得产业边界也逐渐变得模糊。随着显示技术的更新换代,届时会涌入更多“陌生”的企业。比如OLED企业莱宝、维信诺等,到了全息技术时代,有思科、丹麦ViZoo等。如果传统的电视厂家仍然只将自己定位于“电视”,那么消失的就不是行业边界,而是自己。  智能电视来了  在本届CES展上,智能电视大出风头,吸引了无数眼球。在此之前,IT巨头们已经蓄谋已久。  英特尔很早便成立了数字家庭事业部,设有专门团队开发电视芯片。2010年4月,英特尔数字家庭事业部零售消费类电子产品总经理马伟德展示了最新的应用了Intel CE4100芯片架构的智能电视。[page]  “客户通过电视不仅仅要获得有限的应用和内容,客户希望通过电视和电脑一样获得无限互联网的内容,所以英特尔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帮助我们的客户满足终端消费的需要。” 马伟德说。英特尔的合作伙伴,也会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搬到这个平台上,比如说照片编辑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智能电视来实现。  这完全是一种互联网的开放精神,其商业模式和传统电视产业可谓截然不同。2010年5月,Google与英特尔、索尼、罗技、百思买、DISH Network、Adobe站在一起,联手推出Google TV。让人们对智能电视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义:首先要确保一流的音频和视频的质量,然后再加上互联网的应用。Google TV基于Android平台,可以运行谷歌Chrome网络浏览器。利用它,消费者将能通过电视提供商、网络、个人内容库以及移动应用等,搜索和观看更为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包括丰富的Adobe Flash内容。  这一强大的IT、互联网阵势让人不禁想起,1998年微软推出的“维纳斯计划”。上次是微软代表IT势力进犯客厅,这次是Google代替互联网向客厅发起冲击。人们习惯性地将“维纳斯计划”的失败套用到Google TV之上,从其诞生之日起,人们就有很多理由不看好,比如Google不了解电视消费人群的心理、不了解大尺寸该播放什么内容等等。  但是,与“维纳斯计划”非常不同的是,Google TV有着完整的商业模式。第一,Google正在集结众多厂商的力量,而且参与其中的每个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第二,成熟的智能手机模式证明,平台上的每一个企业都能获利,只是多少的问题,Google自己并不会向内容提供商收取任何平台费用;第三,谷歌无法借助GoogleTV软件的销售直接获利,但终端用户使用这些软件将使谷歌的搜索引擎从中受益,谷歌旗下YouTube视频网站的点击率也会增加,这都将帮助网络巨头获得更多广告收入;第四,Google有了更强大的网络后备大军,足以让其用来平衡那些传统的有线电视媒体,拉他们入伙。  去年11月,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等美国三大电视巨头相继封杀Google TV的事情,曾让人担心其前途渺茫。但仅过了一个多月,CBS便决定允许使用互联网电视软件包 Boxee的用户购买诸如CSI等特定节目。而且,在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中间,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如果你购买我们的视频订阅服务,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你所有的设备提供视频服务,实现电视无处不在的理念。人们不认为PC、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是不同的东西,他们都是视频显示设备。”  在互联网的强大冲击下,Google TV模式逐渐让所有企业愿意接受新的利益划分模式。在Google TV清晰的商业模式刺激下,沉寂多年并未发力的苹果TV似有被激活的架势。众所周知,苹果 TV自2006年9月发布以来,从未在市场上热卖过。但今年又有所不同,乔布斯已经不想将电视机继续当成“公司的业余爱好”。2010年9月,在名为“One more hobby”(另一项爱好)的发布会上,苹果公司发布了新一代苹果TV流媒体机顶盒。新的苹果TV已经脱去了数码外衣,从内容提供形态上进一步接近客厅里的电视。  与Google TV相比,苹果TV只是一个“盒子”,背部提供HDMI输出、光纤音频和百兆以太网接口,另有一个服务支持用Micro-USB接口。在软件和内容方面,Apple TV抛弃了之前的购买模式,全面转向租赁。用户选择网上商店的影视作品后即可马上开始流媒体播放。和之前的规定类似,用户可以在30天内开始观看,一旦开始需48小时内看完。电影新片在DVD上市日就会登陆iTunes商店,只要
版权方能够提供全部为高清版本。  苹果TV还支持Netflix流媒体服务,以及YouTube、Flickr、MobileMe网络媒体。苹果公司甚至承诺,将来会开发出专门为电视提供软件服务的“iTunes”应用商店。可以看到,苹果TV的商业模式与其他苹果产品几乎一样。不过,也正像苹果其他产品一样,苹果TV在开放性上要输于Google,而且苹果走的是“盒子”路线,Google走的是电视整机路线。  除了Google和苹果之外,几乎每个传统的电视厂家都已开始在智能电视领域做出尝试。三星更是推出了自己的应用程序商店(Samsung Apps),这是全球首个基于
高清电视平台的应用程序商店,也是全球最大的电视应用程序商店,这里提供一系列付费和免费的应用程序(目前中国区域全部免费),满足用户在包括体育、娱乐、资讯、游戏和社交在内的多种需求。不过,三星智能电视并非基于Android平台,而是自己最新开发的智能中心(Smart Hub),可连接、显示并播放所有连接设备内容,并展示在同一界面内,具体有全项搜索(Search All)功能、个性视频(Your Video)、网络浏览器(Web Blower)等功能。  可以看到,Android平台虽然具有更好的开放性,但智能电视已经不局限于Android甚或某个操作系统,它带来的是电视内容的改变,传统的电视最多包含几百个频道,而智能电视将会把内容视频源进一步扩大,包含海量的网络视频内容和流媒体视频,而且通过集成搜索工作,帮助观众轻松查找相关内容,并提供画中画显示技术,使用户可以同时观看多个画面内容。同时它的交互界面和遥控方式更加友好、互动。  作为整机厂家的商业模式也逐渐清晰,就像苹果公司一样,他们的收入将分两块:一是整机产品销售,二是应用程序商店的内容销售。智能电视新的内容、新的交互界面、新的商业模式,令传统电视与互联网、IT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也带来了新的参与者。  D-Link发布了Yahoo!Connected TV,号称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把互联网内容连接到电视机。微软也在极力地进入客厅,它依靠的是刚刚发布不久的Kinect体感游戏。微软总裁称,未来Kinect将支持Netflix,而且用户可通过动作(体感)来选择和播放这家网站上的视频;今年春天晚些时候,还将支持另一家视频网站Hulu提供的付费服务Hulu Plus。同时,微软正与美国有线电视联播网ESPN达成合作协议,提供体育节目。  当微软给电视加入强大的娱乐功能之后,电视还能称之为电视吗?一种说法称,电视应该叫家庭娱乐终端,或者平台。不过现在还没有正式定义。对电视来说,更难以想象的是,电视作为媒介存在的形态可能也将发生变化。这就是来自显示技术的革命。  屏,无处不在  未来,你看到一块透明的玻璃,可别就以为它是玻璃,给它接上电源,它可能就变成了一台带无线功能的电视,而且可能两面显示的电视内容可以不一样;你随便从口袋里掏出来的一张纸,把它由卷曲摊平,也可能变成一个正在播放电视节目的电视。或许只有几秒的停顿,这张纸便呈现出你最想看的节目,你或许会惊诧,“它怎么知道我想要什么?”  这不是什么神奇的想象。OLED显示技术,从原理上来讲,可以做成一张纸的厚度,可卷曲、可透明显示、可双面显示。关于OLED最有力的想象是,可以将其做到衣服上,就像在衣服上撒上一层薄薄的纳米显示材料,衣服便成了一块屏幕。这就是显示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屏无处不在。  而那个无需任何操作便能实现互动选择节目的功能,则由英特尔提供。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观众的性别、年龄和关注度,英特尔最新的一项应用系统能够为用户推荐个人喜欢的电视和广告节目。该系统使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和云计算技术,如快速的视频解码和混合渲染、先进的人脸跟踪、笑脸、性别、年龄等检测技术、基于上下文相关的广告插入技术、基于用户喜好的电视、广告节目推荐技术等,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服务,也可为内容提供商提供更多的用户信息。  显示技术让屏无处不在,IT应用则让屏幕内容变得丰富和有趣。就像《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所说,未来移动世界也许不需要手机,每个界面都可能是终端,在任何终端上输入信息,都可以得到呈现,未来信息储存在云端,通过任何一个界面,都可以获得传输和分享。  OLED还只是平面的显示。更惊人的是,立体显示的呈现。身处异地的两个人,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房间里。互相可以看得真真切切,包括后脑勺,唯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握手。这就是全息技术。实际上,一些简单的全息投影应用现在就已经席卷全球,并因为奇幻的效果成为展会和时尚界的新宠。  意大利品牌Diesel早在2008年佛罗伦萨春夏时装发布会上,就用全息技术把T形台打造成一个虚幻的流动空间:幻化的蓝色物体不停变化,时而变成抽象的机械装置,时而变成蓝色的海底生物,时而又分解成数百条闪闪发光的小鱼,模特就在这幻化的空间里走动。而360度幻影成像(Cheoptics360)已是国内各种展览、发布会中常见的场景,宝马车或者珠宝等各种产品的影像悬浮在半空中,自动旋转,营造出亦幻亦真的氛围,各个角度的细节都清晰可见。[page]  现在的全息技术,还需要透过全息膜来达到成像效果。这是一种光学聚光膜,用投影仪把软件做好的立体影像,打到这个膜上面,膜的后面就会呈现出立体的画面。从理论上来讲,纯粹的空气成像也是可行的,系统在产生类似水雾的具有成像特性的空气分子后,接受激光投影,就能呈现立体的全息图。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蝴蝶在餐桌上空飞舞、嫩绿的青草就在身边摇摆。更大胆的想象是,在空气中游动的景象还能散发出各自所属的味道。这种想象仍然基于电视发展的两条主线:显示技术和IT应用技术。当英特尔用一个摄像头便能看透你的内心之时,还有什么不可想象?无所不在的屏,提供给你无法想象的内容,这就是未来的电视。  有人或许会怀疑,这还是我们现在只称之为电视的东西吗?是的,它只是一个屏幕,融合了手机、电脑、电视或者其他终端的屏幕。显示技术、IT、互联网技术在此实现了真正的融合,所谓电视的边界彻底消失。既然如此又将如何定义电视?只能说,TV非TV。  如此看来,智能电视仅仅只是电视边界消失的开始,更大的变化在后头,参与其中的企业也将越来越多。谁也不能说“我是电视制造商”,未来根本不存在电视企业,只有屏幕提供商。这将呈现完全不同的竞争态势。  尴尬的中国彩电业  不久前,美的的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美的当初选择了做白电而不是黑电深表庆幸。“黑电技术的升级换代太快了,相比之下白电要稳定得多,我们很庆幸地选择了一个相对容易、更切合中国企业发展的产业。”选择了做黑电的中国彩电厂商既然“上错了船”,已别无选择,它们的希望在哪里?  也许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努力提升技术实力,做真正有技术底蕴的品牌商,要么代工。但哪一条看起来都不容易。  技术之路  参观完CES之后,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说,“我们将很快推出基于Android平台的Smart TV,结合欢网的内容优势,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体验。”欢网是TCL联合长虹2010年共同投资的互联网公司,与创维在2006年成立的酷开网一样,定位都是技术平台提供商。除此之外,TCL在西安还设有100多人的Android平台研发团队。这是李东生为TCL顺利切入互联网埋下的种子。海信、创维也都将于今年陆续推出基于Android平台的电视。  在TCL内部研发主要分两层,第一层是集团工业研究院层面,负责研发2年以上的技术产品;第二层设在各事业部,比如TCL多媒体(即彩电)就有一个500多人的研发中心,专门负责开发一年半以内的技术产品。TCL的研发体系推进层次十分清晰。Android团队隶属集团工业研究院。按照李东生所说的计划,该团队会立即进入TCL多媒体研发中心的流程。  严方红是TCL多媒体研发中心的副总经理,最早在香港陆氏公司,1999年TCL收购陆氏,他便留了下来。从学科背景上来看,严方红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系,属于传统的电子学研究人才。他自己也称,目前要大量学习互联网和IT技术。“我们整个团队几乎都是软件开发人员。”他甚至认为,中国彩电厂家在软件开发速度上,要比外资品牌快3个月左右。但即使如此,在IT、互联网融合电视的这波大潮中,软件仍然是中国彩电厂家要面临的大难题。在一个平台上要运行丰富的软件内容,谈何容易?比如腾讯旗下的软件开发人员多达六七千人。如果让一个中国电视厂家像苹果或者谷歌那样去集合数以万计的软件开发者,这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上游芯片厂家也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以供选择。联发科就是这样的一家芯片厂家,其在电视领域已耕耘9年之久,一直在为中国前
5大电视厂家和欧美厂家提供芯片和解决方案。相对于英特尔来说,联发科更加了解
中国市场的需求,并且性价比较高。  联发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位电视事业部总经理陈志成曾透露,“联发科供应的电视芯片价格比英特尔的同类产品便宜40%以上,但性能没有多大区别。”据了解,联发科新一代智能电视芯片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支持视频电话和随选视频,在无线链接方式上,还可同步支持蓝牙标准与无线个人局域网。  智能电视的技术门槛看似不高。但严方红有自己的担心,“中国彩电在国际上的品牌地位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像谷歌、英特尔这些企业,不会优先选择和我们合作。”他认为这是资源上的不对等,中国彩电业在IT、互联网资源的整合能力上并无优势可言。  杨东文则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智能电视接入互联网,内容发生了变化,国家政策是否会作相关的约束?这不是没有先例,曾经风起云涌的互联网电视今年便受到了管制,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规定只有取得“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的许可证,视频网站等厂商才可向互联网电视提供视听节目。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网站均不可向互联网电视提供影视节目下载(除了拿牌照的)。  “现在是智能电视技术走在了前面,国家政策还没有跟上来。”杨东文说。何时摆平广电体系内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似乎遥遥无期。“一个地级市的广电部门都管不了下面县的电视台。”电视厂家的无奈可想而知。  毫无疑问,来自政府的内容管制,必然让智能电视失去一些光彩。到目前为止,拿到互联网电视视频牌照的网站只有6家,这可能都比不上当下有限的有线电视节目内容源,更谈不上“海量内容”。软件抑或是视频内容的缺失,会让消费者升级电视的欲望变得不那么强烈。  根据Displaysearch预测,全球范围内带有网络接入能力的平板电视销量将会激增,3年后也就是到2014年,其总量将会达到1.18亿台。中国市场如果分享不到智能电视的暴发性增长,中国彩电的前路将更加困难。  就连Apple TV年销量也已经接近100万台。但在中国,据中怡康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互联网电视零售量占平板电视的比例为12.6%,到5月份管制下来之后,仅增长了0.2%,此后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电视厂家想要通过智能电视或者互联网电视改变商业模式的梦想遭到了现实无情的打击。  三星今年计划售出1200万部可使用网络服务的电视机,但中国彩电厂家可能又将与机会擦肩而过。  对中国彩电业来说,更加现实的增长动力来自于3D电视。中国彩电厂家现在已经拥有偏振式、主动快门式和裸眼3D技术,产品线颇为丰富。更重要的是,还将具备价格优势。2010年底,创维在推出3D新品时,做了全面的价格调整。基本将3D 价格降到1.5倍速以下(即:3D为2D价格的1.5倍之下),这是一个产品普及的价格门槛。创维希望达到的效果是,2011年完成市场普及。  杨东文说,“我属于乐观派,奥维咨询机构预测明年3D电视中国销量为200万台,我认为有800万台,约占全部彩电销量的15%~20%,万一我们再推出与主流型号价格一样的3D电视,可能比20%还要多。”DisplaySearch近期的预测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3D电视出货量可达340万台,市场渗透率5%,2013年将超2700万台,2014年超过4200万台,市场渗透率达37%。三星计划2011年三星3D电视机销量增加四倍以上,达到900万台。[page]  不可否认,3D是个不错的机会。但真正改变电视商业模式和竞争态势的是,智能电视以及OLED这样的新型显示技术。尤其在电视边界消失之后,中国电视厂家究竟会以怎样的姿态出现。这是个未知数。  代工,也许是个虽然心有不甘却是无奈的选择。  代工之路  事实上,扩大代工已成为每一个中国彩电企业的必然选择。“2011年创维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策略之一就是,加大海外出口。”杨东文表示,海外出口所指仍是代工,“我们会向美的、格力学习,用规模平摊成本。”  创维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东文表示,2011年创维将加大替海外代工的力度  TCL海外液晶电视销量下滑的一个原因是,原有的飞利浦液晶代工订单被冠捷抢走。一项数据显示,2009年TCL的飞利浦OEM订单有170万台,但2010年前三季度OEM总订单仅30多万台。形势所迫,TCL不得不赶紧调整OEM策略,并于7月底与东芝株式会社成立合资公司——东芝视频产品中国有限公司,主要目的便是弥补缺失的代工订单。预计该合资公司2010年销量为100万台。  康佳集团也与日本东芝公司签署了70万台液晶电视ODM代工订单;曾经的平板大王厦华电子,从2009年开始已全面转向代工。目前百思买1/3的代工订单由厦华生产,今年前三季度在行业利润全面下降时,厦华电子依然实现了6000多万元的利润,仅次于海信电器和创维数码。而此前厦华电子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不得不说,虽然代工利润微薄,但有效、可控。  不过,对于中国彩电厂家来说,即便是代工这条路,也显得十分狭窄。虽然不用再与日韩等彩电巨头贴身肉搏,却要面对台湾强大的代工势力。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代工厂——冠捷,预计2011年生产液晶电视约1500万台,产值
40亿美元左右,营业额已经占到冠捷整体的35%左右。在未来5年,电视产品方面冠捷预计可以做到100亿美元。  郭台铭掌控下的鸿海,2010年也开始在液晶电视领域整合发力。2009年11月,鸿海旗下的群创光电宣布合并奇美电子,组成“新奇美”公司。并购后的“新奇美”产能将超越友达,成为台湾最大的面板厂,并跻身全球面板第三大厂。此举解决了鸿海对液晶电视上游面板的大规模诉求。2010年,鸿海开始从索尼切入,先后买下索尼墨西哥、捷克、西班牙工厂。分析师认为,鸿海今年的液晶电视出货量可达850万台,比去年大幅增长962%。  富士康深圳厂区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鸿海来自索尼的订单就高达700万台左右,其他代工品牌还涉及VIZIO、三星、飞利浦等。2011年鸿海集团的液晶电视代工总量可望以2000万台起步。目前,鸿海在中国内地的液晶电视主要集中在松江工厂生产,但在刚刚建立的成都工厂招工启事中已经看到,该工厂将涉及液晶电视。传言称,索尼在中国内地的液晶电视也将由鸿海代工。  除了鸿海和冠捷两大代工巨头之外,台湾的纬创、仁宝、瑞轩都是赫赫有名的电视代工厂。与台湾成熟的代工厂相比,中国彩电厂家拥有的自主品牌和不专业的代工管控体系使其处于明显的劣势。前冠捷科技集团TV事业部总经理、现惠浦电子总经理刘丹,2008年曾亲自参与了冠捷、TCL与飞利浦的代工订单谈判,“当时TCL出价每台电视比冠捷便宜5美元,最后冠捷让出了订单。”刘丹认为,国内彩电厂家在成本上是有优势的,但是2010年TCL还是丢掉了订单,原因并不在于冠捷2010年8月接管了飞利浦品牌电视机在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采购、分销、市场和销售,“关键还在于两者的理念和运作模式不能很好地实现对接。”按照刘丹的说法,中国彩电厂家是按照计划运作,而台湾代工企业是按照订单运作。代工企业完全为每个客户量身定做,有专门的团队为一个代工品牌服务。而作为品牌商也会考虑,中国彩电厂家自有的品牌是否会对其构成威胁。  台湾代工厂家的另一大优势是,他们都已经初步具备布局于全球各地的工厂。以冠捷为例,在中国内地的福清、北京、武汉、苏州、厦门、青岛设了6个厂,在海外的波兰戈茹夫、弗洛兹瓦夫,墨西哥蒂华纳、华雷斯,巴西玛瑙斯、圣保罗建了6个厂。鸿海通过收购索尼工厂,在全球也有了三个工厂。而中国彩电厂家在国外真正建立整机工厂的,几乎没有一家。如果考虑关税、物流等因素,日韩等大品牌厂家只能将在中国或周边国家的生产订单给中国彩电厂家。但这些日韩品牌在中国大都有自己的工厂。  中国彩电厂家对于代工有着自己的期望,可以为自己的品牌加分,降低采购、生产成本。这是美好愿望,但前面的道路却依然荆棘密布。杨东文说,代工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选择。他总觉得,代工绝不是长远之计,“现在中国劳动力成本这么高,你从沿海搬到内地,当内地劳动力成本也提高,你再往哪里搬?”对中国的彩电企业来说,做一个有技术底蕴、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仍然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和奋斗的动力。但这条路,正走得越来越艰难。

时间: 2024-09-22 17:28:15

融合时代来临彩电业也无法独善其身:TV非TV的相关文章

IT时代来临,大数据让效果营销走更远

文章讲的是IT时代来临,大数据让效果营销走更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开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云计算的出现,使得对巨量的非结构数据的分析处理变得可能,这座漂浮在数据海洋中的冰山,其深藏的一面也渐渐被人发掘.大数据似乎不可触摸,但又关系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早晨你来到公司,打开浏览器,开始阅读新闻,不经意的你就会从侧边广告栏里看到你前几天就在考虑购买的某品牌型号的手机广告.如果你点击观看了这个广告,广告主就需要向网站支付一定的费用.这种广告展现的形式,就是典型的建立在大数

新零售时代来临,生鲜行业如何实现电商O2O一体化管理

  [导语]新零售时代来临,面对千亿级的生鲜电商行业,如何破解供应链困局,实现电商O2O的一体化管理?8Manage O2O线上商城,集合企业一体化管理系统,给您全新的管理新思路,帮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动动手指打理企业.     前有亚马逊收购有机连锁超市Whole Foods的新闻满天飞,后有马云现身盒马鲜生门店的朋友圈刷屏而下,生鲜电商产业作为电子商务的"蓝海",终于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对于消费者来说,相对于家电数码产品,蔬菜水果.农副产品可是每日必须消费的.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网购平

后社交时代来临

图:不是我看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不是我看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1989年,28岁的崔健唱着这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为中国人开启了一个新摇滚时代:也许从那时起,这个世界的发展变化就忽然快了起来,人们稍一不留神,就会看不明白,因为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虚拟的互联网世界,都变化太快.    曾经的王者Myspace,在2004年时将自己定义为音乐型社交网站,奥巴马还在上面开设主页为竞选总统造势,而如今只能面临被折价出售的命运:而刚刚上线才2周的Google+,

大数据时代来临

前言:最近读了很多大数据分析的文章,感觉大数据时代来临.哈佛商业评论也开了一个新的栏目叫做"大数据".整理了一下所有收藏并准备记录的大数据分析文章,本文是最适合做第一篇分享的.文章以案例为支持,讲述了大数据分析的4个基本点.文章记录完后,yoyo也根据与英雄联盟数据分析组负责人的聊天,记录一些对大数据分析的思考. http://blogs.hbr.org/cs/2012/10/getting_started_on_a_big_data.html Inspiration: Big dat

透过微信应用号,看HTML5与Native进入融合时代

本文作者:邹达,APICloud CTO,10年来一直专注于移动浏览器引擎研究,参与过国内外多个浏览器引擎,Javascript引擎和跨平台应用引擎架构和开发. 如果说以前的微信公众号还是一个媒体化的平台,那么2016年的公众号会有一种新的形态,叫应用号.应用号预示着比公众号更强大的功能.更优质的体验以及更丰富的服务.应用号的出现是微信产品的一次重大升级,无论是为了体现用户价值观?还是追求产品商业化?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不想过多讨论,而是更愿意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一些其中Web技术的发展. 微信做

iOS WKWebView 混合应用开发时代来临 - 嵌入式 JS 的调试成为催化剂

iOS WKWebView 混合应用开发时代来临 - 嵌入式 JS 的调试成为催化剂 太阳火神的美丽人生 (http://blog.csdn.net/opengl_es) 本文遵循"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创作公用协议 转载请保留此句:太阳火神的美丽人生 -  本博客专注于 敏捷开发及移动和物联设备研究:iOS.Android.Html5.Arduino.pcDuino,否则,出自本博客的文章拒绝转载或再转载,谢谢合作. 早在五年前,在哈尔滨大街小巷的饭馆儿里,经常听到店老板抱怨服

浪潮、爱立信再续前缘:融合时代的野望与梦想

2010年以前,除了"两会"等场合,你很少能听到孙丕恕的言论.他执掌的浪潮集团,声量也非常一般.如今一切象是反转了.孙的身影时而"两会".时而海内外论坛,言论越来越多.而浪潮集团各种业务布局.战略合作,也开始趋于高频. 今日中午,浪潮集团与爱立信联合宣布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携手在云基础架构.电视/媒体以及物联网领域开展合作.此外,双方还将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共同设计并打造数据中心和通信设施. 孤立看合作案,似乎没有更多韵味.但双方早在14年

DT时代来临,云计算的十大趋势

文章讲的是DT时代来临,云计算的十大趋势,DT(DataTechnology)时代,是马云热衷于步道的新概念.这是继IT(信息技术)之后的又一次技术变革,主旨是挖掘海量数据的价值,让数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数据与金融.平台并列为阿里巴巴三大战略,阿里的数据战略落地则是靠阿里云.近日阿里云分享日×云栖大会北京峰会召开,将峰会上的透露信息与平日观察结合,笔者总结了DT时代云计算的X大发展趋势. 1.大数据基础设施 快的等创业公司可以对所掌握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一直掌握着海量大数据金矿的政府部门和大

云计算时代来临 微软后十年何去何从

云计算时代来临 微软后十年何去何从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技术的发展也应了这句古话,总是螺旋上升的.早期的大型机时代,大型机集中了所有计算;而到了PC时代,计算能力则分布在每一台PC上;即将进入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之后,计算能力又将走向集中. 分布式计算的PC时代,创造了微软;集中式计算的"云时代",创造了谷歌.与谷歌试图将所有计算和应用搬到"云"里不同,微软提出"云-端计算"的平衡理念:"云"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