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中国的哪种工业最走在世界前列,那一定是中国航天。如何利用信息化驱动工业的转型升级,这是一个极大的命题。中国航天科技总工杨海成在北京CIO年会上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是必须深刻地认识“互联网+”对工业所带来的各种深刻的变化和影响;
二是探讨当前“互联网+”在推动工业创新发展的几种典型发展模式;
三是2016年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推动的“中国制造2025”所确定的五大行动工程中的主要内容。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总工 杨海成
把握“互联网+”对工业发展的实质
杨海成说:“怎么把握“互联网+”对工业发展的实质?这需要我们在新时代,新起点共同去认识。”
工业创造了人类璀璨的文明,但是当下工业发展已经遇到不可持续发展的瓶颈。200多年来工业的发展从来没像今天这么繁荣和强大,但工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脆弱,我们所面临的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经济危机,无一不在告诫我们,现在的工业体系结构没有办法再持续下去。中国历经30多年变革的体系迫切需要新的变革,工业的变革。美国在金融危机以后建立新的工业制度,提出再工业化,奥巴马提出美国创造,美国制造,德国在深刻地思考作为工业强国提出4.0彻底地更新和提升工业体系结构。中国经过短短30年的发展,也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中国迫切需要工业的转型升级。
由此可见,不同地区,同样的时间段,在同样的大背景下都在思考工业的变革,而这个工业的变革聚焦在一起,即互联网时代的工业变革。
美国率先提出工业互联网,把互联网庞大的优势和工业设施进行融合。德国也把整个互联网和工业高度地融合,形成虚拟工厂、数字工厂、智能工厂这些崭新的概念,向“工业4.0”进军。中国也不例外,中国30多年的开放发展有了些基础,但是我们庞大的基础已经不能适应中国未来的发展。所以,这几年中国工业一直在思考新时代的转型之路,将焦点聚焦在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转型,提出“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主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杨海成认为:“中国制造2025”最根本的主线就是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来改造中国,进而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大数据发展计划,智能制造发展计划等预示着中国工业必然朝着和互联网高度融合的工业体系趋势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工业变革的的确确正在到来,实质就在于新一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引发的科技变革促进了产业的变革,而把产业变革和工业密切地结合融合来看,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
现在整个中国都在行动,企业也在行动,全面朝着围绕着“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制造”的方向行进,推动“中国制造2025”健康发展,这是目前全社会已经形成的一个巨大共识,也为未来中国制造业展现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
信息发展在实践互联网时代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
以新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不仅仅是在工业,在医疗、社会、政治、经济方方面面无一不受到“互联网+”的影响。
在计算机发明之前,人类很长时间一直在利用信息进行交流,通过信息来积淀知识,通过信息的传播和碰撞来产生智慧。所以,几千年来人类和信息是相伴而行,但是人类处理信息的速度,人类加工信息的方式主要还是靠人的自然本身,靠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靠资料和书本的传递。近代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发明了机器,人们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代替人的腿,代替人的脚。进而人类又发明了通信技术,用机器来代替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到计算机的发明,人类开始用机器来存储信息,来处理信息,来代替大脑。所以,人类开始进入到一个用机器,用技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智慧处理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发展非常迅速,发展到今天,作为信息处理最核心的技术芯片已经发展了千万亿次,万万亿次,远比人的大脑处理信息快得多。从开始的工具,发展到平台,发展到现在能够处理各行各业的业务、知识、流程、智慧的一个服务型的平台和工具。
移动互联使得人类处理信息、知识更智慧,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自由。云计算使得我们存储数据,获取计算应用数据,应用知识达到了空前的自由,我们不需要知道我们要获取的知识从哪里计算,存储在哪里,我们只需要在网上通过终端接入。
信息技术使得万事万物开始有了智慧处理的机制,把芯片装到产品中,装到装备上,装到万事万物上,从而使得每一个事物像人一样可以进行信息的感知,信息的处理,可以进行智慧的产生,可以进行不断地自制和增长。所以,物联网本身给人类生产的万事万物装上了一个智慧的大脑和物与物之间相连的平台。
这个过程中大数据正在朝我们蜂拥而来,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数据就是在图书馆的档案中,而现在人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积累数据,产生知识,积淀的知识财富沉淀在网络,包括人体的医疗大数据,可以把人生命的每个阶段,每个时刻的生命状态全部记录下来,比现实的一个物理的人要存储的数据多的多。
所有这一切标志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得我们人类社会开始走入到一个智慧化的发展时刻。人类社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游牧走到农业,人类用自然的工具进行耕作,农业文明诞生。第二个阶段,从农业时代走到工业时代,开始用机器代替人的体力,用庞大的机器生产物质财富。现在则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带给人类用知识处理的机器代替人的大脑,用智能的机器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所有的行业都在往智慧化方面迈进。
智慧技术进入大生产时代
新一代信息技术开辟了智慧的时代,智慧技术本身开始进入大生产的时代。云计算恰恰为这种智慧资源提供了无所不在的分发,移动互联使得智慧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空前的共享,物联网使得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智慧可以自由地流动,智慧可以说无所不在。网络、软件、平台构成了一个智慧的空间。数据空间、智慧空间和工业相融合,一定会对工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次是工业革命,第二次是能源革命,这次将是一场智慧革命,这个革命应该会引起全方位的产业变革。在这个变革中,把网络空间、工业空间创造的物理空间的产品和所有的设施相互的融合形成系统,也就是信息物理融合器,把信息空间、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融合形成一个智慧的空间。在这个智慧的空间里,万事万物都可以感知数据,包括工厂,医院,可以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决策信息,进行优化运行,可以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拓展不断地提升。所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在工业体系上是一个现代的智慧体系的概念,各行各业都有物理现实,也有数字的网络空间。当我们设想把这两个空间融在一起的时候,人类开始进入到一个智慧社会的状态。
人是心智、灵魂、神经网络和人的肉体骨骼紧密融在一体的智慧体,现在按照过去上帝造人的方式正在把现实世界、物理世界的各种物理空间和我们人类创造的智慧机器高度融合。所以这场工业的变革是以智能技术、智慧的机器和“互联网+”所创造的智慧空间带来的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工业4.0”是信息空间、智慧空间和生产空间的高度融合
“工业4.0”就是信息空间、智慧空间和整个生产空间的高度融合,这种高度融合使工业生产的一些主要环节,如产品,生产,物流和服务实现智能化。其智能化的实现方式通过高度的集成和融合实现,纵向的集成,横向的集成,端到端的集成,把各种信息智慧和物理实践过程全方位的集成。这个集成不仅是技术的集成,还涉及到产业,工程,标准,因此它是一个工业的集成。当然,不要以为仅仅把技术集成在一起就能达到相应的目标,技术是一个手段,达到和整个工业体系,产业体系融合,才是我们发展的框架。
互联网带给制造业的变革正在一步一步朝我们走来,我们刚开始把信息技术当成工具手段,进而我们把工具手段像搞生产线一样集成起来搞自动化,形成集成信息共享。下一步是高度的融合,融为一体,这种融合已经在我们工业界全方位展开。马云把产品的营销和互联网融合诞生了今天的淘宝,互联网的车辆运营服务把产品和运营服务结合在一起诞生了当今的Uber和滴滴。
互联网正在和研发设计环节融合,使得网上接入的成千上万个个体变成创客,他们可以享受网上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互的交流和协作,从而催生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互联网正在和制造高度融合,和物流供应,零部件制造,产品装配,以及产品生产、服务相融合,诞生了当今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我们在走向一个智能化的工业体系。这种工业体系是一种产业的生态,不再是传统工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它是一个平台,是分享经济。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带给工业六大创新变化
互联网企业正在往制造业进军,制造企业也在拥抱互联网,这是一个双向趋势,将来不在“互联网+”的企业很难有生存的机会。所以, “互联网+”的本质上是给我们带来一个智慧的空间,知识的空间,正在和制造业高度融合。融合以后将会对工业产生哪些创新的变化呢?
第一、
促进工业产品全方位走向智能化,网络化,系统化。特斯拉既可以说它是机械车,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移动终端,也可以说它是互联网上的一个移动平台。各行各业的产品都会和互联网高度融合,给每一个物体都要灌入智慧的基因进行数据的控制。所以,未来的产品将是物联网化的,智能化的。
第二、
由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未来的制造业不仅是设计产品、生产产品,更要在产品卖出去以后做产品的运营和服务,甚至将来不卖产品了,只卖产品的服务。像海尔,将来把所有的家电装置送到家里,免费装上,收取流量费或者物流的供应费、为家电提供的服务费,企业开始由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
第三、
制造的最高境界是个性化,过去没有办法做到个性化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无法去应对成千上万个个性的需求,也无法在生产环境处理千差万别的个性制造。现在有了网络,我们可以把用户的几万个,几十万的订单接收下来,在网络进行智能的计算,智慧的分解,分解成标准件、系列件、柔性件,生产环节通过柔性生产,系统自动装配,可以把千差万别的生产系统分给各个专业的生产厂商,生产车间,从而实现了大规模,个性的低成本的定制,而且通过这个过程实现了去中间化,使得中间商直接消失,用户直接进行数据的生产模式,从而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而不是过去的生产多少卖多少,现在是用户要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这是现在顾客要求的个性化生产方式,实际上也是最智慧的生产方式。
第四、
制造业开始走向分散化。过去工厂都是集中化,把装备集成起来形成车间,把车间集成起来形成工厂,把工厂集成起来形成园区,实际上这是最不经济的。美国全新的飞机没有盖一个新厂房,也没有买很多新设备,完全通过网络把全球最佳的资源汇集起来为一个巨大的产品提供全球优化的生产,实现分散化、分布式,网络化,甚至智能调度。
第五、
制造业走向资源的云化,计算资源已经通过云计算实现了广泛的共享,制造资源也可以通过云化把所有的机床设施接入网络,在网上可以提供按需使用的服务,这是将庞大的、巨大的社会资源调度起来。未来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全世界不需要再建任何汽车制造厂,德国只要把所有的汽车制造厂连入网络就足以生产全球所需要的车辆,中国也不需要生产。制造资源的云化、工业云、云计算将会使得制造资源得到更广泛和有效地利用。
第六、
朝智能工厂转化,智能工厂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所有用人生产的环节都将以机器来代替,因为机器可以做到自动化、智能化和稳定化,机器成本也能大大降低。钢铁价格在降低,芯片的价格在降低,软件的价格在降低,甚至是免费的。没有理由怀疑智能工厂不是降低成本的,只是这个时代正在朝我们走来,我们会走到人少的工厂,无人的空间,甚至智慧的工厂。
杨海成最后说:“希望大家能更加自觉地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促进企业把握住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跟上时代的浪潮,推动企业不断地转型升级。”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