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调查
进入三月份,招聘市场又开始红火起来,节后开始寻找工作的务工人员和希望扩大生产急需人才的用人单位都纷纷利用“网络”这个便捷的渠道来进行人才的交流,也促使了网络上越来越多的招聘渠道涌现,除了传统的专业招聘网站外,一些信息分类型网站也开始涉足招聘类的业务。
越来越多的招聘信息渠道对于找工作和找人才的双方来说无疑都是好事情,但是随着招聘市场的热度提升,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盯上这个领域。“网上假兼职信息招聘礼仪促销员 骗了上百大学生”、“大三女生网上求职遇色狼 被骗广州拘禁强奸”、“大学生暑期打工网上应聘被骗保证金两千多”等的新闻层出不穷,近日据媒体报道,希望来广东打工的程先生在百姓网的招聘信息中看到了一个打着“工厂直招”的招聘信息,随后程先生按照招聘信息内提供的信息前去应聘时才发现对方只是一家职业中介,而更使程先生难以接受的是对方需要他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才可以安排工作,面对这样的“潜规则”,程先生也颇为无奈,但是对于网络上的虚假招聘信息则感到气愤。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发现,目前在分类网站中的招聘信息的确还存在着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而对于提供发布这些信息的分类网站而言,却并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网上招聘信息“鱼龙混杂”
根据赶集网提供的数据显示,赶集网目前共设有219个大类、421个小类,招聘职位信息总量超过343万条,职位分布几乎覆盖国内所有行业及相应岗位,而这样的信息量早已经不逊色于任何一家专业的招聘网站。“分类网站受到求职者和招聘方的欢迎是有原因的。”互联网业内人士梁明亮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分类网站一般都提供免费的信息平台,相对于专业的招聘网站而言,进入门槛更低。同时分类网站拥有庞大的流量,更加能够吸引用户的浏览和注意。”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目前例如51JOB和智联招聘等的专业招聘网站,都开始对会员的一些增值业务进行收费,而对于招聘企业而言,要想获得较好的推广位置,也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免费的招聘平台虽然信息量大,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分类网站并没有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导致了不少用户在一些不实招聘信息上"吃了苦头"。”梁明亮补充说道。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分类网站中的虚假招聘信息主要集中在一些非法职业中介和一些专门诈骗求职者的“空壳公司”上面,而欺骗的手法大多集中在需要求职者以各种名目“预交”一定的费用,上当受骗的求职者不在少数。在一家知名分类网站的“帮助中心”中,排在“防骗常识”第一位的就是“网络招聘防骗手册”,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家网站也并不能保证在其网站中所发布的内容不会出现“网络招聘防骗手册”中的骗局。
南方日报记者登录广州百姓网的全职招聘栏目可以看到,目前已经有超过50000条的招聘信息,虽然百姓网全职招聘栏目提供了营业执照验证的服务,但是大部分发布招聘信息的发布者并没有通过此项验证。南方日报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致电百姓网的客服热线021-61971099,咨询是否能够保证其全职招聘栏目内的信息的真实性时,客服人员表示如果是没有加入营业执照验证服务的信息发布方的话,百姓网并不能保证其招聘栏目的内容属实,“我们只提供信息发布的平台,我们只审核发布的内容,但是我们不能保证这个信息的真实可靠。”对于内容的鉴别,该客服人员表示只能让用户自己承担责任,“内容真实性只能靠用户来监督。”
招聘骗局分类网站“不可推卸”
“作为一般的用户,根本不具备辨别信息内容真实性的能力,大多数用户都是基于对分类网站的内容的信任而通过分类网站的招聘栏目来进行求职的,虽然分类网站的招聘栏目也提供了一些例如营业执照验证的服务,但是当这些通过验证的信息和没有验证过的信息混搭在一起的时候,则对用户的迷惑度更高了,把辨别内容的责任推给用户"不靠谱"。”梁明亮认为分类网站对其发布的信息应该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北京市朝阳律师事务所裘叶律师指出,违背社会公信良俗或者是公共秩序的信息分类网站都不应当发布。虽然目前为止没有专门的法律来对这方面进行监管,但是我国出台的广告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对所有的媒体应当也是适用的。天之权律师事务所郑州分所律师张少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如果网站没有认真核实招聘广告内容,那用户有权要求该网站所属单位承担民事责任。张少春称,“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所以,如果网站不能提供这家招聘公司的真实信息,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招聘虚假信息一直是分类网站难以解决的"毒瘤"”,赶集网公关经理彭竹梅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分类网站解决招聘虚假信息时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分类网站一般会只能通过例如将通过资格审查过的信息提升排名、加强招聘信息的内容审核和定期的数据排查等方式来尽量杜绝招聘虚假信息的存在,未来还是需要一些网站功能上的提升来通过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