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杨佳
近日,小米手机被台湾相关监管机构开出一张60万新台币的罚单,认为小米公司去年12月在台湾举办的网络购买红米手机活动中,虚报商品数量,引人误解。针对这一处罚,小米公司在其官方微博很快做出回应并公开致歉,承认少卖了30台手机。
据悉,小米从2013年开始进军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市场。但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小米走向境外市场还不是很成熟,应该先练好内功。
台湾机构小米预留手机 排挤消费者抢购机会
据了解,台湾小米通讯有限公司在2013年12月9日、16日与23日共举办3波网络购买红米手机活动,分别开放1万台、1万台、8000台红米手机购买,并宣称秒杀,在10分钟、1分多钟、半分钟内销售完毕。
经台湾相关机构调查,台湾小米公司在宣称时点所接受的抢购资格数分别为9339个、9492个及7389个,显示该时间点还有红米手机可供抢购,却未释放产品供消费者购买,反而径自结束抢购活动,与广告所示不符。
台湾监管机构调查发现,小米公司公告数量与最终抢购资格数间有落差,且过程中预留部分手机,排挤消费者抢购机会。据悉,这是台湾首次对手机类产品这种违规营销现象进行处罚。
事后,小米用配图的方式调侃式地承认少卖30台的错误。对于小米危机公关的处理方式,艾媒咨询张毅认为,这是非常不恰当的,“这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事情,而且关系到台湾和内地消费者,用这样调侃搞笑的方式回应显得很不专业。”
法律人士恶意宣传欺骗了消费者
易观智库徐昊认为,电商平台上预约抢购是小米销售渠道的一种,网上预约、限时抢购、粉丝注册,这些都是小米饥饿营销的手段。此次事件中,小米手机把F码算在了销量里,台湾方面则没有算,两地法律政策各方面都不一样。“小米的数据一向是其炒作、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对此,张毅表示,小米手机的商业规则在数据诚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小米的饥饿营销模式在境外市场上很容易翻跟头。”
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廖焕国接受采访时则表示,饥饿营销过头了就会造成恶意宣传,欺骗了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法》,消费者对于真实的购买数量具有知情权。小米此类的做法误导消费者,引起哄抢效应,扰乱消费市场,相关部门应该要重视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