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范传贵
“当千万个你的观影过程被快播‘惯坏’成三步:搜索电影、点开网站、快速播放,‘神器’成就传奇。”
这是快播公司对它所开发的快播软件的评价。
如今,这个“成就传奇”的“神器”在与相关法律法规背道而驰的路上,彻底走到了尽头。
8月8日,深圳快播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王欣结束了110天的境外逃亡生涯,被依法抓捕归案。背负着“盗版”和“色情”原罪的“快播”,终究逃不了“流氓”软件标签,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野蛮发展
一份流传甚广的简历显示,王欣1980年3月12日生于湖南郴州,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
1999年年底,王欣初到深圳,他加入了深圳市龙脉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负责技术研发。3年后,王欣成立深圳市点石软件有限公司,开始第一次创业。
这家做音乐交换软件的企业,在最兴旺时有80余名员工,但最终在2005年倒闭。
在第一次创业期间,王欣结识了盛大网络公司创始人陈天桥。正是这一原因,在点石公司倒闭当年,王欣得以进入盛大,担任一个部门助理总监,主导“盛大盒子”的研发。
然而,仅1年时间,“盛大盒子”项目戛然而止,王欣不得不重回创业大军。
2007年,在深圳一个仅有10多平方米的民房里,王欣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这一次,王欣将自己的创业方向定为开发一款视频播放软件,并最终将它的中文名定为“快播”。
这个“快”字,为王欣和他的公司此后野蛮发展埋下伏笔。
“快播”的发家源于其对P2P技术的应用。
2000年3月,在美国在线(43.07, 0.21, 0.49%)(AOL)工作的Justin Frankel与另一名工程师Tom Pepper,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全世界第一个P2P(Peer-to-Peer,点对点)架构的档案交换软件Gnutella的原始码。
当年,因泡沫经济的影响,P2P并未受到太多关注。直到5年后,沉寂多时的P2P突然爆发,俨然成为音乐、电影、游戏免费下载的代名词。
P2P技术很快在网络影视资源领域受到热捧——通过这种技术方法点播与下载视频,可以减少带宽占用以降低企业成本。
在民房里第二次创业的王欣,搭上了P2P技术的快车,相继开发了“快播”服务器软件和“快播”网页播放器。这套系统给快播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有数据称,2011年后,“快播”已成为全国市场占有量第一的播放器。截至2012年9月,“快播”总安装量已超过3亿,而截至这一年的6月,中国网民数量为5.38亿。
流氓逻辑
在北京一家网络公司工作的陈锋使用快播软件多年,他的平板电脑里曾经装过一款名为“快播互动浏览”的软件。
这款软件包含“推推”和“雷达”两项功能。用户开启软件后,能够看到附近网友电脑中储存的电影。“大多数都是色情电影。”陈锋说。
今年4月,“推推”和“雷达”功能被快播公司停掉。
软件平台与内容相分离的模式,让“快播”从上线之日起,就带有侵犯影视作品版权和为色情电影提供传播平台的天性。
尽管其他一些播放软件也曾经遇到过版权诉讼,但在这些播放软件的平台上,至少有一部分视频是取得合法版权的,软件开发商能实现对内容的把关。而“快播”没有自己的内容把关系统,它无法确认自己播放的视频是否合法。这让“快播”从始至终都无法摆脱“盗版”和“色情”这两大原罪。
对于“原罪”一说,王欣有着一套流氓逻辑。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他曾这样说:“技术狂人做出的产品多少带点‘草根原罪’,‘快播’也不例外。”
王欣将此归因于创业初期对生存的渴望,甚至将这一时期形容为“丛林阶段”。这意味着他并非不知道“快播”的野蛮发展路径,而是任由其这样发展。
这样的发展思路,让“快播”很快成为众矢之的。2013年11月13日,优酷土豆集团、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乐视网等联合发起“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合行动”,矛头直指“快播”等网络视频盗版和盗链行为,并提出3亿元的赔偿。
2013年年底,国家版权局认定快播公司构成盗版事实,开出25万元罚单,并责令“快播”停止侵权行为。与此同时,在由中央四部委联合发起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快播公司也被点名。
快播公司并没有对此做出公开回应。这样的“流氓”逻辑从王欣曾说的一句话中可寻端倪,“总要有人去做一些看上去不是很风光的事”。
技术面纱
王欣的微博名叫“快播王铁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也许我一辈子都只会做产品经理,只要有技术创新我就会研究,好玩就行。”
这种“技术思维”成为王欣的挡箭牌,他将一切他所承认的“原罪”都用“技术创新”来解释。
“我们本就没黑过,何来洗白之说?”王欣曾反复兜售他的观点,技术是中立的,“快播”播放器只提供了一种视频播放的技术。在这一点上,“快播”播放器与浏览器等性质一样,“用户打开涉黄网站也要用到浏览器,为什么没有人指责浏览器也涉黄”?
这种用技术面纱掩盖违法事实的观点,其荒唐性早已有了公论。
在网络传播的规则中有所谓“避风港原则”,简言之就是网络服务提供商若只提供技术、平台而不提供内容,那么当侵权发生后,只要在被侵权人的通知下及时移除内容就不承担侵权责任。
规则的制定者早已知晓,“避风港原则”可能被滥用。因此,当一些违法者夸夸其谈“避风港”时,殊不知,一面“红旗”可以将种种伪装一扫而光。这就是网络传播的“红旗原则”,即如果侵权事实就像红旗飘扬一样连普通人都能一眼明辨,那么即使没有收到通知,网络服务商也不能以假装看不见来推脱责任。
多年来,“快播”以只做技术不问内容为借口野蛮发展,自以为游走于灰色地带无人能奈何。实际上,从来都不存在灰色地带,“快播”所行走的路径,就是法律红线所在。
最后表演
互联网专家兰希曾认为,“快播”其实有过弃暗投明的机会,但因为存有侥幸心理,它还是走上了不归路。
这一说法可以从“快播”的一些业务调整中得到印证。
2012年时,王欣曾试图摆脱“快播”发展的两个原罪——“盗版”和“色情”。“快播”在2012年推出了不良信息举报系统,试图封杀不良内容来源,但王欣也承认“这个模型本身有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去解决”。
尽管王欣一再强调转型,但事实却是“快播”迟迟不愿意放弃P2P技术。其根源显然还在于利益。
王欣和他的快播公司真正察觉到危机,是在2014年4月13日。这一天,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的公告》。“公告”明确提出对网上淫秽色情信息进行全面清查,依法严惩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企业和人员,执法部门一经查实,即严惩不贷。
相较于此前被国家版权局认定侵权时的“死猪不怕开水烫”,王欣和快播公司这次有些着急了。
4月15日17时55分,“快播”官方微博(20.12, 0.31, 1.56%)发布了一条消息:“为了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保护广大观影网民的切身利益,‘快播’特此举办有奖举报反馈活动!凡是将有关色情、暴力、反动、病毒等利用‘快播’名义运营的不良网站都可进行举报反馈并转发此帖,均有机会获得快播VIP会员卡,无时间期限,全年均参与。”
次日傍晚六点左右,“快播”以“维护升级”为由,草草关闭了“快播”软件的“推推”和“雷达”功能。
尽管做了这些表面文章,但形势的发展显然让王欣认为做的还不够。4月16日21时30分左右,快播公司在微博上再发公告,称:“自2014年3月以来,‘快播’已启动商业模式全面转型,从技术转型原创正版内容。目前主要在做三方面的准备,第一是购买了影视类域名,第二是把云帆搜索和快播娱乐风向标中的涉盗版内容全部技术屏蔽,第三是未来一年投资不低于1亿元购买版权、不低于3000万投入支持国内微剧创新。”
同一天,“快播”还向用户发出了一封“掏心挖肺”的信。信中,“快播”承认“低俗内容和版权问题一直是我们背负的原罪”。
在这封信里,快播公司决定关闭qvod服务器,停止基于“快播”技术的视频点播和下载,并宣布“从此刻起,以前的‘快播模式’全面终结”。
为了逃避打击,王欣在4月1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态,“不管损失有多大,哪怕流量掉到0,我们也会坚定不移的转型”。
转型的表态一个比一个坚决,但这些表面之词不足以改变多年累计下来的违法事实。
“快播”终结
互联网上关于“快播”的话题,并没有因王欣“坚定不移的转型”而结束。
4月22日11点,微博上开始流传这样一条消息:“快播”传播淫秽信息被查封。
这些信息最终得到深圳市公安局的证实:根据群众举报,深圳快播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传播淫秽信息。
“快播”发布官方微博回应称,目前公司运营正常。快播CEO王欣也用微信回应媒体:“没事,大家不用担心。”
然而,事实并不如王欣所言。
5月15日,全国“扫黄打非”办通报:经调查证实,快播公司在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传播淫秽色情的行为,且情节严重。
几天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快播公司送达拟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拟对快播公司处以2.6亿元罚款,理由是初步确定其涉嫌盗版。
“色情”和“盗版”这两个原罪就像悬在“快播”头上的两柄利剑,如今双双落了下来。
5月17日,“快播”发表致歉声明,称对调查中发现的“快播”播放器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存在涉嫌传播淫秽、色情内容信息的行为深感惭愧。
至此,“快播”在风光无限后开始沉寂。直到8月15日,又一个信息传来,让人们再次想起了“快播”。
8月15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布消息称,深圳快播科技有限公司网上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快播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王欣已于8月8日被依法抓捕归案。
直到此时,人们方才知道,在消失的110天里,王欣逃往了境外。警方在网上追逃同时,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红色通缉令。8月7日,王欣从境外入境某国时,被该国有关部门截获。次日,我国公安机关将王欣押解回国。
此时的王欣再找不到技术的托辞,面对法律,他坦承明知快播公司服务器内有大量淫秽色情视频,但为了牟利放任不管。
往事并非如烟。今年的秋天,那个自称“只关心技术”的人已被撕下伪装。他的命运如何,要留待法院来作出最后的判决,但这一事件足以给那些幻想在网络“避风”的人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