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热应用冷锂电行业遭遇产能过剩尴尬

每经记者 于垚峰发自江西新余、宜春国务院最近通过的 《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中提出,到2015年,计划年产各类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50万辆。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销售新能源汽车仅为8159辆,未来动力汽车的发展,给动力汽车电池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美好的远景规划,让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了锂电领域。然而,当下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锂电行业正面临着投资热与应用冷的尴尬局面。传统锂电企业开始转型与一些新兴企业相比,传统的锂电企业也开始调整发展方向,涉足动力汽车电池的研发与生产。2009年把总部从深圳迁到宜春的江西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锂电池的新能源公司。在谈起当初从发达沿海城市搬迁到内地的情况时,公司董事长蔡道国表示,形势所迫,搬迁是必然的,只是搬到哪里的问题。蔡道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小电池的市场已经很难再开拓,企业迁入宜春后,要转型为以制造动力电池为主。像福斯特一样被迫转型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敬忠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锂电新能源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小型电池,一个是动力汽车电池。“如果仍然往小型电池方向发展,无论对整个市场还是对企业本身,都是非常不利的;锂电池应用于动力汽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王敬忠说。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支持锂电新能源的相关规划或
意见,在政策的推动下,全国锂电池和相关上下游产业迎来了投资热潮。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经理吴辉介绍,2011年全球正极材料市场总销量为59470吨,国内产量为29450吨。今年以来,国内又有十几家中外企业投入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产能有望快速释放。锂电行业遭遇投资热与应用冷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近年来国内涉足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企业如雨后春笋。然而,与多头资金投资锂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动力电池终端的应用略显冷清。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1年全国销售新能源汽车仅为8159辆,实际产能也仅为万余辆,其中大部分为出租车、特种车等用于公共领域的车辆,带有明显的政府支持痕迹,市民购买的数量极少。对于终端应用的难题,卓创电力及能源行业研究员李凌轩认为,目前锂电池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还不是特别多,因为有些地方的电动汽车不让上牌,影响了电动汽车在地方的销售。而王敬忠则表示,“这也与动力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能稳定有非常大的关系,只有动力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能达到了汽车上路的标准,人们才会慢慢认可。”不仅如此,在电动车方面,锂电池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蔡道国向记者表示,虽然锂电池代替铅酸电池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锂电池的成本更高,而国家在这方面的补贴一直没有。加之国家对电动车的数量也有规划,因此未来用于电动车上的锂电池,发展也将会受到影响。企业蜂拥而上 引发产能过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从上海召开的2012中国锂电正极材料研讨会上了解到,导致锂电投资热与应用冷的局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关键的锂酸化合物的正极材料得到快速发展,产能已位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材料的性能、质量、稳定性、成本、资源利用率等面临较多问题,给锂电池的推广应用带来了障碍。在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要加强对锂资源的保护。我国的锂矿资源只占全球资源量的10%,而去年的产能却占全球的12%。因此,应控制投资规模,尤其对小企业进行整合,实现规模化生产。但当前的情况却是,不少地方蜂拥而上,民间资本大量注入,地方政府背后推动,建起了大规模的锂电生产基地。仅以江西为例,新余和宜春,这两座相距仅60公里的城市,一个要建完整的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产业经济规模达到一千亿元;另一个要打造“亚洲锂都”,做大做强锂电全产边链,经济规模也要达到一千亿元。对于这种现象,河南一家锂电企业负责人表示,“市场竞争总会淘汰弱者,让强者更强。”王敬忠认为,由于目前还无法推测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对锂电池的需求究竟会有多大,相关企业不应总是扩大生产规模,要以稳健发展为主。“我们一直认为,要将锂电池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还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国际知名资讯公司罗兰贝格公司曾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全球汽车用锂电池产业泡沫正在成型,且该泡沫破灭后代价将会相当惨重。分享到: 微博推荐

时间: 2024-07-29 01:04:24

投资热应用冷锂电行业遭遇产能过剩尴尬的相关文章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不支持钢价大幅上涨

1.事件 钢价持续反弹,钢铁企业上调产品出厂价.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 在工信部颁布"限产令"的背景下,国内钢价出现连续4周的上涨.国内各主要钢材品种的具体市场走势是:建筑钢材和中厚板价格大幅上涨,冷热板卷价格上调幅 度略小,大中型材价格稳中有小幅上涨.上一周内全国共有56家螺纹钢生产企业和40家线材生产企业上调了出厂价格. 由于国内钢市连续几周的上涨,国内主流钢企纷纷跟进上调产品出厂价.上周内,鞍钢.本钢.河北钢铁.沙钢等大企业对近期及6月的产品出厂价均上调了150元-350元/吨,

锂电疯狂:未来或爆发增长 引发产能过剩争议

"锂电池概念股"遭爆炒,国际机构发出产能过剩警告,国内业界人士称未来会有爆发性增长 今年夏天的股市里,"锂电池概念股"被炒得火热,成为当仁不让的市场明星.整个第三季度,与锂沾亲带故的31只股票中,近九成上涨.随着股价的疯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所有的光环都笼罩在一块小小的锂电池上.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一时间,汽车企业.电池生产企业.锂电池中上游材料生产企业,以及此前和锂电池不沾边的企业纷纷进入动力锂电池生产领域. 与此同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对锂电池行业发出

江西双城锂电争夺战:重蹈光伏覆辙?

每经记者于垚峰发自江西新余.宜春 "要举全市之力,按照'掌控上游.打通中游.集聚下游'发展路径,规划到2015年,打造国内首个比较完整的动力与储通电池产业基地,力争产业经济规模做到一千亿元."这是江西省新余市政府对锂电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 同在江西的宜春市,也要大打锂电牌.宜春市政府提出,要举全市之力,聚全球资源,建设千亿工程,打造"亚洲锂都",把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全市经济建设"一号工程". 为了争夺发展锂电的制高点,新余.宜春这两个城市暗中较

先导智能2016半年度业绩同比翻番 锂电与光伏设备双双高增长

日前,先导智能发布2016年半年度报告,2016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1亿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3.5%: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105.74%:其中锂电设备收入2.71亿,同比增长加131.01%. 锂电池生产设备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受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以及下游锂电池生产企业尤其是国内.国际高端锂电池生产企业投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趋势的影响,公司锂电设备业务增长明显,成为公司上半年度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因.其中锂电设备实现收入2.71亿,同比增长加131.01%,占比由20

服装企业转型锂电杉杉股份扩张路线图浮现

12月14日,杉杉股份公告称,杉杉股份控股子公司杉杉新能源与 T&I(T&I 是一家日本公司,其中户田持有其75%股份,伊藤忠持有其 25%股份),就锂电池正极材料合作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双方合资成立杉杉户田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杉杉户田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这意味着,在动力电池领域四个环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杉杉股份(600884.SH)已全部涉足. "杉杉股份究竟想做什么?一个做服装起家的企业涉足锂电,能有多大的竞争力?"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十分不解.&quo

白电行业整合效应初显冰箱“亮剑”高端

据最新数据显示,整个白色家电行业的增长迅速,主要子行业的销量增幅都在20%附近,冰箱更是取得近30%的增长.而且,在今年初更是出现了加速的迹象.据了解,一月份冰箱调国内销量283万台, 同比增长38.71%,出口129万台,同比增长11%,成为白电行业中增速最大的子行业. 冰箱作为白电行业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自进入3月份以来便动作不断,各大厂家的新品随即扎堆上市,国内品牌的高端路线不谋而合.而由于此前的行业整合刚刚告一段落,也使业界的目光从单一品牌转移到企业整合效应上来. 国产品牌高端破局 进入

解振华:今年将不再审批两高行业扩大产能项目

5月27日下午消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十一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4.38%,但与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相距甚远,今年将不再审批两高行业扩大产能项目,淘汰炼钢.炼铁和水泥落后产能. 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下午开幕,解振华在此间透露,今年将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落后产能600万吨.水泥落后产能5000万吨. 12个地区的单位GDP能耗由降转升 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傅志寰表示,十一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4.38%,但离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相距甚远.

政策扶植资本大量涌入 锂电池产能过剩调查

伴随着大量民间资本涌入锂电池行业,以及地方政府对于锂电池产业乐此不疲,整车企业.传统汽车零配件企业.非汽车领域电池生产企业.锂电池上游材料生产企业纷纷进入动力锂电池生产领域.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追捧进一步加剧了锂电行业的热度.近来,多家锂电企业相继登陆A股市场,并创造上市首日飙升约186%,连续四个交易日收出 涨停等现象,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涨幅榜前列几被锂电池概念股占据. 锂电产能过剩? "中国锂电池现在的确是过热了,甚至有些恐怖,现在一投就是两三个亿,这么多的资源投进去,却没有产出,都是空

抑制产能过剩 别忽视价格改革

抑制产能过剩 别忽视价格改革 李迅雷 每逢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问题便会凸显出来.比如此次经济回落,不仅传统的钢铁.煤炭等行业出现库存积压.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同样也出现产能过剩,如光伏产业.风电设备等. 中国历来以G DP增速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G DP也成了考核各地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而构成G DP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又是主体,且投资又是地方政府容易"有所作为"的工具.加大投资不仅可以提升G DP增速,还可以创造税收.增加就业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