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品牌管理的硬伤与教训(中)

  蒙牛危机中所暴露出的五大悬疑或许是媒体与公众永远都无法获知其真相的,然而,作为蒙牛自身却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蒙牛消化危机的过程,也正是化解这五大悬疑的过程。

  笔者尝试着去从">品牌管理的角度探究和剖析蒙牛一系列危机爆发的内因,或许,从这个角度有助于我们了解蒙牛危机中的重重谜团。

  王瑞东认为,蒙牛系列危机的爆发是一种必然。尽管系列危机接踵而至在时间上看似有偶然的成分,实则是更深层次的必然。

  蒙牛品牌管理的硬伤之一:火箭速度与卫星的裂缝

  蒙牛官方网站显示:2007年底,蒙牛主营收入213亿元,年均递增121%,成为全国首家收入超过200亿的乳品企业;利润实现10.87亿,年均递增159%,税收实现10.35亿元,年均递增138%。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冰淇淋和酸奶销量居全国第一;乳制品出口量、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居全国第一。

  从1999—2007短短八年时间,蒙牛就完成了从公司创立到年销售213亿乳业巨头的跨越,这一神话被业界一致誉为“火箭速度”。无论是牛根生掌舵期间还是杨文俊接棒之后,蒙牛都保持了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截止到2007年,蒙牛不仅在市场地位上完成了对伊利的超越,更是在速度上颠覆了对手。伊利从成立到中国第一乳品公司经历了二十四年(一九八三年迄今二十四年),而蒙牛仅仅用了短短的八年。

  超越常规,超越对手是不容易的,但相比于超越自己,又是容易的。实践证明,蒙牛的火箭速度还是没有超越能量守恒定律,没有能完全地超越自己。

  企业的发展无外乎两种模式:飞机起飞式和火箭起飞式。飞机起飞式是一种常规模式:低技术含量+正常的资源量+速度平稳+低风险;火箭起飞式是一种超越常规的模式:高技术含量+超常的资源量+高速度+高风险。

  就许多企业的表现来看,火箭式起飞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主要依靠短时间内广告的高密集投放做动力,如当年的秦池和近年的五谷道场。这一类型火箭速度,真正的引擎是其实企业的投机心态。

  而蒙牛的火箭速度,显然不同于这一类企业,尽管蒙牛的广告投入也是巨大的。笔者认为,蒙牛的火箭速度,其引擎却是以牛根生为首的高层团队的超强的事业心与超常规的战略思路与战略路径。也就是说,蒙牛的超常规发展与秦池、五谷道场相比,并不在一个层面,而是具有更高含金量的。比如,蒙牛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理念、目标倒推模式以及极具战略意义的“蒙牛三大战役”等,应该说,直到今天,经典依然。

  但是,话说回来,无论是火箭速度的哪一种情形,都逃脱不了火箭式起飞“三高一常”的客观规律。

  火箭的速度的确比飞机快很多,可火箭的使命是把卫星送入轨道,而自己却是要走向消亡的。所以,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充分的条件,尤其是没有完整、系统也严谨的体制与机制体系,选择火箭式起飞的道路就要冒巨大的风险:还没等把卫星送入既定轨道,火箭就已经折戟沉沙;抑或是火箭没有把卫星准确送入了轨道;再有是即使送入了轨道,卫星却可以无法正常运行或者带病运行。

  火箭虽然把蒙牛送入了预定轨道,然而,卫星却出现了裂缝。这个裂缝,正是蒙牛所爆发一系列危机的内因。详而言之,这个裂缝正是蒙牛超常规发展与管理与文化滞后造成的缝隙。

  无论是三鹿个案还是整个乳制品业行业,之所以爆发三聚氰胺这样的行业性灾难,除了行业性的道德自律、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等因素,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快速扩张拖垮了企业的管理。

  企业可以实现超越常规的跳跃式发展,却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企业的资源无限放大。因为,企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都是有限的。

  严格的说,不应该称之为是超常规“发展”,而应该是“增长”。发展是个质的概念,增长是量的范畴。正如那些十多岁就可以考上大学的神童一样,尽管也是火箭速度,是超常规的、跳跃式的,然而,最终的结局往往是“伤仲永”。这正是因为,这些神童在智力层面,在考高分数这个量的能力上,是超人的。然而,他们的心智与社会的阅历却仍然停留在童年阶段。还比如,现在的许多孩子发育都同样是火箭速度,好多小学的孩子个头看上去就像成年人,但是,他们内在的心智却实实在在是孩子。对企业来说,如果也这样冒长——成人的身材,孩子的内在,外强中干,不出问题恐怕都很难。

时间: 2024-10-08 00:58:35

蒙牛品牌管理的硬伤与教训(中)的相关文章

蒙牛品牌管理的硬伤与教训(下)

蒙牛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9233.html">品牌管理的硬伤之四:企业家当明星还是做哑巴? 在蒙牛系列危机出现之前,牛根生是广受推崇的明星企业家.而危机发生之后,老牛成为了大众攻击的焦点,而他也由此选择了沉默,从明星一下子变成了"哑巴".作为明星企业家,老牛个人的声望与形象为蒙牛品牌的建设与提升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正是因为明星企业家,在危机爆发后,蒙牛也因此受到了更多更猛烈的攻击. 我们不能用

危机后的形象修复依然是企业危机管理的硬伤

舆情原因多为产品质量问题或是企业涉嫌违法违规操作,危机后的形象修复依然是企业危机管理的硬伤 本报上海讯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舆情研究实验室1月12日在沪联合举办"中国企业危机传播管理论坛暨2011中国企业及企业家舆情年度报告发布会".该校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教授代表研究团队发布了<2011中国企业及企业家舆情年度报告>. <2011中国企业及企业家舆情年度报告>对2011年影响较大的248起企业舆情事件和53起企业家舆情案例进行分析

广药涉水直销被指渠道经营不善产品管理两硬伤

同样是药企转型"大健康",在销售渠道上,云南白药(000538,收盘价73.04元)选择传统模式和电子商务相结合,而广州药业(600332,收盘价23.71元)意外地宣布进入直销这一仍然处于混乱状态的领域. 事实上,广州药业准备为直销渠道的建设投资多少?怎样打造管理团队?直销产品目录有哪些?连公司自己都不清楚.董秘庞健辉说:"计划在拿到直销牌照一年内完成筹备工作."没有细节,便难以评估广州药业进军直销的胜算. 不可否认的是,直销是一个需要"好产品+好管理&

中粮蒙牛结成“黄金搭档”

"一拍即合".这是私交颇好的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和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在谈起本次合作时用得最多的一个词. 在7日下午的"中粮入股蒙牛媒体沟通会"上,宁高宁和牛根生对于双方的合作前景非常乐观. "蒙牛没有资金问题" "蒙牛目前有大概30多亿的现金储备,蒙牛其实'并不差钱'." 对于市场上蒙牛增发售股是因为资金链断裂的猜测,牛根生如此回应. 他指出,去年年底蒙牛的现金储备在12亿元左右,到现在为止,至少在32亿元以上,和中粮合作之

中粮收购蒙牛3年愈陷愈深 品牌贡献不高困局难解

在收购蒙牛20%股权之后,这头牛就一直在给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8818.html">中粮集团添堵.蒙牛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多次挑战广大消费者的忍耐底线. 当初收购时,中粮曾说此举可以"大大推动中国食品安全的建设进程".如今看来,这个建设进程太过缓慢而曲折,而中粮对这头牛的管教似乎也属于有心无力,且一次次让自己声誉受损. 如今,中粮空降孙伊萍到蒙牛任总裁,试图制服这头牛,这次中粮能如愿吗? 中粮欲医治蒙牛?

乳粉重组扶植名单出炉伊利蒙牛等或享300亿红利

伊利.蒙牛.飞鹤.完达山.高原之宝有望首批入围尽管"奶粉国家队"的说法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否认,但扶持"乳粉企业兼并重组"的名单,却已接近完成.日前,从消息人士处获悉,首批将获得国家扶持的企业名单已经出炉,伊利.蒙牛.飞鹤.完达山和高原之宝有望入围.<中国经营报>记者同时获悉,根据工信部已经编制完成的<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上述五家企业有望获得中央财政专项基金.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省级财政配套资金.兼并企业实施税收优惠

蒙牛新途:劫波之后自我进阶教程

蒙牛新途 劫波之后的这家中国乳品领袖的自我进阶教程 文 <环球企业家> 房煜 2009年12月25日是北方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河北省三河市福成第二奶牛场的围栏里,几头不怕冷的黑白花色奶牛倚着围栏,卧在草地上看着来访者.这个现代化的奶牛场显得很神秘--尽管有3000头存栏奶牛,但外人难得一见.曾有新疆某市的一位政府官员千里迢迢跑过来参观,也被挡在牛舍之外--原因之一是场长张学怕外人把细菌带进来. 福成第二奶牛场属于三河鑫隆奶牛养殖公司,该公司的两家养殖场从2004年起所有奶源只供应蒙牛集团,即使

牛根生接班人宁高宁麾下的“新蒙牛”:央企羽翼下的突围

乳业破局 自去年年以来,虽然政府部门一再加强乳业检测的监管力度,但国内几大乳企还是曝出安全问题,一次次乳业安全事件挑动着消费者的神经,也将乳业产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为何检测力度加强,问题却依旧频发?乳业专家 王丁棉认为,在奶源上,有卫生部.农业部.检疫部门检测;在生产上,质监局会检测;流通环节,工商部门又会检测, 但是目前国内的乳品食品安全体系尚未健全,包括防范预警体系.追溯体系等均未完善.而在其中,企业需要突破和创新的地方还有很多.

中粮空降新帅孙伊萍改造蒙牛 洋帮手助力存疑

"过去蒙牛增长速度非常快,业绩也非常好.而现在对于新蒙牛来说,要追求的是有质量的增长."来自中粮的蒙牛新帅孙伊萍给自己接手后的蒙牛定义为"新蒙牛",并为这家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屡遇危机的企业的未来调整方向定了调. 6月19日,在"空降"蒙牛60多天后的首个新闻发布会上,孙伊萍展现出了和历任蒙牛总裁不一样的气质,显得坦率且耐心. 而蒙牛的风格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在发布会的前两天,网上出现"蒙牛冰淇淋代工厂脏乱差"的爆料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