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公关为微软操作的这个项目,应该是一个典型的“issues management”项目。这个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公关公司为客户提供策略方案和某种程度的执行,并收取服务费用,天经地义,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嘛。然而这个事件有两点特点值得关注:
1,虽然天经地义,但事情暴露后多少让博雅公司和它的母公司窘迫不堪。你也许会说,这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事件管理”方面的项目,是一个好事。然而这毕竟是一家公众公司的一部分(WPP为上市公司),而且博雅是受到尊重的全球知名品牌。不明真相的人,真的还以为博雅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因而对其品牌形象是有损失的。况且媒体的负面报道可以说使博雅为微软的策划流于一场笑谈,可谓一着错,满盘皆输。
2,世界一流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卯上了世界一流的公关公司,并且将其作为一个近乎丑闻的主角来描写,这个算是很少见到的。公关公司一向来说以熟悉媒体和依靠媒体吃饭而生存,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影响媒体言论的高手;对于媒体来说,尽管大多数媒体从来就对公关公司嗤之以鼻,从不正眼以对,但多少还留有情面,毕竟大家还是一个生态中最需要相互依赖的两种动物。而现在,公关公司作为一个潜在的报道对象进入媒体视野,使公关行业必须正视自己可能需要面对的危机,并且随时要把危机公关的招术用在自己身上。博雅的事情,更在某种程度上使企业主怀疑该公司的危机处理能力,虽然这种怀疑是没有道理的。
回到博雅本身的操作上,从有限的资料看,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事件管理”案例,但是执行方面确实有点马大哈啊,不知为何。为什么博雅要跳出来主持这样的事情?难道事先没有考虑到利益方可能的负面反应吗?为什么不透露同微软的合同关系?这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何不让微软直接出面来主张自己的立场呢?毕竟博雅并不是这个事件本身的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当然你也可以说它代表了母公司WPP的利益。)这个不清楚博雅是怎么想的,总之,策划方案不错,执行方面有欠妥之处。
对于许多公关公司来说,这个案例是一个教训,需要警醒了:
- 要小心自己随时也会被媒体咬上一口,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 要明确公关公司的界限,策划方案为主,执行方面嘛,要明白哪些是应该由客户出面和不应该由自己出面的。千万别淌不该淌的混水哦。
(写于200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