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将湖畔花园别墅变成了阿里巴巴的车库,它代表着阿里巴巴身上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一个公司在产品选择和用户选择上决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其实就是战略。2003年4月开始的淘宝战略,事关阿里巴巴今天的格局。试想如果没有淘宝,就没有今天的天猫等一系列电子商务系统下的公司,当然也没有支付宝,更不可能有在支付宝基础上诞生的小微金服集团和菜鸟集团,而这个系列恰恰是今天阿里巴巴集团最核心的业务。从这个意义上看,淘宝的开始其实是真正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一个开始,也许当时马云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意识到淘宝之后阿里巴巴会有一个电商的生态系统出现,这样的格局当然是在过程中逐渐完善出来的。
促使阿里巴巴尽快做淘宝C2C这样的选择的人中,除了马云本人的认知以外,阿里巴巴的投资人孙正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孙正义对马云说eBay在中国做的与阿里巴巴的B2B业务本质是一致的,这个观点应该很大程度上帮助了马云,让他判断出未来中国电子商务的格局。无论是B2B或者是C2C,其实只是自己的一种定义,在本质上两者的切换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在这个思路下,进军C2C是迟早的事情,而越迟越被动,越早越有利。在这里,投资人除了钱,在互联网领域前瞻性的眼光也间接帮到了马云。所以,很多创业者在找投资时不能只看到钱本身,投资人对行业的理解也是一种特别的资源。
创业者也许很少注意此次淘宝项目运作的方式,其实这个方式也间接地决定了项目顺利与否。
第一,秘密进行。这个秘密让对手放松了警惕,让团队本身感到了使命的不同凡响,让自己的项目有回旋的时间。
第二,在1999年创业的故地湖畔花园开始。此举功效一是公寓型的房子很适合创业,二是团队近距离工作,还有就是吃住很方便。即便今天很多创业公司开始也是租一个类似这样的公寓进行创业。和他们也不一样的是,湖畔花园对于阿里巴巴的历史意义是一种创业精神的发源地,一种艰苦创业的象征。马云把这支团队放在那里的寓意是很明显的。
第三,组建这个项目时做了充分的动员工作。既说明了这个项目对公司发展的意义,也告知了时间可能需要两三年,而且说会很艰难,还保证了他们的待遇不比现在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动员形式。
从上述这些特点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经过精心布置的商业任务,这为后来淘宝的艰苦作战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这支团队没有辜负期望,一个月后淘宝网就上线了。
淘宝,马云又讲了一个好故事
在2003年4月14日马云开始筹建淘宝时,以及在2003年5月10日淘宝上线时,都没有人能想到淘宝,或者淘宝系能够成为中国互联网世界如此庞大的力量。我们今天看到阿里巴巴集团的大部分业务,以及另一家公司小微金服都可以说是从淘宝丛林中生长出来的。
我今天仍然记得一个朋友给我讲过的故事。在西湖边的茶馆,马云对他谈起自己要创办一个C2C网络交易平台的想法,我的这个朋友不断地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这仅仅是对eBay的简单模仿,当eBay决定大举进入国内市场时,马云的这个新项目将不会有机会。当然,这是一个旁观者的看法,旁观者很难理解一个操盘者的真正想法。
正像今天很多评论者解释阿里巴巴进入一些领域时一样。在当时,阿里巴巴进入C2C领域,也被很多人解释为是“防守”性质的。eBay已经通过投资和收购易趣网的方式进入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中的C2C领域,如果这个国际电子商务巨头接下来进入B2B领域,那么对阿里巴巴而言是灾难性的。所以,马云要抢先一步进入eBay所在的C2C领域,将战火点燃在对方的领土上。从结果来看,关于“防守”的评论,显然低估了马云的雄心。
而在媒体上,马云再一次讲述了一个好故事,关于淘宝创立的故事。
他将筹备团队放在了湖畔花园别墅。正如我们在此前提到的,马云将湖畔花园别墅变成了阿里巴巴的车库,它代表着阿里巴巴身上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惠普或谷歌将一个新项目秘密安置在公司诞生的车库里,这会引起媒体多么大的热情。
他将C2C的筹建设置为保密级别,要求所有参与项目筹建的员工签署保密协议。这里面应该有马云在商业上的考虑,或许他不想在项目还没开始就引来对手的关注。但保密的举措,会在淘宝项目公之于众时,增加其神秘感和关注度。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全世界最善于运用保密制度的是史蒂夫・乔布斯的苹果公司。《财富》杂志跟踪报道苹果的记者亚当・拉辛斯基说,这个公司内部似乎无处不是秘密,员工们看到一堵新的玻璃墙被竖起,就知道公司又开始了一个新的保密项目。
他还给这家公司的文化找到了独特的外在表现形式:倒立文化和武侠文化。淘宝员工在早期为放松而做的倒立练习,被解释为一种文化:倒立者眼中的世界和站立者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这让淘宝能找到差异化的战略,来赢得竞争。武侠文化和花名文化更让这家公司在媒体和公众眼里成为一个好玩的公司,迥然于以往一本正经的大公司。
淘宝的另一个意义是,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免费战略时代。当马云宣布淘宝在12个月内实行免费政策,并且在三年内不盈利时,媒体还会感慨他的大胆。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淘宝的免费之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而在电子商务领域之外,免费作为破坏性创新策略,已经被众多互联网企业家采用,比如在网络游戏和杀毒软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