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称Uber或只是昙花一现 ?

据国外媒体报道,《华尔街日报》今日发布评论文章,称打车软件Uber的快速发展掩盖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业务门槛较低,很容易陷入到与复制者的竞争之中。这家公司现在的增长可能就如同当初的团购网站Groupon,只是昙花一现。

评论指出,虽然该公司有优秀的执行能力,有着远大的抱负,而投资者又刚刚给予该公司高达182亿美元的估值。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即Uber服务的“门槛”很低。这意味着竞争者会大量涌现,毫无难度地抢夺该公司的业务,限制其成长规模。

这种看法源于对Uber司机的调查。从健谈的司机那里可以发现,他们使用类似服务的动机完全是商业的,由价格决定,对Uber来说并无忠诚度可言。

最精通此类服务的司机往往配有两部甚至三部手机,每一部设备上都安装着不同的打车软件。有一位司机,他本身就是旧金山一家私人出租汽车公司的员工,他有一部手机安装了Uber,另一部手机安装了Uber主要竞争对手Lyft的软件,第三部手机则安装了Uber的复制者Flywheel的产品,第四部则用来接收自己出租车公司的调度。

再算上可以接受信用卡的POS机,他随时随地都要盯着5块屏幕。

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是这种司机,而不是那些只倾心于Uber的驾驶者。

按照Uber首席执行官崔维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的想法,公司将变革交通行业,让“购车自用成为历史”。

这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但这里有个问题。Uber进入的市场是个无阻碍的市场(对司机和乘客来说都是如此),它提供的服务就是件商品。到目前为止,这家公司增长的基础是建立在那些“容易够到的桃子”上面——扩张到新的城市,特别是那些出租车覆盖率不高的地方,另外,出租车司机暂时还没有什么不满。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知道Uber真正的财务信息,收入每六个月翻一番可能只是CEO卡拉尼克在自说自话。而当那些特别钟情于Lyft的司机被问及为何喜欢这家公司时,他们只是说感觉起来这家公司的待遇还算好。

从这两方面看,Uber的增长和Groupon等团购网站没什么两样,现在人人都知道后者的下场如何。

之所以说打车拼车服务是“无阻碍的”,是因为在与Lyft的价格战中,两家公司都要被迫下调收取的费用,而乘客——尤其是那些Uber假设中的、会放弃购车自用的乘客——自然对价格很敏感。就算Uber可以用筹来的资金竞争,但Lyft的模式比Uber更简单,它针对的司机是那些普通的驾驶员,而非专职司机。想进入这个市场并不难。

与苹果和谷歌不同,这两家公司在建立自己产品市场的同时,也掌控着整个产业链的很多环节。而Uber除了自己的应用和调度服务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意味着Uber永远都只能是整个交通产业链上的一个参与者。在这个行业里,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随时都可以选择Uber以外的服务。

Uber自然会让投资者以为,它有很多办法实现差异化,并主导自己所在的市场。但是,把人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这种服务的本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而且它也不是Facebook实现增长的那种“赢者通吃”的市场。

Uber还宣称,自己想要做的东西远不仅限于交通领域。在纽约市,该公司正在测试送货服务。这让一些人以为,Uber可能会在今后成为一家覆盖多领域的杂货递送公司。但事实是,这种类似TaskRabbit的公司的增长很有限。而那种用Uber在最后一英里上取代UPS,像亚马逊一样实现当日送抵的想法,只是种一厢情愿。

即便从最好的角度看,假设Uber可以在5年里占领全球50%的出租车市场,这家公司的估值也不值182亿美元。正如投资Uber竞争对手Lyft的风投人士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所说:“在科技行业,进入市场越早意味着出错几率越大。”Uber是头一个进入打车租车市场的公司,而这个市场的规模尚未被有效的定义。很有可能投资者过高地估计了Uber营收的能力。(亚比)

时间: 2024-08-24 09:39:49

华尔街日报称Uber或只是昙花一现 ?的相关文章

媒体称Uber在中国可能遇阻拼车与黑车易引法律争议

媒体称Uber在中国可能遇阻 拼车与黑车易引法律争议租车市场烧钱竞赛加剧百度拉来Uber对抗腾讯阿里广州日报讯(记者薛松)明天,预计百度将宣布对全球 打车应用Uber( 优步)进行战略投资,投资金额或达6亿美元.这意味着,今年2月正式 登陆中国市场的优步有望通过与百度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在 中国市场的渗透,有实力与主要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快的)和腾讯(滴滴)在租车市场展开三国大战.租车市场继续大把烧钱大佬 抢夺移动支付市场此前一周,滴滴打车刚宣布获7亿美元投资,腾讯继续参与对滴滴打车的投资.记者了解到

华尔街日报称:Salesforce将考虑收购Twitter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CRM公司Salesforce正在考虑向Twitter提出收购邀约.根据报道,Salesforce正处于考虑交易的早期阶段,而其他公司如Google等据称也有意收购Twitter. 据了解,Twitter庞大的信息量将会增强Salesforce的Einstein项目.Twitter能够衡量社情民意,成为爆炸性信息的聚集地,并且能够轻松的广播信息以使它成为人工智能系统或者分析套件的眼睛和耳朵.而Salesforce的Einstein目标正是通过云注入无所不在的人工智能. 正如华

华尔街日报称新浪投资线下广告充满风险

中文:华尔街日报 英文: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其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影响力最大,侧重金融.商业领域报导的日报,创办于1889年.日发行量达200万份.同时出版了亚洲版.欧洲版.网络版,每天的读者大概有2000多万人.<华尔街日报>新闻舆论通过尖利的笔锋净化着商业市场,正是它的舆论监督让商业公司不能为所欲为.2007年6月28日,<华尔街日报>记者和编辑拒绝上班.据悉,此举是在抗议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收购母公司道琼斯以及公司修改劳动契约的计划.据该报一名记者称,

消息称Uber正在进行一轮新的融资

摘要: 彭博社消息称,打车服务商Uber目前正在就新一轮融资进行谈判,公司在新一轮融资中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消息还称,Uber新一轮融资金额不超过10亿美元. 如果消息准确,那么Uber估值的 彭博社消息称,打车服务商Uber目前正在就新一轮融资进行谈判,公司在新一轮融资中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消息还称,Uber新一轮融资金额不超过10亿美元. 如果消息准确,那么Uber估值的增长速度的确让人乍舌.为什么这么说呢?去年夏天,Uber曾获得过一轮2.58亿美元的融资,公司当时的估值还仅为35

诺基亚高管称谷歌Android将昙花一现

诺基亚移动解决方案副总裁安西·范约基(Anssi Vanjoki) 北京时间9月21日晚间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诺基亚移动解决方案副总裁安西·范约基(Anssi Vanjoki)日前表示,谷歌Android系统仅仅是个短期解方案. Android系统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最新数据显示,Android平台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第二季度,Android不但蚕食了RIM.苹果.微软和Palm的市场份额,还以17%的份额成功超过了微软的11.8%. 相比之下,诺基亚在手机操

打车软件Uber新募资12亿美元

腾讯科技 BI中文站 6月7日综合报道 美国打车服务uber今天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了一个12亿美元的融资回合,这个融资回合对该公司的交易前估值为170亿美元,总估值则达到了182亿美元. 所谓"交易前估值",是指公司在将外部融资额加入资产负债表前的价值.这个融资回合由富达投资集团领投4.25亿美元,其参与者多为共同基金.过去几个星期时间里一直都有报道称Uber正在开展融资回合,早期报道称这个融资回合对Uber的估值在100亿美元到170亿美元之间. Uber就此发表声明 今天早上,我

“美国版滴滴”Uber正在进行最新一轮融资

网友"沙王": 今天看到报道说,"美国版滴滴"Uber正在进行最新一轮融资,估值已经高达170亿美元,为何这个租车软件能够受到投资者的高度追捧? 腾讯科技: 首先,需要明确Uber的模式. 严格意义上说,将Uber称为美国版滴滴并不准确,两者在商业逻辑上是截然不同的. 滴滴打车并没有试图从司机和乘客手中收钱,甚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获取用户进行了巨额补贴.目前,滴滴打车的叫车和相关服务均是免费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Uber则从一开始就将收钱作为存活基石,

打车应用Uber为何能值170亿美元?

摘要: 网友沙王: 今天看到报道说,美国版滴滴Uber正在进行最新一轮融资,估值已经高达170亿美元,为何这个租车软件能够受到投资者的高度追捧? 腾讯科技: 首先,需要明确Uber的模式. 网友"沙王": 今天看到报道说,"美国版滴滴"Uber正在进行最新一轮融资,估值已经高达170亿美元,为何这个租车软件能够受到投资者的高度追捧? 腾讯科技: 首先,需要明确Uber的模式. 严格意义上说,将Uber称为美国版滴滴并不准确,两者在商业逻辑上是截然不同的. 滴滴打车并

Uber挖来死对头Lyft前COO拓展国际业务

腾讯科技讯 不知道打车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8665.html">应用领域两大死对头Lyft和Uber互相拆台的大戏还要上演多久?不过,从目前的情况,至少现在还停不下来. 近期,Uber聘请了此前在Lyft担任首席运营官(COO)的特拉维斯•范德詹登(Travis VanderZanden)领导公司一个新部门,专注于国际业务扩张.目前,Uber已经在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运营,但计划进入更多市场. Uber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