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缺少信仰,缺少英雄的时代;在这个高房价、低收入的时代;在这个金钱至上,情义稀缺的时代;在这个缺少公平,靠着关系背景的时代。稳扎稳打变成了一个老掉牙的观点,财富积累不再是通过分毫的累积,所有的一切都集中在一个“快”字。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成了集体的准则,但是却忘了还有后半句——“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但时代是仓促的”。
即便是18岁成名的张爱玲,也还是靠着自己横溢的才华,成就一世美名。而现在人们将她的观点扭曲之后,无谓成的什么名,只要够早,哪怕是千古骂名也在所不惜。有这样想法的大有人在,而且接连不断,由此催生了一大批“不屈不挠”的选秀节目。
严重的同质化削弱了品牌力量
东方卫视《中国偶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和《快乐男声》……数不清的选秀活动在2013年拉开了序幕。现在随着暑期档的到来,选秀活动将达到巅峰。在2007年,不完全统计下陆续播出的选秀节目数量高达43档。但是我们能够说得出来名字的又有几档呢?估计10个手指头用不完就能数清楚。
扎堆上档之后严重的同质化成为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同样的赛制、同样的播出时间、甚至连评审都有可能是一样的,这让观众在观看选秀的时候会完全忽略电视台,只需要挑自己喜欢的看。这也就造成观众前一分钟可能还在看《快乐男声》,后一分钟就转到了《中国好声音》,而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的差别被完全忽略掉了。这一点跟电商的情况何其相似!
当时间来到2012年11月11日,在这一天可以说是中国电商的一次里程碑,因为各大电商不约而同选择了这一天进行价格战,因此中国网友仅仅用了13个小时就将美国电商保持的纪录打破了——100亿人民币就这样在13个小时内被消费一空,而此前美国电商的记录仅为折合后78亿人民币。看似一次电商的盛宴,但实际上由于严重同质化的优惠活动内容,让消费者抛开了其他因素,只需要单纯的进行价格对比就好。本来是一场想为自己增加用户粘度的“秀”,结果活生生被演砸了。
一场价格战因为缺货、物流不给力和价格欺诈问题惹得一身骚。购买到便宜货的用户用户也分不清自己在哪个网站买的,只是庆幸自己抢到了便宜而已。而没有买到或者说不满意的用户则将满腔怒火发到了该电商头上。一场得不偿失的价格战或许因为某些见不得人的手段,电商赚了不少的钱,但是就品牌本身而言,失败到了极致。
信仰缺失让中国产生集体空虚
选秀节目的疯狂背后必定是有足够多的看客。我们这时必须要反问,为何这些同质化严重到分不清谁是谁的选秀背后还有这么多看客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因为原因很多。比如各电视台集中上档,在某个时间段你看无所看,那怕是转到“最让人有幸福感”的CCTV,也是选秀节目在播放;还有观众认为大多数人都在看,如果自己不看,可能明天上班时就没有了谈资,无法融入办公室环境。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心目中对丑角出现的那一点小期望在作祟,因为一旦丑角出现,那么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嘲笑、辱骂和贬低,让自己处于一个道德和艺术的双重高点。
正是如此强大的买方市场,自然导致了卖方市场的不惜余力,让整个市场变得异常活跃。但是这份活跃却并不代表着活性高,相反它代表着市场的空虚,或者说是整个中国集体的空虚。信仰的缺失正是这份空虚的病根所在。改革开放带了经济的大发展,但是惟利是图的拜金主义犹如病毒般快速的在中国传播开。任何的努力、任何的辛苦都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金钱。在这个时代谈信仰变成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会招致大家对你的冷嘲热讽。
哈·纪伯伦曾经说过,“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而泰戈尔更是认为“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当我们的信仰集体消逝在风中的时候,我们变得盲目,没有目标,从而导致了精神的空虚。唯一能够刺激我们的就剩下这些选秀。电视台的信仰从此不再是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而是通过拉低品质来博取更多的既得利益,比如广告赞助。而电商们的信仰也不再是通过互联网丰富人们的生活,而是通过互联网大赚特赚,所以他们更是疯狂的践踏着信仰。
2012年,几乎每个月电商都会喊出“让利亿元”这样口号。天猫在喊、京东在喊、苏宁在喊、易迅在喊、当当在喊……仿佛一夜之间这些电商巨头都是在执行“跳楼价”了,就如街边小贩一般,喊了几十年的跳楼价,他却活得越来越好。才开始的时候,消费者会被这些蒙蔽双眼,然后在轮番的轰炸后发现真正便宜的商品永远缺货,而有货的商品价格非但没有降,反而比平时涨了不少。至此,价格战的幌子被不断的拆穿了,而电商的信用度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电商在消费者眼里已经没有区别,让电商只能将价格战越演越厉。这就是透支信用的代价——对品牌的建设一夜之间就哄塌了。
一场没有底线的价格战,让电商竹篮打水一场空,本来电商企业向社会化电商渗透是为了用户黏性,但是价格战却很难培育用户忠诚度。现在看来,能够让电商品牌再次具有活性的方法只有一个。通过夹杂社交元素的营销渗透,依靠口碑和社交圈子进行品牌扩散和营销。这样做更有利于稳固企业的用户群,虽然见效相对较慢,但由此带来的用户忠实度以及重复购买率却很高。
这样没有信仰的电视节目、企业想要做大做强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大家一面膜拜着乔布斯,希望自己的企业也能够像苹果一样执着的追求完美;一面又想着如煤老板般一夜暴富。什么“深耕”、“细作”和“用户体验”,平时还经常挂在嘴边,证明着自己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是一个有信誉的人,可是一到涉及利益,这些都成了浮云,无需考虑以后,先把眼前的钱赚了再说吧。想要解决中国集体的空虚,树立起正确的信仰迫在眉睫!
价值观扭曲导致的浮躁
就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通过财富的积累达到富裕,人人都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什么行业赚钱,资金就大量的流向这个领域,然后市场被做烂之后又迅速寻找下一个目标。现在选秀节目的疯狂出现也是因此。
我们以《中国好声音》为例,第一季的时候冠名权为6000万元人民币,到今年,第二季据说冠名权已经飙升到2亿元人民币。这样的圈钱速度简直比投资房地产更加给力。作为拥有媒体资源的电视台来说,谁又不想从中分一杯羹呢?因此现在水准参差不齐的选秀节目一夜之间就出现在了各大卫视,在赚得钵满盆满的同时,三观早就被摧毁得一丝不剩。其中价值观更是被扭曲到了极限。这种价值观的扭曲又导致了社会的集体浮躁,使得人们就连看节目也只想知道结果,不想看过程。
冠名只是对于选秀节目本身获利而言,但是对于选手来说,快速的成为明星才是最根本的利益。虽然机率很小,但是相比其他途径来说已经是最有效的捷径了。每个人都想着自己能够跟李宇春、张靓颖一样成为巨星,赚钱自然易如反掌。据统计李宇春的年收入接近6000万。如此巨大的诱惑,相信没有几人能抵挡得住。但事实是残酷的,从2004年《快乐女声》开始的选秀冠军多如牛毛,又有几个能被记住呢?也就是说即便成为了冠军,他们的星梦依然遥远。
娱乐圈如此,互联网又如何能免去浮躁之气呢?看着淘宝每年数百亿的利润,看着京东又一轮七亿美元的融资完成,如何不眼红。一拥而上的电商来不及稳打稳扎的做基础功夫,而是在已经扭曲的价值观下不停的通过价格战来吸引眼球,以期能够得到更多的风险投资。这股浮躁之气已经由来已久,大家都想着做火一个好网站,然后要么高价卖掉,要么找到大笔风投,功成身退。谁也没有想过网站的未来发展!
空虚与浮躁背后的信息僵化
选秀节目陆陆续续已经开始了,依旧是爆点不断,各种奇葩层出不穷。而各大媒体也帮衬着用大篇幅在介绍着这一切。乍一看仿佛又回到了2005年的时候,所有的信息都是围绕选秀在进行传播。这样的情况让人感到非常的疑惑,难道除了选秀,真的没有信息可以传播了吗?其实不然,每天的新闻点有很多,但是由于中国集体空虚与浮躁,人们已经不再关心其他的问题,只愿意去关心那些不用动脑思考,却又有爆点的话题。最关键的还是选秀本身,由于创意的不足和没有继续的深耕,仍旧是浮于表面的进行操作,只有靠这不同的奇葩人物来博取观众的眼球。
对于这一点,选秀节目并不是唯一的,中国的很多行业均有此特点。这其中以电商尤为最甚。如果说选秀节目还有爆点可言,那么电商连爆点都没有了,只剩下赤裸裸的价格战。这样的发展已经是一种畸形的病态模式,犹如七伤拳一般,伤敌一千自伤八百。这已经不是在促进竞争,而是在消灭竞争。为何会这样呢?最关键所在就是空虚与浮躁背后的信息僵化。
选秀节目和电商一样,由于信仰缺失造成的空虚和长期的浮躁让他们失去了创新的勇气,不愿意甚至是不敢承担风险,所以它们都宁愿孤注一掷的押宝在最常规的方式上,想以近乎白刃战的方式退敌。而这种最常规的方式被各方人士翻来覆去的包装后,内容却没有任何变化,让信息播无可播,结果就只剩下僵化一条路可走。枯燥乏味的内容观众用屁股也能猜到结尾,唯一想看的不过是几个小丑的表演而已。就如消费者对于电商一般,无所谓支持谁,也无所谓讨厌谁,对价格战更是无所谓,唯一关注的就是谁家的价格更低而已。
谁来搭救这个时代
中国集体式的空虚和浮躁让人看不到头,无数的有识之士试图扭转这个局势,但依旧也有无数人还在不断来到这条贼船上。现在选秀已经犹如开闸的洪水般无法阻挡,标志着又一个选秀大年的来到。这样的局面就真的扭转不了,只能放任自流吗?谁来搭救这个时代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会太多。大多数人会想到的莫过于像广电总局2011年封杀快女般一纸禁令,但是结果呢?2013年,选秀依旧大行其道。其实就我看来,想要改变这个现状,反而需要的是电视台做出改变。作为主流媒体,有义务和责任引导人们的文化娱乐。一味的迎合观众的口味也不尽然是正确,特别是处于现在选秀一家独大,观众被动接受的情况下,谁能够率先突围,做出创新,谁反而能够获得观众的喜爱。吃惯了大鱼大肉,来一道清粥小菜反而更加惹人爱。正如当年央视百家讲坛的出现,谁也没有想到如此学术性的一个栏目居然收视率居高不下。
与选秀节目的自救相比,电商的自救更加困难。那些被价格战消耗殆尽的电商们,内功几乎丧失。无论从老大还是到虾兵蟹将,唯一能够给出的合理化建议就是降价。从挤供货厂商的利润开始,再到挤出风投的资金,最后只能挤出自己的利润。这样一条路能走多远我们不得而知,但尽头必然是个死胡同。
提高服务态度、物流水平和商品质量才是真正的王道。我们试着回想一下为何电商能够快速的崛起,其实价格只占据了一方面。据统计发现,32.5%的消费者认为节约时间是其选择网购的原因,20.0%的消费者选择了购物足不出户,15.0%的消费者认为网购的选择范围广,5%的消费者认为可异地购物是网购的优点。因为价格便宜而选择网购的消费者也仅仅占30.0%,甚至不是消费者选择网购最大的因素。这足以看出,值得电商们努力的方向还有很多,并非只有价格战这一条路。价格战虽然是最直接、最快速提升销售量的手法,但是其危害性也同样巨大。
持续的价格战会让消费者形成一个习惯, 不打折绝不买!这个习惯会导致电商平时的销量暴跌,然后等到利润率最小的时候,销量才一瞬间爆发出来。这时电商无法提供完善服务,消费者的满意度就大打折扣,“印象分”再次降低,而电商自己也会面对超负荷的运转,备货不足、物流吃力等等状况。不知不觉,在价格战的政策下,恶性循环形成了,最后的结果就是积重难返。所以想要改变这个状况,只有电商自己忍着阵痛,从根上改变,将消费者的注意力引导到服务、质量等等方面,逐渐弱化价格标签。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可以获得一切想要的东西,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最大的尊重。但是我们却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放弃了思考和探索的勇气,更是背离信仰,带着一身浮躁之气行走于世间,任何问题只从自身角度来进行分析,符合自己利益的捧其为真神,不符合自身利益的贬其为恶魔。正如选秀节目的大爆炸,我们也在精神的空虚和浮躁的态度中寻找着爆发点。(科幻星系/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QQ:88328702 MSN:wangk1026@hotmail.com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科幻星系群交流66293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