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的不同,团队的气质和打法有很多的不同

摘要: 前两天去深圳参加点名的活动,现场来的朋友多数是深圳硬件圈的朋友,北京也有一部分。坐我旁边的一位大叔就是典型的深圳创业者,做的是元器件防水处理。会到一半,壮壮在台上

前两天去深圳参加点名的活动,现场来的朋友多数是深圳硬件圈的朋友,北京也有一部分。坐我旁边的一位大叔就是典型的深圳创业者,做的是元器件防水处理。会到一半,壮壮在台上说36氪针对创业者提供的报道、孵化等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时候,台下一片掌声和叫好,他一边鼓掌,一边侧身问我:“那谁给你们发工资啊?”我愣了一秒。

我好像才意识到,免费提供服务,对不少人来说还是挺难想象的。

回到主题。新硬件火了一年多了,国内做的不错的团队我大致都聊过一圈,工厂元器件这些偏上游的组织接触的不多,单就最靠近消费者的这一层来看,大部分创业团队要么是在北京,要么在深圳,占了总数的80%。地点的不同,团队的气质和打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为了讨论方便,先做个简单定义,我说的北京团队,是指公司主体部分在北京的团队,深圳一方也是如此。北京团队通常是互联网背景更浓厚,可能在初期会由CEO两头跑,有个朋友是这么说的“赚的钱全买机票了”,也可能在深圳有专门的硬件负责人或者团队扎在工厂盯生产,但是主体还是在北京做软件。深圳团队通常是硬件行业出身,在生产链管理和硬件设计上有很强的功底,可能会在北京设个分部负责市场和BD,但是基因还是深圳产业环境孕育的。

我的问题是,从长远来看,两方谁更有优势?

我问了几位相熟的朋友,南北都有,试着给两方画个像。
北京团队:

大部分是互联网背景,对“免费”和“羊毛出在猪身上”习以为常,注重体验,软件和服务方面是长项。 注意品牌和宣传,会很早就考虑产品的市场形象,不少团队更是产品还没影就开始到处宣讲,演砸的也不少。 依赖风投,融资,烧钱做大,继续融资...Go big or go home,现金流没有那么重要。 不了解硬件,初次接触者尤甚,会吃很多亏,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控上有不少问题。跳票是常见现象。

深圳团队:

许多创始团队都有很强的深圳基因。在世界制造中心摸爬滚打多年,各条线都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人脉,代工厂是自己哥们,看一眼你的设备就知道各个部件是哪来的,总成本多少,可能有什么故障。硬件行业里的事情门儿清。 盈利的方式很简单,我就是这个庞大生产链中的一环,从上游花多少钱买来一套东西,组装生产好,加价再卖给下游。找订单,生产,控制成本,保证现金流。这是传统硬件行业的常态和基因。免费?我还得给工人发工资呢! 受传统硬件生态的影响,深圳团队更务实,低调,一年营业额上亿也不会出来宣讲,市场和品牌都是弱项,融资也是如此。同TMT领域的投资机构很难聊到一块。

两方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不同,很大的原因是孕育两者的产业太不同了。互联网和传统制造,是两个有着完全不同逻辑的行业。互联网是用户第一,流量为王。传统硬件是控制成本,订单为王。互联网讲的是快速扩张,前期亏损后期再挣钱,传统硬件讲的是现金流为王,挣多少投多少,赔钱的买卖不做。互联网人讲梦想和愿景,每人都想做成10亿美元公司,画饼一流。传统硬件的人求的是每年能赚个一千万,今年啥赚钱咱们就做啥,明年不行了立马掉头。

现在来看,两方是互相需要的。新硬件才刚起来,没几个人知道未来会怎么演变。但是,同时做好软件服务和硬件产品,这一点是必须的。单就这一点看,两方都有各自的优劣势,而且正好是互补的。所以,最好的情况是双方能合体或者联手。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在出现,许多硬件厂商投靠百度的云平台和服务,不少北京团队也在南下寻找合适的硬件团队来补全自己的不足。

那么,性格迥异的两派,谁更有机会整合对方呢?

得看大势站在谁的那方。
个人观点,新硬件、智能硬件或者物联网,这些都是下一波互联网浪潮的前兆。硬件是壳,真正重要的是背后连接的网络和因此而生的服务。以Nest为例,的确它的硬件设计有过人之处,是它区别于同类产品最直观的亮点,但它只是加分项,真正宝贵的是通过实时在线的网络和传感器捕捉到的海量数据,和经过智能学习后为用户提供的温度调节服务。Fitbit、Jawbone或者iWatch,也许在初期会靠硬件的设计和外观来盈利,但是长远来看,软件和服务才是真正更有潜力可挖的。

从过往历史来看,互联网公司也要比传统硬件公司更有生命力,少见硬件公司收购互联网公司,反过来的却有不少,比如Google收购Moto和Nest,Facebook买下Oculus VR,微软买下诺基亚等。苹果算是个特例,软硬件并重,也收购了不少互联网公司。

如果你也同意新硬件的未来是数据、网络和服务,明显北京团队是更有机会整合对方的。整合需要的是领先的态势,市场、产品和资金都得领先。要想快跑领先,少不了资本的支持。北京团队在这方面也有优势,更多资本愿意站在他们那一方,因为两者的愿景更一致,都愿意去赌若干年后的大饼。如果前面的步子走的稳,不要踏空,更多资本会相继而来,保证你有足够的资金去扩张和并购。

照你这么说,深圳团队可以去喝西北风了?

没这个意思。相反,近三年内,我觉得深圳团队在很多地方会有不小的优势。深圳团队适合乱战,情势不明朗时,北京团队可能还在想着规划远景,走一步看一步,深圳团队可能三下五除二就把产品做出来开始铺市场了。等北京团队醒悟过来开始往这个方向走,深圳团队已经有好几百万用户了。这不是开玩笑,好几家我接触到的深圳团队就是这么干的,人家是真的闷声发大财。但是五年或者更久之后,当新硬件的产业链成熟后,我会更看好深圳团队专心做ODM或者OEM,而不是挑头去单独做生意。

多余的话(就是我觉得有意思不过不知道放哪儿的话):

“你有没有发现,北京和深圳之前都不怎么放到一块说的,但是现在两家的关系特密切,有啥活动双方串门串的特勤。”是的,好现象。

“窗口期只有两三年,之后就是大规模收购。”“为啥?”“做不过来,只有收购。”

“现在给我很多钱,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花,无非是继续卖设备。要想腾飞或者质变,需要有不一样的玩法,现在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玩法。”

时间: 2024-08-19 06:25:34

地点的不同,团队的气质和打法有很多的不同的相关文章

照你这么说,深圳团队可以去喝西北风了

前两天去深圳参加点名的活动,现场来的朋友多数是深圳硬件圈的朋友,北京也有一部分.坐我旁边的一位大叔就是典型的深圳创业者,做的是元器件防水处理.会到一半,壮壮在台上说36氪针对创业者提供的报道.孵化等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时候,台下一片掌声和叫好,他一边鼓掌,一边侧身问我:"那谁给你们发工资啊?"我愣了一秒. 我好像才意识到,免费提供服务,对不少人来说还是挺难想象的. 回到主题.新硬件火了一年多了,国内做的不错的团队我大致都聊过一圈,工厂元器件这些偏上游的组织接触的不多,单就最靠近消费者的这

北京or深圳,谁会是新硬件浪潮的最终主导?

摘要: 前两天去深圳参加点名的活动,现场来的朋友多数是深圳硬件圈的朋友,北京也有一部分.坐我旁边的一位大叔就是典型的深圳创业者,做的是元器件防水处理.会到一半,壮壮在台上 前两天去深圳参加点名的活动,现场来的朋友多数是深圳硬件圈的朋友,北京也有一部分.坐我旁边的一位大叔就是典型的深圳创业者,做的是元器件防水处理.会到一半,壮壮在台上说36氪针对创业者提供的报道.孵化等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时候,台下一片掌声和叫好,他一边鼓掌,一边侧身问我:"那谁给你们发工资啊?"我愣了一秒. 我好像才意识

【沉淀】访阿里资深专家丁奇: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MySQL大牛的?

<沉淀>是品牌栏目,在品味技术人百味人生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你沉淀技术,获得点拨.工作中,如果有不错的大牛让你受益匪浅,也欢迎通过电子邮件(lose.zy@alibaba-inc.com)推荐采访,让更多人受益.我们的想法是:"如果你觉得某个技术挺棒的,不妨品味这些技术人背后的沉淀." 丁奇认为,MySQL设计简单,非常适合初创公司使用 丁奇(真实姓名:林晓斌),阿里云关系数据库服务内核开发和运维团队负责人,活跃的MySQL社区贡献者.专注于数据存储系统.MySQL源码研究和

四年,这个深圳的屌丝团队凭什么登陆华尔街?

乐逗游戏在纳斯达克上市了.仅用不到4年时间,演绎了一把麻雀变凤凰的故事,成为了中国上市最快的几家公司之一. 这个中国第一大的游戏发行商,在3年前还是一个以外包为主要业务的小创业团队.为什么以捕捉前沿趋势著称的联想之星会投资这样一个"屌丝"小团队?乐逗凭什么就能成为海外优质游戏的超级推手,并实现上市? 专访了乐逗游戏的早期投资人.联想之星执行董事王明耀,他复盘了乐逗崛起背后的故事. 寻找制高点 投资一个平台型的游戏公司,这是在遇到乐逗游戏之前,联想之星就已经确定的游戏行业投资目标. 之所

小型创业研发团队应该招怎样的人?

1.多面手 2.行业经验丰富的同学\朋友\旧同事 3.自驱力强的人 4.与初创团队气质相符的人 1.多面手 行业里有一句话是"3~5个人的团队都做不好的产品,50个人更加不可能做好",为什么?因为开发过程中,有很多时间是浪费在沟通上的,信息无论是通过口口相传或者文档相传,传递的次数越多,偏离其本意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策划有一个想法,想要把它传达给客户端工程师的时候,总会发生很多信息折损的问题,尤其是需要反复调试的操作手感或者表现细节类的问题,这种东西谁也无法通过文字来很好的传达,更别说

揭秘深圳创投帮土狼式成长 民族打法是主流

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本土创投为何聚集于深圳?它们到底有什么独特战法?在过往十年中又经历一番怎样的死去活来? 1999年,受命组建湖南电广传媒旗下投资公司的刘昼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北京,还是深圳.到底把总部设在哪里? 北京是首都,也是金融和科技中心,各方面的便利条件自不必说,电广传媒已经专门派人看好了东方广场的写字楼.但时任电广传媒总裁助理的刘昼内心里却更倾向于深圳,因为后者是中国改革的桥头堡,毗邻香港.市场化程度高,而且未来的创业板很可能设在这里. 两相比较依旧难做决断,刘昼最后请了一位懂周易的高人

如何创造一个“多样性”的开源团队?

Coraline Ehmke 在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0970.html">WebApp 开发领域有着20 年的经验,在这20年期间,她学到了很多关于开源的文化知识,并深深的感触到是什么使得社区贡献者为项目做出选择的.在今年的 Great Wide Open 大会上,Coraline 就如何成为开源社区的多面手发表了一番演讲. Coraline 讲述的主要论点是,将多样性看作是团队文化的一个价值观.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听过很多的

如何提高一个IT团队的执行力

一提到执行,就感到笔端很沉重,不知道从何说起.执行它本身不仅是一门丰富的学问,而且还是一整套非常具体的行为和艺术,于个人.于集体.于企业.于国家,都概莫能外,无论你有多么伟大的理想,也无论你有多么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果不去奋斗,不去执行,最终都只能是贴在墙上,自我陶醉而已.作为IT团队,它的执行力也同等重要,如果没有超强的执行力,项目不能按时完成,产品不能按时上市,即使勉强发布,也是bug横飞,投诉不断,SP1.SP2--SPn,顺着杆不停地往上爬. 如何提高一个IT团队的执行力呢?可能每个人都有

用户体验设计师让设计工具成为设计团队

文章描述:也就是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我亲身体会到了这种情况.那时候,我所在的雇佣有上千人的公司里,我是唯一一个用户体验设计师.我不得不自己研究,线框图.原型设计.功能规格.视觉效果设计等.没有团队来帮助我完成这些任务,可是我仍然有期限限制,而且这个期限就和我有团 作为设计者,我们会经常遇到孤立无助的情况.不管是我们是独自工作,亦或是处于在家工作的情况,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一个人承担起很多工作角色,这些角色本可以由整个设计团队承担. 最近,也就是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我亲身体会到了这种情况.那时候,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