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日本并购策略:瞄准处境艰难小型公司

直到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之前,日本企业高管们一直担心的是自己成为激进对冲基金的目标。如今,他们的忧虑更多地转向了中国投资者的活动。  今年5月,当日本服装生产商Renown宣布将41%的股权出售给中国纺织品制造商山东如意集团(Shandong Ruyi)时,日本企业界的担心似乎得到了证实——
它们担心资金雄厚的中国公司将发起一轮收购狂潮。  就在如意集团入股Renown之前不久,一家中国控股公司Marlio收购了日本知名高端高尔夫球杆制造商及零售商Honma Golf。  去年,有消息称中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苏宁电器(Suning Appliance)即将成为日本著名电器零售商Laox的最大股东,该公司由此登上了日本媒体的头条。  今年来,中国企业在日本许多行业进行了投资,其中包括温泉度假项目、高科技产品零部件供应商以及食品加工企业。  瑞银(UBS)驻东京的并购业务联席主管史蒂文?托马斯(Steven Thomas)表示:“过去两三年来,围绕中国人到日本投资,人们有一些议论……甚至有一些神经过敏,担心会出现一些更具侵略性的举动。”  另一位并购顾问则表示:“日本公司大多不希望被收购,也不喜欢外国人。除此之外,日本和中国间还存在(历史摩擦的)问题。”  并购研究机构Recof Data的数据显示,中国在日本的投资份额正逐步增长,在今年头3个月,占到了所有非日本投资的27%。  Recof Data总经理Yoko Yoshitomi表示,既然一家中国企业现在已拥有东京证交所(TSE)一部上市的 Renown的大量股份,下一步可能就是全面收购一家东京证交所的上市公司。  不过,中国企业在日投资交易的数目仍然很少,去年仅为26笔。  与日本企业上世纪80年代收购美国冠军企业和不动产有所不同,中国企业在日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也较为低调,没有引发保护主义的对抗性反应。  “至少到目前为止,进行这些交易的不是中国规模最大、名头最响的公司,而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往往来自于内地地区,”托马斯表示。  当初日本企业在美国的一些收购目标声名更为显赫,其中一些被视为美国文化“灵魂”的象征,例如索尼公司(Sony)收购的哥伦比亚影业公司(Columbia Pictures),以及三菱房地产公司(Mitsubishi Estate)买下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而中国企业则瞄准了那些处境艰难的小型公司,这些公司的技术、品牌以及经营模式,可以提升中国企业自身业务的价值。  Renown拥有现成的品牌和高质量的制造工艺,但多年来一直在苦苦挣扎。  Recof Data董事总经理Sochi Niwa认为,那些激进的对冲基金咄咄逼人,这种架势令日本经理人感到惊恐。但与此相反,中国投资者一直行事谨慎,避免引起反感。  他们似乎注意到了颇具影响力的商业游说团体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Keidanren)会长米仓弘昌(Hiromasa Yonekawa)的警告——他警告称,如果一股中国投资突然涌入,“可能导致日本公众突如其来的不安和恐慌”。  米仓弘昌表示:“要让我给中国人出主意,我可能会建议他们要慢慢来,不要冒进”。  另一个让日本公众对中国投资相对比较感兴趣的因素,是中国企业提供了进入全球增长最快市场的途径。  Yoshitomi女士列举了日本骨瓷制造商鸣海(Narumi)的例子,在其母公司中信集团的支持下,它已经成功地在亚洲市场进行了扩张。  中方投资往往通过提供进入庞大增长市场的途径,为日本目标公司带来一线生机。仅凭一己之力,这些日本公司可能很难打入这些市场。  分析师指出,在日本销量不断下滑的Honma Golf,目前在Marlion Holdings的掌控下,可以为中国日益扩大的高尔夫群体提供服务。  瑞银的托马斯表示,很多日本企业拥有出色的产品和专业技能,但面临着本土市场不断萎缩的局面,同时,其自身规模尚不足以独力进行海外扩张。  Niwa表示,随着更多交易的出现,以及日本人逐渐认识到中国投资意味着他们的工作得到了保障,最终“即使是那种日本人在情感上非常依恋的公司,也有可能被收购”。

时间: 2024-08-18 17:34:22

中国企业日本并购策略:瞄准处境艰难小型公司的相关文章

非洲矿业寻求中国企业进一步投资

未来生产的全部铁矿石都会运往中国:以中国每年铁矿石进口量10%的规模,可持续供给百年 [财新网](记者 严江宁 3日发自北京)非洲矿业公司(African Minerals)董事长弗兰克?体密斯(Frank Timis)本周抵达北京,此行旨在寻求更多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以实现该公司年产能超过7500万吨的目标. 弗兰克主动向中国企业抛出了"橄榄枝":"我们需要合作者,以实现我们年产量达到4500万吨,甚至7500万吨以上的目标,而这需要大量的投资.对我而言,中国是非常合适的伙

中国企业该向谁学习

中国企业该向谁学习?"我们应当面对一个基本的现实,这就是中国优秀企业与世界级企业存在的差距,其实不仅是战略层面的,而是整体性的!" 中国的企业家有没有清醒地意识到,WTO 真正的挑战在于"国际化规则与世界级水平的运营"――这种挑战才是致命的. 本文作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学习的时候,参加了全球12个国家的上百家跨国公司竞争力研究.研究借鉴了美国国家企业质量奖的标准,从6 个方面建立了一个对企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系统:1.战略规划:2.绩效管理:3.企业文化:4.公司

韩企多晶硅对华出口大增 中国企业的处境如何?

以韩企为代表的海外多晶硅厂商在被我国征收反倾销税之后,进口量不降反增,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同行的瞩目.江苏中能硅业.江西是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LDK").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洛阳中硅")及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大全")等中国厂商提出,希望商务部对韩企实行反倾销复审,理由是"其实际的倾销幅度已达33%以上,远高于此前的终裁税率." 2015年韩企出口量大增 用于太阳能级单晶硅棒和定向凝固多晶硅

日本百年企业悲催:东芝电视业务要被中国企业收购

为了筹钱拯救陷入困境的核电业务,日本老牌电子公司东芝不得不准备出售最核心的NAND闪存业务,目前潜在的收购方博通.鸿海都给出了2万亿日元的报价,不过东芝缺钱的窟窿还是太大,指望NAND业务出售不可能填满,还得继续卖卖卖.东芝下一个出售的业务可能是TV电视部门,最有可能的收购方是中国海信集团. 东芝的NAND业务现在是他们最具价值的业务了,不过NAND闪存是东芝或者说是整个日本的高科技技术,日本政府对技术外流非常敏感,所以之前日本媒体不断爆料称东芝NAND业务不可能卖给中国大陆公司,甚至鸿海这种跟

利基战略:中国企业全球化策略选择

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和营销全球化成了中国企业必然的选择.我国企业不仅要承受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且还要在人家的土地上与外国公司竞争.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并不只是与当地公司争夺市场,还要与其他国际公司抢占份额.产业.市场.顾客的全球化使企业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全球营销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全球营销的问题.企业要在所面临的全球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才能够生存下去,否则在竞争中势必会处于劣势,甚至威胁到自身的生存.根据我国企业整体实力处于劣势的实际情况,借鉴日本等国企业在自己处于弱势期间采

从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看中国企业的资本情结

四年前你若不笑话我,你有问题 "万分热爱汽车事业"的狂热分子,农民出身却从30来岁起成为吉利集团--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之董事长.这样一个大老板可以买一千台奔驰.宝马,但是李书福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以五六万的小车"全球鹰·自由舰"为座驾.这是吉利集团自己造的车,李书福是第一个试驾者,"我自己造的车我得先试呀,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用户嘛". 而他的"梦中之车"是沃尔沃.现在,这也已经是他的"吉利制造&q

华尔街拒绝中国企业IPO

IT时代周刊2012年第13期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正处于冰封期,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亲自出面整治中国概念股,市场悲观情绪挥之不去. 上半年,中国企业仅有唯品会一家登陆美国证券市场,且是流血上市,而截至6月底,因股价长期低迷面临退市的企业却多达数十家.现金流告急的拉手网.神州租车在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的情况下"急刹车",撤销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迅雷.盛大文学等IPO"钉子户"则没了消息. 去年,中国概念股因诚信危机频遭做空机构"猎杀",

“国际营销外包”:中国企业国际化“新蓝海”?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国遇到问题并非中国独有.放眼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新兴工业国家的历程,是几乎所有新兴出口大国曾面对的现实.应对最为成功的是近邻日本.二战前和战后初期,"日本制造"曾是取笑劣质产品的口头禅,时至今日,却是品质优秀的代名词.一位日本经济学者在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在引入美国人戴明倡导的质量管理体系后,创造了适合日本本土的质量管理体系."政府的法律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最根本的还在于企业的自觉."从日本品质管理的经验来看,至少有两个方面可以借鉴.第一,政府

日媒:中国企业或将“染红”美国硅谷

[环球科技综合报道]<日本经济新闻>10月14日报道称,人们还沉静在阿里巴巴上市带来的兴奋之中,9月22日傍晚,一场中国IT创业企业云集的聚会又美国硅谷上演.此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是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Information,以及业务内容为承办IT交流活动的中国企业"极客公园".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SNS)美国Facebook(脸书)为活动提供了会场.智能手机厂商北京小米科技.提供手机叫车服务的易到用车以及提供互联网服务的猎豹移动(CheetahMobile)的创始人相继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