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董话题老生常谈,独董问题屡见不鲜,独董制度又似形同虚设。近日,外界对独董问题的讨论更是史无前例。在
上海医药内斗风波、造假风波中本应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三位独董集体失声,而在">年度股东大会上的全部缺席,更是证明了“花瓶独董”的名副
其实。
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国内公司法与证券法方面知名专家刘俊海教授认为,证监会本是力求最
低成本最好效果,但每年独董费用早已成为上市公司的额外负担。
事实上,独董制度建立后,在中国独特的背景下,意料之外衍生了一个按照某种潜规则形成的相对固定模式的独董市场。如今独董制度早已背离初衷。
人民日报也发文指出,独董已沦为特权阶层的福利。
独董制度早已变味,所存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则将积重难返。在记者采访中,多位专家学者与投行人士认为,现
有的独董制度一定要改革,否则将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刘俊海教授更是明确表示,建议证监会要进行制度创新。
在证监会主席
郭树清大力整顿资本市场之时,独董制度又是否会成为其下一个改革目标?
独董产业
2010年,所有上市公司独董年薪总额为2.85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攀升至4.5亿元。从某种意义上说,独董制度
悄然之间衍生了一个新的市场—独董产业。
尽管独董仍属小众群体,且创造的GDP不高,但从需求供给的角度仍可将其称为产业。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专家学者以及投行人士的认可。2001年,独董制度引入国内之后,该制度就成为了上市公司治理完善与否的重要标志。证监会的强制性规定,为独董市场创造了刚性需求。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多,对独董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
按照经济学原理,有需求必然有供给。而专家学者、律师、会计师、官员等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供方市场,且这市场潜力无限,从上交所或
深交所独董培训中便可窥见一斑。
中国证监会规定,独董及拟独董需要
参加相关机构的组织培训,并通过考试方可得到具有任职资格的独董证书。今年上交所已举办两期培训班,原定计划人数不超350人,且表示在7-11每月均举办独董培训班。
按照两期培训班350人的比例,今年新培训独董超过千余人,这其中既不包括参加上交所培训的独董,也不包括已取得资格的独董。对于取得资格证书的独董只需参加交易所后续培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