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红利终将消失?不是悖论,是真理

自余额宝推出以后,互联网金融就成为一块最大的香饽饽。多家互联网企业纷纷跟进,推出旗下的理财产品,而传统的商业银行也不甘落后,展开了各种反击“战争”。在这场不见硝烟,却惨烈无比的大战中,各个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杀手锏就是高红利、高收益。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之所以会受到热烈的追捧,究其表面和深层次原因都在于其能为用户带来高收益和高红利。但显然这并不是可持续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后就会遵守正常的市场规律。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高红利和高收益终将消失绝不是互联网给自己定下的悖论,而是真理。

初期高红利将随风而散

互联网金融在诞生之始就旗帜鲜明地打出高红利、高收益的旗帜——互联网金融典型的理财产品余额宝就是凭借“银行活期利息的十倍的口号吸引了众多用户,最终在各种因素的促进下,成为中国规模和客户量最大的单只基金。高红利、高收益的刺激显而易见,据数据显示,截止到1月15日,余额宝7个月规模就超过2500亿元,平均每分钟资金净申购300万元。如果余额宝保持目前的发展速度,7个月后,规模达到5000亿元至6000亿元,就相当于一家股份制银行一年新增加的存款规模。14个月之后,如果达到8000亿元以上规模,就相当于一家大型银行一年新增加的存款规模。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让人们看到原来的银行是有多么的暴利,而其最大的意义自然是在国内传统银行独大的垄断局面下向大众打开了金融市场化的口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高层的认可。通过屌丝理财者的带动整个潮流的涌动,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不断问世是互联网金融元年的最大力量。而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以后,瞬间就从蓝海变成了红海,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收益一家比一家高,竞争非常惨烈。可以说,在很短的时间内,互联网金融的最佳时间段开始逝去。

    互联网金融的红利会终会随风而散,因为它不是稳定环境下的产物,而是互联网企业之间以及与传统银行之间为了争夺市场而衍生的畸形产物。在今年,高红利、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将日趋减少,回归理性是必然选择。

红利将由市场决定

互联网理财产品像活期储蓄一样方便,余额宝更是能随意转入转出并支持网购,而且还能让用户获得高于活期利息数倍乃至十数倍的红利和收益,用户自然趋之若鹜。反观传统的银行,仅仅是提高了中短期和长期存款利率。这样一来,人们自然是将原本在银行的资金转移到互联网理财产品上——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存款总量首次下降就是最好的证明,而这意味着原本受到严格管制的银行利率上出现了直接的竞争者。 

虽然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所吸纳资金的总量比起尽管体量比起传统银行仍然是九牛一毛,但正是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为红利、收益、利率等的市场化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就目前来看,伴随着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步步逼近,已经开始对银行揽储造成压力,直接引发了银行调高理财产品收益率,收益率“破六奔七”的银行理财产品比比皆是。

   想象一下,一旦红利或者说利率的市场管制放开,竞争将更加惨烈,价格战也将成为市场的主旋律。如果想尽快结束这次战争,那只有当存款的成本高到根本不盈利的时候,一些对手退出这个市场,利率才会逐渐稳定下来。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的准入门槛,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不同领域的业务得以互相渗透,整个金融体系将会随之发生巨大变革。互联网企业可以依据大数据提供的海量信息优势进行市场化、差别化的利率定价。这可能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步伐。

  此外,我们要看到的是,虽然互联网理财产品现在收益较高,但毕竟还是理财产品,不能保障不会亏本。而存款保险制度保的只是存款,不是理财产品。在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高红利、高利率阶段过去之后,很多趋于保守的人将会重新将钱存入银行中,而而不会去购买那些所谓的高利率理财产品。可以说,在中国活期存款不会消失。(科幻星系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88328702 ,并注明出处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群交流66293965

时间: 2024-10-25 09:28:12

互联网金融红利终将消失?不是悖论,是真理的相关文章

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银行会消失吗

银行业不会没落的.现今银行最赚钱的是公司业务的贷款,仍然是国内最主要的企业融资方式.即使在直接融资很发达的美国也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这一行里,银行是要伴随着企业成长的,这是需要面对面人对人长期了解熟悉信任的过程.因为人与人面对面沟通的天然优势根植于人的本性里,所以银行业在这一业务上比互联网有天然优势,也不是有竞争的业务对手,双方主要在零售金融和小微企业金融领域有竞争. 在零售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相比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结合的产物.互联网天然有低连接成本的

该如何发展互联网金融颠覆性创新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是一项不易被解读的创新,为了便于讨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定义与理解: 第一层面,我们可以颠覆传统金融的创新,对于颠覆性,不管是在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中国,还是在国际范围内对发达国家都是具备的. 第二层面,是在中国特定的政策环境下的创新,属于利用互联网突破现有政策.体制.法律体系.市场结构等等限制因素的创新. 第三层面,也就是纯粹技术上的创新应用,其作用是改进现有金融行业的业务效率,而且它与金融互联网几乎相同,只是互联网和金融相互融合的初始方向不同. 一.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

中国平安如何玩转“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改写传统行业生态的趋势,终于轮到了金融行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放出豪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让传传统金融行业感到震动的是,借助阿里多年的互联网布局,它真的做到了这一点:阿里金融仅是针对阿里巴巴注册会员提供的小额贷款服务,从2010年到2012年就累计放出了280亿人民币的贷款,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任命2号人物彭蕾掌管新组建的阿里小微金融集团,下设四个事业群全面整合阿里的金融业务,不久之后,充满争议的余额宝诞生,2个月内规模突破200亿人民币,银行纷纷

反大数据,可能是银行们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攻略

 守势 从去年9月,马云正式提出阿里的未来的平台.金融.数据之后,银行始终处于守势.最有行动力的金融机构的玩法也不过是跟进.模仿互联网公司们的创新,或与之合作.上周,东方证券的分析师金鳞发了一份名为<互联网改变金融>的深度研究报告,就是在为银行们分析互联网与金融未来的共生竞合的新生态,写得很好,但视角也仍是跟金融机构们讨论怎么防守. 合作与跟从都不是出路.这两种打法现在都已经显露了弊端: 1.跟进.模仿无疑很被动.在银行的钱荒里,支付宝推出的T+0理财产品余额宝,上线近两月资金规模就达到了20

银行们请正视互联网金融

银行们还没把阿里金融.京东金融会怎么威胁自己研究清楚,苏宁要做苏宁银行.阿里的未来的平台.金融.数据之后,银行始终处于守势.最有行动力的金融机构的玩法也不过是跟进.模仿互联网公司们的创新,或与之合作.上周,东方证券的分析师金鳞发了一份名为<互联网改变金融>.pdf的深度研究报告,就是在为银行们分析互联网与金融未来的共生竞合的新生态,写得很好,但视角也仍是跟金融机构们讨论怎么防守. 合作与跟从都不是出路.这两种打法现在都已经显露了弊端: 1.跟进.模仿无疑很被动.在银行的钱荒里,支付宝推出的T+

互联网金融2.0:数据生态与战略制高点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按:本文作者黄亮新,产品经理.科技观察者.微信公众号:蓝狐笔记(ID:lanhubiji).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一直是创业和投资热点,包含P2P网贷.理财平台.智能投顾.在线支付.金融超市.股权众筹等诸多模式,仅2015年全球范围内金融科技获得投资的总额就达到惊人的138亿美元,在中国也达到了27亿美元.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不少独角兽企业,比如蚂蚁金服.陆金所.51信用卡.趣分期.玖富金融.宜人贷等.当然更多的中小金融科技企业,仅仅是P2P平台,据第三方平台网贷之家资料显示,截

【新闻晨报】CES2014可穿戴式设备盘点 2014互联网金融降温

中云网每天精选各科技媒体头条! 1. 凤凰科技 苹果中国开启"红色星期五"活动 产品最高降价700元 http://tech.ifeng.com/it/detail_2014_01/10/32892542_0.shtml 1月10日消息,今天凌晨0点,苹果官方准时启动"红色星期五"特别购物日.用户在苹果中国在线商店或苹果直营店选购各类商品都可以获得不同幅度的优惠. 在此次活动中,苹果的主要产品均参与促销,其中iPhone 5s/5c降价350元,iPad Air降价

以脸谱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将影响到将来银行的生存

[<财经>(博客,微博)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报道,"以脸谱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将影响到将来银行的生存."在日前深圳举办的2012哥伦比亚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CBI)全球高峰论坛上,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行长马蔚华如是表示. 马蔚华说,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已经削弱了银行作为社会支付平台的地位.而以脸谱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更是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的功能. 马蔚华表示,脸谱8.4亿实名制的客户形成了巨大的网络社区,在这个社区里,信息充分共享.其中

互联网金融如何助力实体经济?

本文讲的是互联网金融如何助力实体经济,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融资租赁公司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同时,在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上,可由更广泛的投资主体进入金融租赁行业,并积极尝试设立自担风险的金融租赁公司.从国家对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的政策可以看出,更广泛的资本参与到金融租赁以及互联网与融资租赁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尤其近一年来,一批专注于融资租赁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发展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