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日常生活,不花钱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生活轨迹处处和金钱挂钩,有的同学可能说我极短一些,睡了整整一天,不吃不喝,不也没花钱嘛,这个确实够没心没肺,但是还有房租啊,哦,你是买的房子啊,有没有房贷?没有?!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周末两天的时间,我就拿身边的几个花钱的事情来简单说说。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不知道我家娃从哪里听到了一句话,有天我们听到她在说,没有钱可怎么办啊。可着实吓了我一跳,一个两岁的小孩怎么知道这些。当然媳妇也是开开玩笑安慰她,给了她五块钱压压惊,当然这可逃不过我的眼睛,稍微变个戏法,钱就到了我的兜里了。
周末的时候带着孩子出去到附近的公园转转,她一进公园就很熟练的去找滑梯,跷跷板,各种玩具,还有一种电动车,大人可以和孩子坐在一辆车里,然后围着场子转圈,刚坐下的时候,我一摸兜发现不大对劲,钱好像没带够,汽车开动前找师傅确认了下,一次20,我兜里翻了个遍,只有16块,这可怎么办啊,师傅安慰我说,不急,开完再给。汽车开动了,我的脑子里是翻江倒海,一边陪着孩子开车,一边在想下车之后改怎么交代,我都可以想想多种让人尴尬的场面。最后的意思希望就是扫码支付,结果刚下车一个家长就问了,老师傅说,只能现金。
我摸着兜里,真恨不得变出五块钱来,然后在一种绝望之中,摸到了剥削闺女的五块钱,16块钱+5块钱,还多出一块钱,真是让我常常舒了一口气。
然后剩下的一块钱,没过10分钟就交给闺女做摇摇乐了。
这是所谓的取之于娃,用之于娃。
纸币和电子支付
我们的公园旁边有一个非常大的菜市场,因为菜品新鲜,我们都喜欢去那里买,可是转了一圈,我悻悻的空着手出来了,除了带着闺女认了几种蔬菜之外,再没有收获。最大的原因是我发现很多卖菜的摊位都没有二维码支付。在超市,很多商铺都是二维码支付的天下,但是早市的这个庞大市场竟然还是保持着纸币支付的传统,实在是有些另类,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里面中老年人居多,手机都没用利索,所以手机支付的需求不旺盛,还有就是做这些小本生意的摊主对二维码支付还是不大熟悉。这样一个时代,高度信息化,我觉得这种情况只是勉强的过渡,终有一天会改变我们的支付理念,就如同我多年前听荷兰搞数字城市的时候感觉好天方夜谭,但是现在来看,真是大势所趋。
家门口的几家银行都关门了,基本都留下了ATM,但是营业厅却逐渐淡化了。
狮子大开口
说起这个经历,让我连连感慨,怎么能如此不厚道。
家里的新房子要挂窗帘,需要先打一下窗户眼,这个工作其实听起来不难,我们的处理方式就是要快,当天解决。但是在小区里找这么一个相关的电话真心难,好不容易看到电梯里的一个小广告,打电话过去,对方还是蛮有姿态,其实对窗帘的样式款式我也不太讲究,就先问问价格,最白话的方式就是最便宜,最实惠的。一共需要四处窗帘的地方,报价多少,1600,听媳妇说,电话那头他们还在嘀咕着商量,卧室的两处还想在1600的基础上单算。你们打劫呢。逮住一个人不懂但是也不能这么坑人。然后辗转找到另外一个电话,报价就700,麻利的来了实地测量,后,最后报价680,我想在我们消费的时候,这种情况应该不在少数,只是意识到和没有意识到的差别。有时候货比三家还是需要的。
便宜没好货,还有一种不健康的消费观
这两天买了两次草莓,让我很受伤。昨天买的草莓看着个头还很大,颜色还蛮鲜艳,水果店的老板指着一排的草莓说,这个18,这个15,这个12,我看他指向的12块的草莓很新鲜,而且价格还便宜,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近2斤,结果回到家吃起来发现有些甜的不大自然,而且个头有些太大了,和这几天吃的草莓比起来相去甚远,吸取了教训,今天去超市的时候,听售货员在那里吆喝,草莓一斤8块,比昨天水果店的还便宜,看着个头不是很大,所以就直接选了一盒,没想到吃起来味道差了很多。
这两次的经历,让我充分明白了一分价钱一分货,有些东西在合理范围,可接受范围内的贵还是很值的。
当然还有一种不健康的消费观,那就是版权意识,打个比方,如果让我买一本书,电子版的大概10块钱,我还得好好思考下,,一般都不会太随意得好好琢磨一番,但是如果让我买一斤草莓,一斤瓜子的,我觉得这些也没什么,中午吃顿饭,30,40也都可以接受,为什么电子版的书就不那么乐于接受的,骨子里还是对版权意识不够,或者认为总能找到免费的电子版的,版权意识在我自己写了一本书之后,有了深深的体会。我也能够逐渐理解。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很多人的消费观念是不太理性的。
钱,也算过眼云烟,谈钱有时候会觉得俗,有时候觉得太露骨,但是有些事情看淡就看淡了,当然,前提还是你得有钱。或者说,你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有时候,光是一句感谢或者对不起还是有些苍白,有时候还得有具体的标示和行动,这个与表达真诚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