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期盼3·15的除了消费者,还有删帖公司。因为自从网络勃兴之后,每年的3·15都是这些删帖公司生意最好的时候。原因很简单,企业不希望在这个最“忌讳”的日子里出现自己的负面新闻,如果出现,则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将之扼杀于无形。网络删帖开始被公众真正关注,是由于三鹿奶粉事件。当时,三鹿集团花钱在某搜索网站上删除与之相关的负面新闻。虽然这只是三鹿事件的一个“次要”细节,但它的不良影响至今仍未消除,那就是,公众对一些权威网站的信息真实性与公正性加深了质疑。
遗憾的是,这一教训似乎仍未引起网站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从近期的媒体报道来看,打着网络公关旗号的网络删帖公司依然生意红火,顾客盈门。很多删帖公司口出狂言,声称什么帖都能删,并且为各个网站明码标价。
网络删帖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确实存在大量问题企业。虽然大多数删帖公司都打着 “只删除对企业或个人的恶意诽谤、攻击帖子”的旗号,但实际上,此类帖子只要企业和网站进行充分的沟通,经核实后完全可以免费删除。删帖公司删除的是那些被做实了的负面新闻,这种帖子对企业有锥心之痛,又无法辩解或澄清,自知理亏,只能采取删除这种最彻底和野蛮的方式。
二是有人为删帖公司大开方便之门。以现有的黑客技术,网站之外的人基本无法实现对网站信息的直接删除,何况大多数网络公关都是草台班子,并无强悍的技术支撑。他们删帖的手段无非就是公关网站内部人员,以为内应,而删帖对网站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能坐地分赃,何乐不为?
三是对于网络删帖行为监管力度明显偏小。这可能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监管者更愿意控制信息发布的源头,以防止有“不和谐”的信息出现,一旦信息发布被认可之后,就没有继续监管的必要了。实际上,如果把网络比喻成一个独立的生态,那么,种群(信息)的多样性无疑是支撑这个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前提。张朝阳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的加工聚合,最终实现公众对于事件无限接近真实的了解。如果人为删除了某些信息,公众接近真相的难度就会加大,互联网的健康生态就会受到影响。
分析以上几个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删帖公司实际上只是附骨之疽,它的生存土壤来自于某些企业和网站的某些不正当诉求,这是网络删帖与通常意义上的危机公关最本质的区别。而解决网络删帖的办法,就是要根除其生存的土壤。
先说企业。企业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的本分,无须多加强调,而一个遵纪守法的企业应该不会有太多负面新闻。但如果确有一些负面新闻或难言之隐,一旦曝光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也应该通过正规的途径,与网站协调解决。通过删帖这种形式,既有违社会良知,又难达到最佳效果,还有可能会让企业陷入更深的被动。
网站是其中的核心环节。网站兼具了企业与互联网双重属性,所以网站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也是双重的。首先互联网企业必须遵守所有企业共同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具体到删帖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商业公司,网站实际上是在向消费者提供一种信息产品,这一产品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它是否有利于满足公众无限接近真相的诉求,删帖行为显然是与这一诉求背道而驰的。
同时,网站某种意义上在虚拟世界中担任了类似于“政府”的角色,他掌握了海量信息并拥有这些信息的处置权,它是网络世界强势的信息主导者和垄断者,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普通公众,就连政府监管者恐怕也是“弱势”的。政府把住入口已经疲惫不堪,让他在网络传播的各个环节重重设卡,既是不现实的、没有必要的,更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如何用好自己巨大的“权利”,是网站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分享精神,公众知情权必须得到尊重,这应当成为网站的共识。因为从长远来看,这既是网站增加自身竞争优势的手段,也是网站赖以生存的网络生态环境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