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这里是一套牌,不是一张牌。新浪微博之所以是今天这样的,不是一张牌的力量,而是一套牌的合力。
新浪是中国互联网知名商业公司里最奇特的一家:它没有创始人。2001年,王志东离去后,这家公司成了一家无主的公司,茅道临、汪延都任过CEO,直到今天的曹国伟。新浪的无主,使得吴征的阳光、陈天桥的盛大、江南春的分众,都想进入新浪。这家公司一直到以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层实施了MBO后,才算被视为一个具有创业精神的公司,不过,到底和中国其它互联网公司不同,管理层也只是持了股的职业经理人。事实上,管理层在后来由于微博使得新浪股价一路高企而多次高位抛售股票,早就从新浪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上退下。
新浪微博,诞生于2009年8月,新浪管理层MBO,昭告于2009年9月。然后新浪微博全力冲刺,在十数家实力都还算强劲的互联网公司打造的微博中脱颖而出,造成了光论及微博必然指新浪微博的全盛局面,期间还打败了腾讯、百度这样的顶级网络公司。这与管理层MBO不无关联:这个产品的成功与否,与自己密切关联。
本文打算稍稍梳理一下对新浪微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新浪人,正如文头所说,这是一套牌的力量。
陈彤:名人牌
陈彤是新浪的元老,是这一组牌里最元老的一张。新浪的前身是一个体育沙龙论坛,陈彤就是这个论坛的版主(97-98年),这个论坛曾经诞生过彼时非常有名的一张帖子: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帖子的写作者今天也是非常有名的互联网从业人士,微博大V:老榕。98年9月开始,陈彤开始负责新闻中心,成为新浪内容方面的领军人物。这个位置,后来无论新浪的CEO如何变化,他始终没有变过。
陈彤对新浪是极有贡献的,他在新浪打造了三个具有风向标的产品:门户、博客和微博。除了微博,前两者一直到今天,都留有陈彤的烙印。这话在往大里说一句,陈彤对中国整个互联网业的门户和博客,都有烙印作用。
陈彤曾经与人合著过一本书《新浪之道》,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对中国互联网第一个成功模式:门户,有着非常重要的总结性作用:海量快速。这四个字后来几乎成了中国所有门户(无论是水平的还是垂直的)的运营理念,新浪将之发挥得淋漓尽致,几乎可以用“登峰造极”来形容。对于这四个字的精准把握和全力贯彻,造就了新浪中国第一门户的地位。
博客时代来临,陈彤一开始并没有应对,直到博客中国方兴东发出“挑战新浪”的口号。击败博客中国成为中国博客的领先者,新浪所费的力气并不大。道理也很简单,门户运营多年后所累积的名人资源,使得新浪博客甫一开张,就有大批名人前来。新浪博客的浏览者众多,访问量绝非博客中国,乃至后来的几家门户加入者能够比拟的。
看上去门户是所谓web1.0的东西,而博客是web2.0的东西,但在陈彤的运作下,其实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陈彤是将传统媒体思维在互联网上发挥得最好的网络从业者。门户的模式其实就是一张没有版面限制的报纸模式(无论从内容编排还是从商业经营上),而博客的模式就是名人的模式——这也是传统媒体最喜欢聚焦的领域。传统媒体受限于版面(或者时间段),不得不将有限的位置腾给最具眼球效应的人和事。新浪,无论是从门户,还是到博客,都彰显了这个理念。
然后,微博来了。
早期陈彤在微博上的影响力非常大,微博一开始的策略也是:名人牌。新浪员工就像在博客时代那样,上上下下都有拉名人的指标,无论是大名人还是小名人。微博的运作重心显然是在大V身上的。这个策略在刚开始,并不能说是错的。也正是因为新浪微博先发拿下了名人,才使得后来的跟进者始终感觉使不上力,即便是腾讯这样的巨无霸,也只好发出类似的叹息:晚上了半年,这晚得每一天,就像晚得每一年。
这两年陈彤慢慢从微博的运营上淡出,新浪微博也开始从大V战略向中小V战略转向。这一步对新浪的要求其实非常高,可以这么说,别看新浪是一家网络公司,它的核心事实上是一家传统媒体。要从关注最热的话题最热的人身上慢慢转移到关注普通人身上,这对新浪微博来说,是一次洗心革面涉及灵魂基因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