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中国模式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和其他一些政治体制这些年的发展表明,民主的政体不见得能够有效服务于公众,而中国的体制也不见得不能为人民提供有效的服务,重要的可能不是大的制度构架,而是一些具体的制度和政策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原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  ■ 郑永年  最近很多迹象表明,世界对中国的期望和对中国模式的认同感正在快速增加。首先是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世界各国还是寄希望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经济复苏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尽管很多人也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抱有希望,但人们对新兴经济体能够做什么并不明确。自从二战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总能在拯救世界经济危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即使能够发挥一些作用,也只是作为配角。  但这次则全然不同。各种指标表明亚洲的经济正在恢复正常,甚至是复兴。在西方,尽管从总体上来说,经济危机已经见底并在一定程度上回升,但人们仍然看不到其对世界经济复苏的意义。尤其是美国,人们一直在期望美国能够做领头羊。危机发生之后,全世界各国都用不同的方式来“拯救”美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种考量,因为人们意识到,如果美国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也会进一步影响本国的经济。但至少迄今为止,美国并没有能够扮演此种角色。  与美国相比较,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复苏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中国这次本身并没有金融危机,但深受外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在承担各种国际责任的同时,动用一切尽可能的力量来复苏自己的经济。  兼有金融与经济杠杆  西方国家在拯救经济危机过程中往往只有金融杠杆,而缺少经济杠杆。但中国政府却能同时用金融和经济两种杠杆来拯救危机,因为它存在着庞大的国有经济体。  结果是显见的。这些举措不仅带动了本身的经济复苏,而且也带动了亚洲尤其是东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回暖。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和中国经济体紧密相关的经济体大都开始出现增长的势头。而中国的这种复苏势头又对西方经济体产生积极作用。如果说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作用仅仅限于亚洲,那么这次中国的作用超越了亚洲而对全球经济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人们发现,德国和法国的经济转好就和它们对中国贸易的增长有很大的关联。  中国的经济表现令西方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不过,事情还并非仅仅是中国的经济角色问题,从深层次看就是中国的发展模式问题。  提出“中国模式”的概念已经有很多年了,中国政府本身在这方面一直做得非常小心翼翼,并没有公开接受或者反对这个概念。中国模式本身仍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并且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这种模式最终是否成功,还有待检验。但是站在外部的角度,人们对中国模式则不这样看。  曾经宣称西方民主是“历史的终结”的美国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这些年来一直在修正他的观点。之前他把西方的民主自由制度提升到道德化的高度。但是“第三波”民主浪潮的反复和中国的崛起都表明“历史的终结”的观点已经受到很大的挑战。最近,福山注意到,尽管亚洲的印度也在崛起,并且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倾向于一个更有效率的中国。  开放的政治制度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表明,政治制度的发展是开放的。尽管中国还被外界称为权威主义的体制,但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正在发展出符合其自身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政治体制。  中国政府现在唯一的意识形态就是民本主义,努力把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中国政府也努力提高政府过程的透明性,并建立各种机制使官员对人民负责。中国政治体制尤其在危机期间表现出高效率,无论是处理四川地震还是应付这次金融危机,相对于其他政治体系,中国体制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  中国和其他一些政治体制这些年的发展表明,民主的政体不见得能够有效服务于公众,而中国的体制也不见得不能为人民提供有效的服务,重要的可能不是大的制度构架,而是一些具体的制度和政策。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感受和认知的这些变化对中国模式来说的确是个机遇。这里既表现为中国的硬力量,也表现为软力量。硬力量主要指的是中国的经济力量及其产生的客观外在影响,这是外界所能亲身感受得到的;软力量,就是人们对中国能够产生的经济影响力的主观认知。(很显然,这里的软力量是外界对中国的自觉的认知,是基于硬力量的影响力之上的,这和中国有关方面正在大力推动的软力量是很不相同的概念。)  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考验了中国的发展模式,而中国在应付这次危机中的表现又提升了中国模式的影响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变化的产生又是对中国模式的极大挑战。挑战的核心就是中国模式的可持续问题。对可持续性的挑战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两个方面。外部方面的挑战指的是,当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核心力量的时候,世界各国的经济外交政策都会把中国作为其头等议程来制定对华经济政策和战略,从而给中国造成莫大的外部压力。内部挑战主要指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困难。  中国模式是个统称概念,因为中国在过去的改革开放三十年间,不同阶段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模式。早期简单地把经济增长主要是GDP的增长作为最为重要的指标。尽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导致了无穷的问题,例如收入分配、社会正义和环保压力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应付,那么中国经济模式就很难持续。因此,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政府努力寻求发展模式的转型,可持续性、环保和社会公平成为了新模式的主题词。  转型机会的流失  从发展模式的转型来说,这次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个很好的机会。从宏观上来说,中国可以对自身的混合经济模式充满信心。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淘汰了很多落后的产业。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开始建立内需型消费社会。内需型社会无疑是中国今后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最重要标志,即从世界大工厂转型成为世界消费者。  但是,有很多因素正在导致这个机会的流失。现在中国的经济复苏是政府庞大刺激计划的产物,是大量投资驱动的。银行的大量贷款是否会导致大规模的坏账?中国政府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花了大量的力气才把坏账处理好,如果这次大规模的投资再次导致大量坏账的出现,那么就无疑会出现内生型的金融危机。在刺激内需方面,政府主要还是通过各种金融和经济的举措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但更为重要的一个消费社会所需要的制度基础还是缺失,就是说在社会保障、卫生和教育改革等方面,进步并不很大。  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地方正在失去一个产业升级的机会。金融危机导致了很多落后企业和产业的破产。这本来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条件。但是,很多地方政府错误理解保GDP增长,为了达到一定的指标而不惜拯救很多应该淘汰甚至已经淘汰了的企业。很多高消耗和高污染的企业因为金融危机而起死回生。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金融危机大大拖延了中国的产业升级。金融危机正在有效阻碍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由此看来,尽管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确使人感到骄傲,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看到中国模式正在经历着的巨大挑战。只有看到了隐藏在中国发展模式中的诸多问题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时,这个模式才可以持续,中国也才会真正崛起。

时间: 2024-07-29 12:50:44

金融危机对中国模式是机遇也是挑战的相关文章

环球财经:中国模式3.0

建国一甲子,新中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前30年的"类苏联模式".后30年的"类美国模式"后,未来30年,我们有望迎来属于自己的-- 我们之所以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把中国模式未来的道路升级为3.0版,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都在深刻总结反思过去的发展模式问题:在完成中国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经济总规模,将在1~2年内超过日本,并很有可能在10~20年内超过美国.虽然届时中国的经济质量与综合国力依然同美国存在差距,但这还是将构成世界经济史100多年来的

中国"超级智库"吸港澳精英拟全球推介中国模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办公地点设在距离中南海仅百米之外的一座机关大院内.(图片来源:文汇报) 中新网6月29日电 香港<文汇报>今日在"要闻"栏目刊发报道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国经中心")将于7月初举办首次全球智库峰会,这将是中国这所"超级智库"的正式亮相. 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近日接受该报专访时表示,包括香港政.商.学界"大腕"在内的国经中心将致力于国际经济专题研究,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智库的对

世界500强新看点金融危机是中国企业崛起契机

■本报记者 廖鸿翔 世界500强只是一个概念,尽管中国企业更多地参与到这个全球财富竞争力排行榜,但在虚火背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垄断取得的排名显示我们与国际巨头的巨大差距.但另一方面,财富榜单的缩水也给了我们机会,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未平,跨国公司发展遇阻,给了中国企业一次接近的机会,把握好了,或许我们就能真正常驻500强的榜单. 中企逆势500强新看点 全球金融危机的威力清清楚楚地写在<财富>杂志500强榜单上.8日,<财富>杂志的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榜单.2008年

衣俊卿:中国模式是国情形成的有中国特色道路

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介绍情况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中国网12 月9日讯 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的模式是一种结合中国的国情所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是多种模式中的一种. 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今天上午10时举行发布会,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研究及中央编译局相关工作职能情况,并答记者问,中国网现场直播. 有记者问,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但在社会发展当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社会矛盾,比如通货膨胀和贫富差距拉大等.中央编译局在翻译

金融危机下企业网络营销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1. 金融危机下企业网络营销机遇与挑战并存 金融危机的到来也许有的企业还没察觉的到真正的危机在哪里,这次危机对整个世界金融体系的冲击之大是超乎想象的,据IMF的预期到这次危机全部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大概估计,全世界对这次金融危机付出的代价将超过14万亿美元.互联网经历过泡末时代刚刚不久,这次的金融危机将给互联网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呢?企业如何利用网络营销进行生存呢?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10月20号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三季度整个宏观经济的数据,实际上前三

2020中国企业战略机遇期矛盾和出路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企业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从企业的角度如何把握这个机遇,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实现中国经济的崛起,是非常重要的. 一.2020年的战略机遇期和产业发展面临的三大矛盾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同时,中国开始出现了在全球有竞争力的细分产业."中国制造"的崛起,使中国开始参与全球分工.尽管我国产业大多数还在低价值链上发展,但有些产业已经开始往中端走.中国产业走出低端.跨入中端.挤进高端的过程将是21世纪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如何倾全国之力打造有

中国模式出海路径:专注海外“屌丝经济”

近日,Facebook在北京CBD租下超800平办公场所的消息引发关注.而据Forbes报道,Facebook和LINE的入华策略或将走去国际化的路线-使用国内本地服务器.海外互联网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对于将业务模式复制到中国市场乐此不疲.尽管大多数水土不服,但仍热度不减.放眼全球科技行业,海外模式走进来并不稀奇,但中国模式走出去,听上去还比较新鲜.虽然国内科技公司在绝对创新上远落后于硅谷,但也存在着具有独特视角.颇具中国特色的模式.在今天,已经有一些跨境资本开始关注中国模式在海外的输出和运用,

万通冯仑:青春期的中国不存在“中国模式”

8月10日消息,"赚钱最多的人,恰恰是谈理想.顺便赚钱的人."冯仑,这个让潘石屹自觉在其面前永远插不上话的地产界思想家,从15岁起就在思考自己将与社会发生怎样的关系.他认为,有理想的青年或企业,才能走得更远,得到的更多. 在历史人物与当代名流中,你很难找到与他个性贴近的人.有人说,冯仑像是刘备与许文强的结合,得人心者得天下,且有痞性.也有人说,冯仑是乔布斯加宋江,不断创新着中国房地产的现有模式,又将分金银.论荣辱.排座次的江湖规则把握得很到位. 冯仑称,自己在青春期便树立了明确的方向,

“中国模式”越来越被追捧

中国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低环境成本为全世界制造低价产品,全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但中国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大国寡品,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没能树立起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地位.而欧美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品牌建设的同步前行.如在德国经济的全面振兴中,奔驰和宝马驶遍全球,德国制造享誉世界:当日本制造文化在全球蔓延的时候,日本品牌快速崛起,松下.索尼.丰田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骄傲地说:"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丰田是我的右脸":在韩国新兴市场的崛起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