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电磁之初
静电现象在历史上曾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希腊人发现某些琥珀能够用来证明静电现象的存在,但直到英国女王的侍医官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于1600年对静电开展进一步研究之前,希腊人没有对这一现象进行专门研究。在后来的岁月里,才有许多人对静电开展持续研究,成果不断。例如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发明了第一个能产生大量电荷的机器;格雷(Stephen Gray)能够使电荷沿着真丝线传输很远;杜菲(Charles DuFay)证明了电荷之间或者相斥、或者相吸,由此他认为电荷有两种类型,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正电荷与负电荷。
许多人认为电气时代真正开始于穆申布鲁克(Pieter van Musschenbroek)和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45年,穆申布鲁克发明了能够储存电荷的莱顿瓶(第一个电容器),并证实了电能引起振动,因而发现了一种新形式的能量即电能。7年后,富兰克林使用莱顿瓶发现简单放电能够产生光。他还推广和完善了当时的一些重要理论,包括正电与负电的定义。从此,随着研究者人数的增加,新的发现和伴随的理论成果快速涌现。
1784年,法国科学家库仑(Charles Coulomb)在巴黎证明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1791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解剖学教授伽伐尼(Luigi Galvani)做了电对动物神经和肌肉影响的实验。意大利另一位科学家伏打于179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称为伏打电池,它能够通过金属和酸的化学反应产生持续的电。
这种发展的狂潮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丹麦物理学教授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于1920年发现了磁和电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成为电磁学理论的基础。同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了载流导体的磁效应,即载流导体就像磁铁那样能够相互吸引或排斥。1826年~1827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建立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即今天人们所称谓的欧姆定律。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改变一个线圈的电流,能够在另一个与之没有直接连接的线圈中感应出变化的电流。此外,法拉第在电容器方面也做了许多贡献。他提出了在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入电介质来增加电荷存储量的原理(见本书第10章)。苏格兰自然哲学教授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对电磁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数学分析,从而建立了人们今天用他的名字命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从数学上严密地证明了法拉第的发现,证明了电与磁的联系。除此之外,1862年麦克斯韦还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并证明了电磁波在空气中是以光速(3×108m/s)传播的。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inrich Rudolph Hertz)通过实验,用事实支持了麦克斯韦的预言和麦克斯韦方程。19世纪中期,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提出了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所遵循的两个基本定律(见本书第5、6章)。1895年,另一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ontgen)发现了一种高频电磁波,通常称为X射线。
到19世纪末,电磁学的基本方程、基本定律和主要关系被一一建立,各种研究领域(例如电气、电子、发电、配电、通信等)也开始了真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