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设计模式中的建造者模式及相关C++实现_C 语言

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建造者的例子,个人觉得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建造者模式的最好体验:
要完成大学教育,一般将大学教育过程分成 4 个学期进行,因此没有学习可以看作是构建完整大学教育的一个部分构建过程,每个人经过这 4 年的(4 个阶段)构建过程得到的最后的结果不一样,因为可能在四个阶段的构建中引入了很多的参数(每个人的机会和际遇不完全相同)。

建造者模式要解决的也正是这样的问题:当我们要创建的对象很复杂的时候(通常是由很多其他的对象组合而成),我们要要复杂对象的创建过程和这个对象的表示(展示)分离开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通过一步步的进行复杂对象的构建,由于在每一步的构造过程中可以引入参数,使得经过相同的步骤创建最后得到的对象的展示不一样。

对象性质的建造

有些情况下,一个对象会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在它们没有恰当的值之前,对象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使用。比如,一个电子邮件有发件人地址、收件人地址、主题、内容、附录等部分,而在最起码的收件人地址未被赋值之前,这个电子邮件不能发出。

有些情况下,一个对象的一些性质必须按照某个顺序赋值才有意义。在某个性质没有赋值之前,另一个性质则无法赋值。这些情况使得性质本身的建造涉及到复杂的商业逻辑。

这时候,此对象相当于一个有待建造的产品,而对象的这些性质相当于产品的零件,建造产品的过程就是组合零件的过程。由于组合零件的过程很复杂,因此,这些"零件"的组合过程往往被"外部化"到一个称作建造者的对象里,建造者返还给客户端的是一个全部零件都建造完毕的产品对象。

命名的考虑

之所以使用"建造者"而没有用"生成器"就是因为用零件生产产品,"建造"更为合适,"创建"或"生成"不太恰当。
建造者模式的典型结构图为:

建造者模式的关键是其中的 Director 对象并不直接返回对象,而是通过一步步(BuildPartA,BuildPartB,BuildPartC)来一步步进行对象的创建。当然这里 Director 可以提供一个默认的返回对象的接口(即返回通用的复杂对象的创建,即不指定或者特定唯一指定 BuildPart 中的参数)。
建造者模式的实现

完整代码示例(code):建造者模式的实现很简单,这里为了方便初学者的学习和参考,将给出完整的实现代码(所有代码采用 C++实现,并在 VC 6.0 下测试运行)。

代码片断 1:Product.h

//Product.h
#ifndef _PRODUCT_H_
#define _PRODUCT_H_
class Product{
  public:
  Product();
  ~Product();
  void ProducePart();
  protected:
  private:
};
class ProductPart{
  public:
  ProductPart();
  ~ProductPart();
  ProductPart* BuildPart();
  protected:
  private:
};
#endif //~_PRODUCT_H_

代码片断 2:Product.cpp

//Product.cpp
#include "Product.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Product::Product(){
  ProducePart();
  cout<<"return a product"<<endl;
}
Product::~Product(){
}
void Product::ProducePart(){
  cout<<"build part of product.."<<endl;
}
ProductPart::ProductPart(){
  //cout<<"build productpart.."<<endl;
}
ProductPart::~ProductPart(){
}
ProductPart* ProductPart::BuildPart(){
  return new ProductPart;
}

代码片断 3:Builder.h

//Builder.h
#ifndef _BUILDER_H_
#define _BUILDER_H_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roduct;
class Builder{
  public:
  virtual ~Builder();
  virtual void BuildPartA(const string& buildPara) = 0;
  virtual void BuildPartB(const string& buildPara) = 0;
  virtual void BuildPartC(const string& buildPara) = 0;
  virtual Product* GetProduct() = 0;
  protected:
  Builder();
  private:
};

class ConcreteBuilder:public Builder{
  public:
  ConcreteBuilder();
  ~ConcreteBuilder();
  void BuildPartA(const string& buildPara);
  void BuildPartB(const string& buildPara);
  void BuildPartC(const string& buildPara);
  Product* GetProduct();
  protected:
  private:
};
#endif //~_BUILDER_H_

代码片断 4:Builder.cpp

//Builder.cpp
#include "Builder.h"
#include "Product.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Builder::Builder(){
}
Builder::~Builder(){
}
ConcreteBuilder::ConcreteBuilder(){
}
ConcreteBuilder::~ConcreteBuilder(){
}
void ConcreteBuilder::BuildPartA(const string& buildPara){
  cout<<"Step1:Build PartA..."<<buildPara<<endl;
}
void ConcreteBuilder::BuildPartB(const string& buildPara){
  cout<<"Step1:Build PartB..."<<buildPara<<endl;
}
void ConcreteBuilder::BuildPartC(const string& buildPara){
  cout<<"Step1:Build PartC..."<<buildPara<<endl;
}
Product* ConcreteBuilder::GetProduct(){
  BuildPartA("pre-defined");
  BuildPartB("pre-defined");
  BuildPartC("pre-defined");
  return new Product();
}

代码片断 5:Director.h

//Director.h
#ifndef _DIRECTOR_H_
#define _DIRECTOR_H_
class Builder;
class Director{
  public:
  Director(Builder* bld);
  ~Director();
  void Construct();
  protected:
  private:
  Builder* _bld;
};

#endif //~_DIRECTOR_H_

代码片断 6:Director.cpp

//Director.cpp
#include "director.h"
#include "Builder.h"
Director::Director(Builder* bld){
  _bld = bld;
}
Director::~Director(){
}
void Director::Construct(){
  _bld->BuildPartA("user-defined");
  _bld->BuildPartB("user-defined");
  _bld->BuildPartC("user-defined");
}

代码片断 7:main.cpp

//main.cpp
#include "Builder.h"
#include "Product.h"
#include "Director.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Director* d = new Director(new ConcreteBuilder());
  d->Construct();
  return 0;
}

代码说明:建造者模式的示例代码中,BuildPart 的参数是通过客户程序员传入的,这里为了简单说明问题,使用"user-defined"代替,实际的可能是在 Construct 方法中传入这 3 个参数,这样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细微差别的复杂对象了。

以下情况应当使用建造者模式:

1、 需要生成的产品对象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2、 需要生成的产品对象的属性相互依赖,建造者模式可以强迫生成顺序。
3、 在对象创建过程中会使用到系统中的一些其它对象,这些对象在产品对象的创建过程中不易得到。

使用建造者模式主要有以下效果:

1、 建造模式的使用使得产品的内部表象可以独立的变化。使用建造者模式可以使客户端不必知道产品内部组成的细节。
2、 每一个Builder都相对独立,而与其它的Builder无关。
3、 模式所建造的最终产品更易于控制。

以上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的内容,在的博客、问答、公众号、人物、课程等栏目也有的相关内容,欢迎继续使用右上角搜索按钮进行搜索c++
, 设计模式
建造者模式
c语言实现xml解析、c语言实现解析txt csv、一级建造师试题解析、一级建造师真题及解析、一级建造师真题解析班,以便于您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

时间: 2024-09-08 07:56:35

全面解析设计模式中的建造者模式及相关C++实现_C 语言的相关文章

Java运用设计模式中的建造者模式构建项目的实例解析_java

1.建造者模式概念定义: 将一个复杂的对象构建与其表示相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核心 : 构建与表示分离,同构建不同表示 区别于 抽象工厂模式 : (1)与抽象工厂模式 相似,因为它也可以创建复杂对象.主要的区别是建造者模式着重于 一步步构造一个复杂对象,关注的是零件类型和装配工艺的顺序 .而抽象工厂模式着重于多个系列的产品对象(简单的或是复杂的).建造者模式在最后的一步返回产品,而对于抽象工厂来说,产品是立即返回的. (2)在建造者模式里,有个指导者,由指导者来管理建造者

实例解析设计模式中的外观模式在iOS App开发中的运用_IOS

外观模式(Facade),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此模式定义 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下类的结构图,想必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其实这个模式中,没有类与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类引用,统一了对外的接口而已.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废话不多说了,下面简单向大家展示一下代码吧! 注意:本文所有代码均在ARC环境下编译通过. SubSystemOne类接口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

解析C++中的5个存储类的作用_C 语言

存储类定义 C++ 程序中变量/函数的范围(可见性)和生命周期.这些说明符放置在它们所修饰的类型之前.下面列出 C++ 程序中可用的存储类: auto register static extern mutable 存储类说明符可以分为两个存储类:自动存储类(autmatic storage class)和静态存储类(static storage class).关键字auto和regtster用来声明自动存储类变量.这种变量在进入声明的块时生成,在块活动期间存在,在退出这个块时删除. 只有变量能作

深入解析C++中的动态类型转换与静态类型转换运算符_C 语言

dynamic_cast 运算符将操作数 expression 转换成类型为type-id 的对象. 语法 dynamic_cast < type-id > ( expression ) 备注 type-id 必须是一个指针或引用到以前已定义的类类型的引用或"指向 void 的指针".如果 type-id 是指针,则expression 的类型必须是指针,如果 type-id 是引用,则为左值. 有关静态和动态强制转换之间区别的描述,以及各在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请参见 st

解析c++中的默认operator=操作的详解_C 语言

在c++中,如果没有定义operator=操作,编译器会提供一个默认的operator=操作.由于operator=操作和拷贝构造函数的功能类似,都执行拷贝操作.因此,编译器也分提供无用的默认operator=操作和非无用的默认operator=操作.并且什么时候提供非无用的默认operator=操作和无用的等操作的情形也和拷贝构造函数类似.(详细分析过程请参考<基于c++中的默认拷贝函数的使用详解>) 对于一个类,编译器会提供非无用的operator=操作的情形: 1 该类是含有虚成员函数(

深入理解Android中的建造者模式_Android

前言 在Android开发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安卓源代码里应用了设计模式,比较常用的有适配器模式(各种adapter),建造者模式(Alert Dialog的构建)等等.虽然我们对大多数设计模式都有所了解,但是在应用设计模式的这个方面,感觉很多人在这方面有所不足.所以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深入的理解Android中的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也叫生成器模式,其定义如下: sepa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lex object from

学习php设计模式 php实现建造者模式_php技巧

建造者模式可以让一个产品的内部表象和和产品的生产过程分离开,从而可以生成具有不同内部表象的产品.一.Builder模式结构图   二.Builder模式中主要角色抽象建造者(Builder)角色:定义一个抽象接口,规范产品各个组成成分的建造(即规范具体建造者的方法实现).其中所规范的方法中必须包括建造方法和结果返回方法具体建造者(ConcreteBuilder)角色:实现抽象建造者角色所定义的方法.具体建造者与业务逻辑关联性较大,应用程序最终会通过调用此角色中所实现的建造方法按照业务逻辑创建产品

深入理解Android中的建造者模式

前言 在Android开发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安卓源代码里应用了设计模式,比较常用的有适配器模式(各种adapter),建造者模式(Alert Dialog的构建)等等.虽然我们对大多数设计模式都有所了解,但是在应用设计模式的这个方面,感觉很多人在这方面有所不足.所以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深入的理解Android中的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也叫生成器模式,其定义如下: sepa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mplex object from

javascript设计模式中的工厂模式示例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javascript设计模式中的工厂模式示例讲解,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javaScript工厂方式原始的方式   因为对象的属性可以在对象创建后动态定义,这在 JavaScript 最初引入时都会编写类似下面的代码   代码如下: var oCar = new Object; oCar.color = "blue"; oCar.doors = 4; oCar.mpg = 25; oCar.showColor = function() {   alert(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