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讯】8月25日消息,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中曝光了小米移动电源存在虚报电池容量等问题。在节目中,央视称,国家质检总局抽检了32批次、共224件移动电源产品。检测结果显示,224件样品无一合格,均存在不同类型的质量安全风险,比如“容量虚标”“输出电压过低或过高”“塑料外壳不阻燃”“重物冲击可能爆炸”等。
据报道,抽检结果显示,17个批次的电芯容量,即电源容量测试值明显低于标注值,总体不符合率53.1%,在标注容量为10000毫安以上的充电宝中,约2/3存在虚标的现象,价格在150元以下的充电宝中超过5成也有容量虚标的问题。其中,标称为“小米”牌5200毫安充电宝的容量偏差率超过了50%。
针对央视的报道,小米在其官方微博上进行公开回应。小米在声明中表示,他们在央视报道前即与国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参与抽样调查的小米移动电源并非是从小米官方渠道或授权渠道购买的产品。该相关人员也明确告知,此次移动电源属于风险监控性质,检测产品均为市场上随机抽样购买,并不对真假负责。
在声明中,小米还强调公司一直饱受山寨产品的困扰,此次事件中,国家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和媒体都是山寨假货的受害者。
面对充电宝市场的乱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亟需国家出台相关标准进行规范。
“充电宝容量虚标的情况,对消费者构成了欺诈,但要有人投诉,工商部门才介入处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国家能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就可以从生产环节进行控制了。
专家表示,从2012年开始,国内充电宝的出货量达到了3000万,预计2015年出货量会达到5000万以上。在充电宝安全事故、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全国性的产品风险伤害案例数据库,尽快开展充电宝的安全规范起草工作,出台相关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