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朝向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了中国IT服务市场的主旋律。云计算市场经过近十年的持续高速发展,折射出IT产业形态的主要定义者已经变成了云计算。云计算的全面普及已经触手可及,有专家预测,云计算必将成为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这也意味着,企业迈向云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明确了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的阶段性目标,并提出将推动云计算企业做大做强。
毫无疑问,云计算正迎来最好的时候。在有关政策的大力助推下,国内云计算已经进入“下半场”,正迎来一波新的变革。这是一个从互联网到传统行业的转变,也是以产品、技术为导向,向云运营的转变。在云计算领域,还有一股“清流”正以爆发式的增长打开一条新通路,这就是开源技术。
中国整体的云计算市场环境是良性的。经过7年的发展,OpenStack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并逐渐成为IaaS的事实标准,比较适合企业级和电信级客户做云计算部署。开源领域的业内人士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盈利应该提上日程了。
围绕OpenStack创业的本土厂商数量众多,他们都在积极参与OpenStack社区,虽暂时还没有进入黄金会员,但其影响力也逐渐凸显。在5月初的OpenStack波士顿峰会上,像海云捷迅、云途腾、UMCloud、云极星创、ZStack等初创企业也有精彩的展示。
以成立于2010年的海云捷迅为例,以Openstack为核心,并且围绕这个核心构建了一套全服务生态体系,其中包括了私有云、混合云以及超融合解决方案。
“2013年,公司研发团队、运维团队全力参与到客户的项目中,项目越做越大后,反而不一定挣钱。”海云捷迅CTO李华感叹道。对于海云捷迅这样的技术型创业公司来说,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投资方的利润回报需求,都迫使海云捷迅重新思考营收的问题。
李华认为:“只有真正将产品做好,才有可能挣到钱。对于OpenStack的发展来说,未来的方向一定是产品化。”
“产品化是OpenStack 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今年必有一个爆发的过程。”李华表示。而现阶段,Openstack相关企业还是以项目为重点,这种情况的弊端是人工成本的大量投入以及项目结果的不可控。而随着越来越多云项目的落地,其利润空间也会被逐渐摊薄。
李华表示:“基于开源产品进行业务创新的公司并不是以服务取胜,而是通过产品。因为通过产品,一方面企业可以更好地落地产品,另一方面也方便合作伙伴进行产品分销。这可以说是兼顾了业务创新与商业模式。”
从产品技术层面来看,李华希望其产品能够达到三个目标。
一是容器化。OpenStack容器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谓的OpenStack容器化就是把OpenStack安装部署在容器里面,然后能够更好地弹性地扩展和实现资源的收缩,把OpenStack与容器做非常好的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应用。OpenStack容器化不仅仅局限在资源的调度层面,还要深入到资源的管理层面。去年9月,海云捷迅已经发布了OpenStack容器化产品。
二是在容器化基础上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如果客户定制化要求比较高,那么投入产出很可能不成正比。
三是智能化,通过SaaS模式自动分析用户的硬件参数。用户只要在云端输入一个IP地址和VLAN,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完成整个的安装过程。对于没有运维人员的公司,在买了硬件后,只要安装海云捷迅的软件,即可满足需求。比如,AWSTACK通过对日志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在OpenStack中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运维决策。
在OpenStack社区,各家企业起步点都不一样,但是最终大家都融入进社区,通过开放的源代码,让有需要的企业最终获得更多的方案,并且也不会完全独占它。开源使用户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力,而自由选择也激发了用户和厂商更多的创新,并且把创意再次分享出来,持续不断地进步。或许,这就是OpenStack的魅力。
未来,OpenStack是否会一直“一帆风顺”下去?开源云计算的价值几何?未来谁将是主导者?谁又将是获益者?这些问题期待破解。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