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泄密事件频发 但密码仍有生命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今天刊登题为《尽管数据大盗盛行 但密码仍有生命力》(Despite Data Thefts, the Password Endures)的评论文章称,虽然密码技术存在种种弊端,而且引发了诸多数据泄密事件,但由于其成本低廉、使用简单的特点,还是获得了普通大众的青睐。更何况,对于已经习惯了密码的用户来说,要转用全新的技术并非易事。

  以下为文章全文:

  密码噩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当费尔南多·卡巴托(Fernando Corbató)在麻省理工学院创造出第一个电脑密码时,他完全没有想到,一个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

  “这就像一场噩梦。”这位87岁高龄的退休研究员说,“我认为没有人能记住所有的密码。”

  密码是不仅为电脑和智能手机用户埋下了祸根,还给各大企业带来了安全隐患。本周三,eBay呼吁该公司的1.45亿用户更改密码,原因是该公司发生了数据泄露事件。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留意到这种警告。

  上月有专家披露了名为“心脏流血”的网络加密漏洞,成为了互联网发展史上最严重的漏洞之一。该漏洞可能会将数十亿密码暴露给黑客,但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只有39%的成年网民在该漏洞曝光后取消了账号或更改了密码。

  “密码太可怕了,应该将它‘枪毙’。”杰里米格兰特说,他所领导的美国国家网络空间可信身份战略项目(National Strategy for Trusted Identities in Cyberspace)是2011年由奥巴马总统创立的,目的是加强网络安全性。

  广泛渗透

  尽管存在种种不足,但密码早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成本低廉、应用广泛、易于使用,而它的替代方式至今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

  “这是唯一一项从50年前沿用至今的技术。”eBay旗下PayPal业务高级网络安全顾问布雷特·麦克道威尔(Brett McDowell)说。

  有人希望用指纹识别器、虹膜扫描器和USB密钥取代密码,一系列的失望令企业高管、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开始怀疑这种计划的前景。麦克道威尔和美国银行、谷歌及其他企业的管理人员都在合作推动一个名为Fido Alliance的密码替代项目。

  该项目最近发布了一套可以用于其他在线身份认证形式的早期标准。PayPal正在使用该标准,而谷歌的内部测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苹果公司的最新一代iPhone就使用了指纹解锁功能,但有用户认为,输入密码跟把拇指放在读卡器上解锁手机的方式一样方便。

  没人知道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密码,部分原因在于它们渗透得太快,根本无法追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的使用量大增令情况进一步恶化。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网站通常也都需要用户使用密码登录,从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广告。

  数据泄漏

  尽管数据泄密和安全警告不绝于耳,但人们还是坚持使用易于记忆的密码,而且经常在不同账号中使用相同密码。

  “世界上最常用的密码就好比世界上最常用的宝宝名字。”密码管理公司SplashData CEO摩根·斯雷恩(Morgan Slain)说,该公司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年度“最差密码”榜单,几乎每年的榜单都不会有太大变动,包含了“123456”、“password”和“qwerty”等最常用的密码。

  49岁的杰夫·迈尔斯(Jeff Mayers)想出了自己的办法。这位前心脏外科医生目前在Gilead Sciences公司从事药物试验,他表示,自己每个月都会在现有密码后面增加一个数字。

  “任何人只要有一点黑客技巧,都能立刻破解出来。”他说。

  替代方案

  谷歌和Twitter等企业都在通过两步认证模式来应对黑客攻击。在用户输入密码后,还要再输入一个通过手机短信接收的认证码才能进入账号。

  这种模式较之于单纯的密码更加安全,但如果手机丢失,仍会造成困扰,而且会放慢进入账号的速度。

  “所有这些都会制造额外的阻力。”EMC旗下数据安全部门RTSA前高管尤里·里弗纳(Uri Rivner)说。他最近参与创办了一家名为BioCatch的公司,可以帮助各大网站通过用户手持智能手机或在屏幕上拖拽鼠标的方式认证其身份。他补充说,一些主要的美国银行已经开始使用这项技术,但他拒绝披露这些银行的身份。

  即使是最聪明的密码,其安全程度也会受到负责存储它的公司的限制。黑客可以借助“心脏流血”漏洞窃取企业服务器上受保护的数据。

  塔吉特公司表示,黑客去年利用从制冷承包商那里窃取的密码入侵了信用卡和借记卡系统,从而盗取了4000万张卡片号码。

  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人可能成为这两起入侵事件的受害人。自此事发生以来,塔吉特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将有价值的数据与其网络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在“心脏流血”漏洞今年4月曝光以来,已经有数十家网站呼吁用户更改密码。

  阻力犹存

  PayPal允许用户在最新的三星Galaxy S5智能手机上使用传感器完成购物。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也曾表示,在为最新一代iPhone添加指纹识别芯片时,该公司的高管就曾考虑移动支付功能。

  苹果的系统目前只能兼容iTunes等该公司自己的产品。PayPal用户却可以在任何部署Fido标准的网站上使用相同的指纹。当然,当Galaxy S和iPhone 5s的指纹失效时,用户仍然需要输入密码。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生斯图尔特·盖格(Stuart Geiger)专门研究人与技术的互动方式,他表示,要彻底抛弃密码,需要硅谷各大企业的通力配合,这几乎涉及从网络购物到视频聊天的各个领域。

  即使真的开发出了能够彻底取代密码的技术,数以亿计早已习惯了密码的美国网民是否真的愿意为了提高安全性而改变设备使用方式?“惯性是个重要问题。”他说。

  当今的种种乱象早已超过了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名誉退休教授卡巴托当初的想象,他和他的同事当年之所以开发密码,只是为了在共用的电脑上控制文件访问权限。

  “我们当初也没有预见到互联网的诞生。”他说。为了记住自己的各种密码,卡巴托会把它们都写在纸上。而现在,他则将这些内容都存储到在线文件中。

时间: 2024-09-22 02:12:18

数据泄密事件频发 但密码仍有生命力的相关文章

触目惊心:2015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数据泄密事件

2015年,是数据安全事故频发年,也是数据安全防护技术高速发展的一年.回顾整个2015,产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速,互联网+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带来更新式革命,然而新趋势下的数据安全状况变得越发严峻.Verizon最新发布的<2015数据泄露调查报告>显示,500强企业中超半数曾遭受过黑客攻击,来自中国的数据安全问题更加触目惊心,福布斯上榜的中国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都曾经不同程度遭受过攻击或出现数据泄露,特别是一些掌握大量民众个人信息的通信运营商及金融领域.明

2014国内外数据泄密事件大盘点

Verizon发布了<2014年度数据泄露调查报告>,报告中回顾了63737起赛博安全事件和1367起已经确认的数据泄漏事件.报告数据显示:由于数据库原因产生的信息泄漏高达25%.盘点2014年发生在国内外的数据泄密事件,探寻其背后的深层技术原因.实际上还有许多泄密事件,或正在调查,或无从确认,或无法公开.可以预见,2015年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泄露事件. FreeBuf科普:什么是赛博 赛博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指在掌控或管治方面是很有技能的人.动物和任何东西.美国东西方研究所与莫斯科国立大学情报

尽量减小数据泄密负面影响的九个办法

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尽量减小数据泄密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数据泄密是公司企业不得不面临的严峻现实.但是除了准备好一项数据泄密响应计划外,IT部门怎样才能最有效地预防和缓解数据泄密事件吗?不妨从这里开始: 1. 落实一项到位的信息安全计划. 据身份窃取资源中心(Identity Theft Resource Center)最近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的数据泄密事件中绝大多数是由黑客引起的:而在2012年的头一个月,新的泄密事件似乎多半也是由黑客引起的. 2. 实施强密码机制. 本月初早些时候,神出

Dropbox泄密事件仍在蔓延 一家成人网站被爆掉80万帐号密码

上周黑客在暗网相继泄漏了 Dropbox 和 Last.fm 两家公司的上亿条账号密码,暴露了互联网公司在保护用户信息上的严重缺陷.但现在这场"泄密事件"仍没有停止的迹象,最新的消息是黑客团队泄漏了色情网站 Brazzers 近 80 万条用户账号密码. 这个被黑客公布在暗网上的数据库包含条 928072 个账号的信息,其中包括 790724 个不同的电子邮箱地址以及许多用户名和明文密码. 在接受The Next Web采访时,Brazzers的公关经理Matt Stevens说:&q

揭互联网密码失控面纱:泄密事件突破黑客底线

摘要: 当谁都能下载到几个最受欢迎网站的用户密码库时,中国互联网这个看起来人们曾经可以说悄悄话.购物.存储照片.私人信件的虚拟世界正在揭开最后一层危险的面纱. 近半个月以来 当谁都能下载到几个最受欢迎网站的用户密码库时,中国互联网--这个看起来人们曾经可以说悄悄话.购物.存储照片.私人信件的虚拟世界正在揭开最后一层危险的面纱. 近半个月以来,CSDN.天涯等网站的用户密码库陆续被爆出被破解并在网上流传.一场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危机爆发. 这看上去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安全圈内人士判断,CSDN网站几

云端还是本地,数据放哪儿更安全之泄密事件篇

这年头,许多公司在以绝对惊人的速度生成数据,没有理由认为这种情形会有所改变.虽然其中一些信息不是特别值得关注,但是要是其他种类的信息最后落到坏人手里,会要了企业组织的命. 这就是为什么你考虑将贵公司的数据放在哪里:放在本地还是云端如此重要的缘故.虽然两者各有相对的优点,但在数据泄密屡见不鲜的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还是安全. 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两种方案的利弊.数据泄密可能发生的途径,以及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两种方案之间有没有一种更安全的选择. 云端还是本地,数据放哪儿更安全之泄密事件篇 将数据存储在本地

政府安全资讯精选 2017年第十四期 贵州政务云密码应用项目正式启动;Equifax 数据泄漏事件催生纽约数据保护立法

  [云上视角] 贵州政务云密码应用项目正式启动 国密局提出密码和云要融合发展  点击查看原文   概要: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霍炜日前出席广州云栖大会并发表演讲,宣布贵州政务云密码应用项目正式启动,并提出了关于密码和云融合发展的六个关键词:网络安全.密码.云安全.密码与云安全.安全感和中国方案.   霍炜表示密码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保护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构建基于密码的云安全防护体系是系统解决云服务安全与信任的有效手段.中国自主的商用密码算法ZUC.SM2和SM9已成为国

数据泄露事件频发,谁来背锅?

在电影<绝对控制>中,导演为观众构建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能记录下生活中一切的高端手机.满足家庭各个成员的智能家居用品,以及极为高效的线上互动服务,等等. 不过,编剧似乎也在拷问观众:在这看似平凡的生活里,到底我们是互联网世界的主体,还是已经深陷网中,无法自持.甚至,片中还提出了一个极为有争议的观点 -- "隐私不再是权利,而是特权." 现如今,用户在各类网站和App每输入一次手机号.银行卡.身份证号等信息,就会被记录.上传.然而,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些看似"隐秘&qu

NSA泄密事件之SMB系列远程命令执行漏洞及Doublepulsar后门全球数据分析

本文讲的是NSA泄密事件之SMB系列远程命令执行漏洞及Doublepulsar后门全球数据分析, 1.   概述 2017 年 4 月 14 日,黑客组织Shadow Brokers 公布了一批新的NSA(美国国家安全局)黑客工具.这批黑客工具中含有可以配合使用的一个攻击框架和多个攻击漏洞.这次的工具主要面向的是Windows系统,攻击框架非常易用,漏洞也大都是核弹级别的RCE(远程命令执行),配合框架和漏洞,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存在漏洞的 Windows 主机上执行命令.植入后门.一时间,各路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