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使用需注意事项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司业务发展与IT基础设施发展息息相关。IT基础设施架构不仅仅要快、可靠性高;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易于扩容,响应速度及时,能够按需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扩容。

超融合基础设施是数据中心最新的一种技术之一,致力于提供刚才上面提到的这些功能。随着供应商将此技术转换为产品市场中出现,超融合已迅速成为当今市场上增长最快的数据中心技术解决方案之一。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超融合

商品化下的超融合架构是将计算、内存以及共享存储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容易滴将它们加到硬件堆栈中。此外,该应用包含服务器与存储设备。超融合其虚拟化、设备集中管理相结合,从而使IT基础设施立即变得更具扩展性和响应性。SANs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工作人员可以远程控制完成工作,企业不再受限于复杂的硬件配置。实现网络简化,可以在几小时内完成添加、分配硬件配置,跟上企业发展的速度,保持企业IT发展简单化。

(备注:硬件堆栈:是通过CPU内部实现的,或说是CPU内置的。通常,栈底设在内存的高端,也就是把内存的最高一段空间划作栈区。这些都是向下生长栈。栈指针可能是专用的寄存器,也可能借用一通用寄存器。也有单片机是在数据区里划一块作栈区,可能是向上生长,也可能是向下生长。

SAN: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简称SAN)采用网状通道(Fibre Channel ,简称FC,区别与Fiber Channel光纤通道)技术,通过FC交换机连接存储阵列和服务器主机,建立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区域网络。)

如何使用超融合?

在过去,通过使用硬件定义网络,使得快速扩容变得既困难价格又高。为确保计算能力,公司不得不通过采购周期来推算硬件实施的时间,有时候会配置过度IT基础设施资源。

云技术的出现,为IT扩展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方式。云通过提供简单的即付即用的方式,让企业、公司只有在需要时才购买计算资源,这比过度配置资源更节省资源。

然而,很快就会发现,对于一些主要任务的应用,云技术并不能提供完全满足这些应用的合理方案,云技术缺少一个重要的特性:缺乏对内部控制与管理。由于将业务逐渐迁移到云端,使得企业对于业务的管理可靠性与绩效降低,业务完全受控于云的控制。

虚拟化基础架构

硬件商品化已不是什么新概念,将许多硬件被整合在在一起,为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所用已有一段时间。事实上,超融合的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其端到端的管理能力。

此外,由于超融合的硬件采购、支持都允许单一的供应商提供所有硬件设备, 因此,未来将不再同时联系多个供应商,省却很多不必要麻烦。大部分超融合产品提供商提供的产品已经验证过系统,并进行预配置,供应商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复杂性,确保使用简单。

使用这种即插即用的虚拟化方式,基础架构将变得更加灵活。在升级时, 在升级的时候,硬件节点可以在几个小时而不是几个星期内轻松获取,安装和配置。

超融合的交付

早期超融合采用者通过简化的端到端基础架构取得显著的成功,实现远程管理和监控磁盘、网络、计算和VMWare和虚拟机/管理程序的能力。此外,优化WAN、资源调配工具、数据复制和恢复都可以根据选择的供应商产品进行标准化。因此,虚拟化硬件不仅易于管理,同时还提供其他增值功能。

易于实施

超融合最最吸引人的优势在于超融合在期间可以按需增减规模,可以先从几个节点开始实施。随着发展规模的增长,再添加更多节点。超融合后期扩容意味着只是在整体架构中添加块的问题,摆脱对硬件的依赖。

附加价值

为使超融合更具吸引力,超融合基础架构有一些针对重要业务的内置功能:

使用内置的备份/修复/灾难恢复功能,增强业务连续性

整合数据中心设备资源,提高运营效率

设计、推出用于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的平台

易于开发内部私有云或混合云

使用超融合

综上所述,你很难不去选择超融合来帮助你管理业务发展。虽然选择超融合风险很小,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需在实施前制定一套已经论证过的,完整的、合理的实施方案,再去实施。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0-21 14:32:42

超融合:使用需注意事项的相关文章

未来就绪的数据中心:融合与超融合基础设施

鉴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技术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据中心朝着现代化方向演化的趋势.那些传统的基础设施已经太过僵硬了,无法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而且太过复杂,无法在成本或效率方面实现有效的管理.向超融合基础设施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架构的可扩展性,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模块化基础上进行扩展,以帮助扩展数据中心的容量.更重要的是,其可以有助于将数据中心从孤岛转向软件定义的架构,进而能够更快地采用新技术,从而使得在当今所投资的任何技术能够在未来得到验证. 虽然超融合的可扩展性在今天并不像融合基础

甲骨文宣布正式介入存储业务 超融合架构须基于对业务的深刻了解

原文:http://www.dostor.com/article/121038036.html 2015年12月10日,由DOIT传媒.存储在线和易会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存储年度峰会在北京盛大开幕.作为中国存储界有影响力的年度行业盛会,峰会以"把握数据经济,重塑商业变革"为主题,吸引了上百位存储界的顶级学者专家.数百位产业精英和企业用户出席.  由DOIT主办的中国存储峰会是中国存储产业界最为隆重的年度大会.十一年来紧贴存储产业发展,丰富地记录了存储产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发展,已成

浪潮在美发布InCloudRail超融合一体机,助力数据中心平滑上云

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8月16日,在旧金山召开的英特尔IDF全球大会上,浪潮发布InCloud Rail超融合一体机,为企业数据中心提供简便.高效率和高可靠的融合架构解决方案.InCloud Rail超融合一体机建立在基于百度.阿里应用验证的融合架构基础上,预置InCloud Manager云管理平台,支持跨云平台融合和异构虚拟化环境的集中管理.同时,搭载基础环境快速部署工具,部署速度是传统解决方案的10倍以上.   VMware存储与可用性业务部,合作伙伴发展副总裁Skip Bacon先生.浪

书生云王东临:真正的超融合产品要像“机器猫” 开箱即用

"经过6年的发展,我们已经为技术找到了非常好的落地产品,可以突出我们的优势,现在到了我们大展宏图的时候了."20年前书生集团从电子公文业务起家,后来经营过电子书网站, 6年前开始进入云存储领域,在存储技术取得突破后专注提供云基础架构. 书生集团的历史用创始人王东临的话说,是一个顺应IT变革趋势不断创新的过程.现在书生云成功转型后,凭借多年来累积的企业级服务经验和打造用户体验的能力,希望将刚推出的超融合一体机产品更快推向市场. 书生云王东临:真正的超融合产品要像"机器猫&quo

大势所趋与各具特色 超融合市场玩家大盘点

要说现在服务器市场什么最火,应该属超融合.在过去的一年,超融合销售额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不管是硬件厂商还是软件厂商,都在试图切入到超融合市场. 超融合基础架构(简称"HCI"),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x86服务器)中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HCI起初是受到Google.Facebook等大型互联网公司通过软件定义技术构建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启发,采用计算存储融合架构用于虚拟化环境,为企业客户

融合与超融合:数据中心该如何选择?

融合架构的目标降低超负荷工作的数据中心的压力,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系统来补充现有的IT投资,这一切都是浪费.本文涵盖准备对进行数据中心进行融合或超融合改造需要了解的基本原理. 融合是将数据中心多层结构(通常是计算,网络和存储)预先打包或整合为一个系统. 融合架构的目标是简化IT结构,提升效率,从而减轻数据中心过载以及人手不足的压力. 但采用融合与超融合系统的挑战之一就是在选对合适的时机.除找准时机外,企业组织还行需要替换或增加服务器来实现融合. 融合的第一步为此是成立一个新项目组,建立一个全新的平

超融合架构:主数据存储使命之外

 在主站点上实现的数据存储与工作负载广为人知--而与之对应二级站点则并非如此.也正因此,近年以来二级站点相比主站点,在体系结构方面发展甚缓. 按照惯例,数据存储的主站点与应用程序直接读写.交互数据;工作负载的主站点上则负责程序运行,但并不一定用于支持最终用户.一级或二级应用程序(如ERP.CRM.Microsoft Exchange与SQL Server等)往往都被视为主站点上关键应用程序.在二级站点上,我们一般只会想到数据保护.归档.复制.重复数据删除.压缩.加密.分析报表以及二级应用的测试和

超融合超越企业传统存储绕不开的六个问题

   [51CTO.com原创稿件] 在虚拟化及云计算技术大规模应用于企业数据中心的科技浪潮中,存储性能无疑是决定企业核心应用是否能被虚拟化.云化的关键考量指标之一.传统的做法是升级存储设备,从低端.中端到高端存储,但这没解决根本问题,性能和容量仍不能兼顾,并且不能很好的解决异构设备利旧和架构扩展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一种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管理软件,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硬件资源,在可控成本范围内提供最佳的存储性能,并能根据业务需求变化,从容量和性能两方面同时快速横向扩展.这也是当今软件定义存储兴起的

为何企业积极采用超融合基础设施

今天的企业领导人们都在积极的寻找一种方法,来使得其应用程序能够更快的运行,IT管理更便宜,配置更容易.而超融合软件(HCS)的出现则意味着现如今的企业组织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够从他们的硬件中发掘出更多的潜能.新的数据中心选项正在出现,其节省了时间,空间和资金--创建了一个行业枢纽,以及一个新的侧重于超融合基础设施 新需求要求进入下一代数据中心   业务部门的需求 IT部门的需求 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更快 简单化 降低IT成本 自动化 更简单的交付 自由的选择   解决方案便是HCI HCI彻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