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网服务器频道3月21日消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整合等创新型应用的推进,国内金融、电信、电商等行业的发展驱动力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商业智能分析在企业业务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对于高可用、高可靠、高可管的服务器系统有着愈发强烈的需求。
昨日,“创新技术 决胜关键——曙光高端服务器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作为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导者和云计算的领先企业,曙光公司迎合用户的高端需求在此次发布会上正式推出新一代全自主研发的八路服务器——I980-G10、曙光I840-G25,以及刀片计算机节点CB80-G20,为用户关键应用提供了更多选择。此外,曙光在发布会上还分享了U2L(Unix to Linux)解决方案与实用案例,展示了服务器新品在数据库搭建、数据智能分析等方面所拥有的广阔前景。
高性能、高稳定性 曙光服务器新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曙光公司首席运营官王正福】
曙光公司首席运营官王正福指出:“曙光秉承持续创新的精神,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应用解决方案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聚焦创新和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曙光围绕着用户关键应用平台的需求特点,在探索服务器生态系统建设进程中不断创造集聚应用价值的产品。此次推出的I980-G10等服务器新品,以极高性能、极低故障为亮点,将在降低企业用户的运维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让高端服务产品在关键应用中发挥特长。”
【曙光公司副总裁沙超群】
曙光公司副总裁沙超群介绍到,为了充分挖掘英特尔E7 V2处理器的性能潜力,本次发布会的重磅产品I980-G10采用了领先架构设计,可配置高达120个处理器核心、8TB内存,适用于金融,证券等大型数据库、数据仓库、大型ERP,CRM、数据检索与挖掘、商业智能等关键应用,可以为用户提供超高的性能、强大的扩展能力、超强的可靠性与强大的管理性能。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曙光的服务器新品还实现了高稳定性,充分融合了自身服务器产品高可靠性的独特设计,在所有关键部件采用全冗余设计,并具备60多项RAS特性,为关键业务中提供了赶超小型机级别的可靠性,在测试中更达到了99.999%的全球最高标准。
英特尔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中国区总监凌琦表示:“E7 V2处理器是英特尔最新的高端处理器家族,能够支持紧跟当前业务发展步伐的性能、支持处理广泛工作负载的可扩展性。为了将E7 V2处理器高性能、高稳定性的优势应用于企业的业务实践中,英特尔与曙光等服务器市场领军企业构建了高效运行的服务器产业生态系统,在硬件性能挖掘与系统优化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沟通和协作,并促成了曙光I980-G10等优秀的服务器新品的问世。通过这些高性能的服务器,将帮助企业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计算优势,快速适应最新技术趋势,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并提高业务效率。”
从“去IOE”到“U2L” 曙光服务器新品助力关键系统自主可控
“棱镜门事件”已经成为决定服务器市场格局的“分水岭”,长期潜伏的信息安全与信息主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要提高我国关键部门与关键领域的信息安全级别,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实现重点产品与系统的自主可控。因此,从“去IOE”到“U2L”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曙光公司总裁助理曹振南指出:“要实现‘去IOE 化’,可以选择的策略是使用安全性更强、自主可控程度更高的X86服务器来代替RISC小型机,而这也符合成本效益与历史发展趋势。据统计,目前全球服务器总量,2%的小型机需要花费约30%的总支出,使用X86服务器可以大幅削减成本,这直接促成了近几年X86服务器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而曙光此次推出的优秀服务器新品,将配合优秀的U2L解决方案更好的助力X86服务器快速替代传统小型机。“
【曙光高端服务器新品】
曙光此次发布的服务器新品I980将以高性能、高稳定性的特点,配合U2L解决方案,将进一步提升系统RAS特性。而曙光U2L解决方案天生具备的可信生态环,更可以为公安信息系统、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系统、核心数据库等关键应用提供自主可控的支撑,在降低用户成本的同时,提高国家的信息安全整体水平。
同时,曙光服务器新品在硬件技术上的跳跃式发展,以及其高处理能力及高可靠性等优秀特性,使得各类应用能够从Unix体系转移至性价比更高的Linux体系。方案可以通过容错手段保障关键业务应用,同时利用高性能的内存计算技术、闪存卡及底层优化的算法实现毫秒级的实时业务处理和秒级实时业务处理,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库以及数据库集群,满足高效、低成本X86体系数据中心等建设需求。通过曙光U2L解决方案,将搭建更加符合成本效益、更安全、更具活力的服务器生态系统。
通过曙光服务器新品的高性能、低能耗、高管理性、高扩展性、低成本等优势,将帮助企业在大型系统和关键应用中把握先机。而凭借服务器新品的优秀表现,曙光将能进一步发挥在高端服务器上的技术与市场优势,从而为全行业提供服务器整合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应对数据存储、实时分析、商业智能、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更深、更广的应用挑战。
(作者:李祥敬责任编辑:李祥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