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若自述:亲身经历证明微信“盲流”

  【编者按】谈到移动互联网,80%的话题都离不开微信。这个可爱的小绿巨人,正在用连接建造移动帝国,重新编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然而,微信从社交关系链拓展到电商生态圈,需要很多具体操作运营环节的梳理和系统性建设,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流量扩张。否则,就是昨日腾讯电商的剧情重演。

  对此,资深零售人士、华平资本投资顾问黄若也曾尝试在微信朋友圈中售卖进口牛肉。他用亲身经历证明,有流量却没有针对流量的导引和Mapping(用户地理位置定位),很可能变成自生自灭的“盲流”,从而严重削弱流量价值。在这方面,至今腾讯或者借助微信的各方开发,依然没有突破性进展。

  以下为黄若自述:

  移动时代, 火的是微信,这一点大概不会有异议。我曾开玩笑说,30岁以下的年轻人,如果至今仍未使用微信,那他多半是(古时代)穿越过来的,如果他没听说过微信,那就得查一查他是不是偷渡进中国的。

  至于微信的商业化运用,特别是怎样进入电商,各种文章论述讨论甚多,反倒腾讯自己似乎不着急,除了微支付环节有些动作外,用微信拉生意卖东西,至今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仅有那么几百家公众账号或银行界面的商家植入,也做得零零碎碎,大有一副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样子。

  经历了PC端电商平台几次并不成功的尝试以后,腾讯对于自身平台的开发性运用,显得十分保守。近些年的动作,更多是利用自身的流量优势和资金力量,做投资性的布局,包括团购、易迅、点评等等。腾讯是一家的优秀互联网公司,长于开发,弱于商务化运营。在我看来,他们用投资加流量输出的方式布局电商及移动生活领域,以这样的方法构建企鹅帝国的生态圈,十分符合腾讯基因,也体现了互联网的协同精神。

  电子商务大家争夺多的无非是入口和出口。在PC端时代,淘宝和天猫是 大的交易入口,支付宝则是以担保买卖的形式建造了流量出口。后来诞生了美丽说、蘑菇街这一类的导购型网站,试图在淘宝之上再架设一道流量入口,我称之为网络的购物班车(线下卖场、百货公司很常见)。这本身是电商模式的一大创新,但是动了淘宝的奶酪,在淘宝平台位居PC端电商绝对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导来导去,基本上还是依赖淘宝生态生存,导购网站难以形成持续的商业价值。假如电商的分布不是这么集中,那么导购网站的话语权一定大大加重。出口方面,美国谷歌做购物车,其实就是出口流量的生意,在中国,由于有了绝对统治地位的支付宝,即使搜索引擎做流量出口,也没有太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从零售交易流程上看,做生产不如做买卖,做买卖不如做服务,做服务不如做流量,这似乎已经成了中国电商行业的一个规律,所以大家都试图在流量的入口和出口两大环节上拼抢。

  如今进入移动时代,移动电商的运用,微信和微支付,毫无疑问是移动端入口和出口的战略布局。就好比开发一片新区,要先做好“三通一平”,铺设好水电煤,地段因此升值,你的获利大。

  但移动端要拓展到电商生态圈,需要很多具体操作运营环节的梳理和系统性建设,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流量扩张。有流量没有针对流量的导引和Mapping(用户地理位置定位),很可能变成自生自灭的“盲流”,从而严重削弱流量价值。在这方面,至今腾讯或者借助微信的各方开发,依然没有突破性进展。

  都说O2O,还有生活服务类的运用是移动电商的重点,这方面大家有共识,但具体怎么操作?

  移动端现在看来更多的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这一点和PC端更多是人机(人和产品)之间的连接链条明显不同。移动的APP需要让人下载、打开,微信的好友、粉丝需要对方添加、记载,从商务逻辑看,基于人之间的运用较之基于人与机器的运用更具有可信度,更长于分享互动,活跃性和成交潜力也更高。

  有人因此认为微信的销售将是以朋友圈为主的框架,例如我有一款好的运动鞋,通过微信发布,朋友圈知根知底,购买一定踊跃。这个判断我并不认同。

  首先销售是件技术活、专业活,玩票开心可以,但是要以此为职业,需要采购、进货、成本、销售策划等一系列操作,这不是人人喝着咖啡就可以干好的轻松事。

  其次绝大多数用户并不希望在好友圈里搀和太多的商业色彩。微信上的公共账号已经证明,你可以有很多粉丝,大家喜欢看你的新贴,跟进你的分享。但如果你持续在上面灌水发广告,则人群一下作鸟兽散。我本人曾经在微信平台上尝试卖进口牛肉,叫好的很多,叫座的很少。大家觉得听说你要卖牛肉很好奇很鼓励,但未必找你进货。从消费者心理上看,对方不知道你是否专业。再说如果有售后服务或投诉,他又不好意思开口,朋友归朋友,买卖归买卖,这是一个常理。

  再说零售通常都有二八法则,或一九法则。少量商品构成交易的绝大比重。即使要通过人人开店的方式营销,做做长尾没有问题,但热销商品一定需要专业化的团队、口碑和流程运作。

  我认为移动电商的最大机会,在于提供给无数已经实际运营实体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一个绕开PC平台,直接拓展其互联网生意的绝好机会。

  淘宝宣称有三百万活跃卖家,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相比于全国的零售企业,这是一个零头。

  我看到的数字,国内现有各种线下实体零售服务业,包括我们在街头巷尾、社区底商随处可见的各式摊铺,总数约5000~6000万家。这还不包括个体户,例如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就有几千户摊主,各地批发市场的售货众多个体经营户。

  对于数量几千万以上的线下零售实体和生活服务业提供商,PC平台的经营门槛其实不低:要懂得网络运营,要时时上网盯着,要懂得拍照、旺旺等。我们的确看到了类似电脑城、小商品批发市场有很多人同时开网店兼营,但路边卖羊肉串的,服装城里摆摊卖衣服的,通过电脑开店显然不那么容易。

  而手机移动平台的便利性和低使用门槛的特性更加符合这个群体的工作习惯。照片拍摄、上传,简单两行字的描述不用特意花太多功夫。时时在线的移动功能,更加符合他们同时要忙碌实体店面或摊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当然移动电商的运用,APP后端的开发依然需要,包括下单流程、API借口和库存更新、付款确认、售后服务等等。

  以餐饮业移动端的运用为例。现在各个APP功能,大多还局限于餐厅地址、电话、食客分享等等,这只是移动版的社区或广告模式。手机餐饮服务的更多发展前景在于,利用APP定位、订餐、点餐,例如准备中午12:20到某某餐厅,提前就把菜单点好要求几时上菜,预付全款(可以有折扣)或定金,客人到场,直接入座就餐。既节省了用户等待时间,又大大提高了厨房出菜计划。我一位朋友Frank在北京CBD从事办公室员工午间快餐手机订购服务,以此节省很多人午间叫外卖时间,我建议这项业务应当更进一步,设计成网上直接勾选下单,商家按时送达(否则免单)的移动订餐交易。在这样的场景里,客人的时间紧迫性需求很突出,高峰期的处理能力是餐厅能否获得更多交易的核心,移动运用能够为双方提供价值。

  移动端的电商运用由于阿里腾讯的交恶,在客观上大大延缓了这一进程。本来微信有流量有用户黏性,淘宝有商品有成熟的购物流,是一件可以两全其美的互补。只可惜阿里一心想着自己的那块地盘,找一个借口封锁了微信端的导引接口,而腾讯的电商平台又一直不见起色。只好大家都那么半空中吊着,一直不能形成繁荣的生态链。阿里也曾经试图自我塑造,弄了一个来往,不出半年就无果而终。这也再次证实了我在《我看电商》书中总结的那个现象:

  互联网行业,一家中国公司复制一家外国公司的模式在国内做,成功几率较大,因为有地利、人和、国情优势,例如百度之于谷歌,淘宝之于eBay,可是如果是一家国内互联网公司试图复制另一家已经成功的国内企业,基本都不成功,例如PC端的拍拍之于淘宝,百度之于天猫,来往之于微信。除非是前者在后者还没有真正构成行业垄断的时候及早切入。例如蘑菇街之于美丽说,还有更早时候的艺龙之于携程。

  移动端的电商发展有一个环节至今仍不明朗,那就是中介的作用。

  线下零售的中介(购物商城)和PC端的电商平台,都以流量提供和交易促成的角色,占据利润的显要地位。移动端以用户(个人)为单位,加上唯一性和实名制特点,本身可以自发布自交易自运营(当然需要统一的流程),这样的大背景下,中间流量提供方的作用是否表现得更为隐性并退居次席,这个尚有待实践。我们都知道流量的重要性,但PC端电商那种平台为王,平台运营方不断提升交易收入(广告,服务费,扣点等等)从而挤压卖家生存空间的做法,并不健康。

  注:本文摘选自黄若新书《再看电商》

  黄若简介:中国连锁零售及电子商务骨灰级领军人物,江湖人称“黄药师”,跨界老兵。原当当网首席运营官,天猫创始总经理。有近30年的商业、零售业从业经验,曾长期任职多家全球500强企业高管、历任易初莲花、万客隆、天津家世界等知名零售企业总经理、执行副总裁等职。后加入淘宝网,任运营中心副总裁并负责淘宝商城的组建,带领团队开创了网上零售B2C平台这一全新电商模式。

  一位实操型的商业管理者,具有丰富的大型企业管理经验,同时对东西方不同的企业体系及消费者行为有着深刻了解。在领导零售业创建、重组和业务拓展方面具有专长。2011年6月自电商行业隐退,现服务于风险投资业。

时间: 2024-10-23 19:52:22

黄若自述:亲身经历证明微信“盲流”的相关文章

亲身经历网站文章从不被收录到顺利释放的过程

在7月7日的那天,笔者所在的淘K网由于外链突然飙升的缘故,导致出现了某几个重要的二级域名被降权的情况发生,从此进入了长达一个月的huange.***.com.jinge.***.com以及biaige.***.com也出现了降权的情况,也由于这次打击,网站从原来的站长权重3下降为权重2,流量从原来的500的日均ip下降到280左右的日均ip. 尽管进入了8月初不久,那三个被降权的二级域名由于不断进行站内更新终于恢复了权重,很多关键字也回来了,但另一个情况发生了,就是出现了长达一个月的网站更新文章

亲身经历网站被降权后之更新快照不收录文章的过程

相信对于不少做网站的朋友而言,都曾经经历过自己的网站被降权这样的情况吧?当一个网站被降权之后,排名什么的都会下跌,甚至有一种被拔毛的感觉在里面,同时即使网站本身通过不断原创.规律地更新网站之后,能顺利度过这个大约一个月的被降权期之后,还会有一个遥遥无期的百度考核期.以上这些情况,正是笔者目前正在亲身经历的一个过程,为了让各位辛勤努力做网站的同仁能有一个规避错误的机会,笔者把整个过程进行一次详述. 降权事件回顾 笔者所在的网站是垂直型O2O电子商务网站,是为那些喜欢唱K的朋友提供ktv预定服务的,

新手怎么做淘客赚钱,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出来!

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出来! 简单的说,我是从16年的9月份开始做淘客的,之前是开淘宝店自己找货源进过 货,也做过加盟代理,但是一直都没有做起来.从我开始接触到淘客,就已经 有非常多淘客大咖,看着别人做淘客那么赚钱,心里当然是跃跃欲试了.下 面和大家分享以下我做群淘以来的心得体会.要是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 家指正! 刚开始做淘客,是做的群淘客,天天就是加人,建群拉人.真正开 始做才知道,加人拉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群里有人后还要去维护群 .还有就是发现加到的很多都是同行,自己群里成员质量也是

说说亲身经历的草根seo的辛酸

说说亲身经历的草根seo的辛酸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的背后总有太多的汗水和辛酸.作为一名草根SEO我入行差不多也有一年多了,一年多的时间看似很长,实则我感觉非常短暂.说实在的,我进入SEO行业算是幸运的,因为我一入行就遇到了一个很照顾我的主管,可以说我从学习SEO到现在他算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了,工作之余他问了我今后的打算,我说以后想在SEO好好发展,他跟我谈了很多并且把那本厚厚的<SEO实战密码>毫不吝啬的拿给我供我学习使用,我也没有让他失望.每天下班回来,吃完饭后就

《关系营销2.0——社交网络时代的营销之道》一克服对曝光的恐惧—我的亲身经历

克服对曝光的恐惧-我的亲身经历 关系营销2.0--社交网络时代的营销之道 勇气就是做你不害怕的事情.除非你害怕了,否则勇气无从谈起. --埃迪•里肯巴克 对我来说,写作本书过程引发的恐惧,与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时你每天面临的恐惧相同,都是对曝光的恐惧.在我的学生时代,我的害羞达到病态的程度.我最不喜欢的科目就是朗诵.我会紧缩在椅子里,尽量不让别人看到自己,希望老师不会点我的名.但是,我的成绩很好,在加拿大读小学时还跳了一级,提前一年小学毕业.然后我家搬到了苏格兰.当我的同学16.17岁读高中毕业

群编网购防骗宝典网友亲身经历成为生动案例

□晨报记者 关 健 在 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网上一篇名为<史上最牛网购防骗手册>的帖子广受关注.发帖人"哥是开淘宝的"从揭秘网购骗局到传授防骗技巧,详细地总结了网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各种欺诈行为,其中不乏鲜活的案例.不少人读后纷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手册>的实用性进行推敲.与此同时,其他 网友也在这股打假风潮中陆续推出了涉及食品安全.汽车.旅游.电视购物等领域的防骗技巧,共同组成了一部详尽的"3·15防骗宝典". "仔细

司徒无伤:亲身经历说说我为什么支持cn域名涨价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cn域名从07年3月实行1元以来,很多站长欢欣雀跃,做站成本大大降低,每个人都拥有一批域名.我从个人亲身经历来讲讲我为什么支持域名涨价,对cnnic最近关于1元域名体验结束的决定,我举双手双脚支持. 07年之前,我做站基本是不用cn域名的,更早的时候cn罕见的贵,不同的注册商,从一两百到好几百都有.况且在很多站长心中cn的价值与com相比,还

亲历5-12 站长老A的亲身经历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淘宝客 站长团购 云主机 技术大厅 编辑语:通过几天的等待,我们终于等到了亲历地震的那位都江堰站长---老A,他在12日中午在admin5站长网发完文章后失踪,到目前现身已经过去了7天,今天他就以亲身视角,向大家描述地震当天的情况,老A对编辑说现在一切都还算稳定,但是自己却经历了一生难以忘记的过程,看到太多伤感的画面,再次感谢admin5站长网上一直关心他,以及地震中受

要爱情,还是要房子!80后亲身经历告诉你如何爱情事业双丰收!

没票子,没房子,女朋友不想裸婚!眼看着奔三了,马路边的楼房广告调戏似地告诉我:别二了,奔三吧!可是这广州的房价吧,动不动二三万一平,周末去市郊看房,坐车坐了四十公里,一套房还得七八十万,想着以后上班早上五点半就得起床,还要每月背负几千块债务,只恨没勇气从开发商那气派的样板房阳台上跳下去. 爱情在高房价的催化下,已经支离破碎,恋爱马拉松已经进行到了尾声,女朋友也没好脸色给我看.现在实真TMD残酷. 为了挣钱,我起早贪黑,拼命加班,做兼职,银行卡上面的数字也渐渐大了起来,可跟天价般的房价相比,还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