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奇虎360公司遭到了某财经媒体自头版开始连续5个版的报道,文章对360旗下的安全卫士、浏览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并得出结论:360产品具有“癌性基因”。
将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癌症”,套用到对360产品的描述上,应该说,文章对360产品的态度也很明显——务必除之而后快。应该说,如果这是一篇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这样的态度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篇文章恰恰是一篇调查报道,这也是引发360董事长周鸿祎极为不满的地方,“文章采访了360所有的竞争对手以及很多黑客,单单没有采访我们,而他们跟我们的沟通渠道是通畅的。我认为这是违反新闻原则的”。
应该说,程序的公正大于结果的公正,正是由于认为这篇文章的出炉,在程序上很不公正,使得360感觉到非常委屈。因为这些都是技术问题,完全可以给自己澄清的机会。而且,很多问题此前360公司也澄清过,但文章中一句都没提。
在阴谋论盛行的当下,周鸿祎自然而然的认为这是竞争对手们的再一次抹黑,尽管周鸿祎至今没有拿出证据来,但是360公司称,已经向新闻出版署进行了举报。其实,是不是抹黑,完全可以举证倒置,让该媒体自己来澄清其主观动机是什么,因为,这样的报道的确很蹊跷,即便放在新闻史上,连续5个版针对一家公司的“单向”报道,都是前所未有。
其次,从论证过程上来看,这篇文章的技术性非常之强,按照常理,应该是出自技术类媒体,而非一家财经类媒体。应该说,绝大多数财经媒体的记者,都不具备该文章所拥有的技术知识背景。因此可以推论,不论是否真的存在阴谋论,该文的出炉至少借助了大量来自第三方的“技术”支持。
对于这样的“当头一棒”,360公司当然是要奋起反击,周鸿祎也晋级召开了媒体发布会,对文中所指责的问题一一进行了澄清和驳斥。不过,这种澄清和驳斥依旧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周鸿祎也清楚,这就像打乒乓球一样,没个完,“我用明文传输,你说我不安全,我加密传输,你说我黑匣子。我怎么着都不对”。
如果梳理一下360的发展史,应该说,从首创360安全卫士走到今天,几乎都是在口水中长大的,在口水中,周鸿祎做了广告,在口水中,周鸿祎也惹了麻烦。不过,今天的情况却大有不同,以往的口水战,都是企业对企业,个人对个人。如今,360要直面一家媒体对其的全面发难,在话语权上,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在新闻史上,这是一场蹊跷的事件。何去何从,尚难定论。
【焦点事件日记】
编者的话:上周,发生在360与每经之间的一场博弈吸引了众多眼球,对此,我们做了梳理。孰是孰非?想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360是否会撤诉?每经会否有继续的报道或赔礼道歉?我们将给予关注。
2月26日
今天,《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用近5个整版的篇幅发布《360黑匣子之谜奇虎360“癌”性基因大揭秘》一文。这组报道均出自每经记者“秦俑”,每经在头版标注“出于保护记者人身安全的考虑,本组稿件记者署名均为化名”。
当天下午,360迅速做出回应,指出每经以匿名记者引述匿名人士和360竞争对手言论的方式,违背了新闻道德及媒体工作职业操守,决定起诉《每日经济新闻》报社,坚决追究虚假报道者的法律责任(详见360官方微博)。
2月27日
今天,在360搜索宣布与即刻搜索、健康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举办网络315假医假药专项曝光活动上。有媒体问及起诉《每日经济新闻》的事,360公司总裁齐向东表示:决定起诉,该篇媒体报道绝对是无中生有,把8月16号搜索上线以来,把微博媒体上造的一切的谣言做了汇集,这是纯属的谣言。齐向东明确表示,作为一个新闻媒体不应丧失了一个基本新闻道德的良知和底线。
2月28日
今天,360公司举办了媒体开放日,向到场的100余家媒体,集中进行了辟谣,但每经的记者被拒绝入内。会上,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坦言,“都是做了搜索惹的祸。”周鸿祎认为,这件事情的本质,还是360在中国对巨头的挑战与反挑战,未来只要我们还做搜索,只要试图打破垄断,这种抹黑就不会断。针对报道中的九大质疑指向,360公司一一揭示真相。(详见文后针对质疑的“真相”回应)
3月1日
今天,因事件的双方一家是媒体,另一方是企业。媒体业内有着“同行不议论”的不成文行规,但由资深媒体老师维护的《移动吐槽》的创立者团队表达了他们的个人观点:在硬新闻产品中,媒体的主要角色更应当是一个忠实地记录者、讲述者,而非一个代位审判者。(全文可查阅微信公众号“移动吐槽文”既然都说360… …)
3月2日
今天晚上8点,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通过微博回应“媒体开放日,每经记者拒绝进入”一事。周鸿祎做出的解释是“360媒体开放日的那天,根据法务的意见,公司拒绝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入360办公地点。原因是360起诉每日经济报道后,进入司法程序,双方首先是原被告关系,不宜以采访和被采访关系接触。等诉讼有了结果后,我们将考虑对每日经济新闻开放。”
360官方发布了针对报道涉及内容的回应,如下(以下内容有删减,详见360官方微博):
1、360安全卫士7.3.0.2003l版本记录和上传软件操作行为,会“泄露用户信息”、“窃取用户隐私”。
回应:云安全软件判断进程安全性的过程中必然要与云端进行交互。安全软件都有“进程防护”功能,也就是对运行程序的安全性进行判断。国内外包括360、金山、腾讯、趋势等云安全软件都会联网检测运行程序的文件指纹、文件签名、命令行参数等信息,否则无法拦截和查杀木马病毒。对此,《360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有过完整的说明。
2、360服务器上的“用户隐私”数据被谷歌搜索爬虫抓取。
回应:所谓“隐私数据”是360安全卫士对可疑网址的查询记录,主流安全软件均采用该机制。这些数据只是360安全卫士对可疑网址的查询记录。目前各种钓鱼、欺诈网站已经成为中国网民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360安全卫士为全国网民每天拦截3000万次恶意网址访问。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就是得益于基于云的网址安全体系。事实上,这也是目前主流安全软件的通行做法,包括诺顿、趋势等莫不如此。
3、360浏览器有“后门”,从服务器定期下载dll可执行程序。
回应:报道中提到的dll文件,实际上只是配置文件,并不具有“遥控”作用。配置文件做成dll形式并添加数字签名校验是安全软件常规做法,可以保证程序在加载配置文件时,能够确认文件没有被木马篡改过。这种做法还可避免下载文件时被中间人攻击。比如黑客通过ARP攻击劫持下载过程,返回由黑客构造的恶意配置文件。
4、全新安装的Windows7在开启自动更新、尚未安装任何第三方软件前,360安全卫士对其安全评估结果竟是0分。
回应:赤裸裸的谎言,任何用户都可以自行验证。试问,一个“全新安全的Windows7”为何会有百度工具栏,为何会在收藏夹中有百度、腾讯的收藏项?这个所谓的全新Windows从何而来?
5、360安全浏览器“浸润”网银安全,屏蔽权威认证机构VeriSign,换为自己的认证机制。
回应: 360浏览器并未屏蔽VeriSign认证。
6、使用360手机卫士及360手机通讯录进行云备份或云恢复时,用户数据通过请求网址明文传输。
回应: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这些数据采用高强度的工业级加密算法进行保护。360手机卫士和360通讯录,只有在用户主动使用360云备份功能时,才会将用户所选择的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等数据进行加密后上传。这些数据在网络传输和服务器存储的全过程中,都采用了高强度的工业级加密算法进行保护。即便用户手机连接到黑客的钓鱼WiFi,这些数据也难以被解密泄露。
7、360旗下iOS平台多款应用遭苹果应用商店下架是因为“窃取隐私”。
回应:下架一事是由于360手机卫士企业版测试时违反了苹果开发者规则,与用户隐私无关。360公司已就下架一事与苹果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至今仍在努力沟通中。一旦取得明确的结果,我们将第一时间向广大用户汇报。
8、360“利用V3升级偷偷卸载竞争对手产品,安装推广软件”。
回应: V3是360安全卫士升级程序版本号,绝不会偷偷卸载竞争对手产品和安装推广软件。
9、瑞星发现360有“后门”、首次揭露“不安全”。
回应:瑞星谣言侵犯360商誉 已被法院判处罚款20万道歉10天。法院判定,瑞星公司立即停止针对奇虎360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北京青年报》上连续十天发表道歉声明,并赔偿奇虎360公司20万元。 (小冰 整理并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