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大戏开锣之后,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企业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风头无贰。与此同时,运营商则拖着落寞的背影被挤到了舞台的边缘,只留下曾经的万丈雄心和当下的一声叹息。
伴随着互联网和电信业务的加速融合,OTT业务(Over The Top,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服务)的替代效应快速发酵,逐步从增值业务蔓延到短彩信、语音等基础业务,颠覆性地冲击着电信业务原有的商业模式。运营商的语音和短彩信收入下滑、总体利润额和利润率下降已成大势所趋,流量经营成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产业界关于运营商将沦为“哑管道”的预言甚嚣尘上。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局,国内外运营商的应对大体上有三板斧:一是加大3G、4G网络等基础设施投资,为善流量经营之事而利高速网络之器,但高速网络像是他人做嫁衣裳,加速了语音等传统业务的替代,而价值未被充分挖掘的流量经营并不足以支撑起正在坍塌的大半边天;二是大规模压缩成本开支,从管理费用到市场费用再到人力成本,但成本的减少造成了竞争中的资源匮乏和人才流失;三是倾力打造互联网产品,或独资或主导或收购或参股,但无一例外都想将互联网产品与传统业务整合,而开发、决策、运行、激励机制的水土不服和产品属性的凿枘不投又导致这种努力成效不彰。
这三板斧都是运营商面对产业冲击时的应激反应,因冲击方式、力度和自身情况不同而在组合上各有区别,从短期看也许能适当延缓业绩下滑,从长期看则没有找到挽回颓势的灵丹妙药。客观地讲,三板斧其实都砍对了位置,但在招式上并没形成套路,欠缺作为整体转型战略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差异化,既不足以扬长避短,也不足以呼应ICT产业(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革命的期待。
那么在新的产业格局中,互联网产品和运营商的产品之间是不是简单的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未来的ICT产业将会以怎样的态势融合和分工?在新的ICT革命中运营商还有机遇和优势吗?流量经营时代运营商被管道化是不是难以摆脱的宿命?运营商的转型战略应当在怎样的维度上实现破局?
这些问题彼此纠缠、深刻复杂,您要想听咱们明天开始慢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