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竞拍价为211万美元。和梦游仙境的艾丽斯一样幸运,艾丽斯·施罗德得到5000个小时,与股神巴菲特单独“聊天”的机会;并得到巴菲特授权写其自传。 巴菲特一个朋友评价,这本书好像把沃伦的衣服都扒了,深入他的皮肤里面去观察他。艾丽斯·施罗德毫不犹豫地说,是的,我是最了解巴菲特的人。 《滚雪球》亦将艾丽斯·施罗德推上了另一个舞台。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将其评为“2008年度最受瞩目人物”,与她获得相同殊荣的有本·伯南克、希拉里·克林顿。艾丽斯·施罗德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已经从金牌分析师转型为红极一时的作家,正在筹划写一本商业新书。或许未来,她会写一本关于巴菲特投资的“宝典”。 ⊙本报记者 吴琼 这是位金发蓝眼的美女。《滚雪球》的作者艾丽斯·施罗德打眼的外貌令她的人生传奇更吸引人:一个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毕业的小女孩,走进华尔街当了金牌保险分析师,继而获得股神巴菲特认可、历时5年写出首部巴菲特个人传记。这样一个丰富的人生,令艾丽斯·施罗德为无数投资者、证券从业人员、媒体工作者羡慕,确实很少有人能在这些方面同时企及她的高度。 在人生这个“投资”游戏中,她幸运地丰收了。这一点,可是巴菲特不能传授的。 德克萨斯州的小女孩 少年时期的艾丽斯·施罗德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许最大的缺点就是太恋故乡。 “我在德克萨斯州长大。我读了一个很好的中学,成绩也不错,算是中学时最聪明的学生之一。我也得到了很多好大学的奖学金,不过我没有去,仍然选择呆在德克萨斯州。” 艾丽斯·施罗德回忆,“当时在美国南部,大家还不能理解去最好大学读书的重要性,或者说他们并不了解教育的重要性。人们更希望呆在家乡,从来没有想过到其他地方去看一看。在那种文化下,我觉得没必要去德克萨斯州以外的地方读大学。” 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也是一所名校。会计专业和新闻传媒专业在全美排名居前。从业多年后,艾丽斯·施罗德才发现自己的精彩人生居然和这两个专业息息相关。“念大学时,我的会计很糟糕,于是我决定补短,考了会计师执照。后来,我就到了德克萨斯州的安永会计事务所工作。”选择会计这一职业,更多出于一个好强小女孩的天性,“因为我下了一个决心。无论我做什么,无论那是不是我天生就擅长的,我都要和别人做得一样好。” 带着这分倔强,艾丽斯·施罗德很快得到了一个见世面的机会,“我被调到美国纽约的安永事务所。”离乡背井的艾丽斯·施罗德,开始和保险业亲密接触。事后证明,这成为她通向巴菲特王国的奠基石。 “我以前的一个老板是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他聘请我去FASB。” 回忆着这段往事,艾丽斯·施罗德无疑有些兴奋:“哈!这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以前,我从来没有从事保险公司的项目。保险真的很有趣,里面常涉及概率,有一点像赌博。虽然我不赌,但尝试一下如何来下注倒是桩挺有意思的事。我后来就爱上这份工作了。” 慕名而来的保险公司、投资机构纷纷向艾丽斯·施罗德投来橄榄枝。“我没有接受保险公司的聘书,因为我觉得这有悖于职业道德。我去了Paine Webber任财务分析师,负责观察保险类上市公司,主要集中的财险公司而非寿险,财险包括车险、房屋险。” 三段职业给了她不同的视野,“作为会计师,我可以看很多不同的年报,了解不同的公司。作为监管者,通常在发生事情后进行修补、加强监管;股票分析师则教会我如何写文章、做报告、做陈述,揭示华尔街的情况。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地打造自己的职业生涯。” 进入巴菲特王国 世界有时很小,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于是艾丽斯无形更接近巴菲特王国了。艾丽斯·施罗德倒觉得,自己进入巴菲特王国,是因为“勇敢、热情执着、专业。” 1998年,艾丽斯·施罗德在华尔街担任分析师已经五年了。她盯上了一家叫“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尽管当时巴菲特已经因投资而闻名全球,但当他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后却乏人关注,甚至没有多少人去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巧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以换股形式收购了通用再保险公司,作价220亿美元。 这成了艾丽斯·施罗德敲门砖。 “作为保险分析师,我一直密切跟踪这次收购。另外,我的客户也希望我研究调查。”艾丽斯·施罗德没有对手,因为“在伯克希尔·哈撒韦通用再保险公司前,一大堆的分析师关注通用再保险。但当收购完成后,其他的分析师都放弃了。”于是,艾丽斯·施罗德那股不服输的倔劲又犯了。“1998年的夏天,我开始写长达54页的调查研究报告。其间,我给巴菲特写了一封信,问他是否愿意同我及我的客户见面,我们会前往奥马哈。” 艾丽斯·施罗德说,“很多人会说你写这封信是没有用的,不可能收到回复。其实我自己也没想到巴菲特会回复,我只是想试试看,毕竟我的客户非常期望能和巴菲特见面。” 勇敢得到了回报。“没想到巴菲特真的回复了。当时我在出差,通过旧金山一个机场的付费电话和秘书联络。我的秘书通知我,巴菲特来电了,还给了我电话号码,让我直接和他通电话。” 艾丽斯·施罗德似乎重新回到那一刻,“当时,我非常害怕、非常紧张,因为我真的没料到他会回电。于是,我在旧金山机场上拨通了巴菲特的电话。” 随后,艾丽斯·施罗德和投资者共13人去奥哈马拜访了巴菲特。“我们在他的办公室呆了两个小时,谈论的话题围绕着保险行业。后来,巴菲特开车带我们四处参观,我们挤满了他的车,根本坐不下,但我觉得非常荣幸。” 一周后,艾丽斯的电话再次响起,令她惊讶的是,“巴菲特告诉我,他作了一个决定。他将只为一位分析员提供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合法信息,并希望我做这个唯一的信息员,同时邀请我去公司看看。”从此以后,艾丽斯·施罗德开始和巴菲特保持密切联系。“巴菲特选择我,一方面是因为公司需要,另一方面是我此前的努力。当时华尔街或者投资者并不了解伯克希尔·哈撒韦,巴菲特希望找一个人成为华尔街和公司之间的桥梁。我一开始就主动表现出对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兴趣,巴菲特已经看到我1991年1月起写的一系列关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研究报告,所以他认为我是最合适的人选。” 巴菲特:为什么不辞职写我的书呢? 艾丽斯·施罗德跳槽到摩根士丹利后,仍然负责分析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艾丽斯·施罗德成为华尔街的金牌分析师,2002年冬天被《评论》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分析师”,被A.M.Best评为“40名最受瞩目人物”,并登上了美国《商业保险》杂志评选的“35名未来之星”之列。 艾丽斯·施罗德没想到,2003年她的职业生涯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长期的交流后,巴菲特建议艾丽斯·施罗德写一本关于自己的传记。“巴菲特说,‘你是业界一流的分析师,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非常熟悉,为什么不辞职专心专意写一本关于我的传记呢?’我当时真的很吃惊,巴菲特传记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建议巴菲特自己来写,但他无意写自传。” 好胜心最终战胜了胆怯,艾丽斯·施罗德决定再勇敢一次。“当我决定写巴菲特自传后,我和巴菲特坐下来谈细节。”深知巴菲特喜欢控制人,艾丽斯·施罗德开出一些条件,比如“这本书的作者是艾丽斯·施罗德,而不是巴菲特,所以编辑和控制权全在我的手中。无论我怎么样写,巴菲特都不能干预;想采访谁就采访谁”等等。巴菲特欣然同意,只提出了一个条件:“朴实,不要奉承和夸大其词。”用巴菲特的原话就是“当我的观点和他人不同时,请选择不太讨巧的那个。”在艾丽斯·施罗德看来,巴菲特授权其写传记源于四点,“勇敢执著,拥有专业知识,熟悉巴菲特和哈撒韦公司,写作风格得到赏识。”当然, 艾丽斯也承认,“在男性占主流的分析师行当中,女性显然占便宜。” 2003年,艾丽斯·施罗德辞去了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的职位,开始深入巴菲特王国。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巴菲特大开方便之门:和艾丽斯·施罗德交流了近2000小时;开放了两个大档案室,里面保存了巴菲特的投资材料、信件和个人感兴趣的主题资料;为艾丽斯·施罗德提供了确认两人合作关系的信,以便她采访时出示给受访者。艾丽斯·施罗德则采访了巴菲特250位朋友、家人和同事,翻阅了巴菲特从未披露的无数私人信件和档案,录制了300个小时的访谈。 2008年,作为首部巴菲特授权的自传《滚雪球》面世,引起了全球关注,其英文版版税以720万美元的天价出售。巴菲特曾在信中指出,我对这本书没有
意见,希望它畅销。书中的我比现实中的我要好,但我愿意朝那个方向调整我自己。 目前,艾丽斯·施罗德已经转型为作家,正在酝酿撰写另一本商业书籍。“1998年接到了巴菲特的电话,改变了我整个人生。如果没有那通电话,我可能还在呆在华尔街,或者呆在保险行业里,可能不会成为一个作家。巴菲特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很久以前,男人写下规则,制定了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主宰着今天的商业环境。为了在这个依然是男人把持的财经界取得成功,她们凭借怎样的独特魅力,游刃有余,大放异彩? “财经名女圈”关注财经界名女,让读者感受她们非同一般的人生。 艾丽斯看巴菲特 专注 矛盾 强烈控制欲 艾丽斯有时很顶真,当问及“她是不是最了解巴菲特的人时。”她立刻睁大那双美丽的蓝眼睛,斩钉截铁地说,“我不想说也许、大概、我认为,我确实是最了解巴菲特的人。”那么让我们来透过艾丽斯来近距离“接触”股神巴菲特。 记者:巴菲特是股市的常胜将军,他投资并深享GEICO、国家保险公司、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等大牛股的丰厚回报。在你的印象中,巴菲特在投资上犯过什么错? 艾丽斯:确实沃伦也犯过错,但比起他的成功来,这些错都是小错。我记得有4个失败的投资案例,Dexter Shoe、NetJets 、Us Air、Conocophillips。前两个是非上市公司,后两个是上市公司。 虽然这两年中,他承认确实犯了一些错误。但在整个金融危机中,他做得是很不错的。第一,他保护了哈撒韦公司,在所有金融机构中,哈撒韦是唯一不需要被拯救的,也没有破产,更没有想重新注资的。因为它没有很多债务,也没有很多衍生品,更没有利用任何杠杆来进行投资。第二,金融危机后,拥有大量现金的哈撒韦找到了投资机会。 尽管NetJets(注:1998年,巴菲特以7.25亿美元买下NetJets)收购方式为现金加股票)刚过门时还盈利,但2001年开始就因借钱“融资飞机库存以及收购核心机队”等,连续亏损。2003年,税前亏损4100万美元,已连亏损3年;2005年亏损8000万美元。2005年,巴菲特公开表示,我错得一塌糊涂。 巴菲特承认,去年投资康菲(Conocophillips)石油是重大失误,现开始减持。去年6月油价接近每桶140美元高峰时,大手买入数十亿美元的康菲石油,当时股价约95美元。今年一季度哈撒韦公司亏损15.3亿美元,主要受害于康菲石油。若去除投资减值亏损,哈撒韦公司一季经营溢利17.1亿美元。 记者:巴菲特最担心的是什么?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前半段,巴菲特为什么没有投资,比如救雷曼等公司? 艾丽斯:2006年,沃伦76岁时,他告诉我,公司有2500亿美元的现金,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将这2500亿用于投资,不知道市场会不会再次疯狂下跌提供投资机会。 2006年,沃伦已经意识到房地产的泡沫日益膨胀,所以他没做什么投资。2008年贝尔斯登破产前,向他求助过,但他拒绝了。当时,沃伦告诉我,根本不能量化出来“贝尔斯登”的损失有多少,即使将哈撒韦公司所有的钱投进去仍然会亏损。后来,房地美、房利美、雷曼兄弟都向他求援,几乎所有的大银行都来了,但沃沦只是说“不”。 记者:据你了解,巴菲特在投资界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艾丽斯:沃伦很专注,他的自控性很好。第一,沃伦对数据相当敏感,在投资前他已经对投资打分;第二,沃伦相当理性,做生意时将个人的感情和投资完全隔离。在股票昂贵时,沃沦宁愿现金闲置也不愿意降低投资标准;但当机会来时,他会勇敢出手。沃伦告诉过我,在一场危机中现金加勇气是无价的组合。所以金融危机之后,他投资了高盛、通用电气等优先股,得到了10%至15%的股息;后来又以富有吸引力价格购买了银行类股票、房地美、房利美等。 第三,沃伦相当专注,无论做生意还是和别人交谈。我在华尔街工作过很久,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像他这么专注。他早上来上班路上、晚上睡觉之前都在想投资品种。 有一次,沃伦告诉我,“强度”是卓越的代价。要变富,要成为行业里面的第一名,必须持续专注才能完成。 记者:巴菲特最想做的是什么? 艾丽斯:巴菲特希望,像罗斯女士一样至少活到104岁。罗斯是俄罗斯的移民,一个非常专注于工作的人,一周工作6天半。她将家具店卖给了哈撒韦。95岁时,罗斯又开展了新业务;当她99岁时,开始为哈撒韦公司工作,签订了不竞争的协议,她活到了104岁。 沃伦曾经说过,我希望能够比罗斯还活得长五年。他的公司股东也希望他活得更长。我们希望有一天能为他祝酒,看着他微笑,使他能够如愿以偿。 记者:巴菲特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既具有广博的慈爱之心和伟大的社会正义感。但同时,他在生活和投资中又显得相当冷酷。2003年,他收购克雷顿房层公司时,明显带着商人的冷酷,甚至可以说是“趁火打劫”,尽管明知这家公司不错,只是现金周转出问题了。在对方讨价还价时,仍然连续4次咬定“12.5美元成交。”另外,身为亿万富翁,却拒绝了有孕的女儿借3万美元装修房屋的请求。 艾丽斯(沉思):沃伦是一个特别有控制欲的人,尤其对钱。一旦属于他,就很难拿出来作其他用途。在商业活动时,他可以完全摒除感情因素,专注于正在从事的活动。 写《滚雪球》时,我最想探究的就是他的这些矛盾。公共场合很外向,但私下却很内向;对不认识的人慷慨,对家人吝啬。 记者:巴菲特最喜欢看哪些报刊杂志?他在乎媒体怎么评价他么? 艾丽斯:沃伦每天至少读5种报纸,华尔街日报、纽约日报、金融日报、华盛顿邮报、奥马哈太阳报。另外,在办公室时,他会一直看CNBC,但会将声音关掉。因为他最感兴趣的是CNBC是怎么谈论他的。 沃伦一度很喜欢媒体,并视自己为“报纸人”。因为孩童时,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送报纸。1973年,沃伦收购的《太阳报》得了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奖”;20世纪80年代,他投资了《布法罗新闻报》。目前,沃伦只拥有两家报纸。 他还认为,平面媒体不是网络或者博客能够取代的。
《滚雪球》作者:我就是最了解巴菲特的人
时间: 2024-10-04 00:53:50
《滚雪球》作者:我就是最了解巴菲特的人的相关文章
《滚雪球》作者详解巴菲特:他的成功在于专注
赵刚 尽管CBN记者面前的爱丽丝·施罗德的眼神并没有她的著作<滚雪球>扉页上的照片看上去那么犀利,但聪明伶俐的她却获得了股神巴菲特的青睐.在5年的时间里和巴菲特长达2000多小时的接触,给了她一个全面了解股神的机会. 她称自己是最了解巴菲特的人,从巴菲特每天必读的5份报纸到来中国拒绝美食而大嚼汉堡,她眼中的巴菲特是全方位的.她也坦承这段经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股神的精神似乎已经在她的人生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CBN:在和巴菲特接触的过程中,对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施罗德:在我的印象里,巴菲特是个
王传福减持是为巴菲特让路否
证券时报 吴家明 "沽清比亚迪H股套现约2.8亿港元公司股份"事件有新说法 据比亚迪透露,该减持股份已被公司现有外资机构投资者吸收,并承诺长期持有 也许是通过"股神"巴菲特,比亚迪(01211.HK)这家汽车及电池生产商才变得更加广为人知.但有趣的是,就在巴菲特看好比亚迪并多次增持的情况下,比亚迪股份创办人兼总裁王传福却以每股25港元的价格出售其所持有的全部1120万股H股股份,不仅让市场产生一片质疑之声. 而昨日比亚迪股份的股价似乎也受到影响,盘中涨幅一度超过4%
巴菲特自白:谁将是我的继承人
巴菲特(图片由财富堂杂志提供) 沃伦-巴菲特(专栏),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正因为他在金融危机中的某些做法而备受责难.但是对于他的崇拜者们而言,谁将继承巴菲特的衣钵,才是最值得关心的话题.最近,美国<名利场>杂志撰稿人Bethany Mclean前往奥马哈,与巴菲特数次访谈,试图从他的内心与投资经历中,寻找到有关继承人的蛛丝马迹. 译/刘蕴绮 在奥马哈市的Gorat牛排馆享用过午餐后,沃伦?巴菲特与我一同向门外走去.这家餐馆是家庭式经营的,巴菲特每年都会来光顾25次左右.这一次,他
巴菲特的落地时分
陆小平 今天,若你在Google中输入"巴菲特"三个字,轻敲回车键便可以得到1480万条记录,这个数字远高于地球上任何一位企业家,任何一位政治家,大多数的娱乐人士,甚至比在演艺圈打拼了28年的华人天王刘德华(1440万)还高.而若你想编写一本关于巴菲特的书,你在走进图书馆后还敢写作的话,你大概是这个星球上最勇敢的人了,因为现存与巴菲特有关的图书在80种以上,光传记就有8种以上,"传奇"."传记"."正传"."投资之道
股神巴菲特的生意经 拒绝触碰苹果谷歌等科技企业
一切看上去都如此完美,除了天气. 201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召开前一天,道指历史上首次触及了15000点,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盘站上了1600点,持有美国运通.可口可乐.IBM等大额股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自然是直接受益者之一. 此外,该公司在同一天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实现4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 但年会却不得不在奥马哈当地罕见的寒风冷雨中召开,尽管气温骤降至摄氏零度左右,却依然挡不住来自全世界股东的巨大热情. 一位
刘建位:我看巴菲特的天价午餐
⊙特约撰稿 刘建位 最近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是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元,拍卖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对此大家疑问,这么高的价钱值不值? 朝圣还愿的角度来看再贵也值 我的看法是,单纯从吃饭的角度,肯定不值:从向巴菲特请教的角度,也不值:但从朝圣还愿传道的角度来看再贵也值. 一是从朝圣的角度,再贵也值.就像很多信徒用一辈子积攒的钱去朝圣,这是一生的心愿,不能只用金钱来衡量.把小贝C罗所有超级足球明星再加上乔丹科比所有超级篮球明星再上杰克逊U2所有超级歌星等等加在一起,也没有巴菲特一个超级投资明星创造的
巴菲特入股中国企业比亚迪,称“王传福才是真正的明星”
巴菲特 导读: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了对股神巴菲特的独家专访,以下为节目文字实录: (主编:孟庆海 记者:付豫 摄像:李培) 2008年9月,巴菲特破例入股了一家自己并不了解的企业--中国的比亚迪,在今年的年会开始前,巴菲特亲自来到比亚迪展台,和他的老搭档查理·芒格一起试驾比亚迪的最新电动车型,巴菲特称,随着经济发展,我们会在中国做更多,我保证大家会在中国再看到我. 在采访中,巴菲特先生还特别提出,希望通过我们的摄像机表达他对中国的祝福:"中国很有潜力,我希望把潜力变成事实,在下一个
刘建位:只有盖茨能接巴菲特的班
文∕刘建位 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理财师 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以及巴菲特粉丝最关注的问题其实不是慈善,而是巴菲特的接班人到底是谁.根据我对接班人标准的分析,真正能够接巴菲特班的人只有一个,那个人就是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最符合接班标准 比尔·盖茨最符合巴菲特提出的接班标准. 第一,比尔·盖茨更年经.盖茨比巴菲特年轻25岁,足以保证能够领导伯克希尔持续发展30年. 第二,比尔·盖茨能力更强.盖茨创立并领导的微软公司,目前股市总市值2136亿美元,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股票总市值2054亿元.考
传记作者披露“巴菲特现在最感兴趣的是能源”
本报记者吕一冰 通讯员王逍君报道昨天,巴菲特全球唯一授权创作的"官方"传记--<滚雪球>的作者爱丽丝·施罗德,继在北京之后来到深圳演讲.以招商证券VIP嘉宾为主的350多位深圳.广州的金融业.企业界高端商务人士云集.这位曾与巴菲特进行过2000多小时交谈的前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披露说,"巴菲特现在最感兴趣的行业是能源." 艾丽斯·施罗德因撰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研究报告而与巴菲特结识,而巴菲特也因为赏识她的洞察力和掌握主题的能力,授权施罗德撰写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