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共用这“互联网”三字,然而两者意思却大相径庭;前者之重心在于互联网,后者却是金融。在互联网和包括金融在内的传统行业不可避免要融合的今天,这场大变革的到底谁主沉浮,而在前不久央行暂停线下条码支付, O2O线上线下融合的步伐步步紧逼的背景下,互联网到底能不能征服传统金融机构?这已经成为目前最大的悬念。
互联网的逆袭
在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全面渗透的今天,金融这个堡垒异常顽固;和别的行业不同,金融由国家高强度管控,不可避免地是非市场化竞争,这一点即便在西方国家也如此。在中国,金融领域的管控更严,在五大行之外的股份制银行也没有多大的可创新的权限及空间。2013年后,金融体制改革的呼声和动作加大,互联网公司借势闯入了这一特权市场。
以往金融体制内部的改革,根本无法让体制的既有利益者伤筋动骨,因为制度本身就由他们制定。互联网公司是另一种打法,从边缘入手,把以前被大银行忽视的小微需求通过互联网整合并对接起来。从效率上来说远远超过传统银行,也符合金融的普惠理念。当互联网公司占住边缘市场后,由边缘进军核心市场也就在所难免。
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势力在自身核心利益未受威胁前是可以和互联网公司和平相处,过去的几年,不少银行陪着支付宝成长,甚至和支付宝一起“违法”(如工行所说的快捷支付是违法);但眼看着余额宝资金超过2500亿后又很快达到5000亿,这时银行才开始感觉到了威胁。互联网公司的野心不是吃边角料,是要推动大改革甚至是革命。
近期,在传统金融势力一系列的反扑后,互联网公司的条码支付、虚拟信用卡、快捷支付等遇阻,两方势力进入相持阶段。中央高层进行金融改革的决心很大,所以也乐见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的论战;所以,马云敢公开叫板“四大天王”,支付宝员工写信公开反驳工行,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传统金融机构也知道大势难以阻挡,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危机,现在做的是通过各种方法竭尽全力地在争取时间。
传统金融机构期望的是金融互联网,由自己主导金融和互联网的融合;而互联网公司显然更自信,站在顺应历史的一遍,手握大量消费数据和先进技术,期望的是互联网金融。在便捷和安全之争上,互联网公司已经占据了便捷,只要在安全上做出努力,传统金融机构就没理由继续阻挡;以后政策还会有反复,中央也只是想借互联网公司去倒逼传统金融势力改革,所以政策会一直对传统金融势力起保护作用以维持它们的地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传统金融势力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推动金融体制进步的一方是互联网公司。
条码支付暂停阻挡不了O2O线上线下融合,O2O的曙光
条码支付被暂停后,O2O行业有不少人对前景感到很迷茫;支付确实是O2O的关键一环,前面O2O行业领域传播最广的文章都是支付创新,如《美宜佳样本:移动支付破解O2O关键环节》和《银泰的实验:摸着石头过O2O之河》都是着重介绍线下移动支付的作用。
其实大可不必对O2O的发展感到悲观,首先条码支付确实只是被暂停,未来放开的可能性很大。退一步讲,即便短期无法放开,线下支付创新还可以以其他方式继续推进。银联银行想把线上线下区分开来,互联网公司可以做线上交易,但不能入侵线下他们的市场,这从逻辑上是行不通的,因为O2O线上线下在快速融合,线上和线下无法人为的分开。
银联和银行不是反对条码支付,他们是反对线上企业通过条码支付抢夺他们的市场;银联银行自身的客户端也有扫码功能,但他们铺设在商家的POS机无法和他们的客户端配合起来,而互联网企业通过开发新型POS或直接利用智能手机、Pad就能实现线上线下配合,并且能给商家初支付以外的其它服务(如客户关系管理,预订,营销等)。
回到之前的问题,即便线下支付短期无法放开,O2O也不会受阻。O2O产业链除了支付创新外,营销和技术层面有大量的事情可做。2012年行业谈论O2O,以支付闭环为第一话题,O2O发展到2014年,支付闭环依然很重要,但已经不是O2O的必然先决条件。O2O的核心是商家(品牌、零售商)和用户建立点对点的关系,客户关系管理的属性大于销售。
线上向线下全面渗透,O2O全面融合;央行只是暂时堵住了一个孔,在大势面前央行也无能为力;互联网企业去倒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这是各方乐见的。从上面传递的信息看,线下条码支付放开,时间不会太长;另外,苹果公司基于近场支付的新型技术有望在iPhone 6上配备,届时又一轮创新支付潮将打来。有足够理由相信,O2O会有无限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