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不孤独 前阵子,著名的“小众”歌手陈绮贞在北京开了场演唱会,她的歌迷们兴高采烈地前来捧场,却没想到前来捧场的同好竟然多达万余人。小众歌手的大市场,着实让人大跌了一回眼镜。 小众这个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布尔乔亚式的特立独行。一群喜爱独特事物的人聚在一起,在别人或不解、或羡慕的目光中享受自己的生活;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理想:建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花园,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同欣赏。这个愿望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体现,尤其是在悄然成长着的豆瓣里。像前文提到的陈绮贞,这个以小众歌手自居的75年生人,在豆瓣上的小组成员竟然达到了整整50000人,这还不包括其他零零散散的歌迷小组。 这是什么概念?对比一下,在豆瓣搜索周杰伦的相关小组,人数最多的是4762人。 豆瓣或许不是中国最大的SNS社区,但是它却是美誉度最高的社区之一。不像天涯、猫扑这些大型综合社区的热闹氛围,豆瓣的风格是静悄悄。我的一个朋友评论说,豆瓣或许是全中国所有骚包的聚集地。这句话属于主观色彩浓厚的个人观点,但是抛开无伤大雅的小小调侃,我这位朋友所说的“骚包”——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文艺青年”——确实在豆瓣俯拾皆是。 “文艺青年”这个词在大众的口中讲出来,或多或少带着一点戏谑的意味;不过其实这个词代表的正是小众文化的一种中国式体现。 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生活方式如同山崩一般不可阻挡地倾泻到一部分中国人本来封闭的文化世界中。虽然期间政策上有些反复,但并没有遏止这一趋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摇滚、散文和诗歌让一些人有了自己的执着信仰。 在中国,和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情况一样,对新事物充满憧憬和向往的人总是少数派。在那个年代,他们就是中国当代小众人士的普罗米修斯。这群人影响了中国所谓“垮掉的一代”——饱受争议的“80后”。他们对纯净、尖锐以及先锋艺术的热爱让他们有别于身边的同伴,戴着眼镜身形孱弱是他们示人的典型形象。于是乎,社会给这群人起了一个响彻古今的浑名:文艺青年。[page] 新时代的交流方式 豆瓣的出现给了这些文艺青年一个机会。 20岁左右的年轻人大都渴望得到认同,但特立独行的年轻本性让他们很难在长辈或是相对循规蹈矩的同伴那里得到满足。然而在网络中突破地域的限制,让他们能够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志同道合者得到交流和相互的认同——虽然这样的互动在最初、最原始的论坛或者聊天室里就已经存在,但是豆瓣这样从创立开始就贴上了“以文会友”(不妨将这个“文”理解为“文艺”)标签的社区,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小众文化的氛围。 再确切一点,与其说是豆瓣给了文艺青年满足自己从众欲望的机会,不如说是web2.0给了豆瓣这个机会。 作为中国最纯粹的小众网站,豆瓣却有着与“小众”二字怎么也不搭的巨大用户群——早在2007年11月,它的注册用户数量就超过了100万。用户提供内容这一模式让原本充当上帝角色的网站管理员成为了服务员,豆瓣在用户间设立的良好互动氛围让任何思想都能迅速地传播。 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下,文艺青年们更享受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个一个小组将用户分成不同的圈子,诗歌、后摇、旅游或者钢琴;其间虽然有一定的交集,但在自己圈子里获得满足却总会给人更纯粹的成就感。更有甚者,不同的圈子之间还存在着针锋相对的对立关系——开头提到的歌手陈绮贞,在豆瓣里就有专为反对她成立的小组“我们都不喜欢陈装装”,成员也有562人之多(和她夸张的粉丝群比起来,这个显得更加的“小众”)。 咱们小众有力量 然而,数以百万计的“小众”聚集在一个地方,哪怕这个群体再怎么分散,看起来也不像是一股可以忽视的力量。 今年年初在互联网监管机构开展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中,豆瓣因被官方认为“小组栏目存在大量色情内容”而被列入
曝光网站名单。豆瓣网于是响应该行动,以清除色情内容的名义,将某位豆瓣用户在相册中存放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若干绘画作品义正词严地加以删除。 马蜂窝被捅之后,有多名用户在豆瓣网上发起名为“反低俗,给名画穿衣服”的线上活动,以示抗议。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们突然变得害羞起来,活动的参与者们将艺术品中优美的曲线统统盖上了密不透风的衣服,以示内心之纯洁。这次含蓄的抗议活动声势颇为浩大,在多家媒体刊登了穿着中山装的大卫像照片之后,豆瓣网心领神会,恢复了最初那名用户的相册,当然也同时关闭了其网站上的“反低俗”线上活动。 这次诙谐的抵抗,是小众群体在web2.0时代最典型的集体活动之一。在这个文艺青年遍地走的时代,小众的力量、文艺青年的力量,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孱弱的眼镜男的形象可以相比的了。 自05年至今,Web2.0已经在今天的网络世界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小众也早已不是散乱、孤独和无力的代名词。
文艺青年遍地走:小众群体的大众力量
时间: 2024-10-22 07:22:26
文艺青年遍地走:小众群体的大众力量的相关文章
文艺青年的文艺范儿营销
他们也许比较抗拒商业,但会心甘情愿为兴趣买单,通过很多品牌就足以勾勒出一个文艺青年的肖像. "文艺青年"是继"小资"之后兴起的一个身份标识,这是有别于大众的一类群体,但并不小众,他们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越发壮大.从社会角度看,文艺青年群体的产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一方面,越来越发达的经济基础让年轻人对上层建筑--精神世界的追求越发注重;另一方面,网络发展带来了丰富的文艺涉猎渠道和资源,让年轻人找到可以多元发展的文化方向. 文艺青年喜欢独立音乐而非流行音乐,喜欢相对小
新《红楼》开播宝玉是富二代黛玉是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林黛玉富二代贾宝玉薛宝钗理想太太史湘云梦中情人秦可卿一姐元春"白骨精"探春凤姐妙玉 新版<红楼梦>终于在上海.青岛等地的地面频道开播了,但广州本地观众还要等到下月中旬才能看到这部电视剧.正如导演李少红之前预测的那样,新<红楼梦>的开播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有赞美声也有源源不断的板砖.不过,新<红楼梦>能引起如此多的关注,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原著小说的深入人心--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都有自己理想中的"金陵十二钗&qu
浙商创投陈越孟:文艺青年搞VC投资 LP参与投资决策
当我们根据事先的约定,来刿a href=""http://zdb.pedaily.cn/company/浙商创投/"" target=""_blank"">浙商创投总部时,陈越孿/a>正忙碌着"面试"一宿a href=""http://news.pedaily.cn/industry/互联罿"" target=""_blank"
70后的文艺青年,现在都要做企业家了
摘要: 今年8月份,果壳网CEO姬十三亲自写了一封招聘的公开信<这可能是加入果壳最好的时机>.这个时候距离果壳网成立已经过去了接近四年,距离姬十三到北京做科普已经过去了六年. 今年8月份,果壳网CEO姬十三亲自写了一封招聘的公开信<这可能是加入果壳最好的时机>.这个时候距离果壳网成立已经过去了接近四年,距离姬十三到北京做科普已经过去了六年. 过去六年里,和他先后创办的科学松鼠会.果壳网在人们的印象中被打上了"科学"."死理性"的标签.每当转基
80后的文艺青年中间开始流行使用三星的SM-G9009D电信版
不知从何时起,文艺青年这个词开始流行起来,这些人有一定的文化涉猎基础,注重外界对自身的感受,尤其是80后的文艺青年,爱好广泛,对事物普遍有自己的看法,当然,对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方面也十分有见解.就拿智能手机来说吧,如今在80后的文艺青年中间开始流行使用三星的SM-G9009D电信版,这款手机的很多功能都设计得非常人性化,而且符合80后文艺青年的需求.首先拿上网这事儿来说吧,这些文艺青年们平时基本上是离不开网络的,不管是聊天.看新闻.看博客还是分享好玩的事儿,都是通过手机网络实现的,而这款三星的S
文艺青年张向东:在理想与现实中骑行
刘佳 "少数人有足够的能量和运气,可以在短暂的一生中,过好几种生活."2012年8月,当互联网圈有名的"文艺青年"王微宣布把自己创立的土豆网卖给竞争对手优酷,从土豆"退休"时,他的好友张向东曾这样感慨. 2年多后,张向东送给好友的这句话,却成了自己离开久邦数码的真实写照. 带领久邦数码登上纳斯达克,完成了五大洲骑行,把一路的感悟写成<短暂飞行>,当张向东把14年前给自己定下的奋斗目标(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写一本书.周游世界)一一实现后,
社会化媒体营销帮助小众产品精确寻找小众群体
小众产品是指小众需求的产品,这种产品的特点是客户分散.需求表现分散.信息分散.这种产品如果靠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9680.html">传统广告,好比大炮打蚊子.靠闹市区的门面店铺,不断涨价的店租让企业不堪重负.因此,小众产品纷纷退出市场,被"尘封"起来,等待合适的条件下再入市场. 互联网上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出现和逐渐成熟,让许多被"尘封"起来的小众产品枯木逢春.在社会化媒体的平台上,我们可以看
莫言体坛没文化文艺青年笔生花
林丹自传的签售现场火爆异常.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79250.html">本报记者 廖艺 摄退役的赵蕊蕊改走知性路线.伊布的文艺气息让人意外.无所不能的霍尔金娜.林丹林丹的自传.本报记者廖艺 摄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雷煜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杨敏 昨天的广州购书中心迎来了"文艺青年丹"林丹不是来打球的,而是来签售自传.在<直到世界尽头>中,林丹文艺的一面被全面发掘,这位"文艺青年&qu
“文艺青年”凡客诚品何时梦醒互联网基因?
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会烙印上公司创业者鲜明的个人基因.如果说在阿里那里,是马云翻云覆雨的太极神拳和战略谋划:在京东身上,是刘强东这个苏北汉子的纵横捭阖:那么,在凡客的品牌血液里,流淌的一定是陈年的文艺青年范儿. 从2011年开始,在近年来巨鳄翻腾的国内电商江湖里,凡客的势力一直在不停地萎缩,并且每年总要被曝出一两次重大危机,从高管震荡.内部管理失控,到最新的市场传言"凡客的资金链"再现危机等等.在经历了从2008到2010年的三年巅峰之后,在随后的三年里,凡客又戏剧性地迅速跌落低谷.凡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