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为颠覆而生

第一财经周刊本期封面图  iPod、Wii、PSP、Kindle这些轻巧的手持终端似乎可以让人把整个世界都带在身上,
它们颠覆了所在行业的游戏规则,同时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文|CBN 记者 杨樱 赵慧 薛华  相信你现在已经对这样的生活方式习以为常:在上班的路上随意将iPod放在衣兜里或是夹在衣服上,听音乐的同时拿出Kindle,看看昨晚睡前没读完的小说结尾,或者用PSP来谋杀时间;晚上下班回家,三五个好友共同相约,展开一场肩并肩的战斗,仅仅1000点的成就分数已经足够把白天工作的不愉快忘得一干二净。花钱如流水?没关系,还可以用iPhone的小软件来记账;深夜的时候则要更新一下博客,开心网偷偷菜,然后到豆瓣上秀一下刚刚看完的一部电影。  但是就在几年前,人们还不得不以这种方式生活:宝贝一样揣着一只索尼Walkman,家里唱片和书籍一直堆到天花板;想玩游戏?那就不得不忍受游戏厅的乌烟瘴气;看书需要去图书馆提前占座;19点是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的时间,20点则意味着最热门的电视剧只用了几年的时间,读书、玩游戏、欣赏音乐和电影,以及与他人交流,人类精神生活的这些领域所惯常遵循的方式就被颠覆了。主导这些颠覆的,是伴随互联网和计算机的革命而崛起的新兴公司推出的产品,我们将之称为精神领域的颠覆性产品。它们为颠覆而生,甫一面世即为其所处的行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这些产品和它们依附的后台内容资源系统以颠覆者特有的咄咄逼人姿态,对人类的精神文化资源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整合。iPod和网上音乐商店iTunes让每一首歌曲都变得唾手可得,一个Kindle电子阅读器可以连接23万本图书,通过它花费9.99美元就可以读到最热门的小说,订阅杂志、报纸甚至热门博客也变得轻而易举;从俄罗斯方块到帮助糖尿病人监控胰岛素含量的医用软件,iPhone上3.5万个应用程序几乎可以满足你所有想象。  一些更深刻的改变也已经或者正在发生。IPTV机顶盒的不断普及,会让一家普通的电视制作公司,甚至一位有足够幽默感的网络作者成为堪比老牌电视台的超级制作者。谷歌的搜索引擎让信息搜集变得易如反掌,并让“学习能力”有了新的内涵;同样由这家公司热情倡导的云计算则告诉我们,所有能连上网的设备都可以变得智能—网络上物美价廉的计算机组足够让你找到所需的资源与服务。  于是,不经意间,人们发现,街角的那间常年在门口放台音响播放流行音乐的唱片店消失了,隔壁的游戏厅也已经换成了手机体验店,书店也渐次关门大吉。随着它们的消失,唱片公司的日子不好过了,现在它们必须看苹果公司的脸色;出版社的命运与唱片公司如出一辙,只不过它们要攀附的是亚马逊这样的公司;一家手机厂商要求与运营商共享利润,在过去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一旦云计算成为大规模的现实,传统硬件制造商就要面临生死考验。  这甚至可以让我们畅想未来世界的模样:那是一个更加简洁和环保的世界,人类不用再砍树造纸印书,不用再为生产实体唱片而生产难以降解的化学材料,各种商店不用再占用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似乎再也不可能感到无聊,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款电子产品在手,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获得任何你想要获得的信息。  我们搜集了它们中的一些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相信,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展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处于不断变革当中的世界。也许以后我们会经常想起书本的油墨香味儿,想起唱片架和书架带来的充实感,想起游戏机房的喧嚣声。但是怀旧从来不能使世界逆转,我们还是去好好拥抱新的生活方式吧。  iPod音乐播放器  没有确切证据表明iPod是苹果公司最耀眼的产品,但苹果自2002年以后、2009年之前的所有季报都能告诉质疑者谁是利润的最大功臣以及谁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售。无数人为iPod倾倒,哪怕它兼容性很差。购买iPod的动机五花八门,除了心悦诚服地为其工业设计买单之外,一气呵成的正版音乐购买体验最为打动人心。把iTunes和iPod捆绑的天才做法让苹果公司财源滚滚,也让iPod touch用户在星巴克店里轻而易举便能抓取正在播放的音乐列表。iPod并不是最早出现的数字音乐播放器,却是最能让CD店老板考虑存亡问题的产品。这些塑料硬壳包裹的光盘很快就被束之高阁,还有人用CD机吗?0.99美元让正版音乐看起来不那么高高在上,iTunes因此得以横扫85%的合法音乐下载市场。唱片公司原以为iTunes救了它们,但很快它们便发现只有依附于苹果公司才能生存。一切中介都消失了,只需要一个iPod。有人说,iPhone再加把劲的话,也能有同样优秀的表现。不过,有谁会将499美元的iPhone绑在手臂上去跑步呢?  Kindle电子阅读器  虽然每个人都得花那么一两天来适应Kindle手感生涩的翻页按钮和生硬的电子朗读声(它还发不好“奥巴马”这个音),虽然Kindle DX相比Kindle 1并没有产生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那样革命式的改变,但显示屏16色灰阶的演进已经让图像显示自然了许多,支持旋转阅读的9.7英寸大屏幕也让消费者看到了亚马逊在技术上推动Kindle的决心,3500本书的存储量则进一步满足了海量阅读爱好者的雄心。但这款在外形设计上已经越来越向苹果产品靠拢的电子阅读器显然还有更大的改进空间,起码应该实现彩色触摸屏和蓝牙功能,而且不能让它的消费者等太久。现在359美元的价格足以让犹豫不决的消费者持续观望,因此发展除了阅读以外的功能是大势所趋,否则智能手机迟早会取而代之。如果价格亲民到足以让Kindle成为人手一台的装备,而亚马逊又抢先一步建立强大的数字
版权库的话,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届时,这个薄薄一片的小玩意让阅读者一步跨到作者面前,而印刷工人和书店老板都得面临饭碗破碎的悲惨事实。正如所有革新一样,一些人爱之深,一些人恨之切,剩下的则在懵懂中没有选择地加入了使用者的队伍。  Wii  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玩游戏的年月又回来了,在用一根腕绳拴住了频频攻击电视的手柄之后,Wii现在只关注一件事:留住这些非核心玩家。这个瘦小的白盒子轻易就改变了整个行业的风向,在微软和索尼终于跟上任天堂、陆续设计体感手柄之后,游戏厂商意识到这是个前景无限的新领地,它们开始考虑在既有作品阵容加入体感特性,或是开发新体感游戏—毕竟,仅在2008财年,Wii Sports就在全球卖出4570万套。眼见玩家们如此疯狂,体感已然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这难道还不够颠覆经典的枷锁吗?感谢Wii抛弃了复杂的电线;另外,赛车游戏时疯狂摆动身体终于可以不被嘲笑了。十年前,体感操作只是出现在科幻片的宇宙飞船上,现在我们一点都不羡慕那个酷酷的船长。这个月初,微软在自家游戏机Xbox360上甚至抛弃了手柄。虽然任天堂说那是它们挑剩的技术,但这仍可以被看作Wii带来的革命的延续。也许未来的游戏模式,将无限接近于我们平时的动作和习惯。生活就是游戏—抛弃手柄只是个开始。  原先我们只是以为这是游戏狂人们将游戏机从客厅带到地铁里,当同一节地铁车厢里出现3台以上PSP时,这些沉迷在自我世界里的主人们显然已经不仅仅在玩游戏。这台配置越来越高的游戏掌机并非所有功能都被其购买者完全利用,更多人只是把它当作时尚视频播放器或者电子书(高性价比的Kindle替代品?)不过这又如何呢?我们接受它了。即便今后人们只是拿着PSP拍照或者干脆用它发短信、打电话,说实在的,也不会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它只会让相关影音产品制作商心头掠过稍许难过:为什么看起来,PSP总是比它们的产品洋气一点?  不过这显然是有理由的。作为被索尼定位为“21世纪的WALKMAN”的重量级产品,索尼对PSP抱有莫大期望。任天堂在此之后也让旗下DS掌机具备了更多功能,虽然在功能上它并不如PSP,但是双屏操控和同样众多的游戏支持,使其成为最近10年来全球销量最高的掌机产品。而索尼最新款PSP GO取消UMD光驱、增加16G内存等举措,使其终于成为一台真正的数字下载主机,在掌上娱乐领域将直接面对来自苹果的竞争。掌中世界又要热闹起来了。  云计算  为什么我们的电子信箱容量在不断增加?它们可能使用了“云”进行存储扩展—你的私人信息不知存储在这个世界上的哪个角落了。看吧,其实云就在身边。中小公司们第一次有机会和大公司平等享有全世界的资源—而且价格低廉,它们无需花费百万去购买IT设备所带来的生产力。没错,云计算会颠覆一些传统公司,比如硬件商,但是这个世界就是在颠覆中前进的,谁知道它们会不会像苹果、任天堂一样绝境逢生?  如今那些鼎鼎有名的巨头们都在云计算上投入大量精力。为了获得成功,他们需要赢得包括企业在内的大量信徒的支持。IBM正在致力于销售更多为云计算量身定制的硬件、软件和服务。Sun公司在被甲骨文收购之前,一直热衷于创建一个Sun平台,提供托管应用与服务,并打算由此获利。与此同时,微软正在另一个方向拼命—产品开发和客户研究。新时代就是这么生机勃勃,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生意。  自然用户界面  这项刚刚开始的炫酷技术看起来很不真实,因为它不禁让人想起《007系列》中那些高科技电脑装备,甚至那些与人自由交流的变形金刚们。但是看看是谁在开发—微软!还有比这更注重回报的公司么?  为了让我们看起来跟那些一边开车一边发号施令的帅哥一样帅,微软亚洲研究院正在艰苦努力,他们需要教电脑识别各种语言(方言能识别吗?比尔?盖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电脑操作方式将再次被颠覆,Web服务的海量信息则是支撑电脑搜索回复的关键因素。  想想吧,没有鼠标和键盘?或许得先适应一阵子。不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的感觉肯定错不了—之前苹果的iPhone已经充分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  就在本月,微软公布了一段人机
对话视频,一个姑娘与虚拟人物直接语音对话、散步、游戏,甚至传递纸张—那真的不是魔术吗!和六年前的人机对话演示相比,这个虚拟男孩已经变得更加聪明灵活。现在我们关心的是,这项拉风的技术,将如何颠覆现有的IT行业规则和大公司们的好日子;而微软,你还认为它未来是个只卖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公司吗?  谷歌搜索引擎  Google已经开始以动词的形式出现—不明白?去Google一下吧。有些时候,它代表“在互联网上搜索”甚至“在实地环境里搜索”的意思,以至于谷歌官方不得不通过律师信强烈反对这种滥用它们公司名称的习惯,因为这可能导致Google变成一个通用商标名。但普通用户显然不在乎这种抗议,自从搜索引擎进入他们的生活,图书馆、成堆的资料薄、年鉴以及身边各种“知道分子”都淡出视野,与其孜孜不倦询问“这是什么”还不如花几秒钟Google一下,尤其在谷歌公司精练其数据库、提供相关搜索建议、在搜索结果中加入更多视频和图片以后。但它抓取新闻而一毛不拔的行为正在被众多媒体诟病,人们也开始担心这家公司对人类文化来说,是否太过强大。  下一步,谷歌公司试图把搜索引擎导入手机里,让移动中的人们也能随时随地“Google一下”,但这些都仅限于依靠现有的PC或者手机界面。李开复曾预言谷歌迟早实现语音搜索。既然现在语音识别和转化都在技术上已实现,那么“吩咐”谷歌搜一下也不会是太远的事了。  IPTV机顶盒  不要小看了这个几乎是被强制安装的小玩意儿,你现在看到的只是开始,你不知道它的未来。随时收看你喜欢的那段狒狒打架的视频?有1000套电视节目让你不知道从哪里看起?这些都是小case,它的影响可能超过你的想象。  当然,对产业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电视制作公司了,它们将迎来有史以来的超级黄金年代。电视台的播放平台功能不再像以往那么突出—这会给竞争者带来无数生意机会。你不用去面对强势的电视台或电视网,却同样可以让你的作品在电视屏幕上被人看到。  微软、西门子那些大牌IPTV平台提供商都对这个潜力市场充满了兴趣。不过这种变化才刚刚开始,仅仅是为了让使用自家技术的IPTV用户数在2008年6月超过200万,微软就已断断续续花了10年光景(此间当然包括在中国推行IPTV的“维纳斯计划”的夭折)—最后干脆就以游戏机Xbox360为硬件平台。现在它终于有些别扭地开始了和有线电视的竞争。盈利?也许还是靠广告—这种广告肯定更加精准,也因而更加有价值。不过怎么看那都是以后的事,现在先把用户增多吧。[page]  小心,Kindle来了  让我们看看一个创新产品未来会如何颠覆一个几千年的产业。  文|CBN记者 杨樱  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有一句充满野心的名言—书籍是互联网时代最后一个没被攻破的城堡。1995年他在西雅图的一间车库里为亚马逊发出第一本书的行动看起来只是一个铺垫,12年后,他的电子阅读器Kindle才是攻击“城堡”的第一颗炮弹。  2007年11月19日,亚马逊推出Kindle第一代,当时苹果CEO乔布斯认为这个没有触摸屏的笨家伙“是一个错误的设计,愚蠢的生意”。但市场证明错误的人是乔布斯。这个新玩意儿被24小时挂在亚马逊官网主页上,不到四天,第一批Kindle居然倾销一空,把只预备了有限销量的贝索斯弄了个措手不及。亚马逊赶紧向代工商富士通增加订单,贝索斯本人还在官网上贴出一封暗自得意的道歉信以抚慰消费者。  今年5月6日,贝索斯在纽约发布Kindle DX, Kindle的显示屏生产商、台湾元太科技(PVI)的消息人士透露,Kindle DX可能只是Kindle 二代和三代之间的过渡,今年圣诞节,亚马逊会正式推出屏幕能实现触摸功能的Kindle 3。  Kindle DX与它的上一代最显著的不同是拥有一个9.7英寸的大显示屏、支持原生PDF以及旋转阅读,售价为489美元,8月左右正式开始发售。顾客对大屏幕表示欢迎。在上网本日渐风靡的当下,如果贝索斯再不做出一些回应,恐怕将无力说服人们去购买一款价格相当但功能单一的产品—亚马逊网上一款Acer上网本售价即为329.99美元。  今年2月,花旗集团根据Kindle的无线服务提供商Sprint所激活的Kindle数量推测,2008年亚马逊Kindle销量为50万台。另据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报告称,到4月16日为止,Kindle 2今年的销量已经将近 30 万台,此时据其发布时间不过两个月。经常将消费电子设备拆解以评估它们的所有零件及制造成本的iSuppli在其一份设备分解分析报告中称,Kindle 2的零售价是生产成本的两倍。英国巴克莱资本则预计,Kindle 2和新推出的Kindle DX在2012年可能创造37亿美元营收,8.4亿美元毛利润,Kindle DX在当年可能创造7亿美元营收,1亿美元毛利润。  目前,通过3G无线网络消费者60秒内就能下载完一本书;阅读时也能随时添加批注和上网搜索相关内容;e-link显示屏让电池经久耐用,在阳光下也不伤视力。为了迎合喜欢阅读古籍的消费者,“纸张”还能设置成微微泛黄的古书色泽;到Kindle DX这一代,存储容量已达3.3GB,可以随身携带3500本电子书。  但竞争对手已经奋起直追。索尼的Sony Reader已经出到了第三代;《金融时报》与《今日美国》则都已经与创业公司“塑料逻辑”签订了协议。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塑料逻辑计划推出一款屏幕据说可以卷曲的电子阅读器,与Kindle不同,这款产品还将帮助出版商发布广告。  亚马逊当然不会满足于与对手在终端技术上比拼,它还要成为强大的数字出版商—互联网把出版产业链条上的中间环节都抹去了,无需印刷、物流和实体销售,只要拥有出版和阅读器两端,就能掌控未来整个出版业。据贝索斯在Kindle DX发布会上说,通过Kindle系列卖出的电子图书占实体图书销量的35%。也就是说,每卖出100本书,其中就有35本是新式样的。  2007年贝索斯用来打动消费者的那句广告是:“无论你在床上还是在火车上,想看一本新书吗?只要60秒。”当然,除了时间,还需要钱。目前消费者通过Kindle花9.99美元就可以下载一本畅销书—美国一本普通的书籍要卖二三十美元。最初亚马逊有9万册图书可供下载,现在已经增加到25万多本图书、30多种报纸及25种杂志,还有博客可供订阅,其中报纸的收费为每月6至15美元,杂志的收费为每月1.25至3.5美元,一些知名博客的收费则为每月2美元。  贝索斯对“9.99美元”的解释是:消费者一旦购买某本书的电子版,将受制于严格的反盗版条约,不能将此书作为礼品送人、转卖或者借阅。换言之,“9.99美元”是对消费者的补偿。  竞争对手则干脆是免费的。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索尼已经与Google达成协议,Google目前拥有的超过50万部如狄更斯的《双城记》之类的公共领域电子书即将进入Sony Reader平台,并免费向用户提供。这一合作,让Sony Reader平台提供的图书种类迅速飙升到60万册。  如果贝索斯有意,他也能让亚马逊的员工去大量扫描版权已过期的图书,但贝索斯更愿意直接与当红作家签约,掌控畅销书的数字版权。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已经成为第一位亚马逊签约作家,2009年3月,奥巴马已经以美国总统的身份出现在他为Kindle撰写的新书里—这是传统书籍无法企及的出版速度。  亚马逊一直在催促出版社推出图书的数字版本,并发布计划出版的书单。据《商业周刊》报道,尽管亚马逊也参与扩充电子书库,但大部分的电子图书都由出版社提供,平均每转换一本书需要200美元。电子图书的定价是亚马逊说了算,至于双方如何分成,至今尚无明确消息透露,关于与报纸的分成倒是有过一种说法,即三七开—别想错了,是亚马逊获得订阅费的70%。  出版商当然不喜欢这个比例。企鹅出版集团CEO David Shanks在被告知企鹅出版的格林斯潘系列图书在Kindle电子书店里售价9.99美元时惊讶万分:“哦,我想我还没适应这件事。”各大报刊杂志的高管们更直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常务董事罗布?格里姆肖说:“我推广电子阅读器是为了赚钱,但是亚马逊只分给我一半不到的利润。”  不管出版商是否愿意,亚马逊带来的新出版模式毕竟有太多好处。Kindle大大缩短了一本新书出版面世的时间,让创作与阅读在时间轴上更加贴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鸿沟将渐渐被填平,一本小说的结局可能会由读者说了算。还有,如果没有高昂的印刷与渠道成本,更多的人就能参与到出版行业里来。不用再看大出版商的脸色,花一点钱就能出版一本自己的著作,这对许多人是个诱惑。  到目前为止,出版商更多的是将网络版内容直接复制到Kindle中,而没有为Kindle单独设计内容。《福布斯》预计,未来专门为电子阅读器设计的杂志或者报纸版式将会出现。今年2月,亚马逊宣布将对第三方手机开放自己的电子书库平台,并推出具有Kindle功能的手机软件,受到许可的手机能够像Kindle一样获取亚马逊的各类书籍和报刊资源。  消费者显然对Kindle及它的竞争对手们有更多的期待。如果彩色触摸屏不是卖点,那么无缝折叠怎么样?如果它便宜得像个普通手机呢?那些抱怨网络书店的超低折扣让自己生存维艰的书商们不得不警醒了:真正构成威胁的已经不是网络书店,而是Kindle和它背后以数字出版商自居的亚马逊。  对亚马逊来说,把书塞进Kindle才仅仅是个开始。

时间: 2024-10-24 23:34:22

第一财经周刊:为颠覆而生的相关文章

第一财经周刊:公司人心中的金字招牌

<第一财经周刊>2009年第37期 1028个人接受调查,167个问题,为我们勾勒出公司人生活的品牌世界.这是记录在2009年的中国品牌TOP15. 文|CBN记者 金晶 大多数结果在意料之中,有些可能不尽相同.前者说明一个品牌的成功一定来自于广泛的市场和多年的无形资产的积累,而后者可能意味着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如果考虑到接受调查的这个群体-一线城市为主的公司人-他们所拥有的话语权.消费能力和对潮流的把握,那么这种变化可能更应该引起相关品牌的重视. 他们是一群适应了快节奏的人,他们是一群喜欢尝试

《第一财经周刊》:解密深度公关

知道什么是"深度公关"吗?7月13日,一篇题为<深海鱼油市场鱼龙混杂 所含EPA存在巨大隐忧>的报道出现在<东方早报>上,上面谈到劣质鱼油中含有多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EPA(二十碳五烯酸),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在文章末尾,作者提醒消费者,尤其是孕妇和婴幼儿在选购鱼油产品时要格外小心. 这篇看似普通的科普文章没有署名.在两天后,它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了<京华时报>上. 对于敏感的业内人士来说,这是一场深度公关之战开场的明确信号.按照宣传文

第一财经周刊:微软创新失败之后

第一财经周刊封面 在Bing之前,微软在互联网搜索市场走了诸多弯路.这个庞然大物终于意识到,相比抢夺市场份额,它更应该管好的是自己的创造力. 文|CBN记者 徐涛 203亿美元现金和88.7%的市场占有率(PC操作系统)足以让任何一家公司强大得像只恐龙-当然你知道,我在说微软公司,并且恐龙最终灭绝了. 不一样的是,微软还有机会拯救自己,并向世界证明,它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公司之一.Bing是微软反击谷歌.拯救自己的最好例子.6月2日,微软在全球推出了自己的独立搜索引擎Bing,在中国,它被翻译成"

第一财经周刊:平安野心

平安金融帝国 马明哲希望把平安打造成像花旗集团一样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或者说是一个金融沃尔玛.从单一的保险业务,到保险.银行.投资业务三驾马车,这个中国金融业的先行者会面对怎样的风险和难题? 文|CBN记者 邱珈 郭颖哲 广州,祁莉莉正向自己的客户兜售一款中国平安精心准备的综合金融服务产品-"一账通".这是平安刚刚推出的一个网上账户管理工具.通过它,客户只需要一个账户.一套密码.一次登录,就可管理所有平安账户和常用的其他机构网上账户,轻松实现保险.银行.投资等多种理财需求. 祁莉莉觉

第一财经周刊:中国电信绑定大客户

一次性采购规模在几千到上万部的大客户,被中国电信视为从固网时代向3G时代过渡的关键筹码. 文|CBN记者 骆轶航 李娜 2009年,用友软件公司的不少员工,都不自觉地被卷入了电信运营商争夺战的漩涡中. 从3月开始,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用友软件园"入驻"了不少来自中国电信大客户部的业务专员.他们在用友公司行政部门的安排下在各幢办公大楼和食堂的主要通道处设置展台,推广中国电信的"天翼"手机业务. 彼时,"天翼"正在电视.报纸.杂志.电梯.户外和互联网上

第一财经周刊:巨人的新征途

过去<征途>以颠覆性的游戏规则取得了成功.但现在事实表明,这样的模式缺乏可复制性.一向不缺乏商业灵感的史玉柱和他的巨人网络,有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 文|CBN记者 谢灵宁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史玉柱也一样. 差不多两年前,他身穿运动服在一群西装革履的西方人面前敲响巨人网络的上市钟声,显示出个性和某种程度的满不在乎.但身为巨人网络的董事长和CEO,眼下他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让这些人对自己的公司更满意.巨人网络在纽交所的股价已经跌至每股不足10美元,而在最好的时候,投资者认为它可以卖到20

第一财经周刊:谷歌的人才

最好的公司品牌与文化.最佳的福利待遇--曾经最骄傲的谷歌员工,最近三个月处境尴尬. 文|CBN特约记者 丁丁 CBN记者陈旭 张轶骞 年薪100万. 程远博从腾讯北京公司得到了这个承诺,在此之前,他与对方才见过几次面而已.这已经大大超过了他在谷歌北京研发中心的薪水,然而他的内心仍在斗争. 这个春节之前抛过来的绣球,让程远博犹豫了一段时间.未来显得很不确定,但谷歌毕竟曾给了他很多归属感.就像大多数谷歌员工一样,程远博从名校一毕业就进入谷歌,他喜欢这里相对轻松自由的氛围和鼓励激情的文化. 程远博想打

第一财经周刊:寻找最有价值VC

图为<第一财经周刊>杂志封面 在对VC的评价体系中,我们引入了"客户评价"的概念-好的VC提供的不仅是钱,还有某些特定的资源与服务,这些被我们统称为"附加值".而这些附加值是否有用,只有享受到服务的被投资公司有权评价. "有好项目随时打电话给我." 8月6日,在北京服装学院的校园里,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说了这样的告别语. 1个小时之前,周逵乘坐计程车来到这所学校的摄影棚,完成<第一财经周刊>对其采访的最后一个环节-照片拍摄.

第一财经周刊:联想重拾移动

联想重拾移动 22个月后,联想集团以2亿美元的价格买回了曾以1亿美元卖出的联想移动.谁才是受益者? 文|CBN记者 徐涛 石磊 在收购IBM PC部门之后,联想集团一直声称它仍将进行一些并购.但出人意料的是,它这次收购的竟然是联想移动-这家在22个月前刚刚被联想集团出售的公司-而且,价格是当时出售时的两倍. 联想集团在11月27日宣布以2亿美元(约合13.65亿人民币)的价格购回联想移动,其中包括1.54亿美元的现金和4600万美元的股票.联想集团出售联想移动的时间是在2008年3月,当时联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