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业利润高,一旦新产品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利润回报率高达数倍。目前全球范围内有35种重要生物制药上市,2007年销售额达82">8亿美元。
与化学药物相比,生物制品不易形成技术壁垒,在创新方面中国生物制品被寄予厚望。然而,目前我国没有大型生物制药企业,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疫苗和血制品生产供应商,下辖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兰州和长春6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并拥有国内最大的生物制品上市公司天坛生物,年销售额约50亿元,利润16亿元,尚不及国外一家大型生物制药企业的利润。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沈心亮1月2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生物制品企业已经明确创新的战略重要性,不断努力,整合资源,力图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
去年下半年,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国药集团)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中生集团)实行联合重组,重组完成后,新集团将形成超过650亿元的销售规模。沈心亮表示,目前,国内有38家疫苗企业,血液制剂企业3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高度重复,创新性不多。只有整合资源,减少低水平重复,创新才更有把握。
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其中包括,预防类生物制品——疫苗,治疗类生物制品——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诊断类生物制品——爱滋诊断试剂盒等。生物制药价值丰富,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生物治疗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5—10年将是全球生物治疗产业化的重要时期。截止到2004年底,美国FDA已经批准了202种用于人类重大疾病的生物治疗药物上市,另外还有超过300种的生物技术药物或生物治疗制剂处于临床试验不同阶段。一个年产值超过数百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正在形成。
沈心亮建议,我国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产业。重点加强对抗体及生物治疗药物的扶植及平台建设,较短时间内形成突破:积极整合领域内优秀科研技术力量,直接并购在研项目、吸收技术领军人物及其研发团队;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如国家疫苗中心),设立专项基金,成立“跨国项目团队”,专门从事国际先进生产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引进。国外团队负责项目的寻找、评估、筛选、谈判,国内团队配合并购和继续研发,所获成果推向全球市场。
沈心亮同时表示,目前我国规划免疫类疫苗因受财政投入规模制约,定价水平总体偏低。低廉定价已造成我国疫苗企业产值落后,行业收入不足,利润空间狭小,进而导致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提高受限,最终影响到我国整体疫苗产品的升级换代。
疫苗属于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其定价应区别于普通商品。他建议成立“疫苗定价研究部门”,专门负责疫苗成本及价格的核算与研究,为国家发改委的疫苗定价部门提供准确客观的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