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大教授杨士中获科技突出贡献奖

杨院士自制物联网 打个电话自动浇花

  用的是在已经停产的多普达智能手机,却研究着最前沿的通讯技术空天地信息网;大学学机电专业,却成了航空、通信专家;65岁看说明书自学会了开汽车;为了老伴方便自制“物联网”系统电话遥控浇花……今年7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杨士中就是这样“传奇”。昨日,获得科技突出贡献奖的杨士中接受了晨报专访,揭秘了他生活的一面。

  小时组装出收音机

  上台发表获奖感言,还说着一口重庆话。今年75岁的杨士中说,虽然他在北京工作了多年,却改不了这一口乡音。

  从小在双碑长大的他,童年就在特钢厂的车间、工厂、院坝中度过。杨士中笑着说,那时厂里堆着许多从前线运回来的破旧飞机,车间里也有各种报废的零件,他就把这些当玩具,拿着螺丝刀东拼西凑,还组装出了收音器等小玩意。

  “可能就是当时这样的生活,才培养出我爱动手、爱琢磨的个性吧。”杨士中说,这让他在工作中获益良多。

  在重大上学时,他学的是机电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研究院西南分所,被分配研究计算机,他立马开始自学,5年后又因国家的需要开始研究人造卫星。三次改行,都能迅速上手,除了服从国家安排、刻苦的学习精神,就是从小养成的动脑动手能力帮助了他。

  看着说明书学会开车

  在2002年以前,杨士中一直是骑摩托上下班,不仅驾车多年零事故,而且还自学弄清了摩托车内部结构原理,摩托车坏了都是自己修。

  10年前,65岁的杨士中又看着说明书自学会了汽车驾驶。当时,因为需要研究卫星遥感技术,科研组买了一辆皮卡车。杨士中对汽车产生了兴趣,于是翻出说明书,看了两小时后,就开始尝试着驾驶。“一上去还闹了个笑话。”他说,当时他按照说明松了刹车、离合,踩下油门却发现车子还不走,正想着为什么,旁边路过的一个人告诉他:“没松手刹。”于是,他就这样启动了汽车。

  没过多久,杨士中就在学校里开得熟练自如了,在考取驾照时,都以为他是开了多年的老师傅。

  虽然按照标准给他配备了汽车和司机,不过杨老有时还是会自己开车。“我做研究,有时会加班,不好让司机一直等着,就夜里自己开车回家。”

  自制物联网打个电话就浇花

  通过网络远程遥控,家中的微波炉就可以自己启动做饭、空调提前启动制冷,这些运用物联网的技术似乎离一般市民还很远,但杨士中却在家中自制了一套物联网系统,出差在外时打个电话就可以给种的蔬菜、花木浇水。

  “没办法,老伴喜欢种这些花花草草,但长期会出差,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了。”杨士中笑着说,自家的房屋楼顶上被开辟出来种了各种蔬菜瓜果,可是因为常出差,有时一走就是半个月,老伴要陪伴左右,无人帮忙照料,为了不让老伴的心血白费,他动手制作了一套遥控浇水装置。

  “我在客厅装了一套交换机,连接到了楼顶的浇水器,在外时一打电话就能控制浇水器自动浇水。”杨士中比划着解释起他的装置,每打一次可以控制浇水15-20分钟,出差在外时他就先看重庆当天的天气预报,再决定一天打几次电话。

  去年夏天,他出差一个月,回家时家里的葡萄已经结出了甜甜的果实。而这套设备还吸引了不少人到家来参观。

  爱爬山爱打乒乓球

  虽然是75岁高龄,但杨士中的工作和生活却依然忙碌。说起自己的生活,他说很简单,除了出差,几乎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白天去实验室工作,晚上回家。

  “虽然是院士,但在科研工作上,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杨老说,在进行课题申请、项目审核时,面对台下的询问,无论是专家还是年轻的博士生,他都会认真地一一回答。“在科研上,永远是平等的交流,院士也没有特权。”

  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杨士中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周末会到虎溪校区爬山,平时每天都坚持在学校里散步,他最喜欢的运动就是乒乓球。为此,他在实验室里将四个工作台拼成了一个乒乓球桌,休息时就会和学生打一场,直到打到微微出汗才罢手。

  本版文/重庆晨报记者 雍黎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大教授杨士中。 重庆晨报记者 黄宇 实习生 高振波

  杨士中 重庆大学一级教授,196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211工程”运载器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技术重点学科和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测控及遥感信息传输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在通信、雷达、飞行器测控领域,以唯一和第一获奖者的身份,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科学大会奖6项和部省级科技奖12项。获奖项目中,无人机测控通信系统、特种通信系统、传输型卫星遥感系统等,许多是国家最先进的装备。

  原声>

  建空天地信息网

  打电话没有死角

  晨报记者:能介绍一下你现在正在从事的研究么?

  杨士中:目前我正带领课题组研究空天地信息网,这是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可以让人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向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通信。现在的通信,其实只覆盖到了地面的2%,广大的海洋、荒漠都不能通信,而这种方式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网和空间信息网,让人在太空中或地面都能实现实时通信。此次神九收到地面发出的邮件,就是此项技术的应用。

  晨报记者: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会给通信带来怎么样的变化呢?

  杨士中:如果运用了这项技术,手机就能方便地进行“卫星通话”。在荒山野外、海洋、河流中也不会因为周围没有“基站”而遭遇通信死角,进行野外工作和户外探险的人士能随时保持通信。

  晨报记者:你还有什么研究可以用于我们的生活呢?

  杨士中:除了航空航天的卫星测控与遥感信息传输以外,我还研究了“微位移”、“微变形测量”等防灾减灾的技术。其实滑坡、地裂、建筑倒塌等都有一定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只要做好防范,是可以防止灾害发生。“微位移”技术,就是用雷达监测桥梁及大厦的移动变化,从而提前防范,目前我正在研究,希望尽早能将此项技术用于防灾减灾。

  晨报记者:作为通信专家,似乎你对手机没有追求最新最好?

  杨士中:我这个多普达智能手机已经用了3年,它可以无线上网,其实我觉得2G的智能机配备有无线上网功能就很好用了。现在手机所谓的最新最好,不过是硬件的提升和用户操作体验上的优化,在通信技术并不先进。

时间: 2024-09-20 00:52:02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大教授杨士中获科技突出贡献奖的相关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未来网络创新环境CENI的探索

2015年12月10-11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FNII)与下一代互联网工程中心(BII)承办,备受瞩目的2015中国未来网络发展与创新论坛在南京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韵洁 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在论坛中做了主题为"中国未来网络创新环境CENI的探索"的精彩演讲,在演讲中,刘韵洁院士讲到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有机会给大家汇报一下中国的网络创新环境的一些考虑.我报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网络发

中芯内部审计文件曝光:COO杨士宁涉嫌逃税

黄婕 上海报道 在中芯国际控制权争夺的重要关头,一份有关COO杨士宁涉嫌逃税的内部审计文件被 曝光. 中芯国际内部人士向记者提供的这份文件显示:在2011年上半年该公司的一次企业内部审计中,现任COO杨士宁通过"不合适"的工作和报销发票操作,逃避了大量个人所得税. 文件显示了调查的主要过程.结论以及部分存在问题的发票证明.结论认为:杨士宁的做法违背了公司道德行为规范,使得公司在运营方面存在潜在风险. 根据知情人士的说法,这份由中芯行政部门提供的审计文件被提交给公司薪酬管理委员会.薪酬委

中芯COO杨士宁邮件曝光:欲精简机构或裁员

COO杨士宁邮件 曝光 中芯国际欲精简机构_或涉及裁员 记者发自上海 王如晨 刚从诉讼阴影中走出,且经历了高管调整的中芯国际(00981.HK),部分员工又是人心惶惶了.因为,该公司即将开始一场"机构精简运动",可能涉及裁员. <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从中芯内部人士处获悉,该公司上任刚满一个月的COO( 首席运营官)杨士宁近日给员工发了一封邮件.内容提到,在重回公司一个月后,他对"中芯的恢复工作有了更强的信心",但公司目前的重要问题应是"机构精简计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上午的主演演讲中表示

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今天在北京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上午的主演演讲中表示,随着4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 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主要有移动医疗.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物联网.移动搜索.多屏互动等.邬贺铨认为,随着4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 邬贺铨指出,未来4G通信的成本是3G时代1/4―1/3,频率利用率也会大幅提高2-3倍,流量承载能力将会提高10倍以上. 他还指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一定要通过直接向用户收费.他认为,360公司和微信已经证明

中星微创始人邓中翰当选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星微创始人邓中翰 12月2日消息,中国工程院2日下午在北京对外宣布,该院2009年院士增选工作已经结束,共产生48名新院士.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邓中翰当选成为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邓中翰,现任中星微董事长兼CEO.2005年,中星微电子成为国内第一家在 纳斯达克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芯片市场上拥有60%的市场份额,其"星光系列"芯片产品成功推向国内外市场,被三星.飞利浦.惠普.富士通.联想等国际知名企业应用于电脑.宽带.移动通

杨士宁辞职无碍中芯寄望邱慈云解困境

在邱慈云接任CEO之职后,中芯国际的高层管理团队又现重要职位 空缺.8月15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宣布杨士宁辞去COO之职,9月5日起生效.该公司并未说明杨士宁辞职的原因,只在公告中表示将在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寻找他的接替人选.6月27日,64岁的江上舟在中芯国际董事长任上 病逝.这位当家人的离去,成为打破中芯国际管理层稳定局面的最后一棵稻草.该公司随即爆发 激烈的高层人事地震,原CEO王宁国在被挡在董事会门外后辞职.中芯国际第一大股东--大唐控股在这场人事地震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董事会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瀚:物联网安全需要国家及时关注解决

"前不久,我参加一个调研得知,我们的电网每天都在遭受大量的网络攻击,还有去年曝光的江苏.海南的警用摄像头被境外控制等都是典型的物联网安全事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瀚代表一说起物联网的安全隐患,马上就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物联网把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连接在一起,一旦爆发安全问题,受损失的将不仅仅是个人信息,甚至生命安全和公共设施都会受到威胁."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接入互联网的设备也呈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全球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设备达49亿台,而到2020年将超过2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智能车产业化实践与展望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按:原文发布于机器人圈公众号,在未改变原意的基础上略有删减.李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1983年获英国爱丁堡海里奥特·瓦特大学博士学位.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指挥和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李德毅,人工智能领域响当当的泰斗.作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李院士对智能车产业的生态环境.工程化实践与未来发展有自己别具一格的看法,他反复提及智能车和轮式机器人的自主知识产权与国产化.就像李院士自己说的: 虽然个人力量有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数据研究,不要成为无关痛痒的“白开水”

大数据正以两年翻一倍的速度爆发性增长,国家对大数据在产业政策层面向好,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在布局大数据领域--我们对大数据的关注前所未有.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郭重庆日前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一场论坛上指出,目前国内大数据研究与产业发展均处在起步阶段."数据研发尚停留在处理阶段,数据开放五到十年难见成效,大数据人才是最大的劣势--"他呼吁,要用反思与批判性思维看待大数据研究,不要无关痛痒的"白开水". 数据采集是大数据研究的基础,对数据开放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