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说过:我经得起多少诋毁,就担得起多少赞美。
日前,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依然炙手可热的微博,不过顺序却可以改成:“我担得起多少赞美,就经得起多少诋毁。”
互联网任何新产品的出现都意味着不断要受到时间考验和用户体验,微博也不例外。140 字的微博承载的惊人力量,让其一跃成为国内最主流的社交媒体。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现在微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对微博唱衰的声音也不断出现,但目前还没有哪一种社交产品能代替微博,它依然被看成是目前最有前景的社交媒体产品。
而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的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也指出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活跃度极高的新媒体应用和信息传播空间,同时指出,微博已经形成腾讯和新浪二强并立的局面,目前两家的注册用户都已达到 5 亿以上。
走向差异化竞争
从 2007 年国内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的饭否网开张,到 2009 年下半年,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正式亮相在国内的面前,微博的发展已经超过 3 年,大部分用户都养成了通过微博记录生活、表达感情和观点,与朋友互动,甚至对外发生、求助的习惯,更是在重大突发事件、热点事件中都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据《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报告指出,仅 2012 年下半年中国微博总访问次数达到 155.56 亿次,总页面浏览量达到 739.85 亿次,总访问时长达到 15.18 亿小时,这就意味着平均每个人每天都有 1 小时的时间是花在微博上,微博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尽管这样,微博目前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及遭遇瓶颈不能忽视。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GlobalWebIndex 公布的全球社交网络的用户活跃度数据,在中国市场,新浪微博用户活跃度下降了 40%,曹国伟在解析 2012 年第四季度季度财报是,也表明新浪微博日用户活跃时间“略微”下降。
这种下降的诘难不仅来自来新浪微博过度商业化的同时,用户的审美情趣、信息选择需求和能力的提高上,更来自新产品,例如微信的威胁。最新数据显示,微信用户已突破 4 亿,月活跃数超过 1.9 亿。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到来的时代,微信牢牢把握移动互联网的门票,。
但事实上,这种担心有些杞人忧天,微博独特的运营形态和产品形态让其与微信之间能“和平共处”。微博以快速表达、快速信息浏览与传播为主,更像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化信息网络,而微信偏内向,形成的是一对一的闭环交流,相比于微博的开放性,微信则更像是社会化的关系网络,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在用户层面上,微博用户更注重资讯获取、更喜欢浏览和传播、更强调分享和互动;微信用户则更注重圈子沟通、更喜欢聊天、更强调即时沟通。相较之于竞争,两者的互补性更大。
“微博是人们分享信息的公开网络,而微信更像是私人网络,这两种是根本不同的社交平台。”业内人士说。微博平台提供的公众传播信息、分享信息的特色唯一性,也在延伸着微博的生命力和活力。
微博变革进行时
微博出现的各种问题,让身为二强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选择进行变革。但从近期而这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所选的变革道路截然不同。
无论是阿里浪联姻后推出的“从淘开始”的商品推荐橱窗、微博淘宝版、优物库还是推出的 Page 页、优土的合作、亦或是进军智能家居行业、物联网,无一不显示新浪微博商业化的决心和野心。
新浪微博在强调媒体属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在社交上的耕耘。例如发布的微博阅读数、微博多图等功能。同时,腾讯微博也通过改版寻求产品和运营上的革新。
与新浪微博以商业化运营模式的不同,腾讯微博重在产品层面的突破,从用户体验出发,新版腾讯微博增加了微圈、微热点、微频道、微管家等功能,通过对用户数据的重组和分类,把海量的底层有价值信息挖掘出来,以最快的时间把价值信息推荐给用户。眼光越来越高、审美情趣加强的用户,他们似乎更关心的是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众多的“垃圾”信息获取有效的消息,相比之下,掌握深厚用户基础的腾讯微博或许更具优势。
同时,被外界一直认为抢夺风头的微信,与微博不仅不抵触相反更团结,尤其是在 4.20 雅安地震发生后,腾讯因为将微博和微信的打通,并与各合作方的数据共享,达到了互联网所有寻人平台中最好的寻人数据结果,帮助 561 人找到亲友。
“双微“团结合作无疑为微博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先机的同时,也为社交媒体下一步的变革提供了一种想象空间。
大环境日益变化
Facebook,Twiiter 等全球知名社交媒体不约而同将更多关注点投向了“媒体属性”。Facebook发布新版信息流,声称将打造每个人的个性化报纸,而 twitter 连在招聘上都注明要招“新闻人”,而这意味着,可以提高能在 Twitter 上找到的新闻的数量和质量。
作为国内微博佼佼者的腾讯和新浪,也脱离不了这种大环境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也在两极化,知名作家阑夕曾说过,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削弱了工具中的“媒体”属性,变得更像是一个拥有亿万用户的超大商业广告平台,从而与全球知名社交媒体 Twitter 之间的体验差距会越拉越大。
而腾讯微博的媒体属性最近频频被提及。在刚刚过去的“厦门纵火案”及“国足惨败”事件中,腾讯微博捷足先登,以最快速度形成全民舆论中心,屡被媒体报道。除此在大事年、突发事件中腾讯微博的影响力在扩大,腾讯微博在聚拢媒体资源上也是不遗余力。
此外,社交产品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纷纷开设官博,在微博舆论场尝试主导“微话语权”,新浪的认证媒体官博,腾讯微博重磅打造的媒体发布厅等也接连出现。
虽然对于微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微博仍旧是目前最具生命力的开放关系链产品,腾讯微博基于 QQ 好友关系链以及聚合的各种形态不同的兴趣话题,塑造多样化的生态内容,让数亿用户分别处在不同的社交链条内同样获得精准、有效的信息。新浪微博也在积极的探索商业化的种种可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微博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机会,谁能更能适应微博大环境的变化,谁就更符合社交媒体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