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的对象主要是谁?

  交互设计的经典著作《About Face 》中,Alan Cooper将用户分为三类:新手、中间用户和专家 。他指出在软件领域,最终大多数用户会停留在中级阶段。

  软件领域,多数用户会停留在中间阶段

  互联网产品主要为谁而设计?新手、中间用户还是专家?

  我们每天在不同的网站上不断寻找需要的信息,不知道打开过多少未知的网页。而每个网页或许作为新手的时间又很短暂。大概访问个3次,就能够达到中间水平。也许永远不需要进阶到专家水平——去了解网站的运行方式,使用工程师式的高级功能。这样看来,互联网产品很少包含专家用户。那么究竟该把重点放在新手用户还是中间用户上呢?

  一种观点:互联网应该为新手用户而设计

  人们访问网站的目的决定新手众多。

  用户访问网站主要有三个目的:

  1、他们在寻找某样东西

  2、他们想完成某项任务

  3、由于距离下次会议还有5分钟,他们想在网上消磨一会儿时间

  多数时候,我们偶然通过各种渠道(比如搜索引擎)找到信息(类似1或2的情景)。即使是常用网站,如果没有要找到的满意答案也会无情关闭。再用到这个网站或许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比如:某天我要找**(和谐),之后某天我想找**(也许是在同一网站,也许不同网站)也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所以对于这个网站来说,我一直处于新手阶段。

  而且很多网站创建者错误地认为用户多数是想消磨时间的人(如情景3)。他们以为访问者会有2个小时或更多时间停留在网站上直至成为中间用户,而不是仅仅5分钟。

  对于网站来说,希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不可能包罗互联网所有信息同时适用所有目的(因为你不是google,即使是google也需要神奇的搜索算法)。如果人们几秒内看不懂网站主要可以做什么?是否有他们寻找的东西?很有可能立刻跳走。

  这就决定网站创建者要尽量满足潜在用户(新手) 希望完成的动作。只有帮助他们成功,才意味着网站的成功。

  重视用户的第一次,做符合心智模型的设计

  当新人注册都会先从初始阶段开始。多数设计和开发童鞋来不及思考初始状态 就被常规状态满满测试数据占据了。但就是这个内容和信息量最少的阶段,很多用户会在初始界面时决定产品是否值得一用。忽视初始界面 绝对是个大错误。要知道,初始界面是产品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永远不会有第二次这样的机会……

  乔布斯一定是深深理解到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无论是打开iPhone盒子时的悸动还是OS x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初次运行的体验,也许乔布斯在考虑初次运行时会想,它可能是一个用户使用产品最重要的一次,因为人们对它寄予了期望并形成产品初步的印象。——John Gruber

  也许有人会说,用户是很聪明滴~对于增加的新功能教育下就够了。不过正如前面所说,用户是没啥耐心的,别指望花很多时间成本来愿意听您的说教。好的设计追求一种本能反应,符合人们心智模型的设计降低学习成本更容易被接受。

  无论孩子还是老人都能流畅地使用iPad,更多信息可以访问《本能的交互设计》。

  另一种观点: 互联网产品主要为“中间用户”而设计。

  企业建立网站业务模型不同,决定为新手还是中间用户服务。

  互联网的业务模型众多,不同类型的网站往往目标用户存在差异。主要目标就会不同。

  互联网业务模型

  一般来说,越是对用户忠诚度和黏性要求高的网站,越是要尽力满足“中间用户”的需求。对于不断追求用户黏性的SNS网站(例如Qzone空间、Facebook)来说,仅仅有些供新手使用的基础应用慢慢的已经不够了。越来越多的SNS逐步平台化,通过不断加入新的、更复杂的功能和应用程序来满足“中间用户”越来越大的胃口。

  网站发展不同阶段,新访用户和回访用户有所不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希望增加用户黏性,留住中间用户,通过不断的增加新的功能来吸引老用户不断回访。如果不科学地将回访用户(大于等于2次)当作中间用户,那么网站不同时间的新访用户和回访用户的比率也是不断变化的。网站初期,通过营销等手段良性的新访用户比率应高于20~30%,甚至高于回访用户也很正常。网站成熟期黏性增加,或许回访用户占多数。网站为了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推出和优化适合“中间用户”的功能,维持用户新鲜感和兴趣亦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发现:偶啰嗦了这么久也没有出现一个绝对的答案。很难说互联网产品是为新手还是中间用户设计,还是要以实际情况来定:您的网站定位,发展时间和规模综合考虑。很多时候需要重视新手的设计,并努力留住中间用户。至少在我看来,互联网产品设计新手和中间用户一样重要的。 当然,偶目前的眼界或许还不够寛,如果有啥高见欢迎您随时来拍砖。

时间: 2024-09-02 03:27:23

互联网产品的对象主要是谁?的相关文章

互联网产品经理:介绍常用的工具软件和平台

文章描述:互联网产品经理常用软件及工作平台. 上期书友会分享了工具,大家发信给我说希望能够写篇博文来分享,PPT还不够他们使.好吧,我再啰嗦一次.我不想和大家具体去讨论一个工具如何如何使用,具体有那些细节功能,我相信,工具只有在亲自使用.体验.完成工作任务才知道是否合适.好用.够用.在这里,我系统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到底会用到那些软件.工具.平台,在全局上面有一个了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工具各有优劣,大家按需取之,我分享的主要是Windows平台. 第一.互联

大规模互联网产品的网页制作经验分享

文章描述:聊聊互联网产品的网页制作. 想说下怎么做好比如新浪博客这样一个规模较大的互联网产品的网页制作,这个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开发leader会说,作为builder,快速提供优质的静态页就好了,可怎么做才能把这事做的漂亮,方便开发又易于后面需求变更和维护,我们先从文件夹部署开始说. 文件夹部署这事可小可大,一般builder都会划分为css.images等几个不同的文件夹,或者把样式图片放到一个文件夹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先给大伙看看我们定的   四个文件,样式,图片,皮肤,预览页面都独立

互联网产品研究:在线社交+电子商务=社会化购物

文章描述:互联网产品研究:在线社交+电子商务=社会化购物. 你见过最好的社会化购物(Social Shopping)网站是什么? 在未来,媒体公司会成为零售商,零售商也会成为媒体公司吗? 这是当下最热门的真基于社交关系的问答社区"知乎"上热议的话题,这类"在线社交+电子商务"的趋势讨论有很多,而回答也充斥着真知灼见. 比如一位对美国大众在线消费品市场有着深入研究的用户刘新就认为Social Shopping应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基于自有购物信息类平台发展起来的Soc

互联网产品:高度理解构建产品

文章描述:气势磅礴的架构是一种产品的自信,需要一个设计者从开始就站在一个高度理解构建产品,并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相应类型层级的架构,单个产品的产品架构可能相较系统性的产品构建会稍微简单一点,但市场及互联网的发展会让单一产品创新的空间趋小,用一个产品征服一大群 给的主标题叫扯产品,写出来第一篇文章是循循善诱的导航设计,看完通篇也难以让人感到放心,离题了么不是,这要放高考作文得分准该放0分了,幸好已经远离高考了可以自主作文.挂的是羊头卖的是狗肉,跟中国足球一样感觉明明是职业球员去参赛,得的比分跟结

研制开发互联网产品需要遵循的三条规律

近日和友人探讨有关于近年兴起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这句口号于互联网兴起,却同样适用于当前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产品领域,并为大多数产品界同道所认同.随着在互联网 WEB2.0的逐渐成熟,用户对于互联网信息实时和分享的要求日益增多,并且在网站内容提供以及实际运作过程当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是愈发的知道在互联网中正所谓得用户者得天下. 作者混迹产品圈的十几年,个人感觉中国大部分公司表面认同这个观点,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做,总之雷声大雨点小的居多,想起来的时候热闹一阵,之后就烟消云散.并不是他们没有

互联网产品的交互设计方法

目前交互设计在互联网产品中的应用状况 "交互设计可以提高产品可用性."在国内的互联网行业中,建立在这个认识基础上,交互设计得到了普遍的接受."产品设计开始的时候应该先交互啊~~""你这个项目没交互过啊~~"这类的说法越来越多当然是好的信息,但是,交互设计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产品可用性?通常的互联网产品研发中,交互设计工作是处于没有方法的状况. 理解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一个设计工作. 交互设计是一门技术. 交互设计在目前阶段的主要使命是提高产

互联网产品交互事件分析

挖坟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大名鼎鼎的英国交互设计师比尔·莫格里奇首次提出交互设计这个概念,作为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而存在并发展到今天,他一开始给它命名为"软面(Soft Face)",由于这个名字容易让人想起和当时流行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 Patch doll)",他后来把它更名为"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设计. 思考 交互设计是

王月章:详谈互联网产品的公关推广(上)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很多次在自己的腾讯微博中说过,互联网的推广方法很多,可能我们了解到的也很多,但关键是,如何找到最适合我们产品或者网站的推广方法,作为一个产品(网站)运营主管,要能给产品做个准确定位,寻找正确的传播渠道和推广平台,并加上高效的执行力,那产品获得一个良性的推广循环不是问题.互联网产品的推广要借助许多渠道,包括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客户端平台.网站

互联网产品如何摆脱短命的诅咒?

摘要: 短命,大多互联网产品难以逃脱的噩运.十几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产品昙花一现,也有不少产品一直风光无限,那么前后对比成败之间有什么不同呢.作为创业者应该从中学到哪些东西 短命,大多互联网产品难以逃脱的噩运.十几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产品昙花一现,也有不少产品一直风光无限,那么前后对比成败之间有什么不同呢.作为创业者应该从中学到哪些东西? 如果把产品比作一个人的话,把产品周期分成童年.少年.青年.壮年.暮年来说,好的产品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有趣的童年 好玩和新奇是新产品迅速吸引用户的必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