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方面监管金融机构高管薪酬

□朱小川   自金融危机以来,针对部分金融行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偏高的评论和争议不断。虽然我国金融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直接受损有限,但我国财政部也在今年4月份发出通知,要求国有金融机构2008年度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不得高于2007年度的90%,以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改善国有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  不过,对于如何监管金融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笔者认为,监管者直接给出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范围并非最好的监管方法,因为这样不仅会使监管者背上非市场化的恶名,而且还使监管者在事实上成为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的制定者,承担了不必要的责任。  笔者认为,监管者应更多地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内容实施薪酬监管政策,使得薪酬既可以对高级管理人员起到激励效果,又不会产生过多的社会外部性,破坏金融稳定。  监管薪酬结构的合理性  相对于薪酬水平来说,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有更重要的监管意义。薪酬结构通常由三方面构成:固定薪酬、短期激励奖金和中长期激励奖金或分红,或者被称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中长期激励。薪酬具体可表现为现金、股票、股票期权等多种形式的组合。  具体的薪酬水平可能由市场来决定更为合适,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说的就是由市场来决定人员的合理薪酬水平。但即使是对于市场上通行的薪酬水平,监管者还是要确定在既定薪酬水平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是否合理,薪酬结构是否与风险控制相结合,薪酬结构会不会诱使高级管理人员沉溺于高风险业务而忽视合理的风险控制。   监管薪酬结构的合理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薪酬的分配除与效益相结合外,必须与风险因素相结合,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通行的做法是将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方案本身也确定为一项风险管理内容,即控制薪酬方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不合理激励。第二,薪酬的分配必须与时间因素相结合。短期的薪酬方案会鼓励高级管理人员过多地关注企业的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治久安。因此,薪酬方案可以采用更多的递延奖金以及将奖金与金融机构未来数年的稳定表现相结合。  监管薪酬方案制定的独立性  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方案一般是董事会通过后生效。监管者在监管薪酬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将关注董事会和薪酬委员会或薪酬调查公司等与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独立性。如果让一个人自己决定自己的薪酬水平,不可避免地会有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因此,监管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监督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的独立性。  薪酬委员会的成员构成。一般薪酬方案由薪酬委员会拟定,董事会通过。为确保委员会较少受高级管理人员影响,监管者应强调该委员会全部由外部董事或者独立董事构成,而不应有执行董事或者兼任高级管理的董事参与或构成。如果有些金融机构没有薪酬委员会,则监管者应特别关注这些董事会通过的薪酬方案的独立性。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在我国并不少见,假借董事会之手为己谋利的事件应引以为戒。  薪酬调查公司的选择。为确定高级高级管理人员的市场价值,请薪酬调查公司是一个常规的做法,但监管者需确定薪酬调查公司的选择必须独立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影响外。  董事会决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时,高级管理人员等利益相关人员应尽量回避,这也适用兼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董事。除此之外,监管者在监管薪酬方案制定过程的时候,还应关注其他有可能影响薪酬方案独立性的因素,特别注意要减少高级管理人员对其薪酬方案实施不合适的影响。  监管责任人员的尽职性  所谓薪酬方案的责任人员是指负责确定和批准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的人员。监管者应要求金融机构中的薪酬方案责任人员(通常是董事会)对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合理性负责。董事会不能借口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是由薪酬委员会建议或者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拒绝对其批准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方案负责。  此外,董事会还应制定比较明确的薪酬指导政策,明确薪酬激励的理念和基本分配方式。监管者将关注董事的资质、能力以及对薪酬指导政策和具体薪酬方案的设计和执行措施。如果发现董事会不负责任地制定或批准薪酬方案就应及时介入并采取相关监管措施,并将薪酬方案执行的效果作为确定董事会胜任能力的一个衡量指标。  监管薪酬方案的透明性  尽管法律不要求非上市公司公开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方案,但是透明和公开的薪酬方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些方案中不合理的成分。  监管者应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非上市金融机构)公开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借用市场的力量对这些方案的合理性实施监督。对于非公开的薪酬方案,监管者应鼓励董事会征求一定数量的利益相关者
意见,如监事、工会或职工代表等。  ■ 民生视点  Life

时间: 2024-10-23 15:57:06

从四方面监管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的相关文章

刘明康:注重逆周期监管严控开发商贷款成数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选择 (刘明康主席5月11日在<亚洲银行家>杂志 第十届峰会上的讲话 北京)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中国银行业监管的体会和经验. 面对危害深重的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中国银行业的表现可谓独树一帜,令人刮目相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几组数据,就能对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更加清晰和直观的认识.截至2008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62.4万亿,比2003年底增加34.7万亿,实现税后利润5834亿元,比2003年底增加4145亿元, ROE这

创新、风险与监管:什么才是新金融模式?| 新浪C+

第二届新浪C+峰会今天上午在北京正式开幕.在上午的金融科技论坛中,嘉宾围绕新金融模式的创新.风险与监管等问题展开讨论.其中英凡研究院副院长杜艳担任论坛主持人,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浙商国际金融资产中心首席运营官许耀旂.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众安保险副总经理吴逖.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翰. 变革传统金融:"不要只把互联网当做一个渠道" 杜艳:以前我们谈互联网金融,现在我们谈的是finctech.你们既有研究者又有一线的实践者,并且在座的各位都不是做传统金融的,你们认为Fin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 <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10]45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家开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现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银监分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一○年六月八日 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银行业金融机

传监管层发文规范影子银行 互联网金融被纳入

腾讯科技讯 1月7日消息,近日有消息称国办的"107号文"<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已下发,主要内容包括严禁过桥.通道.代持等绕8号文监管业务模式,严禁非信贷科目放款,严禁账外杠杆.目前市场火热的互联网金融也进入监管视线. "107 号文"认为,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三是

证监会赴粤调研四板肖钢肯定广州私募融资服务

快马加鞭〿br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监管层人士处获悉_朿0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一行来到广州股权交易中心调研.此前的2朿7日,证监会主席肖钢也来此调研,此前其到深圳前海进行调研,在 一场座谈会上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相关人士也在场〿br /> "可胿014年将有不少场外市场的新政出台."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 认为,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和四板挂牌企业有不少诉求〿br /> 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架构基本完成,地方股交中心被定位为"私募市场"

互联网金融7大乱象:虚假宣传与过度承诺

互联网金融乱象调查报告 互联网金融乱象调查报告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互联网金融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互联网金融,并表明了要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态度,同时也为互联网金融指明了"服务小微企业及三农等实体经济"的发展之路.然而,近来我们看到的景象是互联网金融创业风暴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倒闭潮几乎是在同台上演,当前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呈现的是一个"乱"字,这与中央的发展精神是相左的.广东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乱象调查

大量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因违规经营导致资金链断裂

近年来,由于融资性担保行业增加过快.数量过多,加之担保行业多年缺乏有效监管,聚集出诸多问题和风险,近期相继出现一些融资性担保机构因违规经营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事件.在部分地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甚至出现了连锁反应,大量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因违规经营导致资金链断裂,最后因涉嫌非法集资犯罪被立案侦查.笔者试图从法律角度分析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深层次原因. 一.对虚报或抽逃注册资本的规定过于宽松.我国公司法对公司注册资本有严格的规定,但在实践中,相关部门对公司注册资本的监管并不严格,一般只注重

雷曼兄弟周年祭:真正的考验还没有到来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真正的考验还没有到来,情况不那么糟糕是直升机撒钱的结果. ■文/叶 檀,本刊特约评论员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一周年.海啸过去之后的这一年发生了什么? 金融危机的第一件事是所有的政府学会在第一时间共同行动.共同撒钱.这一年投资者过得不那么糟糕,之前预计有雪崩,但收获资金流动性充裕的惊喜,投资者信心恢复.这是全球直升机撒钱的成果,而不是经济结构改良与效率提升的结果. 作为美国大到不能倒的银行之一,美国银行目前在道指总市值中排名第四,今年半年报显示其总市值为1468.176亿美元,但上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五十八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06年10月31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 (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